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三千里-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谑值固嶙呕鹕雇巳氪笳螅�600多名弓箭手越众向前,弯弓搭箭,准备发射。
“放火铳!”解生一拉缰绳让马速缓下来,举手喝道。身前身后的骑兵闻令一齐摇亮阴燃在竹筒中的炭条,放在火绳上,铳口略微仰起,指向前方。
刹那间火绳燃尽,每一枝铳都能发射出三颗弹丸,三四百枝铳一齐发射,弹如雨下,日军弓箭手根本想不到明军有可以连发的火枪,一个不及被打得血肉横飞,乱成一团(注:袁崇焕曾在没有大炮支持的情况下,用九千装备火铳的骑兵在北京城外击败皇太极的数万满州兵,不过那时候明军已经用上五眼铳了,比万历朝鲜战争时更具威力。)。
经过这一连串的打击,明军骑兵已经突到了日军阵地前,居高临下的猛射,硝烟中日军铁炮队、弓箭队、长矛队惨叫着滚成一团,再也列不成阵势。
“杀!”解生抛了火铳,从得胜钩上摘下长枪,奋力戳中一名日军的胸口,狂喷的鲜血立刻染红了他的小臂。战马冲力太大,解生握不住枪杆,顺势往前一松手,然后拔出配刀左右劈砍围上来的敌人。
那名中枪的日军虽然立时气绝,但被长枪的惯劲推着,“蹬蹬蹬”尸体又连退数步撞入人丛中,带倒了三五个人,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歪着头不倒,却是枪尖透过背后扎进土里,把肉身撑住,众军骇然,哄然退开。
明军骑兵蹬紧马镫,把身子前倾靠在马鞍上,挺枪突入敌阵,势不可挡,黑田长政挥着长刀,连连督促部下四面包抄,拼命拒战。
“骑铁队上前迎敌!”眼见黑田家的步卒挡不住骑兵,秋月种长高喊着命令部将原田胜野、秋月右兵卫等人率1000名骑铁兵从阵后插上来迎战。解生混战中看到日军骑兵人人手持短筒铁炮,忙将刀插回背上,一边策马游走,一边摘弓搭箭,如流星般射去,一口气射倒三名日骑。
眨眼间骑铁兵已经冲过来,举枪开火,几十名明军骑兵躲避不及,被打下马去,其余明军一手挥刀,一手持三眼铳回射,一轮猛射把日军骑兵也打翻了一片。
双方战马交错,举枪互射,半空中子弹横飞,在近战中使用火器的骑兵最多只有一次开枪机会。因为火铳和火绳枪再次装弹很麻烦,双方壮观的枪战场面很快就结束了,骑兵们扔了枪,操起长矛和刀剑继续战斗。
有了骑兵的支援,日军步兵渐渐稳住阵脚,菅正利、益田宗清等日将各率千余士兵,在乱军中结成数个坚实的方阵做为战场支撑点。黑田长政亲率旗本武士(近卫军)1000人突前参战。秋月种长的骑兵则穿插在各方阵中间,在步兵的配合下与明军铁骑展开激烈拼杀。
“不好,敌人大举来袭!”栗山利安站在稷山城楼上,突然发现己方本阵乱成一团,杀声震天,不由得惊怒异常,忙向毛屋武久道,“敌人放弃城池,意在集中兵力击破我军本阵,请你率500人留下守城,我带1000精兵出去接应主公。”
“还是我去吧!”
“武久殿,敌军人数不明,如果我军在野战中被击败,就全靠你接应着进城坚守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士来担当,太适合你了,请你不要拒绝!”
“啊,快别这么说,既然利安殿这样相信我,就由我来守城好了,救援主公的事就全拜托给贵殿,拜托了!”
“放心吧,一切交给我了!希望这场大战过后,我们都能活着见到对方。”
“一定的,要多保重啊!”二人对鞠一躬,栗山利安转身下城,集合起1000人,向数里外的战场飞奔而去。
“弓箭手断后,撤退!”看日军越战越勇,解生命旗手摇动大旗,尚在酣战中的明军骑兵纷纷打马冲出战团,脱离和敌人步兵的接触。“将军,为什么不打了?”杨登山手提长刀,盔歪甲斜地靠过来问道。
“敌人兵力是我数倍,把弟兄们拼光了就能守住稷山么?老杨我看你是不长脑子,赶快撤!”解生骂了一句,转身斜刺里奔去,忽地又回过头来,“你率本部人马断后!”
“将军,我……”见解生已经绝尘而去,杨登山痛苦地摇摇头,只好回身集合起几百名骑兵,拉弓放箭,拼死掩护大队且战且走。
日军骑兵弓箭不及明军射得远,追了一程没占到便宜,只得打马回归本阵。解生率一千四五百马军正要插入树林,忽见稷山城方向奔来一股日军步卒,约有千余人,正是栗山利安率领去增援本阵的队伍。
“冲过去,把他们杀散!”解生一挥手,明军铁骑杀红了眼,一齐扑过去。栗山利安见明军势大,料想千余步卒挡不住同样数量的骑兵,但是就算要跑,两条腿也跑不过四蹄,索性狠下心来,布阵迎战。远处本阵中的黑田长政见了大惊,却见秋月种长已经抖缰绳冲出大阵,率所部骑兵赶去驰援林道利。
明军铁骑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行进间就冲散了栗山利安的1000军势,斩杀百十人,并顺手割取了30枚首级,不等日军骑兵赶到,呼啸着很快就消失在丘陵背后了……
第五部分:腹背受敌激战稷山(3)
在朝鲜战争中,明军铁骑屡建奇功,稷山之战后,国王李昖在和游击颇贵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上曰:“大人与倭相较形势难易如何?”游击曰:“倭性甚狞,虽前锋杀死而后不退。俺时年五十五,身经几百战矣。各种诸夷无不试者,而无如倭奴之狞狠也。然以铁骑弛突蹂躏,则不能自勇矣”(吴晗前引书,第2439页)可见,日军虽然凶悍,但在野战中仍无法抵挡明军铁骑的正面冲击。
这一仗,明军战死200多人,斩杀日军500余人,其中包括相当于明军千、把总级别的武将二十余人,伤者亦有数百(有关双方伤亡数字见于日本旧参谋本部《朝鲜之役》)。
当晚,日军进入稷山城休息,紧接着传来的战报不禁让黑田长政狂怒不已,后藤基次和林道利率3000人马攻打青山,遇到明鲜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被迫退出青山郡挖壕据守,请求增援。
黑田长政急派部将黑田图书助率1000铁炮军、3000足轻和300名骑兵连夜前去青山解围。一番激战,终于将二将和残兵救出,回到稷山。
后藤基次叙述战败详情,他们到达青山,立即遭到1000多明军骑兵的攻击,于是布成铁炮阵与明军相抗;不多久又有3000多朝鲜军参战,二将力不能支,一边派人快马赶到稷山报信,一边且战且退;沿途又遇到近千名朝鲜僧人和武装农民截杀,由于援兵及时赶到,才把这些僧人农民杀退。
黑田长政听罢宽慰道:“你们以3000人的兵力,原无法挡住逾6000敌军的攻击,这次是我不该分兵冒进,让大家受委屈啦!”二将见主公毫无责怪之意,心中大为感动,林道利当场痛哭失声,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作战,杀死更多的敌人来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黑田长政大喜,分别赏赐他二人上等铠甲一副、黄金大判六枚以示鼓励。
联军在青山取胜后,重整队伍,解生、摆塞、彭有德的4000多明军骑兵,李元翼的朝军、泗溟大师率领的僧兵汇合在一处,准备对稷山发动一场大的战役,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日军第三军团不敢孤军前进,黑田长政下令收缩兵力,专一防守稷城。
联军虽然几次试探性逼进城下,均被日军伏在城头上用火枪击退,遂不敢贸然攻城。日军也不敢出城与联军交战,双方相持数日不下,解生其实并不在乎稷城得失,只要日军不继续北上王京,对联军来说就是胜利,所以安心驻扎着,时不时派出小股部队虚张旌旗,呐喊放枪。谁想到了14日夜,天降暴雨,丘陵皆成沼泽,泥水横流,马不能驰,近万将士苦不堪言。次日清晨,有探马来报,有万余日军从东南方向列队而来。解生听了料想敌不过前后夹击,当即收拾人马,撤往青山郡。
稷山日军不明所以,恐中了诱兵之计,不肯出城追赶。将近午时,黑田长政正在吃饭,一名武士奔进来喊道:“报告主公,城外出现大队人马!”
“有多少人?”
“远远看不真切,总归是有一两万的样子吧。”听了武士的汇报,黑田长政大惊,忙将秋月种长找来,两人并肩上了城头,用千里镜四下里张望。这一看不由眉开眼笑,连忙吩咐:“开城门,迎接虎加藤进城!”
这支兵马并非联军去而复返,而是日本第一军团加藤清正的1万人马赶到。加藤清正此番进军虽然落在第三军团黑田长政后面,却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在攻陷黄石山后,用金钱和武力收服了上千名朝鲜盗贼和腐败官吏,这些朝奸成了日军的眼睛和耳朵,在其指引之下,加藤清正按图索骥,抓捕了大批当地工匠,尤其以陶艺匠人为多,然后押到日本,逼迫他们传授制造精美陶瓷的方法。
加藤清正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同样也很有头脑,指挥着军队有计划地掠夺朝鲜的人力物力资源:抓住工匠押往日本传授技艺;抓住农民押往日本种地,然后将本国农民换到朝鲜当兵;甚至把文人秀士也抓住押往日本,传授儒家文化;搜刮的金银财宝自然也全部运到本国去。
一面侵略朝鲜领土,一面又把朝鲜知识分子抓到日本给民众讲授“做人的道理”,这真是极大的讽刺。不过在丰臣秀吉看来,虎加藤的做法太“先进”了,以至于后来下达指示,所有侵朝日军都要向第一军团学习。于是在这之后,通过釜山——对马——北九州这条海上运输线,朝鲜奴隶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被掠往日本。
“清正殿,可盼到你来了啊。”黑田长政快步迎上去,握住为首一名戴乌帽子头盔、披金色铠甲武士的手说道。那名日本武士正是丰臣秀吉座下第一勇将加藤清正,他与黑田长政、秋月种长分别握了手,然后问道:“二位,请恕我来迟一步,听说你们前几日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怎么样,战果还算丰厚吧?”
黑田长政面露愧色:“不瞒加藤将军说,我们遇到明军和朝鲜军的主力部队了,总有1万多人吧,在青山和稷山两郡同时开战,还好将士们英勇顽强,最终击退了敌军。”
“清正殿,你来得正好,咱们合兵一处,和敌人大干一场吧,打败他们,然后和小西殿的第二军团会师在王京城下,如何?”秋月种长跃跃欲试地说道。
加藤清正双手抱肩,阴着脸道:“这个么,恐怕情况有些变化。弥九郎行长派人告诉我,明军前几天送给他一封沈惟敬先生的手书,说大明国准备再次议和,上次咱们提出的七项条件,都有可能答应下来。所以希望我们不要继续进兵,拿出诚意来,促进和谈顺利进行下去。”
“清正殿,难道你真的会相信吗?我看这全是骗人的话呀,想想看,明国有什么理由答应这些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苛刻的条件呢?”
“不错,虽然我们打下南原,只是占了兵力优势而已,明军报仇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答应和咱们议和呢!这是缓兵之计,我们可别上了当。倒不如趁他们没做好准备,一举攻下王京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