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歇-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报恩也好,说帮忙也罢,或者说,。她对李世民有那么一点点怜悯也行,但真正地细说起来,唐瑛却说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留在秦王府里的。所以,当李盖问她是否喜欢李世民的时候,唐瑛脱口而出的却是不知道,她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心。
唐瑛不明白自己,李盖却似乎。很了解她的心情:“瑛儿,秦王是皇子,咱们是普通人,被那么高贵的人看中,心里是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你这孩子不喜欢权贵,更不会攀高枝,只是,有时候人不能跟命争,争不过。听义父的,只要秦王对你好,别的都不算啥。”
唐瑛明白李盖的意思,却是苦笑摇头:“义父,我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该争的也要争,实在争不过,再说吧。”
李盖微微一笑:“瑛儿,为父这些年,也看透了不少事。情,告诉你一句话,不管在哪儿,很多时候,争就是不争,不争才是争。”
“争就是不争,不争才是争。”唐瑛喃喃地念着八个。字,良久,良久……
李世勣没有完。全继承李盖的淡定,面对李渊的时候,他依然很紧张,这种紧张,从他第一次见李渊的时候就有,现在依旧存在。他有时候也问自己,当年和李密相处的时候,为什么就没这种紧张感,哪怕是翟让被杀,他依旧不曾感到紧张,有的只是一种绝望。可,每次和李渊相处时,他都很紧张,却在紧张的时候,总带有一种期望,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期望。
后来,李世勣对唐瑛这样说:李渊和李密、翟让一样,在臣子面前总是面带笑容,看起来都是笑,但却大不一样。翟让的笑很豪爽,毫无防备,这在李渊的笑里绝对找不到;李渊的笑也不似李密笑的那样真诚,虽然李渊很信任他。李渊的笑容里,总有许多看不清看不透的内容,或许就是面对这样的看不透,他才会感到紧张。
李渊看着眼前跪伏在地的李世勣,却良久没有说话。当初李世勣将整个黎阳献给了他,用的却是李密的名义,面对这种固执表现的忠诚,他虽然大大颂扬了李世勣一番,并赐了姓,但多少是看在黎阳对李唐一统天下的作用上,看在需要李世勣守住黎阳的作用上,而不是看重李世勣这个人。
李渊不否认,当初让人把李密的尸首给李世勣送去,有考验的成份在,可李世勣的表现的确有些出乎李渊的预料。面对已经成为李唐叛臣的李密尸体,李世勣的悲恸是发自真心的,他隆重地安葬了李密,并不畏惧别人的流言,也不畏惧李唐可能会因此的不信任。
正是这种悲恸和忠诚让李渊看明白了李世勣这个人,李世勣就是那种认准了不会回头的人,他既然对李密都如此忠诚,那么,对自己对大唐也会忠诚到底。李渊很庆幸,他在把李密的尸首送给李世勣的同时,也就获得了李世勣的绝对忠诚。而李渊对李世勣的信任和重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的。
“懋公,此次征战洛阳,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中了。你父亲不肯要朕的封赏,朕没有答应收回,不仅不会收回,过一段时间,朕对你还有恩赏。”思虑良久,李渊最终决定采用施恩来换取李世勣的真心话。
李世勣伏地了头回话:“臣代父亲叩谢陛下恩赏,感恩涕零。”
李渊呵呵笑道:“不仅你居功甚高,朕听太子和秦王说,你的义妹唐瑛也立下不少战功,朕也想好好赏赐她!”
听到这一句,李世勣心想,找我果然是为了唐瑛,还好早就准备好了:“回陛下,义妹并不懂事,所谓立下战功,不过是秦王青睐有加。”
“呵呵,懋公,你就不必代替唐瑛谦虚了。朕对此女的传奇经历颇感兴趣,卿可能为朕一一道来?”
瓦岗三年 第二百三十七章 面君(二)
第二百三十七章 面君(二)
李世积毫不犹豫,张嘴就说,从唐瑛被单雄信救上瓦岗寨,一直说到唐瑛来到李世民身边,事无巨细,说的清清楚楚。李世积和唐瑛都知道,唐瑛所有的一切,除了女儿身的秘密外,都不是秘密,李渊随便找几个瓦岗寨的旧人都能知道,让他说,可能仅仅是为了证实,所以,有半点谎言,都是自寻死路,他们根本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撒谎。
李渊在李世积的讲述中不停地点头,有些事情他已经从李世民那里听说了,有些事情是李建成告诉他的,而很多事情和许多细节却是从未听到的,越听,李渊越觉得唐瑛太不一般了,越听,他心中的思虑就越多。
“塑泥为城?看来,秦王就是因为这个而喜爱上唐瑛了吧?”在听到李世积说起了唐瑛的这手过人本事后,李渊仿佛看到了李世民见到那泥城时的表情和喜悦的心情,也仿佛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会看上一个相貌一般的女子,无貌有才呀。
李渊突然的话题转换,让李世积回忆的思路中断了一下,不过,他还真不知道李世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唐瑛的,根据秦琼的说法,貌似两人在追击宋金刚一战中,就结下“友情”了。
仔细回想了一下,李世积诚实地摇头了:“回陛下,臣不知道。臣听秦琼将军说,唐瑛曾经到过柏壁,与秦王在追击宋金刚一战中有过交往,从那以后,似乎秦王就……爱上唐瑛之才了。”
面对李世积很自然的停顿。和老老实实的回答,李渊点头了:“对,朕忘了,当年秦王收复晋阳,凯旋而归后,曾经对朕提起过对唐瑛的喜爱。哈哈,那个时候,秦王还不知道唐瑛是女子,念念不忘的是义士王英。”
李世积苦笑:“义妹扮成男装外出。之时,都用王英这个化名,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不,不,唐瑛真乃奇女子呀!懋公,。你继续说,朕听说她在虎牢关陪秦王闯过窦建德的大营,你居然也不阻拦,就不担心吗?”
李世积叹气,那个时候,他都不知道唐瑛是女的,要。是知道,能让唐瑛去才怪。不过,李渊问的虽然突然,但李世积他们早就想到别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回答的很从容:“回陛下,一来唐瑛的本事也够资格陪秦王走那一趟,二来,其实臣管不着她。唐瑛脾气倔强不说,她不许臣等对别人说出她的秘密,也不理会臣等对她的管束。而且,臣那个时候,其实并不是她唯一的兄长,也真的……管不了她。”
李渊再次点头,李世积没有隐瞒单雄信和唐瑛更。加亲近的关系,说明李世积对自己没有半点谎言,他就喜欢李世积的这种忠诚:“唐瑛那个时候帮秦王,是别有用心吧?你不肯拆穿她的秘密,也有一定的私心,都想帮单雄信嘛,朕能理解。”
李世积一听,皇帝想的比他想的还周到,急忙趴。伏在地上,用略带哽咽之声回禀:“多谢陛下宽容。臣的确有私心,臣既然和单雄信有结拜之情,一直都想着如何保他性命。臣和唐瑛商量过很多办法,都想把单雄信从王世充那里拉到大唐来,或者让他卸甲归田,可,我们都没有成功。在这件事上,臣比唐瑛私心更重,因为臣是知道单家渊源的。”
“你不忘结拜之。情,这是你为人有情有义,朕明白你的用心,理解你的用心,也赞赏你的用心。”李渊呵呵一笑:“懋公,朕有点担心,唐瑛怕不似你这般会想,单雄信虽然是自杀的,但,她心里对朕……也不会有怨恨?”
李渊问的很随便,李世积的心却突地一跳,汗也下来了:“陛下,唐瑛不曾怨恨过陛下,请陛下明察。”
李渊笑着把身体前倾了一点,落在李世积身上的目光却变得犀利起来:“懋公真的了解你那义妹的想法吗?朕可是听说,她非常讲情讲义,怕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李渊再次的突然变换谈话内容和语调,让李世积一个哆嗦,本就伏低的身体伏的更低了:“陛下,单雄信死后,臣和舍妹长谈过一次,臣让她想开点,舍妹对臣说过这样一句话:她相信皇上会放过兄长,是兄长太过执拗,或许,这就是天命难违。”
李渊缓缓地收回了落在李世积面容上的目光。他看得出李世积没有说谎,也看得出那句“相信皇上”是李世积的心里话,如果唐瑛也真是这么想的,或许自己没有必要怀疑这个女子待在儿子身边的用心了。
“懋公平身吧,朕不会怀疑你,也不怀疑唐瑛。”思量了一下,李渊慢慢开口了。
李世积平稳一下自己,叩了一个头,才抬起身子:“多谢陛下。臣用身家性命担保,舍妹绝对不曾怨恨过陛下,更不会对大唐不利。”
“呵呵,朕说过了,相信你,也相信唐瑛。”李渊故作惬意地靠身在宽大的座位上,笑嘻嘻地问李世积:“这么说,唐瑛也是真心喜欢秦王,心甘情愿留在秦王身边喽?”
李世积对李渊的再次变换话题已经有了戒备之心,因此,这一次他有了心理准备。故作为难地想了一会儿,李世积才回答李渊的问话:“陛下,舍妹没有对臣说过她对秦王的感觉。只是,臣知道,舍妹愿意留在秦王身边效力,是因为她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为秦王,也是为大唐做一件大事。”
“哦?”李渊对这个回答却是一愣,这却是李世民根本没有提起的事情:“什么大事?”
“回陛下,舍妹不仅有过目不忘,塑泥为城的本事,还能绘制出精细的地理图画。所以,她许诺,不仅要在秦王征战四方的时候,为他塑出每一处战场的用兵模型,还要为秦王绘制出一幅幅的军情地图。她还对臣说,为了报答秦王对她的恩情,她要踏遍大唐的山山水水,将她所经过的每寸土地都绘制出来,最终绘制一副详尽的大唐山河地理图出来。”
李渊听了李世积的回答,眼睛都瞪大了,乖乖,详尽的大唐山河地理图,别说带兵打仗的李世民,就是他和他的太子李建成,也想要这样的一副地理图呀。只是,唐瑛真要绘制这样一副地图,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可想而知。
瓦岗三年 第二百三十八章 面君(三)
第二百三十八章 面君(三)
“唐瑛真能绘制出详尽的山河地理图?”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李渊追问了一句。
李世勣耍心眼了:“回陛下,臣亲眼见过一次唐瑛绘制的洛阳城区图,虽没有看仔细,但听秦王说,那上面囊括了洛阳城极其周围的山川、耕地、城镇等等,据说,秦王在战后实行的一系列安抚政策,与这幅图都有点关系。只是,这图是舍妹献给秦王,用来为单雄信说情的,具体到底作用如何,臣还真不知道,要问秦王。”
李渊想了想,不甘心:“你以前不知道唐瑛能绘制地图?”
面对李渊的这个问题,李世勣撒谎了:“回陛下,舍妹她,天生就有这样的本事。虽然臣没见过她绘制的山河地理图,但臣知道,只要她见过的军阵队列,城池布局,她都能画,画的还很准确。当年她随臣拿下黎阳仓后,就很快为臣绘制了所有粮仓的布局图,方便臣派兵驻守。”
李渊不疑有他,点头了:“果然是奇女子呀,竟有这种天生的本事。唉,太子说的对,唐瑛之才,不用真是可惜了。”
“太子说的?”怎么又钻出个太。子所说?李世勣一愣,皇帝找他说了这么多,到底是因为秦王说了什么,还是太子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