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 >

第25章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第25章

小说: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部分:美国(上)中产阶级帝国三20世纪 或“普通人”的世纪(1)

    在20世纪,美国的经济发展迅猛。20世纪初,美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进入了越发成熟的工业社会。从1901~1945年,美国经历了两次战火的洗礼,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获益匪浅。众多的国家在战争中生产设备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美国的经济却在战争中突飞猛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国力强盛,人民富强。美国到1930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工业社会,制造业中的劳动力已经超过了农业中的劳动力。1950年,美国就进入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了,也就是说,在工业社会“成熟后”的状态,大部分工人不是受雇于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而是进入了信息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社会。工业革命是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的变迁,后工业社会则是依靠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生产效率得到稳步提高。对技术的依赖也必然增加对科学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并且因为公司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社会整体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各阶层也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征。20世纪被称为“美国的世纪”,也即所谓的“普通人的世纪”,中产阶级成了“美国世纪”的标志,成为一种美国式典范。    
    普通人就是中产阶级,普通人的概念,最初来源于消费领域。如果说19世纪的美国人以占有土地和个人经商来获得财富,那么20世纪他们的成就感则越来越多地系于在复杂的社会组织机构中通过全面参与消费而取得的成功。对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说,全面参与大众消费,不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的消费文化,更主要的是他们通过消费,表明自己的“普通美国人”身份,也就是确认自己的中产阶级的地位。大众消费的不断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人对中产阶级的重新定义。奥利维尔·如恩斯:《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世纪》,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第118页。    
    消费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并且作为一种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方式,源于亨利·福特的大众消费思路。在187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的复苏阶段,实业家们开始意识到,导致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是消费不足,而不是生产过剩。因为一方面,工人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消费,而消化生产出的大量产品的市场尚未出现,因此他们认为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亨利·福特是这一思维的最初行动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就开始批量生产出T型汽车,并且以超低价格出售,同时他又将工人的工资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使他们有能力购买福特汽车和其他一些产品。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信贷革命,他又进一步完善这些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工人成为工业制品的消费者。高工资—低价位的方式,使得广大农民或者工人的购买力大大提升,购买者群体的扩大,其结果是确立了一种更为广泛的为人们接受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形成,是美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如恩斯在《为什么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一书中写到:由于对技术、资源和商品采用了新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看作中产阶级的一员。20世纪的美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界限变得模糊。由于教育使得人们更易于把握机会,对于20世纪个人的向上流动具有核心意义。很多开始身处逆境的个人不断融入到多数的中产阶级中,这既是一种同化手段,也起到了一种安全阀的作用。20世纪的大众社会中,美国人同公司企业及政府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心公司、联邦和地方政府对阶级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产生影响的方式却十分简单。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它们产生了管理职位、职员工作、生产人员的内部登记制度。但这三种工作并未导致严格的阶层分化。办公室文化的不断普及,从事办公室工作变得起点很低,起初,由于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使得能够获得这些职位的人仅限于受过教育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随着教育的普及,移民觉得如果他们的子女获得必要的教育,也同样可以打入这个不断扩大的经济部门,从而促进了中产阶级的壮大。    
    “普通人”在社会学家的眼里是一个阶层概念,而在商家看来则是一种消费主体,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沃纳不仅将阶级和消费联系起来,而且还抓住了美国人对社会地位的理解并将其推广开来。他发明了一种评价阶级的方法,就是完全以消费体现的地位来确定人们在某个社区的阶级排序。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理解和量化社会的工具,更受到商人的青睐,因为他的研究让商家确立了他们的服务对象,明确了“一个典型社区中占到人口65%的(中产阶级中下层)是一个国家购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利维尔·如恩斯,同前引书,第154页。中产阶级作为消费者,通过个性化的消费,其阶级地位得到了加强。由于中产阶级受到社会工程和营销策略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后代加入其行列。一个富裕的、为个人提供无限机会的消费社会在心理上对20世纪美国人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的美国中产阶级享受着“自己的家”带来的舒适生活,有“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方便,能够有汽车,有一些娱乐活动,能为孩子提供中学和大学教育,这就是罗斯福的副总统华莱士所描绘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同上引书,第153页。它使每个美国人对自己的命运表现出更加负责的态度。    
    


第五部分:美国(上)中产阶级帝国三20世纪 或“普通人”的世纪(2)

    美国“普通人”的出现,与美国社会的纳新能力也是有很大关系的。美国人一直致力于发展开放式的阶级结构,构建一个具有扩展性和吸收性的中心。他们不愿意象其他国家的公民一样,强调阶级冲突,在20世纪的很大部分时间里,由白人组成的城市工业中产阶级大规模扩张,既有非凡的扩展力,又有着不同寻常的内部分化能力,这有助于同化新人,促进社会流动,化解极端主义的情绪,缓和社会内部的紧张关系。沃纳的研究反映出社会结构有一个巨大的中心,社会结构阶层分明,但同时又有流动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一度出现了与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类似的情形,工业高度发展的时代造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出现阶级之间的暴力冲突。但是事态没有进一步朝着马克思所预见的那个方向发展,据《美国阶级结构》的作者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无产阶级内部缺乏一种同质性,另一就是中层阶级的扩大。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同前引书,第79页。    
    美国社会所提供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阶级冲突的进一步激化。20世纪“普通人社会”的形成与社会的开放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人们在社会上为了取得竞争所付出的努力应该不仅来自于他们父母的帮助或者是受到父母的阻碍,而应该是与他们自身的竞争能力相关。社会应该提供一个能让他们展现能力的机会,并且能够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让他们竞争。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巨型公司的建立使得社会的中高层有许多不断扩大的职位,新位置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在二次世界大战的繁荣年代里,许多移民的儿孙都升迁到中层或上中层阶级的位置。同上引书,第320页。这是结构体系带来的职位流动。来自下层的孩子由此得到了一个改善他们地位的机会。    
    在《美国的阶级结构》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关于美国社会流动的一些信息。其中提到戴维·费瑟曼1979年所做的一项研究。    
    从表4…1可以看到有关1973年的流动情况是:儿子中的49%向上流动,32%依然保持原位,19%的人向下流动。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儿子有机会攀升到较高社会阶层上去。有相当数量的继承,但还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在1962年向上流动的百分比是相同的,保持原位的人多出2%,向下流动的却减少了2%。流动比率也反映出,在等级体系的上下两端存在着大量的继承,是远远超出机会所能带来的继承,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在等级体系的中部出现,而且十分接近机会。    
    表4…1从父亲职业到儿子职业的外流:1962年和1973年儿子的职业(百分比)年代和父亲职业高层白领低层白领高级体力低级体力农业总计横列百分比1962年高层白领541713151100%17低层白领4620141821008高级体力28132830110019低级体力20122244210027农业16719362210029总计281220328100100%1973年高层白领521614171100%18低层白领4220152211009高级体力30132729110021低级体力23122440110029农业18823361510023合计301322314100100%资料来源:戴维·费瑟曼:《机会在扩大》,《社会学》杂志1979年第13期,第7页,转引自《美国阶级结构》,第193页。    
    下层阶级可以比较轻易地进入中层,比下中层进入上中层的机会反而还要来得容易。但是,进入上中层或者进入上层的机会却非常稀少。这说明,作为一个以中下层为主体的“普通人社会”特征,同时也说明,在美国,阶级的流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开放,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同前引书,第91~194页。由权力精英们把持的圈子是很难让普通人介入的。    
    教育对促成这样一个“普通人的社会”意义重大。教育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直到1890年,中学的入学率还不到7%,1897年哈佛大学的校长查尔斯·W艾利奥特还只能是“希望”建立一套民主的教育体系,使“每一个人”获得广泛的受教育机会,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的历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714页。但这已经能够看出美国人对民主教育体系的推崇。到20世纪初高等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和追捧,美国的学院或大学发展神速,1870年,美国的高等院校有563所,到1910年,达到近千所,入学学生总数33万余人,与此同时的法国全部6所大学招生人数总共约4万人,相当于美国高等学院全体教职工的数目。到1935年,美国高等院校达1500所,学生100多万人,到1960年,高等院校的数目达到2000所,学生超过300万人。而到1970年,高等院校的数目接近2500所,学生超过700万人。    
    美国不只是提供高等教育来把公民培养成学有专长的杰出人物,一般来说,美国的学院和大学的目的是要成为“才智的旅馆”,为每一个美国社团的精神和文化活动提供许多民主的便利,就像美国人的旅馆为美国人的社会和商业活动提供方便一样。美国的大学是敞开的、普及的和民主的。同上引书,第700页。    
    教育民主化使得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益最深。1837年开始,奥博林学院最早实行男女同校,向女子敞开学校的大门,到1920年,男女同校已经成为美国的一个既定制度。1938年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