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美术史 >

第25章

中国美术史-第25章

小说: 中国美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帝杨坚是一个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计谋多猜忌的人。隋炀帝杨
广,据史书上说是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空想、好享受。陈文帝陈伞
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表现相符合。

阎立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
立场是符合初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的。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
宇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
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
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袖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至于偏安江南
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就都缺少英雄气概,但江南的陈伞且桓鼋⒒档牡
王,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两人也有显著的不同。由于
历史上的帝王们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性因素,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
内是体现着历史发展的,而经他们之手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
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他们的描绘联系着他们
在政治上的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企图实现概括广阔生活的
目的,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要求出发的。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
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
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深沉有计
谋的神情(图203)。

画家所选择的有特征性的细节,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
睛除了天生的尖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内心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
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
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
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
细。宇文邕的粗野和陈伞奈难牛涿飨缘乇硐殖雒娌拷钊獾牟煌负
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图201、202)。

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跨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
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
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
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
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
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然而,
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
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褶,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
体积感的目的。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些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
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步辇图》是阎立本传世的重要作品,描写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
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唐太宗、禄东赞等人的形象刻划颇
为传神,气氛隆重而融洽。歌颂了唐太宗的英明睿智,记录了汉、蕃两族的
友好关系(图198)。

《萧翼赚兰亭图》也被认为是阎立本的作品。这幅画在人物造型,衣褶
和线纹的运用上都显示出唐代较早的风格。画面上是一个士人和一个老和尚
正在对坐谈话,旁边有和尚侍立,并有侍者在备茶。萧翼奉唐太宗李世民之
命去访辩才和尚,用哄骗的方法得到了王羲之的书法名迹,故事中恰也有这
几个类似的人物,所以这幅画便被认为是此一内容。这一幅画的人物关系自
然,特别是侍立的和尚的不愉快的表情很生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
人物画在描写生活方面所达到的成就。

阎立本也画过一些道教的和佛教的绘画,但都没有流传下来。他曾画过
李世民的肖像,而被后人传模在道教寺庙玄都观中加以崇仰。

阎立本的画风承继了南北朝以来的传统。《历代帝王图卷》可以看出与
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变相左下角的帝王形象有明显的相似,而且可以推想阎
立本的另一失传的名作《职贡图》中的人物,也和维摩诘变相右下角的各国
王子贵族的形象(图165)有相似之处。这说明了阎立本和一般民间画家之
间有密切联系,如果把《历代帝王图卷》和北魏宁懋石室壁面上的线刻贵族
相比较,特别可以看出其一脉相传的关系。阎立本观看张僧繇壁画的故事,
足以说明阎氏对前代画师的倾倒:阎氏曾到荆州见到张僧繇的画,最初认为
“定虚得名耳”,明天又去看了说“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说:“名下
定无虚士。”于是坐以观之,流连十日而不忍离去。

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是隋代和唐代初期另外两个有名的画家,他
们是来自于阗(今新疆和阗地方)的贵族,作品中带域外画风,在当时被称
为“画外国及佛像”,和中国中原传统的画风有严格的区别。除了形象之不
同外,其技术上的特点在于用笔及用色。尉迟乙僧的线“用笔紧劲,如屈铁
盘丝”,可以想象是“曹衣出水”的衣褶线纹。他在长安慈恩寺画凸凹花,
可见善于渲涂有立体感的色彩。

他们父子在隋及唐初画了很多寺庙壁画及宗教、外国题材的画。

四、昭陵六骏及初唐陵墓石刻

西安附近有唐代帝王的陵墓,其属于唐代初期的有唐高祖李渊的献陵(三
原县东北四十三里)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醴泉县东北五十里)。坟墓前
都有石兽和石柱等,昭陵附近并有很多唐太宗左右亲信大臣的陪葬墓,据载
有一六六人,规模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这些陵墓的石刻装饰是唐代初期雕
刻艺术的代表作品。

献陵和昭陵都是在阎立德的主持下修建的。昭陵曾有十四尊外国贵族的
石像都经阎立本画稿,称为《昭陵列像图》。可见阎氏兄弟和这两个陵墓的
建筑的密切关系。

献陵(公元六二六年开始修建)前有一对石虎,作正在缓步行走的姿态,
筋肉骨骼健实有力,颇能见出老虎凶猛的特点(图156)。

昭陵(公元六三六—六三九年)前有六匹马的浮雕,即有名的“昭陵六
骏”,李世民为了纪念在建立政权的征战中所骑过的爱马:青骓(与窦建德


作战时所乘)、什伐赤(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乘)、特勒骠(与宋金刚
作战时乘)、飒露紫(征略洛都时乘)、拳毛■(与刘黑闼作战时乘)、白
蹄乌(与薛仁杲作战时乘)。六骏为半圆雕之高浮雕,表现了马的立、行、
奔驰各种神态:“飒露紫”前有丘行恭在拔掉马身上所中的箭(图157),
“拳毛■”和“特勒骠”作缓步行进的姿态,其他三匹都是四足飞腾作奔驰
状。六骏都有强劲有力的筋肉表现,后三者造型上的细节描写(如喘息的鼻
孔)真实而富于表现力(图158)。

六骏为汉唐二代盛行的马的艺术的重要杰作。李世民攻灭隋末各农民起
义军及各割据势力而统一了天下,六骏作为这一具体历史事件的纪念雕刻,
同时也就是在纪念着人民群众付出了重大代价所获得的历史的巨大进步,而
具有重要的历史的和政治的意义。


第三节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和
彩塑(附五代及北宋初)

一、唐代敦煌艺术的发达

在中国和亚洲的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唐帝国,其政治、军事和文化影
响的结果,出现了中亚之间的经济政治来往频繁,也使唐代敦煌达到了兴盛
的高峰。

唐代也是宗教艺术鼎盛的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的题记中,可见发愿
造像祈福者,多为贵族、地主及统治者,如魏隋以来的旧风气;但也有为了
祈求旅途的安全和现实的幸福生活而发愿的来往商旅行人以及一般的社会群
众,莫高窟唐代壁画可以全面地代表着唐代寺庙壁画的风气。根据文字记载
(《历代名画记》、《京洛寺塔记》)可知唐代的寺庙壁画与人民群众有密
切联系,寺庙为经常对人民开放的画廊,颇有吸引群众前往游逛欣赏的力量;
寺庙中并经常举行讲经的集会,这种集会上有才能的僧人悬挂了佛经“变相”
的图画,讲说“变文”,带有颇大的娱乐性,变文就成了后代说唱文学的最
早的形式。唐代寺庙壁画,除了佛教及其有关的题材以外,山石树木花鸟等
画幅在装饰地位上也单独引起重视。与这些记载相参照,也说明了莫高窟壁
画在世俗的要求下的发展,和莫高窟壁画在唐代壁画中的代表性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唐代洞窟总计二百零七个,又可分为初
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唐代洞窟的形制,除初唐时期少数洞窟还
保存隋代诸窟所采取的北朝末期的制底窟形式外,一般地都是新创的如殿堂
的样式,窟多作方形,窟顶四面斜上,构成藻井。窟的后壁有一深入的小龛,
所有的佛像都集中排列在龛中,如佛殿的坛座上一样,而不复是沿着三面墙
壁分别塑造。唐代的个别洞窟因为是在后壁塑造了佛涅槃像(卧佛),窟形
成横而浅的长方形平面(如一四八窟),或三层高的窟。敦煌唐代洞窟流行
的形式以窟内的布置明显地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佛庙殿堂是相似的。这种形
式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新创造。

集中在洞窟后壁龛中(也可以看作在一坛座上)的塑像,一般地是七尊:
一佛、二比丘、二菩萨、二力士,以佛为中心向两面展开排列,二力士在最
外侧,也有加入其他供养菩萨的(图172)。晚唐及五代,开始把天王(或
力士)像分别画在窟顶藻井的四角,不复与佛及菩萨等共置于同一坛座上。

洞窟四壁及入口都有壁画,大幅的经变故事的完整构图多在左右两壁的
中部,壁脚多是供养人像。后壁有塑像的龛内也常有经变及佛传故事。洞顶
为华丽的藻井图案,藻井图案和经变周围的长条边饰是敦煌艺术中装饰美术
方面的重要成就。

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着色的泥塑,取材范围更扩大了,表现形象更
真实生动,构图更丰富复杂,技术更纯熟,充分表现了宗教艺术中世俗艺术
的契机。

唐代的重要洞窟,例如初唐的二二○窟(又名“翟家窟,贞观十六年,
公元六四二年初建),盛唐的三三五窟(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一三

○窟(开元天宝年间,公元八世纪前半乐庭瓌夫妇造)、一七二窟,中唐一
一二窟,晚唐一五六窟(张议潮窟,窟外北壁上有咸通六年,公元八五六年
写的“莫高窟记”)等都是大型窟,其中的壁画及彩塑是代表性的作品。

二、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唐代敦煌壁画的题材,为了叙述方便,大致可归纳为四类:①净土变相;

②经变故事画;③佛、菩萨等像;④供养人。彩塑的题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