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 >

第18章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第18章

小说: 外国人怎样当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丹麦。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丹麦的农耕文明经历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革命:土地改革。由当时丹麦最有影响力的贵族政治家瑞凡特罗倡导的这次“土改”,将丹麦的雇农从封建领主制度的桎梏中彻底解放了出来。在土改中,有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是农民的个人安全保障;第二,是农民居住权利不受出生地限制;第三,是对强迫性劳动的正规化管理;第四,是对农业用地和农民居住格局的管理调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农民的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成为事实,并保障他们的社会能动性,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可能性,从而从整体上发挥丹麦农业的生产力。    
    这次“土改”涉及的社会面和产生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从某种程度讲,它奠定了丹麦进入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基础。


第四部分丹麦式的“社会主义”(2)

    在18世纪推行了成功的“土改”之后,19世纪又在另一个知识分子格伦特维的领导下,推出了另一个独特的社会改革实践:“群众运动”。这项“群众运动”最先从宗教领域发起,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涉及丹麦全社会的教育、群众组织和经济合作的运动。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格伦特维所创建的“人民高中”,颇像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开办的农民讲习所。“人民高中”不仅教育了农民,并且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这项运动的直接成果之一,是在19世纪后期兴起的“农业合作社”。从1877年开始,从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出口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青睐。以农业为生的大多数丹麦人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挑战。他们几乎是条件反射一般地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成立大大小小的合作机构。以这些“合作社”为基础,丹麦农民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降低了单位成本,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了丹麦农业的基本结构。    
    “群众运动”在丹麦境内开花结果,它们的效应一直延续到今天。从19世纪的“步枪协会”、“体操协会”到“本地议事厅运动”,到今天种类繁多的各种组织和协会活动,丹麦人的“群众运动”一直蓬勃开展。这些群众组织,在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从而造就了所谓的公民社会,培养出了独特的丹麦社会形态,也培养出丹麦人的社会品性,造就了今天丹麦的“社会主义心态”的文化基础。    
    一位丹麦的文化历史学家曾经在他的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现在仍然能够清晰地记得我对丹麦这个“协会之国”的第一次体验。一天下午,我那时大概10岁左右,我站在我叔叔的肉铺里,看他做鹅肝酱。他的皮夹子掉了出来,等他把东西都拣起来之后,我们便开始谈论他的皮夹子中间装的东西。我首先想到的是钱,但这只皮夹子中更重要的东西却是超过一打的各种各样的会员卡。所有这些会员卡都来自我们的家乡,一个铁路边上不起眼的小镇。今天,我只需要半分钟,就能够点出我自己参加的所有协会中的前15个——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这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丹麦人的协会之多,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有一个玩笑说,只要有4个丹麦人碰巧在一起,他们就会采取行动来建立一个协会。用一个丹麦朋友的话说,如果你感到自己的背部经常疼痛,你便可以去建立一个“背部经常疼痛者协会”,在政府注册,邀请全丹麦所有背部不舒服的人参加,并对社会和政治施加影响。如果你发现背部疼痛的人在丹麦有相当的数量,你甚至可以发起一个“背部疼痛党”,去参加本地或国家的大选,成为政府和立法机构中的一员,为所有的背部疼痛者争取相应的权利。    
    在这里,个人与“组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即便像我这样一个老外,如果想要在奥尔堡打羽毛球的话,我都得先找到“组织”才行。也就是说,我必须先参加一个俱乐部,才可能找到一家与俱乐部有联系的体育馆去打球,否则没门。我本来喜欢羽毛球,对丹麦七八十年代的世界冠军弗斯洛斯记忆犹新,但在丹麦半年之久,就是没有打过一次羽毛球,原因是我找过几家“组织”,都因对收费和手续的厌恶而没有加入。    
    北欧福利社会一度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令人羡慕的伊甸园。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高级社会主义”的天堂开始遭遇到经济上的苦恼。高福利待遇给公民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生存关怀,但同时也消磨了他们的个人能动性。没有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任何勤劳的人都有可能变得过于逍遥自在。


第四部分认真的挪威人

    孙夜晓    
    挪威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极、离我国最遥远的国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试着给挪威人画一张粗线条的素描。    
    社交活动,按时守约    
    来挪威以后,我接触了许多挪威人,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公司职员和大学教授,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给我的感觉是时间观念很强:不论是正式的社交活动,还是一般人的人际交往,他们都能准时守约。拖拖拉拉、浪费别人时间的事极少发生。    
    一次,一位挪威教授和我约定谈他去中国讲学的事情,约定的时间是上午10时,10点差2分,我接到他从汽车里打的手持电话,告诉我由于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堵车,大约晚到5分钟,请我原谅。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谁都难以预料,虽然晚了只有几分钟,但一个电话使主人感到很宽慰,双方的谈话非常愉快。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女士约谈她去中国学中医的事,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大约一点三刻的时候,我去门口信箱取报纸,出门看到一辆红色小汽车停在院子里,我正纳闷谁的车不打招呼私闯民宅,这位女士出来自我介绍说,她提前到了几分钟,不便打搅,故待在车里等约好的时间。    
    我想,挪威人的时间概念真有点分秒不差,早也不行,晚也不行,相差这么几分钟就坐在车里干等,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似乎真有点显得过于呆板和机械了。    
    在挪威开展公务活动,一般都是事先通过电话约好见面的时间和确定交谈的内容,除非特殊情况,大部分约会都要提前至少一个星期安排,临时改动时间或者交谈时随意拖延时间的现象极为少见。由于目的明确,主题清楚,谈话时的客套话、漫无边际的废话就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水分”。当然,对习惯于在东方文化氛围中进行人际往来的中国人来说,有时确实会感觉到主人热度有些不够,或态度有点生硬,因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家长里短的事。本来有些话还没有讲完,但是时间到了,没有说完的话要么放回肚子里,要么再约一个时间继续谈。    
    在挪威不仅公务活动如此,家庭活动也不例外。一位嫁给了挪威人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挪威人的性格太死板,死板得就像一架上了弦便整天按部就班、滴滴答答跑的钟。她在中国时,什么时间想回家就什么时间回,不需要打什么电话事先告知。嫁给挪威丈夫后,她每次去公婆家,都要提前打电话约好,进门的时间要分秒不差,不仅迟到了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就是早了也很为难,三五分钟问题不大,时间太多了只好在院子里等。这种情况她经历了好几次,没有办法,只能入乡随俗,挪威人就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办事认真,遵章守法    
    一名中国学生业余时间在一个墓地打工,也就是干些种花种草、清理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一次,他和一个挪威青年在花园里栽花,程序很简单,先将花放在左边,右手拿小铁铲挖坑,然后用左手将花放进坑内,右手再用小铁铲埋上土,就这么个过程。这名中国学生在干活时发现,挪威青年栽花的速度很慢。仔细一瞧,原来他是个左撇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仍将花放在左边,左手挖一下,右手伸到右边拿花,扭着身子显得非常别扭,而且明显影响工作效率。这名中国学生看不上眼,就问他为什么不把花放在右边,稍微改一下方位可以节省很多力气和时间,谁知道这个挪威青年奇怪地看了中国学生一眼,反问了一句:“老板让我这样做我就必须这么做,这是规矩。做工怎么能破坏规矩呢?”    
    我来挪威后,确实体会到了挪威人办事态度之认真和遵章守法之严格的禀性。    
    有一次,我无意将清扫院子时收集起来的一袋杂草和树叶放进了垃圾箱。第二天,垃圾车来了,垃圾桶内所有的东西清除一空,惟独将这一袋杂草树叶甩了出来,因为根据规定,垃圾公司只负责处理日常生活垃圾,杂草树叶归另外一家公司负责。真可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在邮局、商场、银行以及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不管有多少人,人们都是按部就班地排队,拥挤打闹、插队加塞的现象根本没有。总的来说,挪威的道路都不太宽敞,市区的马路和市郊的高速公路都挤满了汽车。然而,挪威的交通事故却不多。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很强,不仅白天见不到闯红灯的现象,半夜无人时碰上红灯司机也自觉停车,根本无需监督。在挪威有司机让行人的规矩,只要有人穿越马路,汽车都要停车让行人先过,遇到残疾人也好,成群结队的行人也好,司机都能耐着性子礼让三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挪威人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使整个社会显得秩序井然。    
    


第四部分北欧四国演义(1)

    蔡文琪    
    我就是看不惯你    
    在赫尔辛基街头,放眼望去,过往行人绝大多数是金发、碧眼、白皮肤;绝大多数是圆圆的脸、圆圆壮壮的身材。其间,或有几个黑发年轻女子,我有意尾随趋前,却见黑发下的头皮,泛着白金色,原来是染的,想必是向往异国情调的心情下的杰作。    
    有点失望,中学地理上不是说,芬兰人种和北欧其他国家不同,属于蒙古一支吗?但我怎么看也觉得他们和同属于蒙古人一支的我们,大不相同。虽然我的朋友老爱说,只是颜色不像,抛开颜色不谈,有些芬兰人和中国人很像。    
    问芬兰人远祖是否从亚洲来,他们是一概不承认的,是2000年前和匈牙利有兄弟关系,到底远亲不如近邻,芬兰人认为他们就是北欧的一国,而且非常富有自己的色彩的一国。    
    没来北欧之时,实在很难想象这些高大、金发、讲类似的语言(芬兰除外)的北欧四国人民——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芬兰人,竟会彼此看不顺眼。    
    芬兰受瑞典统治达500年之久,至今,芬兰人说起瑞典人,多少有点自卑,认为自己曾是属民。某日我阅报,得知“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显示,芬兰女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忙不迭地告诉芬兰朋友,她的反应是:“是吧?那么瑞典呢?应该比我们更好吧?”    
    瑞典统治芬兰那么久,但两个民族的融合,就如油与水似的不可能。芬兰人讨厌瑞典人,认为他们鼻子长在头上,自以为了不起;瑞典人也不怎么瞧得起芬兰人,认为他们粗鄙,没文化,成天只知道芬兰浴。    
    瑞典和丹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