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219章

大唐春-第219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过了年,杨花花已经二十二岁,按照她当初所说的,李曦不难推算出来,这位大姐杨玉瑶今年已经有二十五岁了,据杨钊说,她和崔峋膝下只有一女,今年已经六岁了。

  而李曦推算中的秦国夫人名叫杨萼,又称杨萼萼,乃是杨玄缴的女儿,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仅仅比杨玉环大了三个月,今年也岁,据说已经在谈婚姻说人家了,只是至今还不曾定下。

  除此之外,杨玄缴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杨倨、杨铸。

  杨倨是杨玄缴的长子,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四,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娶妻生子,但是无论是他大伯父杨玄琰,二伯父杨玄瑜,还是父亲杨玄缴,都不是什么可以给他恩荫的大官,所以至今也不曾做官,只是帮着父亲操持家事而已。

  杨铸是杨玄缴的次子,排行第六,今年只有十八岁,已经定了亲,对方是洛阳本地的一户士绅,据说今年就要娶过门来。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杨玄缴这一辈中的老二杨玄瑜早死,在故籍虢州闇乡那里,也撇下了二子二女,只是那边早就已经跟杨玄琰杨玄缴兄弟断了联系,因此杨玄缴也就不曾动过把侄子侄女们接过来的念头。再说了,他只是一个正七品下的小官,洛阳又是东都,虽然不比长安,但是比起地方上来说,仍可以算是物价腾贵,接过来他也养不起。

  这一次陪着杨玄缴过来拜访的,就是杨锯和杨铸兄弟俩,而且两个人都可以算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只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李曦虽然年纪轻轻,又是自己堂姐杨花花的男人,却毕竟位高权重,在李曦面前,他们缩手缩脚的,便有风度也施展不开。

  杨玄缴带着两个儿子过来拜访,战战兢兢,却又透着一股子巴结味道地坐了一会子之后,便告辞离开了,而李曦也答应了他们过些日子就亲自到杨家去拜访做客。!! 
    


  后面的故事(代为大结局)

  突然就起了情绪不想写了,当然是我的错,我把这本书后面的情节构思好好捋了一下,整(。。)理出来,感兴趣的就看看吧,或许可以抵消一部分我的罪恶你们的怨念…… ※※※ 昨天已经写了接近一半的这一章,叫做“好英俊的姐夫”,其实以杨家几个女子,以及韩国夫人的夫婿崔峋等人的角度来展开,描述李曦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场景。趋炎附势嘛,人之常理,就算杨家人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野心,但谁都愿意当大官,谁都愿意活的更好一些,更何况,李曦在未发迹之时,就已经是他们家的女婿了,这一点杨花花的来信关于自己和李曦的关系,说的很清楚,所以,他们奉承李曦,天经地义。 于是,杨家人要献媚,就安排了杨玉环和杨萼这一对姐妹花献舞,杨家人都很有音乐和舞蹈天赋的哦!作为少女,玉环mm对此心中微有厌恶,但毕竟李曦风流倜傥,又是大官,很快这反感也就没了……甚至连此前一直有些不屑的崔峋,也觉得巴结一下李曦是条好路子。 于是,就在杨家人各有各的心思的情况下,就安排了玉环mm跟李曦一起出去玩,约会呗……然后,那个然后,借用金瓶梅的话来说,彼此都有意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杨洄在洛阳啊,丫吃醋是吃得很厉害的,而且前文说过,他这个杨,跟杨玉环家的杨,其实是同祖同宗的,只不过杨洄这一支继续发达,而杨玄琰杨玄璬这一支因为先祖获罪而没落了而已。 这里不得不说,杨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有过浓重一笔的。 历史上的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东巡期间,就在洛阳,他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就是他们两人的结婚典礼上,经过咸宜公主的推荐,玄宗皇帝和武惠妃见到了杨玉环,并且也是经过她的撮合,杨玉环嫁给寿王李瑁。而随后,又是杨洄打小报告,武惠妃向玄宗皇帝哭诉李鸿要杀他,然后,已经改名为李瑛的太子被杀,很多人被牵涉死掉…… 不过就在李瑛死了之后,武惠妃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把儿子李瑁送上太子之位,因为很快,她就被李瑛的鬼魂给吓死了…… 呃,就此打住,说回故事。 杨洄嫉妒心起,于是就在李曦东行巡视洛阳东各大仓库的时候,他安排武惠妃和寿王李清见到了杨玉环,如历史一般,这娘儿俩都立马看中了杨玉环的天姿国色与富贵气度,再然后,杨洄的母亲长宁公主做媒,玄宗皇帝很快就点了头,再然后,杨家人无比纠结,嫁给皇子当老婆当然比送给李曦做妾要好多了……

  杨mm虽然不是什么**,但也谈不上三贞九烈,于是,她纠结啊纠结啊……虽然还是不同意,但是也无计可施,而且也不至于为了李曦就怎么怎么样…… 这个时候,女王殿下杨花花驾到。 有了她在,杨家众人不过土鸡瓦狗尔,她力主反对这门婚事,然后,杨钊献药,这药一下,寿王殿下就病了,此所谓药到病来! 然后,寿王殿下开始偷偷的寻访名医治病,而且还是那种不敢声张的病……于是,玄宗皇帝虽然已经下旨纳杨玉环为儿妇,但是在寿王李清的作用下,婚期无限延后…… 这时候,放下了心的李曦开始下江南。江南这一段,主要是治理盐政,为国家开源,其中以地方官员第五琦为主要人物。同时,还要采取一系列新的漕运方法,改革弊病。 (本来这里还想写一下江南著名的女冠李季兰来着……) 然后,可想而知,漕运大获成功,本来玄宗皇帝要在洛阳住到开元二十四年才会回长安,但是这一次,在开元二十二年年末,漕运成功之后,他就已经准备回去了。 本年秋,李曦回京,声势高涨,很多人拍马屁称他为“计相”,玄宗皇帝也是大加封赏,同时亲自为他主持婚礼,迎娶柳婠儿,还特旨召柳博为京兆府少尹,大升官。

  咸宜公主李福儿大闹婚礼,玄宗皇帝大怒,降咸宜公主为咸宜郡主,旋即,咸宜公主决定出家为道,法号“太真”^…^,然后么,李曦又不是没有那个偷人的胆子…… 至此,第四卷结束了。 下面,是第五卷,名叫纵横捭阖。 故事开始于开元二十三年春,主要讲的李曦开始拜将军职,当时正赶上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契丹大战,李曦奉命督运粮草,并且他还把小胖子李早调到了身边,在军中,李曦与安禄山安胖子认识,而且颇有矛盾,张守珪大胜契丹,斩了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李曦也有军功,但是随后,安禄山在讨伐奚人的时候,遭到惨败,李曦帐下的李光弼高升则以败军坚守,并且反攻成功,大获全胜,张守珪请旨要斩平卢击讨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朝中争执不下,李曦力保安禄山,最终折服了安胖子……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张果老始终随在李曦身边传授绝学。 然后,李曦回长安,提前绽放了光芒又有李曦做后盾的李光弼、免于一死对李曦既敬且畏的安禄山,以及小胖子李早,都留在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帐下。

  这时候,奉命回长安担任京兆府尹的原蜀州刺史周邛在半路上突然得病,没等来到长安,已经一命呜呼,张九龄悲痛之余,大病一场,随后,身体开始渐渐加快了苍老,偏偏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们有些嫌弃周张氏一家吃白饭了,(周张氏的母亲身份不高,而且早死),于是,周张氏愤怒地带着儿女自立门户,李曦来负责背地里照应。 而且到这里为止,李曦与张九龄之间的那一点还算温和的关系,彻底决裂。 开元二十三年冬,张守珪因军功,转任兵部尚书、右羽林大将军,留在朝中,算是半致仕了,而安禄山则升任幽州节度使,李光弼为节度副使,第二年,开元二十四年春,两人联名请求向中央交还一部分权力,也即请中央在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内负责政事,算是交回了财政权,成为一支单纯的武力,失去了割据的基础。 他们这样一弄,其他节度使只好跟着照搬,不然就下不来台。 但是随后,这个政策就受到了考验,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与吐蕃的大战中大败,崔希逸推说是因为粮草问题,使得这件事风波再起。与此同时,吐蕃大军的兵锋已经逼近玉门关,直指长安,被认为是大唐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惨败与危机。

  危急时刻,还不敢撤了崔希逸,怕出乱子,但是朝野上下已经乱了神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李鸿(已经改名为李瑛)突然发动了自以为会成功的政变,玄宗皇帝倒是死了,但是,李瑛随后也死了…… 在经历了朝中复杂的博弈之后,已经改名为李瑁的寿王登基,张九龄致仕,转任尚书右仆射,李林甫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登台拜相,与裴耀卿一起,成为大唐砥柱。 同时,李曦出长安西行,任河西巡抚大使,节制所有河西兵马,同时,他还调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的兵马至玉门关,暗调幽州节度副大使李光弼为河西节度使,一到阵前,立刻压制住崔希逸,同时发现了几个很有能力的武将,比如哥舒翰,然后,等李光弼一到,李曦就立刻解除了崔希逸的职务,把他送去长安,转任闲职,拜哥舒翰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为节度副使,此战,就在玉门关前,大胜吐蕃。 李曦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顶点。 但是,他不敢回长安了,因为寿王新近登基,太弱,而他自己又太强,已经功高震主,他害怕自己一回长安,就将被软禁,要知道,寿王就算是脑子简单一点,武惠妃可不好对付。

  于是,在朝廷连续来了三拨人,包括柳博在内,一次次的加封他之后,他越来越不敢回去,然后,他还命李光弼西略安西,经营西域,决定采取商道专营制度,截留大批通商的财赋,最终由一个上奏折希望玄宗皇帝压制边镇的人,变成了一个解边镇而半格局的军阀。 李曦一天不回来,武惠妃母子就连觉都睡不好,偏偏这时候,安胖子又突然请旨,要对高句丽等开战,要求收回地方征收财赋以养军。最终,玉真公主代表武惠妃来到玉门关外,要求李曦回朝,拜李曦为尚书令、汉王。 高祖时代,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后来他成为皇帝,就没有大臣可以再做尚书令,尚书省一直都是由两个副职尚书左右仆射来管理,等到高宗武后时代,权力开始由三省向政事堂集中,左右仆射就更是养老的摆设,这一次,李曦却出任了尚书令,还封王。 李曦、裴耀卿、李林甫,成为政事堂三大佬。 其中裴耀卿忠于李唐,但是并不反感李曦,而李林甫则是李曦的门下走狗。 然后,已经变成半太监的皇帝李瑁纳已故蜀州刺史周邛的长女周玉为皇后,但是,两人却根本没有同过房,九个月后,周玉产子。同时,李曦纳杨氏姐妹杨萼、杨玉环为妾,杨家人集体搬到了长安,旋即,杨玉瑶的丈夫崔峋出任岭南道潮州刺史,孤身赴任,

  而且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四十多年,直到老死在那边,不曾还乡。 这时,是开元二十四年。 第二年,在李曦的建议下,李瑁改元天宝,并且挪回武后时代的宫殿大明宫居住,武惠妃则继续住在兴庆宫。 天宝元年夏,刚做了九个月皇后的周玉生下一个儿子,当即被立为皇太子。 天宝元年秋,武惠妃自称“感时而孕,梦白龙入怀”,九月,秘密生下一个女婴。 天宝元年冬,杨玉瑶、杨花花、杨萼、杨玉环姐妹几人先后生下儿女,只不过有的秘而不宣,有的则公开庆祝。当年十二月,诏封杨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