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名门财女 >

第257章

名门财女-第257章

小说: 名门财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这样的大丫鬟,也不过八百钱,另有雇的婆子和粗使的男仆,因非自家买的人,只是雇用关系,一个月也不过两千两千钱而已,这回赏了每人十两官造的银锭,足可抵上下等的丫鬟几年的月例了,可不是十分的丰厚?

才好前些天八娘让苍银兑了一千两的银锭,交给了晁文柔,也不必现兑,晁文柔笑道:“就照妹妹说的办。”


议了事,恰好四郎领着子阜几人也过来给朱氏请安,说了几句话,晁文柔便说了要给下人们封赏的事情,才好子简说要送那老大夫回去,晁文柔就叫了她贴身的丫鬟过来,去取了银子,交给了子简。


等人都散了,晁文柔着人通知了家中的下人们,又让人去抬了银子来,逐个儿打了赏,众人得着这足够普通一家三品吃喝上大半年的银子,哪有不欢喜的?

因此自曾不疑去世以来,这是满府里第一次,人人带上都带上真心实意的笑容。映衬的那雨后一碧如洗的天空,都更蔚蓝了几分。


晁文柔又按排了人去晁家,欧阳府上和蔡府上报信。


一一忙完,晁文柔想着八娘一夜几乎未睡,这会儿朱氏也没了大碍,就让她去睡一会儿。八娘也着实是累的很,再加上心里又惦记着狄咏的事情,自回了后院里歇下。


虽说心里有事,真躺到床上,因着实在累的狠了,很快便睡的沉实。


这一觉,便到了中午,还是小福叫她起来用午饭,这才醒的。


起了床,简单擦了下脸,便跑去了听荷院。恰好晁文柔也在,两人一道用了午饭,又服侍着醒来的朱氏也吃了,这才让奶娘抱了小十二郎过来。


十二郎子开是未足月的早产子,比一般的孩子要瘦小的多,在这医药都不发达的时空,八娘很怕这孩子养不活,便叫了奶娘到外边,特地吩咐了要注意的事情,并说若是十二郎养的好了,另有打赏。


奶娘想着那刚到手的白闪闪的银锭,再听这另有打赏的话,哪有不尽心的?因此对十二郎,竟是比曾家哪个都更仔细,结果这个一生下来比别的婴儿更瘦小的十二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便显的白白胖胖,若是那不知道的,再看不出不足月的样子了,十分的健康,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八娘午后便开始心神不宁,也不知道苍耳得了狄咏的消息没有,。


到了黄昏时,苍耳便从铺子里回了家。


见她回来的这么早,八娘倒是有些意外,苍耳过来看过朱氏,陪着说了几句话,看着十二郎虽然新鲜的很,可因这孩子实在太过瘦弱,也不敢抱,心里又有事,便给八娘使了个眼色,两人一道出了屋里,到了无人处,苍耳才低声道:“今儿一早,大军就提前出发了,因此我并未见着狄二公子,信也带了回来。”


已经……走了?

八娘说不出的失落,心里一时空的很。


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场大宋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战事何时才能结事,也就是说,他和她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面。


看到八娘脸上的神情,苍耳觉得不忍,安慰道:“你也不是有心不见他,狄二郎是个心志坚定之人,不会因为你失约就会责备你或者放弃的。”


八娘不想让苍耳担心,便打起精神道:“我没事。”


只是想到他的失望,自己有些难过而已。


暗暗叹了口气,八娘让苍耳歇了,自己则不想空坐着,总得找点事做做,心里才能不那么空,索性去了厨房里。


到了第三日,晁夫人,欧阳夫人并蔡夫人亲自过来庆贺十二郎的洗三礼。


另外陆十七和李雍虽说人未到,且这也是女眷们的事情,但却着人送了贺礼过来。


蔡暖娘自然是随着蔡夫人来的。陪着几位夫人说了会儿话,因有晁文柔招呼,便拉了八娘去说悄悄话。


“八姐姐,好些日子未见你了,真是想你。你又不好出门,我娘近来也不让我再乱跑,拘着我在家里做学针线和厨艺呢,我想来寻你玩,我娘也不让。对了,你铺子里不是说需要些字画么?我前些日子求着我爹写了几幅,今儿也给你带来了,只是原想着过些日子再给你送来的,又怕你要的急,还未装裱。”


暖娘也有十五岁了,虽说还未定下亲事,但也不过就是这一两年间的事情,说了亲事,再到出嫁,就是迟些,也迟不过十八九岁,她又是个好玩好动的,蔡夫人这会儿拘着她学点针线厨艺,也不奇怪。


“正需要呢,我回头叫苍耳拿到街上去裱一下就成,这可太谢谢你了。女红我是帮不上你,不过厨艺我倒是可以教你些,你若真想来,就和干娘说你来寻我学做几道菜就是了。”


暖娘就苦了脸:“我自是说了,可娘说你哪里得闲,怕我闹着你呢。”


其实蔡夫人是知道八娘因着丧父,心情不好,生意上又不平顺,哪里还舍得叫暖娘这个不晓事的来闹她。


八娘自是晓得蔡夫人是心疼她的,便笑道:“不怕,回头我和干娘说,等过几天,家里闲些了,我就派人去接你来玩。”


暖娘听了自然高兴。


默了一下,才期期艾艾的道:“八姐姐,你可知道,狄二郎去了北关了?”


“嗯,我知道。”


暖娘又道:“我昨儿陪我娘去街上买东西,还见着清河了呢,她看起来……好象对狄二郎随军出征的事情,一点也不介意。似乎还心情挺好的样子,见了我和我娘,还过来打了招呼。另约了我过些日子,去城外赏枫树去呢。我觉得她那样子,总有些儿……不大正常,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她高兴的太过了些。你说,是不是……”


提到清河,八娘实在不知道要说什么,虽然她对清河为何高兴,也很意外,可是以她和清河的那点纠葛,便不好与暖娘议她,打断了暖娘的话,笑道:“我突然想起件事情,你上回不是让我帮你画幅小像的么?这前几天得闲,就给你画了幅,另给义父和父母也画了,不如现在就去看看?若是觉得不好,我再重新画。左右我这几日都会在家里陪着我娘。”


暖娘听了大喜,她原就是个跳脱的,也就把清河丢到了脑后,拉了八娘笑道:“真的画好了?那可太好了,我还以为你忘了呢,我们这就去看看。”


左右离洗三礼的仪程还有些时候,八娘就领了暖娘去了她院里。


暖娘打开画一看,惊的几乎掉了眼珠:“八姐姐,这,这是什么画法?这怎么画的和真人一样呢?就似从我脸上拓的模子一般儿。”


八娘用的是素描的手法,自然现下的画法不一样。从前在南丰时,秦六娘初见她的画法,也是惊为天人,还跟她学了好些日子呢。


暖娘又急不可待的展开了蔡君谟和蔡夫人的小像,也是如真人一般,十分高兴:“回头我爹和我娘见了,不知道有多欢喜呢,作再叫爹给你作字,他必定会给姐姐多写几幅的。”


说着,就要拿了去给蔡夫人看。


她这说风就是雨的性子,八娘早就习惯了,自随她一道取了画,去了听荷院里。


三位夫人见了,自然也是十分惊奇,且把八娘夸了一通。


八娘见她们喜欢,也笑道:“晁婶子和欧阳伯母喜欢的话,我得空了,也为两位画一张,只别嫌弃就好。”


见她说也要为自己画一张,这可是难求的,两位夫人很是高兴。很觉得今儿这一趟来的值了。见她们都喜欢,倒让八娘起了心思,京城的贵夫人们并不缺什么,也不是好结交的,她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首饰设计,还有这画像了。


首饰是不好轻易送的,毕竟她是做生意的人,人家就是再喜欢,也不能轻易的收。可是画像却不一样。


如果有事求着别人,又不能送金银类的东西,那么送个小像,显然能更好的打动别人。又不至于引起非议。因起了这个心,日后还真为她解了一次围。


完了洗三礼,三位夫人便要告辞,晁文柔和八娘热情的挽留了三位夫人在家里用了午膳再回。暖娘也想多待会儿,蔡夫人拗不过,只得应了,晁夫人和欧阳夫人见蔡夫人答应留下,且曾家又是诚心留客的,也便留了下来。


用了午饭,三位夫人告辞回去,朱氏让晁文柔和八娘去送。到了仪门,正遇了陆十七过来。


他这一段一直在郊外的试验田里忙活的,在衙门里应景的时候都少,也不知道今儿怎么过来的。再说他一早已派了他家中的两个丫鬟送了礼来了。


且看他的样子,倒也不似从城外回来的样子,一身大红的秋衫,着只用支乌木簪绾着髻,收拾的很是俊朗。


见着三位夫人,陆十七忙上前行了礼。这才对八娘道:“听说伯母生了十二弟,我过来请个安,刚好有事儿想寻四郎。”


“我四哥在书房里,你直接去书房里寻他就是了。”


陆十七便给三位夫人行了辞礼,径自去了。


八娘和晁文柔这才送三位夫人出了仪门,扶着她们上了马车,暖娘却落后一步,低声问八娘:“八姐姐,刚才那人……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


“是陆家的十七哥,叫陆长卿,如今在司农司任职,不过在城里的时候少。和我几个哥哥打小一起玩大的,也常往我们家来。”


那不就是八姐姐从前的未婚夫婿么?暖娘惊讶的睁大了眼。八姐姐不喜欢的人,她原以为十分普通呢,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出色的一个人。


可是再出色,也是八姐姐从前的未婚夫婿,且听八姐姐说过,她和这位陆十七虽无男女之情,但关系也极好的,如今八姐姐和狄二郎的事情不成,曾陆两家关系又好,她和陆十七郎其实也算得青梅竹马,以后再续婚约,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此处,暖娘心中无由的有些失落,便“噢”了一声。


她自己还未觉得,八娘倒是听出了她语气中的懊恼,不由奇怪的看了暖娘一眼,却见这丫头的脸上,还余着些红晕呢。


难道这丫头,看上了十七哥?


一见钟情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真论起来,她自己和阿咏,不就是一见钟情么?阿咏是什么时候喜欢她的,她不知道。可她却知道自己,那一年雪地里的相逢,那个俊美的有如谪仙一般的少年,从此就成了她心中的一个梦。


只是是时,她自己还不明白而已。


想到此处,再看暖娘,不由一笑,送了她上车,两下里告别,等三府的马车都行了的远了,这才与晁文柔回了家。


到了十二郎的满月,依旧也只请了这三家,逸郡王府那边,倒也送了礼来。


十月底的京城,已是冷的出奇,一年的时间,八娘又长高了不少,去年的冬衣都没法儿再穿了,不过因着守孝,原本去年的衣服也不能穿,晁文柔自是亲手帮她赶制了几件,虽说是素服,倒也在上面绣了些色彩清淡的花样儿。


南丰那边也来了信,五嫂子武三娘七月里生了个男孩子,四嫂范丹书还有子景的媳妇陆四娘也先后生了孩子,不过都是女孩。


朱氏听了十分高兴,大家族里,人丁兴旺才是好事,曾家现在又不缺钱,孩子自是越多越好。曾子晔在信中提说等到了明春,天气暖和了,孩子也大了些,就让老四媳妇来京,四郎看了信,想着顶多再过半年,就能见着老婆女儿,也是欣喜。


而新的木器坊也建好了大半,估计到了年底,就能全部收工。铺子里的生意竟然也慢慢红火起来。


年终了,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