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9-图解-西藏生死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白明点的相遇
亡灵在临终中阴阶段时的红
白明点在心轮的相会是必须
会发生的,这同样也是亡灵
获得解脱的又一次时机。
三种境界的领悟
白点下降红点上升红白明点相合与黑点
去除嗔念去除贪念去除痴念
33种忿怒消逝40种贪欲消逝7种无明化解
获得化身金刚萨境界获得法身大日如来的境界获得报身阿弥陀佛的境界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觉悟死亡的最佳方法:禅定(1)
禅定是领悟心性的最佳状态。如果临终者生前有很好的禅定修行,那么到了死后就可以通过禅定来获得解脱。禅定有有相禅定和无相禅定两种方式,二者虽然在观想对象方面有差异,但无论哪一种禅定都是觉悟死亡的有效方法。
禅定就是将心中所有的妄念杂想都清除一空,使本心自性得以显现,进而安住于这种自性之中持之不动的境界。如果一个人在生前取得了很高的禅修成就,那么到了死后,这种禅定功夫就可以帮助临终者获得解脱。下面具体来说明不同禅定方法在临终中阴的运用。
有相禅定:观想红白明点为自己的本尊守护神
将有形相者作为观想或专注的对象进而达到禅定的方法称为有相禅定。如果临终者生前曾经接受过有相禅定的训练,那么到了临终中阴就可以采用有相禅定的方法,这里主要是将自己的本尊守护神作为观想的对象。在红白明点相互会合的过程中,临终者可以将白明点观想为自己的男性本尊守护神,而将红明点观想为自己的女性本尊守护神。这时候,临终者的男性本尊和女性本尊将显现在面前。临终者只要抛开一切妄念杂想,专注于其中,使自己的意识与自己的本尊融为一体,达到入定的境界,就可以从中获得觉悟,进而得到解脱。
无相禅定:直接观想红白明点相遇
将无形相者(事物的本质或心的真实体性等)作为观想或专注的对象进而达到禅定的方法称为无相禅定。能够进行无相禅定的人必须具备深厚精纯的禅定功夫。这类人在死后进入临终中阴时,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形象,而直接将红白明点作为观想的对象进入禅定。当红白明点相遇的那一刻,禅定功夫甚深的修行者可以从中获得生死的领悟,进而得到永久的解脱。
生前没有进行过禅定修持的平凡人,在临终中阴既不能使用有相禅定又不能使用无相禅定,因此在红白明点相互会合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将会显现自己在下一次转世轮回后的形象。
禅定是一种自然而然达到的状态,修习禅定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循序渐进。
关于修定的层次有“九住心”的说法,分别介绍如下:
1、内住
把心定住在一个境界之内,专心一意观想,不再受六根六尘的吸引。
87
临终中阴
2、续住
当妄念偶尔生起,心向外散的时候,及时把它带回来。
3、安住
经过反复的心向外散和及时拉回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感到比较适应,从而达到安住的境界。
4、近住
达到安住境界之后再继续修行,妄念产生时心就不会偏离安住的境界太远,稍有外散,心会马上警觉,并回到正念中来。
5、调顺
达到近住境界之后,修行者会感到做事心意比较集中和专注,自然地将外境的五欲六尘看淡,进而体悟到禅定功德之妙。进入这一阶段后,修行者的六根基本上可以达到收放自如,所以称这一阶段为“调顺”,第五阶段也是禅修功夫进步很快的一个阶段。
6、寂静
达到这一境界后,修行者的起心动念就会非常明白和清晰。当记忆中具有诱惑力的境界现到眼前之时,修行者能够明白这并不是自己安住的境界,只要使心意回归到安住境界中来,那些妄念就会自然地消失。
7、最极寂静
这时修行者的心念会更加分明,一起心一动念都能够马上判断出善恶、染净和正邪。既具备定力又具备警觉力,因此能够马上将妄念降伏。
8、专注一趣
达到第八住之后,修行者只要一盘腿、一上坐就可以将整个念头定在所安住的境界之上。
9、等持
达到等持的境界,心念既不会妄念纷纷,也不会昏昏沉沉,心意就在所安住的境界中长久地、平和地持续下去。
需要强调的是,禅定的九个层次一定要通过不断地下工夫,日以继夜地精进才能够达到。
禅定
临终中阴
名词解释
禅定
自心不受外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干扰就是“禅”,保持内心宁静而不散乱就是“定”。人的本性原本清静宁静,只因为接触并且追求外在的事物或现象才乱而不静。如果接触了外在的诸种境界又能保持自心不为其所乱,便是真正的禅定。
两者相遇时禅定
修持高深者可立
刻获得解脱。
有相禅定
两者相遇时修持者如果将自己的意识融入本尊的心中与其融合为一,即可获得解脱。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觉悟死亡的最佳方法:禅定(2)
无相禅定
未接受禅定者
普贤佛母
Samant abhadr i
普贤佛父
Samant okhadr a
白点红点两者相遇
无形象无形象
无相禅定有相禅定的比较
未来的父亲未来的母亲
临终者将瞥见来生在
六道中转世的形体。
临终中阴
禅定是一种境界
禅定可以使人获得觉悟,帮助亡灵获得解脱。然而禅定功夫如何修得?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的融入。禅定是一种境界。
索甲仁波切曾经把禅坐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这种概括极为生动贴切,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对于禅定境界的理解。
他所谓的“把心带回家”,意思是说要让我们的心结束被身外之物所吸引的漂泊旅程,转而关注内在。这也就是我们所一再强调的体悟自己的本心自性。进行禅修,首先就要让心安静下来,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试想一颗处于各种情绪的包围之中的心,就像一块处于强大磁场中的铁,四面八方都有力量作用于它,对它进行牵制。这样的心又哪里有机会展现它自己原本的状态呢?因此,让心回家,就要先让心从各种思想和情绪的混乱状态中安定下来,然后才能有机会瞥见我们的本心自性,并且安住于其中。
其所谓的“放下”,就是把心从对一切身外之物的执著中解放出来。因为执著和欲望乃是一切痛苦、忧虑和煎熬的根源。体悟心性,会使我们领悟万物皆是空性,一切终归无常的道理。这样自然会生发出宽容心,让我们放下心里的一切执著。如此,这颗心也就自在无碍了。
最后,其所谓的“放松”,就是要放松整个身心,进入真正的本觉之中。放松意味着自然、不造作。就像雪花飘落于大地,小溪注入河流,无需刻意经营,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因为思想和情绪就像是水中的杂质,我们越是理会它,搅动它,心这潭水就越是浑浊;相反,只要不加理会,以静制动,杂质自然会沉淀,潭水也自然就清明了。试着深呼吸,将自己想象成虚空,接纳着整个宇宙。不久,一切思想和情绪都将自然地平息,并且逐渐融入我们的心性。
只有当我们将这种禅修练习得相当娴熟之后,我们才能够达到那种旷达圆满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如果我们不觉得它们有什么问题,它们也便不会来找我们麻烦。我们的思想已完全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这种境界便是禅定。
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临终中阴:即身成佛的最佳机会
如果临终者生前有很高的瑜伽修行根器,就可以在临终中阴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获得最为圆满的解脱。能否在临终中阴抓住即身成佛的最佳时机,关键要看临终者生前的修行次第。
即身成佛:最为圆满的解脱
“成佛”是每一个修行者修行的唯一目的,而即身成佛又是所有解脱境界中最为圆满的境界。所谓即身成佛,就是指在不改变今生的肉体的情况下而成为正知正觉的佛。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与法身如来并没有不同。所以当瑜伽行者进行修行的时候,就可以被大日如来的加持威力所摄受护持,使自身本具的功德与如来的功德互相加持,互为感应,融会摄入,进而在修行者的肉体上显示出如来的庄严法相,使得行者现前的身子显现了和佛一样的功德,这就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具有不可抗拒的、即刻实现的力量,同时在修行技巧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
明光显现之时:即身成佛的大好时机
临终中阴根本明光的两次显现为众生提供了即身成佛的最佳机会。不过并不是任何人随便修习一下密法就都可以立地成佛,修习者必须具备即身成佛的根器和资粮。密法本是古代专业的瑜伽行者所修的一种法门,在所有法门中,它的修学条件要求最为严格,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成就很高的上师进行指导。我们凡夫虽然也和如来一样,具备着诸佛性和功德,但是因为迷惑的遮蔽,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觉和实现。而只有严格按照上师的指导来修习密法,才能够依靠如来加持感应的力量,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中明白地映现出万物真实的相状,显现和佛一样的功德,进而实现即身成佛的成就。
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的最佳机会
即身成佛
开悟的“本性”
执迷的“本性”
悟道之路
十象图也称九住心图,是由一僧人、大象、猴子、兔子和辅助图案组成。用来说明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同样在死亡经历中,亡者能去除迷执,不失本性,真常清净便一样可以即身成佛。亡者只有在临终中阴时才是即身成佛的最佳时机。
即身成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即身成佛是指不须改变现在的肉体,而能够成为正知正觉的佛。临终中阴明光显现,是即身成佛的最佳时机。然而明光如何显现,机会能否把握,却与亡者生前的修行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索甲仁波切也叮嘱我们:惟有真正开示心性,并且能够稳定心性的人,才能够享受死亡那一刻所提供的机会。
修行就是要明心,达摩祖师有一首偈子:“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