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式动作,刚好改平,就见一团火光在离他左边不到三十米远的地方爆炸了,他马上本能地向右急转弯,就见满天火舌,木津的座机爆炸了。
黄云飞的座机和僚机在空中完美地又是幸运地完成了一个经典的剪式攻击:在木津受到左侧爆炸影响向右急转弯的瞬间,两架F…1战机刚好一上一下完成了准备,对着剪刀焦点的木津座机打出了近十五秒的炮弹!
“哇!哇!兄弟们,木津被干掉了!木津被干掉了!”
“就是那个号称‘空军第一王牌’的木津?”
“对啊!”
“哈哈,那我们也加把劲,把余下的日机全部干掉!”
“没问题!”
华北方面军司令烟俊六大将的住处是一座小院,卧室是简单的砖瓦房。静谧的房间,井井有条的笔砚书籍,烟俊六大将正在安静地写毛笔字。这使得香川中将感到巨大的反差。西线的失利,机关撤退,大兵压境,烟俊六大将依然能安若磐石。从士官学校毕业后,香川一直士跟在烟俊六身边工作的,他安详的精神状态,让香川感到轻松了许多。他向烟俊六敬礼,说:“司令官阁下,香川向您报道。”
烟俊六抬起头来,示意他坐下,然后手腕运力,写下了“武运长久”的最后一个字“久”字。烟俊六放下笔,然后询问了部队的情况,话题很快转到时局和相应的部署问题上来。他问香川:“香川君,部队对从张家口撤退,有什么看法啊?”
香川如实反映:“有些军官主张固守张家口,以策应阿部中将的部队,牵制敌军,认为张家口士不能够丢的,也不应该丢的。持这种意见的是第三军的师团长们,他们的部队还没有和护国军交过手,所以他们认为撤退是皇军的耻辱。”
烟俊六大将不可至否地问:“还有什么别的看法?”
“还有一种就是一些败退部队下来的军官们的看法,他们认为护国军装备先进,有大量的坦克和飞机,而帝国在这方面不占有优势,反倒是劣势,对天皇的圣战前途很悲观。”
“不能让部队有这种情绪!香川君,你看,支那人同时几路人马齐来,就是要包围吃掉我们。我们要面对现实啊,部队连日的激战,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东条次官说得对啊。再说了,我们只要离开张家口,进退自若啊。”烟俊六大将来回踱了几步,说出了一个计划:“我们要撤离张家口,又要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消灭和迟滞敌军的有生力量。我们应该以张家口为诱饵,诱敌分兵冒进,选着一路歼灭其一部,得手后再打另外一部。具体部署是:一部由前田少将带领的65师团,集中兵力,在怀来一带机动防御,一部由你带领一个师团,在平汉线保北地区开辟另一战场,掩护我军主力部队的侧翼,使其能顺利完成撤退。而65师团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南下紫荆关,转移到平汉线作战。。。。。。”
香川离开烟俊六大将的小院的时候,心情好了许多。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张家口机场方向传来了巨大的爆炸轰鸣声,他脸色变了变,讷讷地道:“愿天照大神保佑天皇陛下!”
第四卷第五章
作者:冰龙
烈日炎炎,毒辣的太阳把半黄的树叶都晒蔫了。
参加集宁会战的日伪军阿部中将的近八万日军,被围困在沙河口到集宁之间方圆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缺少给养,部队已经断粮将近一个星期了。在被困的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护国军每天都进行一次小规模炮击,而日伪军数次组织部队突围,都被占据了有利地形的护国军部队击退。
方云是下了命令,要把这一大批日军俘虏了,所以龙云中将采取了围困的策略,切断敌人的所有补给,让恶劣的环境来折磨敌人地韧劲,以期花最少的代价图之。
围困日军的部队有龙云的第三军和傅作义部队共计近十二万部队。苏峪的五十五师在集宁会战中全师损失超过三分之二,好在护国军在各地的军训系统和医疗康复系统完整有效,经过从后方过来的人员补充后,五十五师已经归还第十七军建制。同样是损失惨重的空降兵第一团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战斗力,已经回到昆明的空军基地休整补充。
夜色下的上海依然是灯火辉煌,纸醉金迷。彷佛燃烧中国大地的战火对它是一点影响都没有。果然不愧为三十年代中华大地上最具有活力的大都市。
黄浦江依然滔滔,绕过横卧的崇明岛,流入茫茫大海中。
已经是深夜一点左右了,在长江入海口外,花鸟山岛一带游弋的有一艘护国军海军潜艇Q003号。靠近花鸟山岛是上海到长崎(460海里,约850公里),上海到横滨(1040海里,约1930公里)日军运输线。Q003号的值更官邓跃少尉在指挥台上发现西北方向,在漆黑的夜空中有一个黑色的香肠式的庞然大物在蠕动。原来它是一个栓在一艘驱逐舰的尾系气球。这艘驱逐舰就是海军常说的“清道夫”,即做护航运输队舰队的开路先锋。邓跃少尉立即把这情况报告给了吴进中尉。
吴进中尉是这艘潜艇的艇长。
他接到报告后,立即上了指挥台,用望远镜观察。不久,这种蠕动物在黑暗中越来越多,最后舰队的庞大侧影终于暴露出来了:这是一支满载货物的日军护航运输队。
吴进立即命令潜艇紧急下潜,保持潜望镜深度。
潜艇悄悄穿过了日军驱逐舰护航兵力,准备对外侧的那列商船队的第一艘商船发起鱼雷攻击。突然,要攻击的商船队集体转向,朝吴进的潜艇驶来。这种突然改变航向的做法,可能就是按预定方案沿“之”字形航线航行的一种方式。整个护航运输队这样按“之”字形机动航行,目的在于增加潜艇实施攻击的难度。自从武汉会战开始后,护国军的潜艇部队可让日军的运输船队吃尽了苦头,当然,护国军潜艇部队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潜艇,即被日军驱逐舰击沉了两艘潜艇。
于是,吴进急忙下令潜艇转向,紧跟在刚才想攻击的那艘大型商船的后面,但这时吴进又发现自己处于日军第一列和第二列商船纵队之间!吴进马上果断下令对第二列商船队中的一艘大型商船进行攻击。商船马上被两颗鱼雷击沉了,日军护航驱逐舰也发现了状况,立即赶过来。吴进立即发出警报,紧急下潜,等待日军驱逐舰深水炸弹的攻击。
但是,在整个紧急下潜过程中,毫无动静,也许是驱逐舰舰长怕误伤己方的船只,而未敢投放深水炸弹。吴进指挥Q003号潜艇从水下摆脱日军护航运输队后,便小心翼翼地上浮。吴进亲自扒在刚露出水面的指挥台上向外了望,发现日军护航运输队在继续东行。他下令把水柜全部排空,让潜艇完全露出水面,跟随在那支东行的护航运输队后面。他时打算利用黑夜对敌再次实施攻击。
但为时已晚,当吴进的潜艇追上护航运输队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吴进没有办法,只能让潜艇再次下沉,在潜望镜深度往回返航。在返航的途中,吴进又碰到了日军两支护航运输队,他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又击沉了两艘商船,躲过日军驱逐舰的搜索返航了,并把日军护航运输队突然增多这一异常情况报告了海军总部。
很快,这一份报告转到了护国军总参谋部。
孙立人上将在接到进攻上海的命令后,立即把在广州的总部直接开到了浙江的金华,在金华设立了上海战役指挥总部,全面指挥和部署对上海日伪军的攻势。他看着方文宾的华北集团军在华北纵横驰骋,打的都是日军的精锐部队,而且战果辉煌。自己虽然解决了广东,福建,江西和浙江大部,总感觉打的不是日军精锐。方文宾在华中,华北的战绩,让他很是羡慕,心里也憋了一股劲。这次,在上海方面有制造“南京大屠杀”日精锐部队谷寿夫中将的第六师团,岗村宁次的第十军,从安徽撤退下来的第十师团,第十三师团,第二十三师团等等,让“射日”集团军的官兵们摩拳擦掌。
孙立人知道自己的第四军的坦克比不上方文宾的华北集团军,一听说TM38在华北纵横无敌,马上就和方云软磨硬泡,怎么都要把这种陆战霸王搞到手。方云最后顶不住孙立人的“泡”功,批给了他八辆TM38型中型坦克,并再三警告他这种坦克重量大,在水网地区不见得比T37轻型坦克好用。
孙立人先是命令第一山地师在天目山山区展开防御,掩护主力部队侧翼,然后是命令第十五摩步师和第三十三步兵师在余杭至湖州一线展开,首先是要聚歼嘉兴的谷寿夫的第六师团,打开通向上海的门户。
鉴于上海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为了顺利接管这一个巨大的东方国际都市,方云,华泽民等中央首脑进行了三次会议,最后决定成立三个接管委员会:由新闻部长周卫国兼主任的文教接管委员会,由审计部部长尤素福兼主任的财经接管委员会和由孙立人上将兼主任的军事接管委员会。在孙立人集团军发起攻击前,护国军中央政府再一次举行了接收上海的第四次会议,会议上一共作出了十九项决议:进一步调整了各部的接管任务,建立完整的报告制度,规定通讯联络,经费支出和车辆,油料筹措办法,统筹被接管军事系统之人,财,物的安置和安排;对接管人员的生活起居,车辆乘坐,家属来队,因公招待等事宜作出了具体规定;特别强调要对每个接管人员进行个人财务登记,定期核查。
护国军中央政府意欲借接管上海来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所以对之是费尽心思。
十七军的八十五步兵师,避开日军西线设防地区,从集宁向东穿越几百里,突然出现在张家口北面的张北地区。而近卫第一军的第三装甲师外加十七军的第五十四摩步师,八十三步兵师,总共三个师的兵力,充分利用装甲部队快速机动的能力,由沙河口一路向东突击,渡过闪电河,轻取多伦,大河口,然后师强渡小滦河,占领御道口一线,兵锋直指隆化,赤峰,意欲切断北平到辽宁的铁路线。
张北出现了护国军部队让日军感到有点恐慌。本来护国军从西面打过来的四个师里面就有两个装甲师,应付得很吃力,安家堡,罗家洼等地已经失守,再加上北面的护国军部队出现,张家口已经是三面受敌。
还在张家口坐镇的烟俊六大将并没有惊慌,他根据张北的战况,一面命令驻张家口的机构加速撤退,一面命令张家口卫戍部队司令香川作出应急布置。香川立即派出两个整编的骑兵联队火速赶往张北与张家口之间的狼窝沟一线布置防御,掩护第三军和日驻张家口的重要机构撤退。并安排工兵人员对张家口的重要建筑设施实行爆破,如下花园的发电厂,邮电局等等。由于张家口机场已经北护国军轰炸摧毁,烟俊六大将随着最后一批撤出的部队连夜搭乘火车,直接开往天津。
就在护国军要对盘踞在嘉兴的日第六师团展开进攻的时候,谷寿夫中将突然带领整个第六师团撤退到淞沪一带,把嘉兴留给伪军的两个师。原来日华东方面军司令武田胜义大将决定收缩防线,放弃淞沪外围地区,集中力量固守上海。在上次淞沪大战中,国民党遗留有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日军占领上海后对其进行了修补,形成了一个有四千多个钢筋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