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晋商之魂 >

第19章

晋商之魂-第19章

小说: 晋商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义与利二者应并重,并论证了求利的合理性。墨子就主张,“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强调义利并重。
  李嘉诚表示,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能体会人的疾苦。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地产业当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但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说李嘉诚“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而公司职员也说,“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亦获得安排在大厦里干管理事宜。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有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说:“怪不得老员工都对你感恩戴德。”李嘉诚回答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当有人说,“李先生精神难能可贵,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这时,李嘉诚急忙解释道:“千万不能这么说,老板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个人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所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对我自己来说,股东相信我,我能为股东赚钱则是应该的。我一向这样想: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都说商场无情,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了一幕动人的人情戏。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教益。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中级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
  后来那位患病的会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休养。事情本来应该过去了,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每当李嘉诚在报章上看到关于治疗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会叫下属把那些文章寄往新西兰,寄给那位患有青光眼的会计,看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知不知道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那个会计的全家都很感动。


真诚对待员工之义(2)


  正是由于真诚对待员工,切实为员工着想,李嘉诚得到所有员工的拥护和爱戴,因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无论任何企业,如果管理者能够真心诚意对待员工,一定会激发下属的无限潜能;反之,员工可能会给你制造一些麻烦。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应如何真诚地对待员工呢?最重要的是关心下属,也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具体来说,应该关心员工的以下问题:
  ——家庭成员的关系问题。如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
  ——夫妻之间的问题。夫妻是家庭的主体,经常发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比如家庭开支问题,夫妻间的意见不统一,夫妻间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等
  ——长辈方面的问题。对夫妻双方父母的照顾,或双方父母的生老病死等
  ——经济方面的问题。大额经费的支出所带来的困难,家庭生活困难,收入减少等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真诚对待员工,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可把关心等同于小恩小惠
  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所谓关心下属就是小恩小惠,要不就是“你工作太累了,回去休息一会儿”什么的,这种关心往往会破坏公司的一些规则或制度。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建立起你的影响力。关心下属一定要体现出是你关心他,而不是组织在关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切忌对下属许诺空头支票
  这种许诺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现实中这种情况又不能完全避免,你需要激励下属好好干,必须做出承诺。所以,你应当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做出恰当的承诺。如果情况有变,或自己判断失误无法兑现,最好向下属道歉并说明原因,得到他们的体谅。
  ——不要认为关心下属就是关心他们的工作
  这种做法会令下属非常反感,他们会认为你只关心业绩,甚至会认为你在怀疑他的工作能力。
  ——关心下属并不是对下属有求必应
  作为经理,你只能尽量满足下属那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必须予以回绝,甚至还要批评。
  ——关心下属并不意味着不批评下属
  其实,批评也是关心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促使下属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批评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法,注意下属的自尊心,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广交天下朋友之义(1)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是的,要想在商场上取得不凡业绩,必须广交天下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正是凭借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顶峰。
  自从明朝末期以来,武夷山的百姓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清代由于社会动荡,山西商人不敢南下贩茶,以致当地茶农逃荒要饭,流离失所,甚至卖儿卖女。当乔致庸等人第一次到武夷山贩茶时,大制茶商耿于仁非常感激,按八折的价格让利于乔致庸,并且打破从不赊账的先例,让他带走剩下的茶叶,等到第二年贩茶时一起结账。后来耿于仁得知乔致庸要买茶山,马上拿出三十万两银子予以资助。两人义气相投,最后摆设香案,杀鸡歃血,结为异姓兄弟,建立起长久的生意伙伴关系。
  这次武夷山买茶,乔致庸还有一个意外收获——结识了天下名士左季高。左季高是耿于仁的外甥,因为世道混浊,不愿出仕,躲在武夷山中读书。乔致庸冒险为天下茶民重开茶路的壮举感动了他,让他看到了天下民心,认识到大清还不会灭亡,决心出山,投奔正在江西与太平军激战的胡沅浦胡大人。左季高学识超群,向乔致庸提出一个非常高明的主意:“……以今日朝廷之力,三年五载,仍难以扑灭长毛之乱。而江北汉水流域,许多地方山高雾多,适合武夷山茶生长,乔东家想过到武夷山买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在江北买山种茶?如若可行,还能依托江北茶场为基地中转,可依照军情伺机将江南茶叶运出,岂不是一举两得?”
  乔致庸听从左季高的建议,开辟茶山,让孙茂才经营,赚了个盘满钵满。
  乔致庸进军票号业之初,生意比较清淡,一天偶遇丁忧还乡后回京候补的三品大员张之洞。张之洞发牢骚说为了排个快班补上一官,竟然需要银子给吏部的官员上贡。天下的票商见他是个清官,怕他将来还不起银子,没人借贷给他。乔致庸觉得此人有一番救国救民之心,有意结交,便让他第二天去大德兴一试。张之洞半信半疑,去了以后发现乔致庸连专为他准备的活期存取两用折子都准备好了。张之洞大喜过望,临行时对他透露了一桩大商机:近几年南北银路不通,大德兴若能将江南四省的官银汇兑到朝廷里来,将是一笔很大的生意。
  此后,乔致庸赴苏杭二州重开绸路,南下粤桂湘赣四省设庄,为朝廷也为天下人重开银路。与张之洞的结交,又为乔致庸带来滚滚财源。
  由于广交天下朋友,乔致庸为自己的事业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因此,每当遇到麻烦或困难时,总会有朋友挺身而出,为他排忧解难。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就在于缺少朋友的相助。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究竟谁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哪里会有这种人呢?实际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对你施以援助的人。他可能是你的伙伴或上司,可能是大学里的同学,甚至有可能是一位从不曾谋面的陌生人。但是,要想获得他们的帮助,必须注重人际关系,广泛建立友谊。
  黄仕灵是1987年才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当时他可以真正称得上一无所有。但他到了香港后,善于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在朋友的支持下创办实业,很快就成了一个大富豪。那么,他是如何得到朋友帮助的呢?让我们看看他的创业历程。
  1949年,黄仕灵出生于广东江门。1966年黄仕灵从江门三中初中毕业,恰好碰上“文化大革命”。他被安排到炼油厂、化工厂、石矿场等地做苦力,工余时间头脑灵活的他,学修收音机、电视机等,趁机赚点小钱。
  1972年大学重新开放,他到江门夜大利用晚上时间修读机械维修、电子技术等课程,很快便考取了电工牌照。但有牌照跟没牌照差不多,他依然无法进电子厂或从事电工的工作,只好继续修理他的电器。
  通过朋友介绍,黄仕灵认识了一位港商,因为双方很投缘,他们合伙开设了“江门电视维修中心”。港商出资10万元,买来测试仪器。黄仕灵则以技术入股,两人合作得很好。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元,而黄仕灵每个月可赚到二三百元人民币。
  由于电视维修中心被上面派来的人监管,1982年黄仕灵拿出多年积攒下的数万元人民币,申请做承包商,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替港商生产录音带及装配收音机,同时附设维修中心。承包一年下来,竟赚了数十万元。
  1983年黄仕灵成立贸易公司,几年间便与国内外经销商建立起了一张很大的业务网。在这期间他获准常来往于港澳,与港商加深了友谊与了解。
  早在1975年他就申请到香港,到1987年他被获准移居香港。临行前,他将在大陆赚的钱全部留给大陆的家人,自己单枪匹马闯香港。在江门时,他认识不少港商,并与其中一位港商合作并建立了很深的私交,用黄仕灵的话说,就是“为他赚了不少钱”。所以抵达香港后,这位港商安排他在酒店食宿。
  黄仕灵说,他急于想弄点本钱做生意。当这位港商得知他缺钱做本,当即答应借给他30万港元。黄仕灵拿到钱后,立即寻找生意机会。当时香港炒卖棉纱之风正盛,他立即回江门办了一批棉纱回港,这第一桩生意就赚了好几万元。
  港商慷慨相助,又供给黄仕灵30万元做本钱,使他旗开得胜。黄仕灵决心要办一间像模像样的贸易公司,他在红鹤园街,买下一个面积3000多平方英尺的写字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