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产生巨大的冲击,至少,在人才延揽方面,东宫就落后秦王府一大截了。
可是,任凭他们对词恨的咬牙,却毫无办法。秦王府有钱,供养得起这群文人学士;天策府有权,能任命官员;皇帝那里对这些不仅仅是默许,可以说是公开支持的,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皇帝同意的。扳不倒,翻不过来,东宫的这群人,天天如同坐在火炉上,难受的要命,只好拼尽全力结交朝廷官员,以此来抵抗天策府的势力。
想到这些,李建成自然而然地会想唐瑛对田亩制度看法的来处了,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呵呵,唐将军果然见识过人,这均田之法,我等商讨多次了,将军可是与魏冼马也商讨过?”
李建成抽搐的面目表情落在唐瑛眼里,她暗暗好笑。回来不过两天,唐瑛就看到了天策府对东宫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来自皇帝的默许,这让她有些得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努力下去,说不定李渊就会张开金口,另立太子了,这样。血案就不会发生,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了。
虽然对李建成的狐疑感到好笑,但唐瑛也知道,这种把柄还是不能落到太子手里,毕竟,天策上将还是臣子,文学馆也只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嘿嘿,好在自己对均田制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否则,李建成的怀疑会更重。眼下嘛,找个借口开脱一下李世民也很简单。
微微躬下身,唐瑛摇头回话:“我与先生还真没讨论过这种治国大计。我有这般想法,却是邴元真大哥所教。当初在瓦岗寨跟着他学习的时候,邴大哥曾对我说,隋帝的均田制是将国家土地集中分配,如果执行到位,对百姓其实是很好的。”
“邴元真?此人有这般能耐?”李建成把狐疑的目光投向魏征了。
魏征也在思考唐瑛张嘴就说均田制的问题,但唐瑛那样一解释,倒是很有道理,毕竟,他也比较了解邴元真的能力:“回殿下,邴元真才识很广,能力也很强,可惜被李密所误。”
唐瑛赶紧点头:“邴大哥一直对翟首领的死身怀内疚,而后,又因背叛瓦岗军而痛苦不已。唉,唐瑛从邴大哥那里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
李建成想了想,也叹气了:“天下战乱。杨广暴*,多少这样的能人志士被埋没荒野了,可惜、可叹。”
“所以,臣等建议本朝恢复隋之科举之制。”魏征脑子转的更快:“延揽天下人才,光靠嘴上说说,还是无用。若是给这些民间才子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相信我大唐定能超越前古任何一个时代。”
唐瑛也频频点头,虽然科举制度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能力,到了后世更是成为了制约士子的紧箍咒,更被满清给歪曲了,可就目前而言,的确是选拔民间才俊的最好方法。
“科举给了百姓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在下觉得,还应该匹配一些其他的手段来为国选才。”
李建成赶紧把目光转到唐瑛身上:“将军能否说的详细一些?”
唐瑛微笑而答:“科举毕竟只是选拔才子的一种方法,而且,科举命题也不能够包罗万象。臣以为,还可以开举荐和自荐的路子,让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才华的人才,也能为朝廷所用。说句玩笑话,比如我这种人,若是参加科举,保证榜上无名。”
“呵呵,呵呵……”
李建成等人都笑了起来。为唐瑛的自嘲,也为她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
韦挺边笑边说:“将军的才学与我等都不同,陛下任用将军的办法,的确值得借鉴。臣附议将军的建议。”
“臣也附议。”魏征紧跟着表态。
李建成连连点头,把目光看向李纲了,今天,他专门把这个老师请了过来,就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请教。
李纲点了一会儿头,又开始摇头了:“举荐、自荐倒也可以,然,不能作为取士的主要手段。人心之不足。也要考虑进去。”
这下换唐瑛点头了,老谋筹国呀,李纲这样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要比她全面的多:“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没有想过这点。看来,自荐倒是简单,举荐却非匹配监督制度不可。”
李纲微微一笑:“新朝初立,各种事务繁杂的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太子心急农田耕种之事,原是好的,但,眼下朝廷能掌握的土地还不全面,江南、蜀中、南疆、北疆,还有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耕地数目,都没有报上来,这田如何均法?”
这话一说,一群人都在狂点头,唐瑛也是汗颜的很,她那些哄人的玩意,在真正的才干之人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还是别献丑了。
李纲今天的心情也不错,太子虚心求教,东宫这群属臣也都言之有物、认认真真做事,真有一派新气象。他这样一想,倒把平时对李建成的不满减去了许多。
“太子,老臣以为,农耕是很重要,然,眼下更为重要的却是朝廷体制。体制不全,上面的旨意根本无法传达下去,下面依旧是混乱一片,再好的制度也没用。如今朝中的官制也不全,户、军、工、农等等,职责不明,做起事情来,要么互相推诿。要么都抢着去做,结果,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做的一塌糊涂。”
“这……”李建成苦笑了。
李纲看了李建成一眼,手一指韦挺:“譬如韦大人,身居之职,隶属何部?具体做何事?分工可曾清楚?无外是太子下令,他做事罢了。太子无事让他去做,他干什么呀?”
韦挺摸鼻子了。唐瑛一听,哟,老先生厉害,几句话把所有弊病都指出来了,我得好好学学,这是个能人呀!
“李大人说的太对了,果然,朝廷的用人制度要赶紧建立起来,否则,制定好的政策,谁去执行呀!”
“先生说的是,我尽快启禀父皇,先着手进行官制的建立。”李建成也赶紧表态,难得老先生肯多说几句话,他得抓紧时间讨好一下,免得这位又在李渊面前告他的状。
李纲捋捋胡须,笑道:“太子如此用心,乃朝政之福嘛!”
就在一群人表示着对李纲大人的敬仰之情时,王珪疾步走上大殿,满脸的笑容。
“见过太子殿下,各位好。”
“见过王大人……”唐瑛和韦挺等赶紧起身见礼。
李建成却是一愣,这位脸上怎么会笑成这样,不像是平时的为人呀:“王中允何事这般高兴?”
王珪呵呵笑道:“洺州捷报,我军大胜,河北经此一役,可谓定也。”
虽然人人都在挂念洺州的大战,但消息来的如此突然,还是把大家都惊住了,片刻后,众人方大喜起来。
唐瑛与别人略有不同,她知道此战一定会胜,所以,她关心的问题就与别人不同了:“王大人,可知双方伤亡如何?”
王珪摇摇头:“我军伤亡还未呈报,不过,战报上说,此役斩敌六千余人,俘一万有余,刘黑闼可谓全军覆没。”
“啊?怎么会死这么多人?”唐瑛却是皱紧了眉头,这个伤亡的数据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
魏征长叹一声:“河北又添六千孤魂,实为可叹。”
李建成笑了笑:“魏冼马和唐将军真是悲天悯人,打仗嘛,死人也正常。我军既然大获全胜,不知秦王何时班师?”
王珪忙回:“陛下已经下旨让秦王回来,不日应该能到长安。”
“陛下让秦王回来?”唐瑛一惊:“山东徐元朗如何处置?难道陛下要对其招抚?”
“哦,陛下让齐王率军继续征讨徐元朗,唐将军可以放心。那刘黑闼已经败逃,徐元朗也没什么可依仗的。”
唐瑛摇头了:“陛下还是小看徐元朗了,只怕,齐王收拾不了此人。对了,王大人说刘黑闼败逃了?”
王珪点头:“战报上是这样说的。至于详细经过,等秦王回来,将军问问不就知道了。”
唐瑛默默点头,心里却不安起来。刘黑闼没死,逃了,河北局势难说是否就此稳定,就她对刘黑闼的了解,怕是此人已经品尝到了当王的甜头,不会就此罢休呀!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八十四章 猜疑
第二百八十四章 猜疑
两仪殿中,李建成规规矩矩坐在李渊面前。亲手为李渊斟满美酒,尽着孝道。和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和自己的父亲进行交流。何况,每过来一次,都有很多收获……
“唐瑛这几日都去你那里了,你感觉怎么样?”喝着美酒,李渊貌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李建成赔笑回答:“儿臣觉得,唐瑛比二弟和魏征说的还好。很多建议,都让儿臣有种惊喜的感觉。”
“哦?”李渊微微一笑:“说来听听。”
“是。父皇,儿臣记得,父皇与儿臣提及科、科举取士制时,曾对儿臣说,科举一法很好,然也有不足之处,那些清高士人和门阀弟子都不屑参加科考,要从他们中选择可用之人,需用举荐一制来补充。”
李渊点点头:“唐瑛可有不同看法?”
李建成忙点头:“正是。父皇,唐瑛也提出用举荐制度来作为科举的补充,她还提出自荐之法。只是,唐瑛说,科举考题不能包罗万象。要想获得特殊人才,必须开举荐之门。还笑着用她自己举例。”
李渊笑了:“朕是为豪族门阀开进阶之门,唐瑛却是取天下之士的想法,果然不同。呵呵,她还有其它想法吗?”
李建成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儿臣对唐瑛的某些想法,有一丝疑惑。”
“某些想法?”
“是。昨日,儿臣就田亩制度问她的想法,她连一丝考虑都没有,张嘴就说,沿用隋制即可。沿用隋制的想法,父皇与儿臣商讨过数次,就是儿臣与群臣们,也是经过了很多次的考证,才得出的结论。唐瑛却……”
李渊眯眼睛了:“你的意思是,她对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
李建成看了看李渊的脸色,才点点头继续说:“取士制度,她有不俗的看法,还可以理解为与她自身有关。可,田亩制度,关系国策,她居然也早有考虑,是否……”
李渊喝了一口酒,说出了李建成的疑惑:“你是在想,唐瑛能一口说出这样的看法,定是平日里与二郎等商议过多次了。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
李建成沉默不语,默认了李渊的解释。
李渊淡淡地看他一眼:“大郎,二郎常年领兵作战,交战之后也要做一些安抚百姓的事情,他们商讨田亩制度再正常不过了。”
李建成却苦笑了一下:“父皇,儿臣也是这样想的。可,唐瑛却说,她的想法,是在瓦岗寨时,由邴元真教授的。儿臣……”
李渊举酒盅的手在半途停顿了一下,继而笑了:“你觉得她在有意为二郎开脱?”
李建成缓缓点头,却没有说话。
李渊叹口气:“大郎,我问你,唐瑛作为一个女人,你对她是什么感觉?”
“这……父皇,儿臣还真没把她当成女人看。”李建成尴尬地笑了笑。
李渊神秘地一笑:“唐瑛和秀宁比,怎么样?”
李建成想了想,摇头了:“没法比,她比秀宁差远了。”
“哦?”李渊失望地皱了皱眉头:“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