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4372-博弈 >

第15章

4372-博弈-第15章

小说: 4372-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的市场。据统计;1995~2002年全国市场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由146%增加到863%,2003年进一步达到90%左右。在这背后的就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按人均居民消费不变价格计算,1990~2003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82%,同期城镇居民消费年均增长66%,农村居民消费年均增长56%,分别比人均GDP增长低16个和26个百分点。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15~20个百分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的消费率低于70%,其他国家的消费率均在70%以上。而且,在这缓慢增长的消费中,政府的消费还起了很大的作用。1991~2002年政府消费年均增长163%;居民消费年均增长148%;居民消费增长低于政府消费增长15个百分点。    
    可以说,疲软的内需与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加剧的恶性循环的关系。消费率不够高,市场疲软,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有研究表明,近年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73%、2001年的48%、2003年的40%,降至2003年的37%,这样经济增长就只能高度依赖投资和对外出口。现在,我们需要一种转变,即将过去的“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转变为一种“收入增加——内需增长——降低对出口的依赖——避免竞销——收入增加”的良性循环。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情况来看,尽管这种转变是困难的,甚至需要较长的时间,但这种转变是必需的。    
    这样,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换经济发展的模式,将经济发展的动力置于新的基础之上。而这个新的基础,是离不开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的。解决内需的问题要比解决外需的问题更为复杂。因为内需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是个收入和购买力的问题,但这个收入和购买力是与社会中的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和种种制度安排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相应变化,没有相关制度安排的形成,能够支撑内需和国内市场的基本条件就不可能出现。    
    


《博弈》 第一部分突出的在于如下几个因素

    就目前而言,最突出的在于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扭转“繁荣而不富裕”的局面,改变国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GDP增长的局面,特别是要解决劳动报酬在GDP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的问题。有专家计算,20世纪80年代GDP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和按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平均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45%、84%和75%;90年代中这四项增长率分别为101%、68%、45%和52%。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还是总体计算,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低于经济增长,而且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中,工资占GDP的比例过低,劳动报酬分配所占比重过小。以2002年为例,居民工资总额大约在12万亿元左右,占当年10万亿元GDP的12%和城市居民37万亿元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    
    第二,解决过于悬殊的贫富差别问题。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数字,在我国,占总人口20%的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为47%,而占总人口20%的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限制了有效市场需求的形成。多次调查的结果都表明,我国社会中20%的人拥有整个社会80%的财富,而另外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现在的问题是,拥有80%财富的那20%的富人,虽然有充沛的支付能力,但需求开始处于饱和状态。而拥有20%财富的那80%的穷人,虽然有多方面的需求,但却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这样的贫富格局不解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不可能旺盛起来的。    
    第三,解决城市化滞后和城乡断裂的问题。人们经常说中国13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实际上,这个巨大的市场是理论性的而不是现实性的。因为大多数农民实际上不是这个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既与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关,也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关。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到城市中来。而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仍然有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且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高达六倍之巨,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样,实际上是将绝大多数农民排斥在了工业化的过程之外,也就是排斥在了当今时代的消费市场之外。因此,如果不能通过快速的城市化解决农村人口进城以及农民的收入问题,充沛的内需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四,增加就业,特别是为那些对GDP和税收做不了太大贡献,但可以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保留生存空间,甚至提供某些优惠政策。就业是普通劳动者获得收入的基本途径,也是调整利益关系的重要机制。事实上,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竞争能力比较差,对宏观经济增长率做出的贡献不大,但其在就业上的作用却不可小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应当看作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改变目前实际上是歧视中小企业的做法,尤其是要取消以收费的方式加给中小企业的负担。    
    第五,健全社会保障的问题。要改变对社会保障的两种传统看法。一是将社会保障仅仅看作是人道主义的措施。实际上,即使仅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今天,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支撑需求和消费,从而成为支撑市场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认为社会保障是要花钱的,因此只有在经济状况很好,政府有充足的财力的时候才有条件搞社会保障。实际上,美国是在1935年确立福利国家的框架的。那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完全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为什么在那种背景下搞福利国家?原因很简单,没有这种社会保障,就形不成消费能力,生产过剩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尽管现在人们可以有各种理由批评福利国家的弊病,但在当时,没有社会保障,美国包括西方就无法走出危机。因此,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新发展模式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际上绝非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事情,它涉及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全面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转变以及制度安排的一系列创新,或者可以说,涉及的是社会的一场全面的改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利益关系的失衡看作是收入分配政策或收入分配制度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建立和谐社会仅仅看作是对增长引起失衡的一种“弥补”,而必须看到利益关系失衡与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相对均衡的利益关系的形成是不可能的。更进一步说,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的形成,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三种资本原始积累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


《博弈》 第一部分三种资本原始积累

    三种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经济增长,已经有了大约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在这四分之一世纪里,中国GDP的增长年均达到9%以上。这样一种长时间的持续经济增长过程,堪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过程,甚至无论从增长速度上还是在增长的时间上都超过上述的经济起飞过程。而且按照目前经济学界乐观的估计,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在中国还要持续若干年时间。    
    对于中国这段时间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专家学者们进行过许多探讨。其实,如果从根本上说,原因也许并不复杂。对于改革前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资本积累问题。而从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来看,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这三种资本原始积累形式的共同作用,赋予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强大的动力。但反过来说,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失衡与冲突,也与这三种资本原始积累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正视这三种资本原始积累形式的作用与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在城乡关系中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捷克的学者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他认为,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在劳资关系中实现的,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城乡关系中实现的。在中国,这种资本原始积累所起的作用就更为明显,而且这个过程远远早于改革开放。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和计算,在改革前,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途径,主要有税收、剪刀差和储蓄等三种形式。在1952~1990年间,我国农业通过上述三种形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总量达到11594亿元。如果减去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计算的结果是,1952~1990年,我国工业化建设从农业中净调动了约10000亿元的资金,占国民收入全部积累额的224%,平均每年高达近250亿元。如果按农业劳动力平均计算,每个劳动力每年无偿向工业化资本积累提供的剩余最多时达到266元(1990年),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4%。总体来讲,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国民收入的积累部分有1/3来自农业,在工业化初期甚至达到40%以上。    
    在改革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农村中抽取资本以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方式在发生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剪刀差不复存在,但其他方式依然存在。农村居民的储蓄几乎完全被投放到城市之中,而国家在农村的投入则微乎其微,甚至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投入都被取消或削减。在最近几年中,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从农村获取土地资源,成为原始资本积累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根据2003年底的数据,全国有各类开发区(园区)5658个,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已经达到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而这些土地基本都是从农民那里廉价征来的。据估算,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从中获得的收益超过万亿元。但在另一个方面,则造成总量超过4000万的失地农民。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4000余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    
    第二,在劳资关系中实现的原始资本积累。与此同时,与西方国家相近的剥夺劳动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方式也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使用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副所长陈淮在一次报告中曾指出,在珠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增长的幅度只有68元人民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