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灰各种色彩自然混合流动,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钧窑器物胎骨粗而厚重,器形呈敦厚朴实的风格,富于单纯质朴的魅力
(图308)。
青瓷的发展连带的产生了黑色的陶瓷。因为青瓷的釉色是由于釉中的铁
分,黑瓷的黑釉也是利用釉中的铁分烧成的。所以在唐代,烧造青瓷的德清
窑的产品中也有纯黑釉的器皿。
釉中含铁分量决定着釉的颜色。少量的氧化低铁可以使瓷釉带青绿色。
例如:0。8%则呈极淡的淡绿色,如玻璃。1%—3%则呈不同程度的青绿色。
氧化低铁的分量如果再提高,则在烧制时还原困难,5%呈铁绿色,8%釉色
就是赤褐,甚至暗褐,而在釉之较厚重的地方,也可能有真正的黑色出现。
龙泉窑上的褐斑就是利用原料相同而浓度不同的含铁的釉汁点成的。南方的
青瓷多是还原焰烧成,其还原充分的就烧成甚为美丽的青釉。临汝窑是氧化
焰烧成,一部分氧化低铁变为带黄味的氧化高铁,黄绿混合结果是一种特有
的艾叶青色。
釉汁中含铁量如果达到饱和状态,就可以烧纯黑色的釉。纯黑釉的瓷器
在日本受到特别的重视,称之为“天目釉”,而成为今天通行的名称。
在南方烧造黑釉瓷的最有名的产地是福建建阳县的“建窑”。窑址在今
建阳县池墩村。
建窑的黑瓷在北宋末年很被重视。宋徽宗赵佶提倡黑瓷盏饮茶,而不复
是如唐末陆羽那样推崇青瓷。建窑黑瓷因釉中铁分散聚不匀,所以烧后显出
黑褐不同的色泽,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名目。例如最有
名的是“兔毫”黑釉中显出黝白及褐黄色的细丝如毛;又有所谓“鹧鸪斑”
黑袖上浮现金紫色有光的斑点;“油滴”黑釉上出现密集的闪银发光的圆点。
在建窑废址附近发现的黑瓷残片都是敞口的碗盏,而且有的碗底刻划或
摹印“供御”二字。这是可以和赵佶提倡饮茶用建瓷的记载相印证的。
北方也烧造黑瓷,其产地多与白瓷一致。
白瓷在宋代的发展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改变了历史悠
久的青瓷传统,真正建立了白瓷传统。
在唐代与越窑青瓷并峙的邢窑白瓷到了宋代已不再那样有名。宋代白瓷
的精品是北宋的“定窑”,其他一些白瓷产地,如磁州窑、当阳窑等,除了
有一部分也产若干黑瓷外,并且利用黑瓷创造了新的装饰方法,产生了此后
白色瓷器进行装饰的主要方法。
北宋的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宋代属定州)的灵山镇附近涧磁村和燕山村。
现在尚有大量的残片堆积。定州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工艺中心。生产瓷器至少
在五代时已开始。在宋代成立了官窑,现在在涧磁村附近据说还发现有“尚
食局”字样的盘底。记载中称汝窑未兴起之前北宋宫廷中原来是用定州白瓷
的,而后来不用定窑的原因是因为“有芒”(定窑口部不施釉,涩边)。北
宋定窑也大量供应市场,定窑的衰落在北宋倾覆的时候。
定州最精的产品,胎骨很薄很轻为了避免烧制时变形,一些敞口小底的
碗盏多是扣烧的,所以口缘部不能施釉而是涩边。补救的办法是用金、银、
铜镶口(五代越窑也有此办法)。定窑釉色洁白,一般是先涂一层白色的化
妆土,遮盖住胎骨上不够细腻洁白的缺点。化妆土上再施透明的牙白色玻璃
釉,釉微带黄味,在凹聚稍厚处更易查觉。定窑白瓷有多种雕花技术,例如:
用刀雕削的称为划花,用针剔刺的称为绣花,用带图案的范压印的称为印花
(压印用的陶土范也有发现)。定窑有花者多,无花者较少,纹样题材多系
牡丹、萱草、飞凤、蟠螭等形,花草间也有孩儿穿插其间(图309)。
北宋的定窑在靖康之变以后衰落下去,工匠也南迁。与定窑风格相同的
白瓷移到江西景德镇继续制作,而称为“南定”。南定的窑址在今景德镇附
近的湘湖、湖田两处。
景德镇最早出产越窑风的青瓷,北宋时期之改名为景德镇,据记载是因
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以出产洁白的白瓷受到了重视的缘故。
南定瓷质极细,色极白,所以又称为“粉定”。釉为透明玻璃质,但釉
厚的地方,略闪水绿色,是“影青”釉一类。南定的器皿在器形及装饰方面
和北定相同。
北方定窑除白瓷外还生产黑瓷,胎很细很薄,釉色黑而匀,称为“黑定”。
红褐色釉,釉色显出深浅不同的变化的,有“金花定器”的名目。宋人曾谈
到“定州红瓷”(苏轼诗及《邵氏闻见录》),有的学者认为就是红褐色铁
釉。
北方白釉陶瓷的另一重要产地是磁州窑。磁州窑在今河北省峰峰市彭城
镇。磁州窑的陶瓷,胎质较粗较松,有白釉、黑釉的各种器皿。磁州窑的重
要的创造是黑色铁釉在白釉底上进行绘画的装饰方法。明清以来陶瓷流行描
绘的装饰,就是从磁州窑开始的。磁州窑的黑绘笔致流畅活泼,有的非常奔
放,成为非常健康有力的民间的风格(图313)。磁州窑的产品历明清数百
年至今仍流行于华北各地,长时期成为景德镇以外的全国第二大窑。其艺术
风格也仍旧保持。现在所用的“磁器”二字应该专指磁州窑,如所谓“汝器”、
“定器”、“处器”,后来则磁瓷混用,竟代替了“瓷器”的通称。
过去被列为是磁州窑的某些风格类似的作品,根据近年来调查古窑址的
结果知道了它们的真正的产地。
河南安阳的观台镇和河北磁县的冶子村,两地仅漳河一水之隔,都发现
黑色装绘或黑绘再加划刻的白釉瓷片,绘画风格和磁州窑类似。该两地都出
产瓷枕。瓷枕上除各种图画装饰外,并有文字题词。往往自称“古相张家”
造。图画的题材有故事、婴儿及妇女生活、花鸟动物等。有一定的绘画水平,
而且有明显的宋代绘画的风格。
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的出品(现称为“当阳窑”)以剔划的装饰方法为其
特点。当阳窑是在十二世纪初继耀窑而兴起的。陕西耀县黄堡镇的“耀窑”
在宋代以仿临汝窑的青瓷出名,但有很象定窑的白瓷,并且开始出现剔划的
装饰方法。
剔划的方法是在胎上先施以白釉(或黑釉),然后按照一定的花纹图案
剔去一部分白釉(或黑釉),使有釉部分与无釉露胎部分的色调及质感都形
成对比。或者更在剔去的部分加以黑釉(或白釉),甚至加以刻划。总之是
利用黑、白釉及胎骨本色而变化着处理的,技术是剔划,而产生的是绘画效
果(图312)。也有不只是利用黑白两色釉,而更增加黄、绿玻璃釉,上下
四层釉色,技术上是很繁复的。花纹多是牵枝牡丹。其产品以梅瓶为最常见。
在过去,“当阳窑”都被当作磁州窑。从艺术风格上看,是当阳窑和磁州窑
共同创立了宋代以后的北方民间陶瓷的风格。
河南禹县扒村也是一个经过勘查的宋代重要窑场。扒村有白釉、黑釉器,
有当阳窑风格的白釉画黑花器和白釉划花器。扒村还出产继承了唐三彩的遗
风的三彩陶器,并有女像及骑马人等。
磁州窑风的作品在南方出产于吉州窑(江西吉安县永和镇附近)。吉州
窑有细而薄刻花的白瓷,有绘黑花的白瓷,也有黑瓷。吉州窑也有青瓷,很
象龙泉。
辽金地区也有烧造陶瓷。辽上京的官窑(辽上京临潢府在内蒙古巴林左
翼旗)摹仿定窑烧造白瓷及黑瓷。又在热河赤峰附近辽时有所谓官窑镇,产
白瓷,现在发现品器底划有“官”字的标志。辽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辽
三彩”,是唐三彩的发展,胎釉皆较唐三彩为硬。“辽三彩”已知的一个重
要产地是赤峰附近的“乾瓦窑”,其地也产定窑风的白瓷、磁州窑风的黑绘
陶器。辽金地区陶瓷制品的特殊式样是“鸡冠壶”,一种上扁下方,有嘴的
水壶。
元代的陶瓷最重要的是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北方的钧窑。景德镇
的白瓷在宋代影青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除了薄胎的碗盏以外也制了厚胎
白瓷,并开始利用铜料在器物表面进行红色的绘画性装饰,即后世所称的“釉
里红”。利用钴蓝进行绘饰“青花”,至少在元代也已开始。元代的龙泉窑,
釉色青中带绿,不复是宋代龙泉流行的粉青色。元代龙泉窑大量供应出口。
元代钧窑制作较粗,胎骨色泽都远不如宋代精美,所以到了明代已经接近末
声了。
综上所述,可知宋元陶瓷全面发展的情况。宋元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
都获得重要的成就。宋元陶瓷中出现很多古代工艺史上的典范作品,宋元陶
瓷的艺术价值在于它们是科学技术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它们的造型既实用也
给人以美感;宋元陶瓷的艺术价值也在于造型、色泽和装饰的美的效果得到
高度的发挥。宋元陶瓷的造型、色彩和装饰都是古代艺术家在劳动生活中养
成的丰富的美的感受能力的最高的表现。
锦绫工艺在宋代也很发达。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蜀锦,元丰六年(公元一
○八三年)扩充了成都的转运司的锦院,募织匠五百人,进行大量织造,年
产量达到七百匹。南宋初于茶马司置锦院,目的在生产锦缎赴西北边地易马
匹。南宋时期为了支付马价,不仅增设新场,并且禁止私贩,但效果不大。
宋锦的花式,从名目上看还有不少是沿袭了唐代纹样,有很多已经同明清时
代者相似。但就现在可能见到的实物(流传在日本有一些佛教徒的用品),
则给人的印象主要是和明清以来的风格接近的。宋锦名目有八答晕、六答晕、
盘毬、簇四金雕、葵花、翠地狮子、大窠狮子、天下乐、大窠马、大窠、青
绿云雁、双窠云雁、宜男百花、青绿瑞草云鹤、青绿如意牡丹、穿花凤、真
红雪花毬路、青(真红)樱桃、鹅黄水林擒、天马、四色、两色及真红湖州
百花孔雀、真红聚八仙、真红六金鱼等诸色锦。又据记载南宋装潢书画所用
之锦除上述者以外还有青绿簟文、红黄霞云鸾、紫鸾鹄、青楼台、紫龟背、
龟莲、紫百花龙、紫四水、荷花、青大落花、紫滴珠龙团、皂方团白花、方
胜盘象、宝照、练鹄、方胜练鹄、绶带、银钩云、红细花盘鵰、水藻戏鱼、
红遍地杂花、红遍地翔鸾、红遍地芙蓉,红七宝金龙、黄地碧牡丹方胜等诸
色锦(图314)。宋代绫也有多种名目;碧鸾、白鸾、皂鸾、皂大花、碧花、
姜牙、云鸾、樗蒲、杂花、盘鵰、涛头水波纹、重莲、双雁、方棋、龟子、
方毂纹、鸂■、枣花、鉴花、叠胜、白花、回文、白鸷、花绫等。
宋代刻丝有新的进步,很重直接摹仿绘画或书法名作,例如有崔白的花
鸟画和米芾的法书。北宋定州是刻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江苏松江)
有朱克柔,又有沈子蕃都是当时名手,他们的名字也用刻丝的织法标明在自
己的作品上。宋代刻丝也仍然有装饰性的,过去书画著录书中常称道宋制刻
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引首者。传世的紫地鸾鹊锦,色彩及构图都很美丽(图
315)。
辽金统治下,诸京(辽京各设五十京城)及诸州都有绫锦院或织造院的
机构,俘获的汉人工匠工作于其中。当时认为燕京(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