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俑-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也非他所知了。
沿著河向前走,一直来到河尽头,在河旁才又有看来如同牌坊似的一扇门,推门进
去,是一个相当大的室堂,各种石制的陈设齐全,一进去,我们就看到三面墙前,全是
石制的架子,在架子上,都是一卷一卷的竹筒,那是古代的书籍,数量之多,不可数计
。
我和白素互望了一眼,我们曾对马金花失踪五年间的生活,作过揣测,如今看来,
我们的猜测合乎实情,那五年,马金花在这里,一定曾饱阅古籍,这才奠定了她日后成
为汉学大师的基础。
穿过了这个室堂,卓齿再推开一扇门,那是一条约有三十公尺长的走廊,每一边,
都有五扇门,除了最近左首的一扇外,其余全关著。
那扇打开的门内,是一间房间,陈设相当简单,有石榻、石几,有很多牧马人用的
工具,和战马要用的盔甲器具等等,也有很多竹简。
卓齿道︰“我们一共是十个人,自愿殉葬,这一部分,就是我们准备以死相殉,追
随大王的所在。”
我和白素齐声道︰“还有九位呢?是不是可以请他们出来见见?”
卓齿吸了一口气,指著他的居室对面的那扇门︰“你可以推门进去看看。”
我有点不明白他这样说是甚么意思,但还是立时一步跨过,推开了门。门后是一间
同样的居室,在石榻之上,有一个人,身子蜷缩成一团──那并不是普通地缩成一团,
而是真正缩成一团,几乎所有可以弯曲的部位都弯曲了,以致他的身子看来十分小,而
头是不能缩小的,所以头部看起来也特别大。
我呆了一呆,这个缩成一团的人,一动也不动,眼睛半开半闭,我向卓齿望了一眼
,他示意我可以走近去,我走得离石榻近了些,看到这个人看来相当年轻,而且貌相英
武,如果不是他用这样的一个怪姿态蜷缩著,从他的手脚大小看来,一定是一个身形十
分高大的英武的美男子。
我伸手放在那人的鼻孔前探了探,那人毫无疑问是活人,但是呼吸却极之缓慢,缓
慢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我“啊”地一声︰“他……在冬眠?”
卓长根道︰“我也是说,但是爹说,那是药力的作用。”
我向卓齿望去︰“药力?甚么药?”
卓齿沉声道︰“大王求来的长生不老药。”
我一听之下,耳际又像是有轰然巨声一样,张大了口,合不拢来。
长生不老之药!
这在历史上,倒有明文记载,秦始皇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且坚信世上有这
种药的存在,凡是自称可以找到长生不老之药的方士、术士,都会受到十分隆重的礼遇
。
其中有一个叫徐福的方士,声称海外三座仙山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派了几
千个童男童女,让他携带出海,有史学家相信,日本这个国家,由此产生,这是人人皆
知的事了。
当时,几千人所乘的船称之为“楼船”,能载几千人出海,自然船的规模也极大,
可知当时,各方的巨大的工程,都是实在的存在,虽然这种情形,在两千多年之后,还
是难以设想。
长生不老之药!
这个蜷缩著的人,服了长生不老之药?卓齿能一直活下来,也是服了长生不老药的
结果?
我心中疑惑之极,思绪乱成一团,可是在这时候,我忽然想及了一个滑稽可笑的问
题︰秦始皇五十岁不到就死了,真有长生不老之药,他自己何以不服食?
我明知这个问题若是问了出来,对看来至今仍对他的“大王”忠心耿耿的卓齿,会
大为不快,可是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卓齿一听,现出十分激愤的神情来,一顿足,道︰“全是赵高这奸人。”
我吸了一口气,赵高,自然也是历史上的名人,他权势薰天时,“指鹿为马”,莫
敢不从!
这时,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用这样的语气提及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古人,那种怪异
的感觉又来了。
我声音有点发哑︰“赵高……他怎么了?”
卓齿神情愕然,“哼”地一声︰“大王广徵天下方士,研究长生不老之药,众方士
聚商十年,药始炼制成功,进呈大王,大王将服未服,赵高在一旁进说︰药效不知如何
,若是毒药,岂不是弄巧反拙?可以把所有方士全都拘捕起来,先命十人试服,看这十
人服了之后,有无变化,再作决定。大王就听从了赵高的话。”
我听得他这样说,真有点痴了。
长生不老之药真是炼制出来了!秦始皇本来要服食,就是因为赵高的那一番话,所
以才选了十个人试服。这是一种甚么样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又从一定当时曾服过的人
讲述出来。
卓齿继续道︰“大王令我们服食,曾说我们十人,是他最忠心的臣子,只要长生不
老之药真能令人长生不老,他就可以和我们一起长生。当时我们感恩莫名,所以一起吞
服……”
我一挥手︰“等一等,那长生不老之药,是甚么样子的东西?”
卓齿道︰“丹药,其色鲜红,入口辛辣无比,随津而化之后,腹中有如烈火焚烧,
汗透重甲,痛苦莫名,大王一见之下,惊疑之至,腹痛直至次日方消,大王以为药有剧
毒,把献药的方士尽数处死,但自次日起,即无异象。”
我和白素相视苦笑,我又问︰“那……药究竟是甚么东西?由甚么炼制而成?”
卓齿愕然︰“那我由何得知?药是那些方士炼制而成,唉,那逾百方士,历时十载
,所炼成的长生不老之药,倒真是有效,可恨赵高一番言语,真是误事,不然时至今日
,大王雄风犹存。”
我听得他这样讲,不但不由自主,喉际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来,几乎全身每一个骨
节,都有古怪的声音发出来。
他在埋怨赵高,我看所有人都得感谢赵高才是,要不然,秦始皇活到现在,那是甚
么局面?我看著他一脸忠心耿耿的样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抑不住想调侃他一下,我
道︰“秦王统一天下,并吞六国之后,尊号称皇帝,你还是一直称大王,这是要杀头的
。”
想不到卓齿一听了我的话,昂然道︰“我追随大王多年,一直称大王,这种殊荣,
蒙大王恩准者,不过数人而已。”
我呆了半晌,白素道︰“这是哪一年的事?”
卓齿道︰“大王出巡之前两年。”
秦始皇出巡,在当时他所统治的版图之上,兜了一个圈子,结果死在巡视途中,直
到回到首都咸阳,才宣布死讯,这件历史事件,小学生都知道。我接著问︰“在这两年
中,你们毫无异状?”
卓齿点头︰“毫无异状,等大王落葬,我们十人殉葬,自料必死,也了无畏惧之心
。进了王陵之后,我们只为大王之死而伤心,自第三日起,就渐失知觉──”
他讲到这里,向那个蜷缩成一团的人指了一指︰“大抵失去知觉之时,就和他一样
,不饮不食。可是过了不知多久,忽然醒来,一共是十人,我和另外两人最先醒来,相
顾愕然,顿觉腹饥口渴,幸而殉葬之际,各种乾果乾粮极多,遂取而食之,河水不绝,
其余七人,也相继醒转,身在王陵之中,不知日月。这牧马坑在建造之际,我曾主持工
程,知道有两个秘道,可以通出外面。若是当日昏迷之后便死,倒也不生畏惧,既醒之
后,就有求生之念,公推一人由秘道外出。”
卓齿讲到这里,现出十分疑惑的神情来,停了好一会,才道︰“那人离开之后,我
们一直仍在陵中守候,奇在我们一餐之后,可以良久不进食物,我们也不知过了多久,
那人回来告诉我们,世上早已不再有秦,秦后有汉楚之争,汉高祖一统天下之后又有三
分,后有胡人之乱,再后有隋,隋之后──”
他讲到这里,我已实在忍不住,声音嘶哑地叫了起来︰“甚么?你们这一昏迷,究
竟昏迷了多久?”
卓齿毫不犹豫︰“千载。”
千载就是一千年。他们在这种冬眠状态之中,一下子就度过了一千年。
我一面吞著口水,一面瞪著卓齿,一面又伸手在他的手臂上捏了一下,心中实在想
知道他是不是千年僵尸。卓长根陡然叫了起来︰“小娃子你干什么?我爹当然是活人。
”
我连忙缩回手来,卓齿是一个活人,毫无疑问,不但是活人,而且身体健康,也远
比普通人好得多,看来精壮之极。我和白素,面对著这个活了两千多年,可以一睡就是
一千年的人,真是奇讶得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听他继续说下去。
他神情疑惑︰“当时我们一听,真是奇讶之极,但立时想到,我们曾服大王所赐的
长生不老之药,一定是药力有效了。”
我咕哝了一句︰“甚么大王所赐,他是怕自己毒死,所以才给你们吃的。”
卓齿怒视我一眼,神情威严莫名,连我也有点不敢再胡言乱语。
这时,我在急速地转著念︰这十个人得以不死,唯一的解释,就是长生不老之药发
生了作用。长生不老之药的成分是甚么,究竟是怎么炼成功的,完全无法知道,因为当
时集中了全国一流方士(方士就是精通神仙之术的人,炼制长生不老之药,是神仙术的
主要课程)才炼制出来,而这些方士,在那十个试服者一服下去,“腹痛如焚,汗透重
甲”,看来情形大为不妙之际,被秦始皇杀掉了。
服食了长生不老药,有一整天的时候,极之痛苦,过后,了无异状。可是为甚么忽
然之间,在进了王陵之后不多久,据卓齿所说是三天,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呢?是不是在
某种特殊的环境之中,长生不老药在体内就会产生令人冬眠的作用,例如空气并不十分
流通,例如黑暗的长期连续(普通人是很少三日三夜不见阳光),等等?这些问题,只
怕连那些方士也答不上来,因为长生不老药他们自己未必试服过。他们只知道根据仙方
来制药──仙方又是甚么东西?是哪里来的?由谁传下来的?
一想之下,问题越来越多,长生不老,一直有人在追求,长生不老药,也一直是人
在追求的东西。不单是这个卓齿,活生生地在我面前,证实了的确通过某种药物,可以
使人长生,而且我的另一件经历,一个叫做贾玉珍的人,越来越年轻,也主要是由于服
食了仙丹仙药之故。
(贾玉珍的事,记叙在“神仙”中。)
贾玉珍的仙丹,和秦朝时方士所炼制出来的长生不老药,两者之间,应该有联系。
那就是说︰通过某一种方法,一些东西令人体吸收,可以令人的生活过程,摆脱传统,
发生彻头彻尾的改变,或可以使人成仙,或可以使人不死,可以使得生命进入另一个形
态,排除死亡的威胁。
当然,卓齿的情形,和贾玉珍的情形,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基本道理一样。这种
基本情形的推测,我已在“神仙”中说过,不必重复。
而且,在两者的情形来看,贾玉珍的生命状态,更进一步,更高级,因为不但摆脱
了死亡,而且还有神仙的“法力”,而卓齿只不过是排除了死亡,或使死亡延迟而已。
贾玉珍这个人,倒也有点用处,想起了他,使我觉得卓齿如今的情形,可以接受,
不必太过于震惊。
一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