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祸水妖妃 >

第169章

祸水妖妃-第169章

小说: 祸水妖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相信此般毒辣的手段,来自这张温润悲恸的秀脸。
    
我方要走时,他却唤住我说道:“心儿,四哥的事情我也听说了,皇阿玛正是恼怒时候,而且今儿个早晨已经大病了一场,你莫要在此时刻扰他心神了,没有用的,待额娘的丧事过了,我去求求皇阿玛,或许会有转机的。”
    
我心里一暖,未想此时此刻,他竟肯出手助他。眼里不免擒了一把感激之泪。
    
“多谢八爷了,我不是去找皇阿玛的,只是想入宫看看额娘那有什么法子可想。”似乎自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出口即是掩饰之词。
    
“有时间还是向张廷玉问明原委吧,他一直是个磊落之人,所做之事也是为了朝廷,为了社稷,你去问他,他自会相告的。”说罢便头也不回的走了,细想之下或许这个真的是一个揭开我心中疑问的最直接坦荡之法。
    
或许太子从胤?出事之后便知道,我会再次踏进毓庆宫,不然为何他见我时候为这般暗藏笑意。
    
“太子殿下别来无恙了!”我揖身请安道。
    
“本太子向来都是无恙的,反而有些百般暗示要我行差踏错之人,却是难逃危难了。”我心里讶极,他果然看透了原先胤?所做,皆只是虚张声势,要他步伐凌乱,自己行差踏错!
    
我强作镇定,说道:“今儿个我来,是最后一次来为太子的无恙道喜,下次再来,怕要道恼或者道丧了!”
    
“呸!你个歹毒女人,就知道为虎作伥!此番又跟着胤?来此煽风点火,你当我像先前那般不知轻重,轻易便被你们摆布了吗?”他虽面色犀利非常,但我细瞧着他有些心虚的架势,更能确定他如此岿然不动,定然是受人指点了,不然按他这种急躁性子,又怎会这么耐得住性子。
    
“可笑你以身作蚌,竟还怡然自得!可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暗中指点你之人,便是渔翁了!山西之事其实很容易查明,张廷玉的奏折上不是列明了死亡官员的名单么?山西此番饥荒,多数民众饿死,到底那些官员是死于饥饿还是死于兵刃,挖出尸体来一看便知!”他此刻仍是面色不改,说道:“都是白骨一副,能有什么不同!”
    
“太子真是无知啊!可知饿死之人因营养缺乏死后骨头酥脆,一折便断!”我癫狂的笑了笑,而他也停下了饮茶动作,陷入思虑之中。
    
我趁热打铁的说道:“既然胤?逼迫山西官员之事,谋取民心之事乃是子虚乌有,那么这双龙争日的谣言,到底指向何人?太子心中想必有数了罢,况且太子殿下在山西到底对胤?做了些什么,你自个也心知肚明,或者那暗中帮你之人,表面上为的是除去胤?,但实际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刻意将此事说的全盘倒向胤?,便是为了煽动他的怀疑情绪,其实用饿死官员尸体一事来证明胤?的清白是完全不可能的!为了防止瘟疫滋生,死在山西之人,全部都已焚化!又何来的尸骨可验呢。
    
看着他铁青的面色,我便知道此事已成,出宫时候命高毋庸派人在各个宫门口把守,看着太子马车一出宫门,便尾随而行,我倒要这背后使刀子欲一箭双雕之人,到底是谁!
    
    
第二百四十四章:局中之局2
    
    
出了毓庆宫,我在御花园遇见了雅柔,她早已不是我初见时候那丰腴婀娜,满面烂漫的新嫁娘模样,而是瘦的厉害。皮肤暗淡无光,面容枯槁凹陷。一看见我便强笑着轻声唤道:“四嫂嫂。”她娇声一唤之时,语带万种思绪。
    
我哽咽的应了声:“雅柔。”
    
御花园清脆斑驳的光影,照得她枯瘦的身姿更显虚无,似飘飘般便会随光散了一般。一路蹒跚小步朝我走来。她熟稔的拉过我的手再次唤道:“四嫂…”泪便从她朗笑的双眸里掷落了下来…
    
我心酸的拂过她的额发,说道:“是我对不住你,是我害了胤祥。”
    
“不怨你…”她头摇如榔鼓:“雅柔心里从来没怨过你,昨日我去养蜂夹道看过胤祥,他…很好。”我知她不愿我心里歉疚,硬是口不对心。
    
“傻姑娘…既是很好又落的什么泪,都已落泪了,又何苦言辞掩饰,做皇家的媳妇,心里的酸痛,你我都是亲尝之人。”说罢两人便抱头抽泣了许久。
    
在此森然的庭院,就连放声一哭的勇气,都没有。
    
她正要去良妃那里奔丧,而我又不便露面,免得八爷难堪,便与她就此别过。
    
出宫时候日已西斜,高毋庸早已亲身立在东华门外,身边停着特地雇来的马车,见我走过时候他朝我轻轻摇了摇头,我便知道太子到现在还没有出宫,或者已经出了,但却不是走的东华门。
    
未走远几步,就见隆科多身穿朝服,火急火燎的往宫里跑,见我在侧毫不避讳的走过来说道:“大事不好了。皇上已经下旨要给胤?用刑!”耳边放大数倍的声响振聋发聩,康熙…为何会如此不智,难道仅凭张廷玉的一面之言,便轻易信了么…
    
“福晋…”高毋庸担心的过来扶住我,脚底脱力,手搭着高毋庸的臂膀许久,才缓过神来。
    
不能乱…我不能乱…百遍告诫自己,却仍是心如石击,声震亦觉痛。
    
“不妨碍舅舅入宫求皇上了,我要去宗人府看他!”说罢便爬上了马车,已经顾不得身姿狼狈,皇家尊严了。我的四爷,难道此次真的在劫难逃吗?对待胤?慈爱隐忍的父亲,却这般对待同是他儿子的胤?…心偏若此。
    
宗人府还是往日那般的清冷模样,我身在门口,只闻得牢内呼呼的疾驰风声,和马鞭起落抽打的破空声响。
    
门口兵士许是受了隆科多嘱咐,竟未有阻止我入内的架势,一路畅行无阻,四处奔走才看见胤?被绑在柱上,镣铐铁链围了一身,而他身上已是鞭痕无数,浓稠的鲜血顺着粗黑的链条滴滴落至地面,滴答的声响若巨浪涛声一般,搅的我心神俱碎。
    
拿着长鞭的魁梧狱卒,一挥一舞的力道使他身体左右晃动,而定身的木桩也随着巨大的冲击左右摇摆着发出吱嘎的声响,但他却紧紧闭着双目,眉间甚至挂着轻蔑的笑容,重咬的下唇已经冒出汩汩的鲜血,缓慢的流过那曾经对着我吐出无数闻言软语的俊唇。
    
“胤?…”我拽着手里帕子,浑身颤抖。谁都知道成王败寇,枭雄项羽战败自刎,至少仍为自己留下了片刻尊严。但胤?呢…他的孤傲帝心,从来不会输给任何一个英雄。如今康熙却削尽他的尊严。不顾他同样流淌着的爱新觉罗家骄傲骨血…
    
素来知他坚韧,但此时此刻,我却那般怕他坚持不住,为赢死后尊严而弃了生的希望。
    
他吃力的睁开眼来,望我时候似经百年一般,沧桑若翁,眼中的悲戚神色无关身体所承痛苦,皆因痛心父子之情,这般薄如禅翼。
    
边上狱卒边抽边问道:“怎么样,到底招不招?是不是你勾结蒙古,欲让蒙古成你外援势力,是不是你在山西残害官员,欲让山西在你掌控之中,过往多次前往江浙,是不是都曾笼络官员,是不是存着谋反之心?”
    
我被他的语句惊的瞠目,急跑过去护着胤?身子,他鞭子来不及抽手,便硬生生落在了我的身上。自头部蜿至背部。
    
似集结了所有气力重重一挥般,我差点被他抽晕了过去,只觉眼前一黑,脚步一浮,便倒了下去。心里所念的却是胤?,他承受了百次鞭击,却仍能强支精神,到底是缘自不甘的心境,还是…滔天的愤怒。
    
“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蒙古之事?为什么…”我欲起身近他身前,却再也站不稳脚步,一个踉跄便栽倒在地,连他最后一个表情都未看见。
    
疾呼而醒,极目一望方知自己置身乾清宫,康熙正疲累的躺在床边摇椅之内,闭目养神。
    
我不顾他的不悦,掀开床被便落地拽他,癫狂问道:“你是不是想逼死你的儿子,是不是?为什么你要如此,明明允诺给我幸福,为何转眼之间便要亲手毁掉,为什么,你告诉我!”他气息微弱的睁开双眼,我才发觉他面色极白,毫无血色。
    
强支着身体站了起来,身子有些佝偻,说道:“你且睡下吧,太医说你头部受了重创,不好好歇息会落下头痛症的。”出口即是推诿之词,完全不理会我的诘问,顾左右而言他。
    
“皇阿玛…”我重跪在地,膝盖传来的阵阵凉意,刺激着我脆弱的神经:“我求你,求你让我与胤?,死,也可死个明白。”
    
他深闭双目之时,重舒一口气,说道:“为什么…因为他不安于室,你可还曾记得,也是在此乾清宫,朕当着你面问他,江山与你他选谁?”
    
“我记得…他选我…”往事历历在目。
    
“怪只怪朕一念之仁,不忍再让你背负良多,当朕了了你多年心愿,允准你们厮守一身之时,他的野心却步步昭然了…”我静听着他的话语,一口大气都不敢高喘。
    
“你可知道张廷玉奏报的山西官员之事,朕为何震怒?朕不信自己儿子会这般蠢钝,竟要联合穷乡僻壤的文官来反朕,所以此事乃是有心之人做出来的,而此人,便是胤?自己!”说到此时,他已是双目含剑,露了杀意。
    
“皇阿玛…你不能冤枉他…”他都从未与我提及此事,难道这件事情真的是他一手导演的躬身引敌之计么…
    
    
第二百四十五章:局中之局3
    
    
“冤枉?你当朕真的老糊涂了么?怪只怪他百密一疏,选错了人!张廷玉虽然面上毫无党派,但对胤?素来都是称赞有佳的!此番竟然会一改惯往态度历词且山西双龙争日这一民间传讹,朕早知已经沸扬了许久!与胤?受命前去解决灾荒之事毫无牵连。那么他此番假借张廷玉之手,再将此事铺展在前,无非是以为朕不知此传言,震怒之下命人细查山西之事,从而查出太子压下山西奏报,导致山西饥荒严重之事,若朕查的深点,或许更能挖掘出他所希望的。对不对?”他一股脑儿道出始末,我才彻悟…原来他竟是存着这般误解
回想那日我与胤?从山西回来,他早已知道康熙洞察山西之事,又怎会这般莽撞的以身作饵?这其中定然少不了有心之人的暗里摆布陷害。
    
而素来与胤?无甚瓜葛的张廷玉,又为什么奋起**?作为文官之首,自然能游刃于各个争斗,难道他会看不透此事么…还是他亦是别无选择?忽而想起东华门前,八爷启合的双唇,唤我去寻张廷玉的模样…不知为何此情此景,竟会有这般联想,心底隐隐觉得二者间似乎有着某些关联。
    
那日康熙在乾清宫内对我与胤?的“嘉许”之言,只有胤?听出了弦外之音,其他阿哥都是不在场的,自然不会明白康熙态度。
    
而若八爷出手,不管康熙的态度如何,都不需理会,若康熙知道山西之事,执意袒护胤?,那么遭殃的将是四爷这个风口浪尖之人,若康熙不知山西之事,震怒彻查胤?,那么遭殃的便是胤?。对他这个站在背后谋划之人,都是毫无害处的。
    
而形势似乎也颇为助他,因为康熙早已得知太子阻拦有关山西奏折一事,却按兵不动,此刻张廷玉上书**胤?,更是揭开了康熙本欲遮盖之事,这才撩拨起了他的滔天怒火。
    
这一切,都是八爷做的吗?念及他时,眼前浮现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