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八·二三炮击金门 >

第75章

八·二三炮击金门-第75章

小说: 八·二三炮击金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那时,对金门广播最有震撼力的是我国民党军官兵的亲属喊话。
我记得蒋军27 师师长林初耀是广东梅县人,我们去梅县把他母亲请来,他
母亲哭着对他说:“儿啊,你可千万别干坏事呀,干了坏事咱娘俩就再也见
不着面了。”据泅过来的投诚兵说,正好被林初耀听到了,他呆呆的不吭气,
好多天情绪不高。后来国民党把他调回台湾去了。

吴:所以当时国民党特别恨我们的有线广播,我们每个喇叭当面,他
都有一两门炮专门对付我们。有时,我们只要一广播,他的炮弹就打过来了。
晚上,他先打照明弹,再打直射炮。有一次,他干脆把炮从掩体拖出来,拉
到海边沙滩上,对着我们的地堡干,把我们的喇叭打得稀巴烂,像筛子一样。

我们最早用的喇叭叫“九头鸟”,是美国海军在港口使用的一种扬声器,
解放战争中缴获了不少,全国全军的“九头鸟”都集中到厦门前线来了。这
玩艺共九个扩音器组装在一起,每个250 瓦,耐用得很,整个机器泡到海水
里也坏不了。我们就用背包绳背上“九头鸟”,在这里广播几分钟,再换一
个地方广播几分种,打“广播游击战”,和他玩捉迷藏。挨炮最多的一个“九
头鸟”被弹片打了七十多个洞,我们用水泥补一补继续用,后来送到北京军
事博物馆去了。敌人越打我们越高兴,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效果,没白费劲,
说明我们广播的力量并不小于炮弹的力量。

国民党对我们确实很恼,如果他的士兵听不到我们播音,他就不会安
排专炮打我们。

周:1958 年7 月,我们正在安装调试新设备,感觉不太对劲,前线怎
么到处都在修炮工事加固翻新公路?表明可能会有一场大的战斗要打。于
是,我们也加班加点紧张工作,炮战一开始,我们的新设备也搞好了,开通
运行。

那几十天里,大概是我一生最紧张的时刻。双方打炮,我们反而睡觉,
抓紧时间休息,因为这时播音没效果。炮一停,我们马上开始广播。报道战
报,告诉敌人我摧毁了你哪些目标工事。宣传政策,告诉敌人我们的原则立
场和你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一天,敌人一个上午集中炮火打角屿和何
厝广播站,电线打断了,喇叭音膜也震破了。好在我们备用器材准备充分,


什么时候打坏什么时候抢修,最久的一次大概只中断了半天便恢复播音了。
我们的大炮和广播轮番向敌人进攻。及时有力的对敌广播,也使得那场炮战
更加有声有色。

张:炮战中,我在角屿广播组。角屿本来就须经过小嶝、大嶝才能沟
通与厦门后方的联络,很闭塞,战斗打响,在敌炮威胁下联络更困难了。电
话又基本上要不通。我们最着急的是没有上级的精神和稿子,播什么?炮打
完了不讲话怎么行!于是,“八·二三”炮击结束,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理解
草拟了一份“告蒋军官兵书”,自做主张播出去了,真可谓“将在外君命有
所不受”。向国民党士兵宣布:我们一定要解放金门和台湾,识时务者为俊
杰,你们应尽快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提法与上级
意图并不完全相符。上级对我们提出了批评,说我们政策观念不强,无组织
无纪律。为这事我还做了检讨。

检讨归检讨,心里不是很服。打仗就是要消灭敌人收复失地嘛,否则
打炮干什么?叫他趁早缴械投降又有什么错?话反正已经说出去了,收不回
来了。讲了我认为该这么讲的话,检讨心里也痛快。

后来才晓得,主席打炮的意图并不是要解放金门,而是要加深美蒋矛
盾,甚至是为了有利于蒋介石“固守”,才明白我们的文章恐怕是闯了祸添
了乱了,才后悔那么大的政策问题怎么不请示自己乱主张。

近几年看到台湾一些文章说:中共当年炮击的目的就是要打下金门,
他们在一开始的广播里都这么宣布这么说了,后来,因为国军的顽强抵抗共
军计划无法得逞才不得不改口自找台阶下,云云。我想八成是我们的文章给
国民党捞到稻草了。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我们还挑选了一部分广播稿油印成传单,交给部
队的侦察员。夜间,侦察员悄悄划小船靠近金门,把一卷卷宣传品挂在敌人
防我登陆的铁网木桩上。侦察员安全回来,我们便立即向对岸广播,我们有
东西放在金门哪里哪里了,请国军弟兄们去取。望远镜里,头一天,一包包
传单没人动,又过了一天,东西不见了。是否有人偷拿偷看,当时无法考证。
也是直到最近,台湾一篇回忆录提到这件事,说共军的心战搞得很厉害,经
常派水鬼把宣传品送到金门,然后他们广播再告诉放置地点,心理上让人感
到共军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能,何况确实发生多起宣传品在地下传看的事
故,防不胜防。时隔三十几年,我得知当年干的并非无效劳动,仍感很欣慰。

吴:1958 年我也在角屿,记忆里天上掉下两种东西最厉害。一是下大
雨,连着下,地堡里积水,床板都漂起来了,上床一定要先趟水过“河”。
再一个是下炮弹,角屿落弹上万发,我们地堡周围少说几千发,弹坑一个挨
一个。地堡被炸塌一回。

运输船夜里送来抢修物资,5 立方木材。卸到海滩他就回去了。我们几
个人自己打捞,自己抢修工事,还要坚持抄收中央台、前线台广播,编成我
们自己的稿子播出。

人累得跌一跤倒那就睡过去了,任凭你炮打得天摇地动也醒不过来。

陈:炮战前夕,我刚好怀孕。在前线最需要我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
作,我和爱人商量,先把大孩子送到上海他爷爷奶奶家去了,然后去做了人
流。这是我怀的第二个孩子,当时心里真是矛盾死了,从我愿望,是想要的,
但战斗又不允许我要,我是含着眼泪到医院去的,手术过后不到十天我就返
回工作岗位了。回想起来,大儿子长得比我都高了,我和他待在一起的时间


真是很少很少,对这个家,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战争年代,抛家
舍业的女性有的是,但在和平时期,像这样每天听着枪炮声有家回不去的女
人恐怕是风毛麟角吧?回到前线,炮战正是最激烈的时刻,广播站四周,已
经数不清有多少弹坑了,地堡前的一条小木板桥,也已经被炸断了三次。我
们真是在枪林弹雨中坚持播出。

有一次,一发炮弹就在地堡顶上爆炸,水泥抹的墙壁被震掉一大块,
人被震得晕头转向,拿起稿子念,怎么没有声音?大声喊叫,还是听不见声
音。耳朵已经聋了。

还有一次,弹片从通气孔钻进来,把电线打断,唱片也打碎了好几块,
没伤到人员是万幸,但想起来相当后怕。

前线部队十几万人,我的经历很普通,干的都是份内工作,同那些英
模人物没法比。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学生时,我见到一只死青蛙死老鼠都
怕怕的,心跳加速,而现在,在炮火面前我没有找怀孕呀这一类很合理的借
口退缩,而是迎着冲上去了,自己同自己比,我认为我经受了考验,是一次
超越。

前线女同志很少,于是我也出了点小名,上了报纸,随英模报告团进
北京。国民党也知道我了,他们的广播和打过来伪传单上经常点我的名,说
欢迎陈菲菲小姐起义反正,保证重奖重用。国民党的情报也挺灵通的,连我
一月工资多少都清楚。

我们还有一个播音员叫王桂兰,敌人连她住在菊山街几楼几号都知道。
对岸国民党的女播音员叫汤丽珠,是厦门籍人,我们也得表示我们的情报工
作也是挺灵通的,就到厦门她家里采访,写成稿件,在广播中向她报平安。
从望远镜里,有时可以看到汤丽珠从房子里走出来散步,穿着超短裙,看不
清面孔,但感觉里她身材很好很漂亮。

汤丽珠真可以说是我的老对手老朋友了。多少年里,我们对话不见面,
她骂共产党,我指责国民党,她讲台湾怎么怎么好,我讲大陆怎么怎么好,
我俩天天交谈打嘴巴官司,公说公婆说婆的。但逢年过节都不忘互致一声问
候,好像达成了什么约定默契,从不搞针对个人的庸俗的人身谩骂攻击。现
在年纪大了,常常想起来,也不知她现在在哪里,生活怎么样了。我挺希望
她能回厦门探亲,走一走。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就更好。我想,我们可以不
谈过去,不谈战争,不谈政治,作为女人,我们就聊聊女人感兴趣的话题,
谈谈时装、养花、烧菜、气功、化妆品、外孙子孙女什么的,我们一定会谈
的很开心的,因为,记忆里,直觉里,如果撇开政治立场,她本是一个挺直
率挺不错的厦门女孩。

※※※※※


云顶岩侧翼的对高山山头上,专对小金门讲话的喇叭堡默不作声地耸
立着。这是一座除却厦门世界其他地方均看不到的奇特建筑。堡高12 米、
宽8 米、厚6 米,正面,横5 排竖6 排共30 个喇叭孔。每一孔内,隐蔽置
放一只直径1。5 米、体长2 米、功率500 瓦的气动远声传递喇叭,此物一个
相当于20 只常见的挂于学校操场农村电线杆上的25 瓦电动喇叭,故全堡30
只气动喇叭一旦开播,等于有600 个普通喇叭同时发音工作,气势宏伟磅礴,
声传十余公里。

对高山脚下已辟为开发区,多处“四通一平”工程正破土动工。据说,
有人嫌那多管火箭发射器状的喇叭堡有碍观瞻,建议拆除。


余窃以为此议实不可取。

“对敌有线广播喊话”是国土分裂的产物。在长期楚汉不两立的对峙状
态中,它几乎成了两岸间唯一的直接对话方式。尽管数十年双方的对话全是
吵架,但吵架之中仍寓含有十分积极的因素,即双方的根本出发点并无二致,
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都是中国,台湾宝岛永远属中国。双
方所争执不下的不过是谁才是中国的真正代表者。这毕竟是问题的较为次要
的方面。为了维持一个共同的家而吵总比干脆分家各过各的而不吵要强。君
子动手又动口,中国人的家里斗虽不好看,但贵就贵在“家里”二字。外人
若想插足快快滚蛋,人家家里之事与您何干?然而,永无休止的争吵终究不
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八十年代,大陆方面提出“一国两制”原则,即维持共
同的家、在这个家里让你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我们和平友好过日子,之
后,对高山上的喇叭堡减少了讲话次数降低了讲话调门并终于1991 年4 月
24 日沉默不语,表达了此岸决心结束争吵的诚意与善意。对岸羞答答地予
以回应,大、小金门的喇叭堡虽然仍在讲话但已不再一天到晚讲话不再讲很
难听的骂人话,更多的则是唱一些软绵绵旋律优美的小曲以供此岸军民饭后
茶余欣赏。

“对台戏”变成了“独角戏”,中国人向着他们传统的“大一统”理想迈
出了一小步。人们期待着“独角戏”亦早早收场,中国人能够再向前迈出一
大步。

对高山上的喇叭堡己成为一座遗迹,虽还称不上古迹。但它早晚会变
为“名胜古迹”的。我是这样胡思乱想地假设的:若干年后,一群天真烂漫
的孩童问一位长者:“老爷爷,那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