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天仇说:“我是住在她隔壁的。我哪有闲心管闲事?只是大白天的,官人有点不雅吧?”说罢,叫店小二开了自己的房门进去了。
刘浤扫兴地走了出去。
陈天仇住的是一间很小的屋子,一床一桌一凳而已。陈天仇在灯下躺在床上望着天棚出神。墙上挂着那把双刃剑,一支左轮手枪。
突然她听见隔壁有嘤嘤的哭泣声。她把头转向墙壁,发现木板上有个拇指大的洞,眼睛凑上去看,只见蜀花独自在灯前哭着。
陈天仇想了想,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姑娘需要我帮忙吗?”然后把纸片团成个小纸团,用手敲了敲木板墙。蜀花听到了,惊恐地四下张望。
陈天仇把小纸团从窟窿里弹过去,恰好落在蜀花脚下。
蜀花犹豫地拾起纸团看看,也凑到间壁墙的小孔处,向隔壁看看,原来是她常见的女子。她放下心来,沉思了一下,背向房门,也写了个纸条,从小孔里塞了过去。
蜀花的纸团到了陈天仇手里,上面写的是“我是好人家的女儿,不幸被转卖几次,现在可能要被卖到什么王府去。求姑娘救我。”
陈天仇思忖片刻,又写了几个字“勿急,你表面上听候他们摆布,我想办法救你。”
当这个纸条传过去后,因为出了响动,蜀花屋子的门开了,监视她的女人说:“没事快睡吧。”蜀花只好答应了一声,与陈天仇的奇遇,给蜀花眼前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有如落水者抓住了一块木板,开始了新的生存的憧憬。
陛见的日子终于到了。刘铭传在太监引导下进入长春宫时,西太后和奕譞、奕劻、翁同和都在,刘铭传甩下马蹄袖,伏在地上叩头说:“臣刘铭传奉旨进京陛见,听候太后懿旨。”
“起来吧,你多大了?”西太后和霭地问。
刘铭传爬起来答:“臣今年49岁了。”
“我说你这么硬朗呢,”西太后说“49岁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你十多年前就开了缺,那时三十多岁,在我大清,你是第一个年轻轻就摔耙子走人的吧?”
一听这活不中听,奕譞忙代答,刘铭传是因为眼疾请求开缺回乡的,太后忘了?
西太后:“我记性没那么不好,可我听说,刘铭传你心里又气,我看你眼睛没什么毛病啊。”
刘铭传说自己确实因眼疾请求开缺,就是现在,也是时好时犯。
“回头请林太医给你瞧瞧,”西太后说“我不怕你有脾气,我最看不惯拿糖,动不动摔耙子给朝廷颜色看。”
“这都是市井传言”翁同和站出来替刘铭传开脱说,刘铭传贤良方正,是个可信赖之人,几次淮河大水,干旱,刘铭传都倾其所有,总共拿出几百石粮食赈灾,口碑甚好。
西太后:“不用你说,我若不知道他是个忠厚之人,我也不宣他进宫来了。我看不上的,早把名字都忘到脖子后头去了。”
一见西太后有了笑模样,刘铭传忙说:“谢谢太后,铭传愿为国家尽绵薄之力。”
西太后吩咐太监:“来呀,赏他个座。”
刘铭传忙又谢恩,太监撮了个小杌子放在西太后脚踏旁,他坐上去,头与西太后的腰部比齐。
西太后喝了一口茶,问:“我听说你有两件宝,都是什么呀?”
刘铭传说,不算什么宝,一件是一柄羽扇,是当年曾大帅送他的。
“这曾国藩也挺小气的,”西太后说,“送一把羽毛扇给人。”
刘铭传说:“臣猜测,曾帅是想让我学学诸葛孔明,多长点智谋,羽扇纶巾,运筹帷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另一件呢?”西太后问。
“是我的洋枪教习毕乃尔送我的一柄军刀,”刘铭传说,“是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出品的。”
西太后对毕乃尔倒有浓厚的兴趣,听说这个毕乃尔入了大清国籍,她问,这人忠于我们呐?还是忠于法国?
刘铭传说:“当然是我们了,我这回也把他带来了。”
西太后说:“夷人呐,粘上毛比猴都精,你要小心,别让他吃里扒外。”
大臣都乐了,奕譞说:“老佛爷什么都知道。”
奕劻也说:“老佛爷问的这些,连我都没有听说过。”
西太后有点沾沾自喜:“你没听过的多着呢。”又转对刘铭传说,“老子不是说过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是最吉利,最大的数,你有两件宝不好,我给你凑一件。”
刘铭传忙说:“谢老佛爷。”
西太后命李莲英:“把洋人送我看戏的千里眼拿来。”李莲英答应一声下去,少顷托出一支单筒望远镜来,西太后把望远镜镜头拉开,演示一下。
西太后吩咐李莲英说:“给他吧,千里眼,看得远,这本来是打仗使用的玩意儿,拿来给我看戏!台子离我不过才有几丈远,以为我眼神不济到那份上了吗?”
奕劻说:“谁这么说可是有眼无珠了,老佛爷仰起头来能看清树上的麻雀是公是母。”
西太后哈哈大笑:“你真能扯臊。”她转过脸,问摆弄望远镜的刘铭传:“朝廷要用你,你不会再说有眼疾不出山了吧?”
刘铭传说:“岂敢,愿为朝廷效力。”
西太后冷丁想起一件事,马上叫:“小李子!”
李莲英马上弯腰趋前:“奴才在这呢。”
西太后说:“没去看看,今个德国呀,俄国呀,还有小日本子,尤其别放过英国,看看他们的使馆升没升旗?”
李莲英说:“喳!自从昨个老佛爷吩咐去看他们旗杆,今个一大早就派人去看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西太后看人家使馆升没升旗有何讲究。
西太后觉察了众人的诧异,便道:“唉,啥事不操心也不行。这看升旗也有个讲究。这不是法夷在观音桥打胜了吗?若是各国为他高兴,一定升旗,若是不乐意,就不会升,我品了好几回了。”
奕劻先表态:“老佛爷神算,比我们强多了。”
奕譞也说:“老佛爷心真细呀。”
这时,有个苏拉在门口一闪,李莲英走过去,马上返回:“回老佛爷,英国升旗了,德国没升。”
“我就知道英国不是东西,”西太后借题发挥说,“法国欺侮了咱们,当年烧咱们圆明园的就有它,给中国卖大烟、占咱们香港的也是它,这帐你们都记着点。”
奕譞等人忙低眉敛首喊:“喳!”
西太后又说:“欺人太甚!法夷昨天与我驻越军队在越南观音桥开仗了,本是他们先挑衅,声称要打到北京来,事后却通过使馆向我们抗议,反咬一口,要我们赔偿2700多万两银子。
说罢西太后把目光转向刘铭传,说他上的那个武备折子她看了,有点骨气。武安邦,文治国,这话没错吧?可她听说刘铭传有一首诗,别人抄给她了,说到这儿,西太后竟背了上下来,并让他听听走没走样,她念出的是这两句:武夫如犬马,驱使总由人。念完了又加了句批注:这牢骚发大了!
醇亲王和翁同和脸色都变了,面面相觑。
刘铭传却不慌不忙:“回太后,这抄诗的人只抄了两句,未免断章取义。”
“那你念念下边的。”西太后说。
刘铭传便念道:“我幸依贤帅,天心重老臣,上官存厚道,偏将肯忘身,同事国家事,谁看一样真? ”
西太后扭头问张佩纶:“我听不大懂,这几句怎么样?”
“回太后,省三的忠心可鉴,”张佩纶道,“他说自己可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在所不辞。”
“这就对了,”西太后说,“总有人说我偏心,在宫里也有人在背后嚼舌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哪个不疼?文治国,武安邦,都有功,你武臣怎么就成犬马了?”
刘铭传大胆地说了一句:“我朝向例,确有重文轻武的习惯,提督是从一品官,都没有专折奏事的权力,不是臣一人有这样看法。”这一说,几个大臣吓得面如土色。
西太后却没生气:“那么,这次也叫你当一回文官,不全是,文武双全的官,怎么样?”
“愿为朝廷驱遣。”刘铭传说。
“又来了,我听着这驱遣,怎么又像你说的使唤犬马呢。”西太后自己大乐,几个臣工也忍不住乐了。
西太后问奕譞,“你和他说了吗?”
奕譞说:“方才在六部值班房候见时,奴才把太后的旨意跟他透露了。”
西太后说:“怎么样啊!都说你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怕不怕和法国人打仗呀?”
刘铭传:“太后都不怕,臣就有了定心丸。”
“那你好好干吧,什么时候动身去台湾,问他们。”西太后这么说了,又看了看几个股肱之臣:“就这么着,行吗?”
没想到奕劻站了出来:“太后,奴才这几天想想,倒不如让省三当福建巡抚,或者提督,坐镇福州,这样更有利。”
“说好了的怎么又变?”西太后说,福建有左宗棠,有杨岳斌、张佩纶还不够吗?他不去台湾,谁能代替他?
奕劻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刘璈,称他是个干才,他又在台湾经营多年,地理、民情都了如指掌,叫他督办台湾军务,是轻车熟路。
西太后听着也有道理,就转问奕譞:“你看呢?”
翁同和抢先说:“这似不妥,刘璈不能与省三比。”
奕劻又说:“还有些话,奴才不好讲……”见他以目光视刘铭传,刘铭传马上说:“太后,臣先告退了。”
“那你先下去吧。”西太后放了这么一句,她也料到奕劻有机密奏闻。
刘铭传疾步趋出。
奕譞翁同和深感意外,面面相觑。
这时,朱守谟从门外进来。
朱守谟说王爷要亲自来看人。
刘浤大吃一惊,他难以想像,王爷为一个小妾会这么兴师动众?
“朱守谟说不是大动干戈,届时他是青衣小帽,平常一个老头而已,说罢他用手一指,三步以外的茶座上有一个辫子灰白有几根老鼠胡子的老头在喝茶,不时向这边看一眼。刘浤更是老大吃惊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人与客栈打更人没有什么两样,没想到他就是王爷。
朱守谟嘱咐说:“你也不用行大礼,你只管叫他先生就行。”他向刘浤一摆手,二人走过去,奕劻看了刘浤一眼:“你就是刘璈的公子?”
“正是,”刘浤还是有几分紧张,“先生,怎么到这种地方来了?”
“这很有意思呀!” 奕劻笑了,“人在哪?”
刘浤看了朱守谟一眼,说“那请先生跟我来吧。”他特意快走几步,到了蜀花门前,向陈天仇摆摆手,,陈天仇会意,马上离开了蜀花房间。奕劻只注意了她的背影:“是她吗?”
刘浤说:“啊,不是,在里面。”
奕劻在蜀花屋里一出现,蜀花站了起来,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换上了吉服,格外鲜艳,奕劻眼睛显得不够使,都看呆了。蜀花道了个万福:“大人好。”
奕劻大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