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4372-博弈 >

第39章

4372-博弈-第39章

小说: 4372-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五届年会“中国日”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指出,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社会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承认进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事实上,近两年有关的研究表明,这个趋势仍在进一步持续。    
    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由于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由利益关系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在明显增加。可以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将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正在进入利益分化、利益博弈和利益冲突的时代。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形成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如何形成一种使得利益格局能够大体均衡的机制,将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当说,这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之一。    
    从单一中心时代到多中心时代    
    由新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所标志的我国社会生活和发展模式的转折,是根本性的,即中国正在由过去的单一中心时代转向多中心时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单一中心的时代。在改革前,我们这个社会是以政治或阶级斗争为中心,于是整个社会都成了阶级斗争的舞台:政府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工厂要抓革命促生产,就是街道居委会也成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层单位。在那样一个时代,社会的一切都要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下,甚至家庭和个人生活都在不同程度地政治化。    
    改革以后,社会的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上。应当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经过20多年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人们终于知道了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是硬道理。而且,至少就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来说,很多社会问题也确实是由于经济的不发达造成的。因而,在改革后的10多年中,经济建设成了全国的中心。其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堪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快速而持续的增长过程。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个增长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上述国家和地区还要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明显的。这包括政府职能的畸变,社会生活的紊乱以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    
    多中心的时代相对于过去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价值的层面上它意味着除经济增长之外的其他价值开始确立,从结构上来说它意味着市场、政府和社会职能的分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新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形成。在这样一个时代,市场和企业当然仍然是以经济为中心,但政府将要开始更多地承担起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这就是近些年来人们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涵义。部分弱势群体状况有所好转,总体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


《博弈》 第三部分部分弱势群体状况有所好转

    部分弱势群体状况有所好转,    
    总体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影响2004年收入格局的几个基本因素    
    在2004年,有三个因素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第一,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尽管从年初开始,中央政府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在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着,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sinacn 2005年01月25日10:51 来源:新华网。第二个是通货膨胀。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3%,农村上涨48%。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9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6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76%,蛋上涨2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7%sinacn 2005年01月25日10:51 来源:新华网。因而,通货膨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特定社会群体的影响远比上述数字表明的要大。第三个就是新一届政府采取的一些相对来说倾向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    
    因此可以说,在2004年上半年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就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社会政策这三个因素的组合。对收入格局影响最直接的还是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这两个因素的组合。部分弱势群体状况有所改善    
    在2004年,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倾向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由于2003年中国贫困人口的人数出现了多年来的第一次大幅反弹,扶贫和减贫工作受到格外重视2004年3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部署社会关注困难群体工作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农村3000万贫困户的定期救济基金做出专门规定,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单独立项,要千方百计改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说,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实措施。    
    而在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方面更具有实质和长远意义的,是农业政策的调整,包括工业反哺农业理念的形成。2004年初,在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三农问题。在文件中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对农民直接补贴等。这些措施将对改善农民收入情况起到直接的作用(经测算,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可减轻农民负担约70亿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可为农民减轻负担48亿元)。逐步取消农业税的工作推进顺利。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此后,财政部提出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西藏自治区建国以来一直享受免征农业税的待遇),11个粮食主产省区的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其余省份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鼓励沿海及其他有条件的省份先行改革。随即,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福建五个省份宣布自主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统计显示,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2003年全国农民共减轻农业税负担约280亿元,农民普遍“减负”达30%以上。2005年元旦前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四川、山西、海南、宁夏、贵州、重庆、安徽、湖南、江西、青海等省市区相继宣布从2005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至此,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已有22个宣布全面停征农业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可望提前两三年实现。    
    在宏观政策及其他因素推动之下,2004年中国农民的收入在八年徘徊之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sinacn 2005年01月25日10:51 来源:新华网。农民收入增加的实际意义将会因下面两个因素而打折扣。第一,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浇地、耕地、播种、化肥、农药、收割等投入会随物价的上涨而增加。第二,相当一部分粮价上涨的好处被中间的流通环节拿去了,农民真正享受到的粮食涨价的好处并没有表面数字表明的那样大。。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也普遍被认为是最得人心的政策之一。在《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网络问卷调查中,问到“2004年中国最深入人心的经济政策”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和“农民增收1号文件”,分列第一二。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农业税减免、国家的补贴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其在2005年的可持续性则是个问题。而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三农”问题的解决,远不是上述几个措施能够奏效的。    
    与此同时,2004年中国农村扶贫形势出现重大转机,脱贫人口数量达到300万,创五年来最高但中国目前贫困线的标准是非常低的,其测算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人民币637元以下,每天不足2元人民币。。2004年中国着重在11个重点贫困地区对342万人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利用187亿扶贫贴息贷款推动产业扶贫,实践表明,去年全国592个贫困县农民收入增幅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sinacn 2005年01月07日21:29 中国新闻网。。但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中国扶贫标准还很低,脱贫人口并不稳定。比如2003年,中国实际解决贫困人口1460万,但又有1540万低收入人口因病因灾返贫,于是出现了20年来首次增加了80万贫困人口。    
    


《博弈》 第三部分总体贫富差别仍在拉大

    总体贫富差别仍在拉大    
    尽管农民收入在2004年获得超常规增长,但这并没有改变总体上收入拉大的趋势。根据2004年全国5万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上半年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而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高低收入组人均收入之比为95∶1,比去年同期91∶1有所扩大cecn/xwzx/gnsz/gdxw/200501/18/t20050118_2881766shtml。。也就是说,不同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证明了同样的趋势,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2004年前11个月,高、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为58∶1,与上年同期的47∶1相比,差距也在扩大tom 2004年12月23日01时51分来源:光明网…新京报。。    
    部分居民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感受也折射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后果。一项关于八个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0年前后相比,有587%、278%与135%的被访者认为其生活水平分别提高、差不多与下降了。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从总体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上述八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八分之一(135%)的被访者认为与2000年前后相比,其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按照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来说,有135%与575%的被访者对目前的个人生活状况分别感到满意与比较满意,两者合计占被访者总数的710%,但同时分别有165%与125%的被访者对目前个人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很满意与不满意,两者合计占被访者总数的290%陈友华,2004,《百姓眼中的社会与发展——来自中国八大城市的调查报告》,yncninfonet/guonei/gedi/2004/3/1078197792_4/。。    
    2004年中国收入格局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首先,总体上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发生在宏观政策明显倾向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背景下发生的。据此可以推断,如果没有上述宏观政策,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恶化是必然的。第二,一方面是农民的状况在改善,另一方面却是全国总体的贫富差距却进一步拉大,由此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究竟谁更穷了呢?在这当中需要注意两个可能的因素,一个是尽管农民总体收入水平在2004年有了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