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呵呵一笑:“你这女娃,就是小看了自己。秀宁在朕的面前,永远是那个温存的女儿,哪怕是身着盔甲时,对朕也只有女儿对父亲的那种笑。朕一直想亲眼看看秀宁杀敌的风采,却只能在你身上,窥视到一点巾帼豪情。”
唐瑛脸上有点发烧了:“陛下原来是把我当公主的替身看呀。我比公主可差的远。再说,公主不肯在您面前露出那种豪情,怕是不想让您为她担心吧,毕竟,战场上杀敌……太惨。”
李渊点头:“朕明白。秀宁孝顺,体贴朕,疼爱家人。朕本来应该让她好好待在家里享福的,却……唉,不得不让她抛下幼子和丈夫,带兵去驻守那种危险的地方。唐瑛,朕不算是个好父亲呀。”
唐瑛赶紧劝慰:“陛下,我想,公主一定很自豪,她身为女儿家,却能为自己的父皇驻守江山,这种荣耀,可以说是千年无人能达。再说,公主有这样的本事,您如果不让她施展出来,是不是也有些不公平呀?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一样可以办到。”
“呵呵,你是在说秀宁,还是说你自己?”李渊乐了:“唐瑛,朕就喜欢你这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朕有时候也在想,秀宁要是能像你一样,把什么事都说出来,或许对她更好。可这孩子,太懂事了。唉!”
唐瑛低下了头,不让李渊看见她发烧的脸,只有她才知道,她也不是那种有话说话的人,恰恰相反,她需要考虑避讳的东西更多。
唐瑛的小动作没有逃开李渊的眼睛,他自然明白唐瑛在想什么,微微一笑:“你想什么,朕清楚。这人呢,不可能都是一根肠子直到底的。你也不要想太多,朕喜欢你,别人自然就要巴结你,他们巴结你,你就拿着,不用避讳什么。”
唐瑛暗自吐吐舌头:“多谢陛下,唐瑛……嘿嘿,来者不拒,反正,我没伸手要过,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对,咱来的明,站的正,啥也不怕。”
李渊当真宠着唐瑛,连这话都赞成起来,倒让唐瑛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做保证:“陛下放心,唐瑛不会做出逾礼之事,那些想通过我向陛下说些什么的人,我不会拿他们东西的。”
“朕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点朕放心。”李渊不在意地挥挥手,即便唐瑛收了别人东西,也不会替别人说话,这点他看的很明白,他也不在乎唐瑛在这方面有什么操守之类的,女孩子嘛,留点家底很正常:“唐瑛,朕听太子说,你对他有些不满的地方,能跟朕好好说说吗?”
唐瑛愣了一下,才从李渊突然转换的话题下反应过来:“陛下,唐瑛只是有点自己的建议,并非对太子殿下不满。是不是我的态度不那么圆和,所以让太子误会了?”
李渊笑笑:“太子说,在盛彦师和李义满的问题上,你和他们起了争执,你对朝廷的处置很不满,能说说你的道理吗?”
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呀!唐瑛在心里狠狠鄙视了李渊一把,这帝王之术玩的太精明了。
唐瑛和李建成等人因为盛彦师与李义满之事发生争执,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争执的原因并不是唐瑛对李建成等人的不满,而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产生了碰撞。
盛彦师是宋州总管,李义满死前却是潭州刺史,按理说两人并无挂碍,但却因为一件小事而双双身死。事情起源于盛彦师和齐州总管王薄对须昌的征讨之战。这一战事很小,一个小小的须昌城也扛不住两大总管的联手攻击,但令人遗憾的却是,这小小的一场战役,却断送了大唐两位总管,一位刺史的性命。
此事发生在武德五年的三月,那时,唐瑛还随李世民在洺水与刘黑闼对峙。盛彦师原本受命劝降徐元朗,却被从徐元朗扣押,他后来伺机从徐元朗处逃回长安后,受命为宋州总管。正当洺州城外的大战一触即发,盛彦师立功心切,与王薄相约对依附徐元朗的须昌叛军发起攻击。
就是这一决定,酿出了一场大祸。事情起因在王薄身上,他率军来到博州地界时,发现自己的军粮没带足,隧向博州刺史李义满征要补给。这本是小事一桩,唐军虽然以府兵为主,行军自带粮草是惯例,但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向驻军地请求支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互相帮忙,毕竟都是为国作战。可,谁知道李义满是个小气鬼,他素来与王薄不和,竟断然拒绝了王薄的请求。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二章 看法
第二百九十二章 看法
这事原本也没有酿出大祸,盛彦师和王薄联兵并没有缺粮延误战事,战斗还是取得了胜利。但,盛彦师却做了一件比较出格的事,他在回兵宋州途径博州之时,竟把李义满给抓了,而且是直接带到了宋州给关了起来。
李义满做的的确不对,但盛彦师和王薄显然也逾越了规矩,按理说,两个人应该连本上奏,在皇帝那里告李义满一状,让皇帝给李义满一些处分或者警告才是正理。可盛彦师不知是出于气愤还是什么,竟越级抓人,这事可就闹大了。
事情传到朝廷后,李渊赶紧下令放人,至于如何处置,慢慢再说。可惜,李义满实在是太小气了,气量太小,自然命就短。传旨的人还没到宋州,李义满已经羞愤交加,死在了宋州监牢里。
臣子们相互斗气是常事,可因此闹出人命来,可就是大事了。朝廷之上听闻李义满死在监牢里后,顿时一片哗然,李渊也觉得有些郁闷了,下旨让李建成好好处理此事。李建成便和东宫属臣商议了两天,又征求了一下裴寂等朝中重臣的意见,最后决定将盛彦师收监处死。
在东宫讨论这一事件的时候,唐瑛是反对惩罚盛彦师的,在她看来,盛彦师收押李义满的理由充分,行为虽然过激,但不至于是错。相反,李义满为泄私怨而罔顾国事的做法才叫过分,本就应该受到处罚,虽然也够不上死罪,但他的死并不是盛彦师造成的,盛彦师不该为此负责。
可别人的想法与唐瑛完全不同。李建成本人强调的是盛彦师抓人行为逾越礼法规矩,王硅韦挺等人也强调这点,还指责盛彦师别有所图。更有甚者,韦挺直接指出,朝廷上已经有人在说,盛彦师才从徐元朗处逃回,就擅自捉拿一州刺史,其用心可疑。
盛彦师被徐元朗扣押期间,与唐瑛在刘黑闼处一样,受到了徐元朗的好生款待,哪怕明知道盛彦师不肯投降自己,徐元朗也没忍心伤害他,所以,盛彦师得以安全逃回后,自然有人就此说三道四。
原本唐瑛一直在据理力争,可盛彦师可能投靠徐元朗的猜疑一出,唐瑛就沉默了。她也是从刘黑闼那里逃回来的,也没有以死殉道,她为盛彦师而争,就显得有些……兔死狐悲的嫌疑了。李建成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及时提醒了韦挺,但话已经出口,为时已晚。
其实,唐瑛在这件事上如此激烈的反对态度,也让李建成不理解,别说李建成了,就是魏征,也有些迷糊。魏征其实也是反对处死盛彦师的,在魏征看来,盛彦师所犯之错虽然大,却没大到死罪的地步。只是,从大局上看,处死盛彦师也有些道理。所以,魏征大反对并没有唐瑛激烈。
后来,魏征私下对李建成说,唐瑛反对处死盛彦师,恐怕是私人原因更多,因为盛彦师正是设伏杀了李密之人,可以算是间接为翟让等人报了仇,唐瑛因此对这个人有好感,那很正常。李建成这才有些恍然大悟。
其实,魏征是胡乱猜测了,若说起私人原因,唐瑛不但不会反对处死盛彦师,还会赞成,就算不投赞成票,也不会出言反对。因为,盛彦师正是设伏杀了李密后,才获得朝廷重用的。魏征却不知道,唐瑛是有些恨盛彦师的,不是因为李密,而是因为王伯当。
不管唐瑛怎么看待李密此人的,对王伯当她却始终怀有愧疚之心,虽然知道她有这个心思的人仅有李世勣一人,但唐瑛因为王伯当的死,对盛彦师没好感却是真的。因此,当魏征私下这样劝她时,得到的也仅仅是两个白眼而已。
盛彦师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唐瑛位卑无权,不可能左右事情的最终结果。不过,她从这一事件中也看到了此时大唐官制上的不足,因此才在后来的官制讨论中,提出了文武分治的后世理念。
李建成虽然没有听取唐瑛的意见,却因为唐瑛后来的沉默而不安,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他都不想让唐瑛不高兴,不想得罪她。因此在事后,他把那天的事告诉了李渊。
李渊与李建成等人的想法却截然不同。出于政治上的敏感和对唐瑛的了解,李渊深知唐瑛绝不会为私人恩怨而做出与众不同的建议,在考虑了几天后,特别是听到唐瑛提出的文武分治之法后,李渊便想和唐瑛好好谈谈。再说,和唐瑛聊天也是他的一大乐趣,有事没事聊上半天,心情大好。
本来呢,唐瑛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什么了,她知道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这些古人相差了很多,她的想法这些人怕是无法理解,因此并不想多说,多说无益、祸从口出嘛!但李渊如此大费周章地想听她的主张,还是多多少少让唐瑛感动了一下,她不好意思拒绝了。
“陛下,在东宫当着众人的面,我已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无奈,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相比陛下也知道了,没什么可说的。”
李渊摇头了,这女娃子跟他耍心眼,还是嫩了点:“朕知道,你是说,盛彦师做法有点过分,但罪不至死,而且,他被贼所擒没有慷慨赴死也算成了一项罪名,这让你有些不舒服了,对不对?”
唐瑛没有否认:“还是陛下理解唐瑛的心情。盛彦师身陷徐元朗之手,并非他的过错,他可是奉了您的旨意前去劝降的,虽然没能成功,却不能因此获罪吧?”
李渊点头:“当初是他自己主动请缨,没有成功,也保持了一定的气节,朕并没打算处罚他。可这次,他收押李义满的作为,可不仅仅是做的过分了,而是大不敬,这点,你可清楚?”
唐瑛点点头:“太子等人都是这样说的,但,我的看法却不同。”
“唔,说说,朕喜欢听。”
瓦岗三年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是,”唐瑛笑笑:“陛下。如果臣说李义满之死怪不得盛彦师,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唐瑛有点异类?”
“不是盛彦师,李义满怎么会死?你这想法,本就出奇。”
“陛下喜欢唐瑛的,不就是这样的出奇之处吗?”唐瑛不失时机地扔了一个马屁过去,她还是很懂分寸的。
李渊笑了:“你既然明白,就快点说。”
“是。唐瑛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首先,他为了私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义,此一不可取之处;其次,身陷囹圄,不思积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生气埋怨,并把自己给气死了,这样的脾性,也太经不起事了吧?有此二点,我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里的,盛彦师没有杀他,所以,盛彦师罪不至死。”
“呵呵。有点道理,但,这不是为盛彦师开脱之词。若不是盛彦师逾规抓人,朝廷自会处置李义满为私人恩怨罔顾国家大事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