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扫描西部 >

第5章

扫描西部-第5章

小说: 扫描西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始森林最富代表性的林相是什么?在我看来便是自然倒下的无人理睬的朽木。时间长了,这些或伏于地面或搭于悬崖的朽木无不长满青苔。过去在一些原始森林考察时,我多次把照像机的镜头对准这些朽木,想表现青苔附生其上的自然架构,不管是呈几何形状悬空担在巨石上的,还是卧于腐叶之中的,都感兴趣。然而,满目苍翠的密林,与青苔的色调无异,使我的每一次努力都归于失败。现在好了,当灰褐色成了森林的主调,布满翠色青苔的朽木,时时撞入视线。好象不惧寒冷的青苔,在有意展示自已生命的顽强。    
    对面山坡上,十多株高大的杜鹃树,远眺如同画布上几抹浓绿,在褐色的林梢浮现。那是众多革质的条形叶面,几乎呈平面仰于空中,方使得冬季里的杜鹃树仍然蓬蓬勃勃,充满生机。    
    竹林更是尽情显现它的浓密与碧绿。站在小径放眼望去,眼前的空间陡现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约三米高度以下是密不透风的竹林。而它的上方,则是主干顶着疏枝的一棵棵大树,向远方的大山排去,直至山脊。恰恰是这个景致,突出了竹林。夏日里,这里上上下下的绿连为一体,成为大墙一样绿的屏障,矮化的竹林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佛坪为什么会有大熊猫,因为这里生长着翠竹。同样,我能理解,佛坪六七十只大熊猫的总量,平均下来两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居于各保护区熊猫密度之首,是因为这里生有稠密的大面积的竹林。当然,这一切是由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秦岭中部南坡,气候温湿。    
    同行的佛坪保护区同志告诉我,这里的竹子分为三种。巴山木竹分布面积为5440公倾,占竹林总面积的41.6%。它属于北亚热带植物,每平方米有13——30株,最密的地方可达100株以上,是大熊猫9月至来年5月的食物。再则是华桔竹,面积为7600公倾,占竹林总面积的58.4%,是大熊猫6月——9月的食物,主要取食其新笋和未发枝的嫩竹。还有面积不多的箭竹,同样为大熊猫所喜食。    
    (小标题)熊猫粪便    
    陪同我们前往三官庙保护站的还有保护区管理局的雍严格工程师。两鬓染霜50多岁的他,是保护区里从事熊猫等动物研究的资深工程师。与他交谈后,让我感到他头脑里所装的有关大熊猫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我们穿行在一段由两侧竹林组成的“胡同”时,他好象听见了异样的响声,便不顾竹林稠密突然拐向里面。我也尾随其后,企望借助他的经验与大熊猫谋面。开始穿行的十多米真是太难了,既要分开密密麻麻的竹林抽身而过,又要保护相机不被损坏。很快,雍工在密林深处找到了一条小径,我们的行动才略为容易些。不过,小径的上面为弯垂的竹梢遮掩,见不到天空,下面仅容一身通过。走着走着,又会不时碰到弯曲的树木横在路前,只得屈身钻过。这使我想起越南抗美战争中,美军战机难以发现的十分隐敝的用于输送战争物资的胡志明小道,好象就该是这样。这时,我发现一根竹杆上系了一根红毛绳。便问雍工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管理局保护大熊猫人员巡行时留下的记号。竹丛中所谓的路也是他们踩出来的。又前行了一段距离,雍工没有发现大熊猫,我们便双双退出竹林。雍工说,在这个季节发现大熊猫是比较难的,它们基本栖息在竹林深处,如果它不动的话,就是距它十米,由于竹林所挡,也是难以见到它。如果五六月份,到了它们发情的季节,熊猫就会登上海拔2000余米的没有什么遮挡的光头山寻求配偶,相对而言,与大熊猫遭遇就比较容易些。    
    终于有所收获,同行队伍中有人在山间小路上见到了大熊猫屙下不久的粪便,共有三块。每块长十多厘米,直径四五厘米,皆呈纺缍型,淡绿色。正当我们想看个究竟时,陪同我们的保护区人员党高弟竟然俯身拾起,送到我们眼前,还说请我们嗅一嗅。我们无不惊于他的举动。理由很简单,脏脏的粪便怎能用手拿!再则,这还用嗅吗?天下粪便皆为臭。看着主人举着粪便时的一脸真诚,我们实在盛情难却,只好免为其难去嗅熊猫粪。    
    “咳,怪了,非但不臭,还有一股竹叶的清香味。”第一个嗅者说出感受。    
    我将信将疑地也去嗅,果然如此。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熊猫粪便的构成,保护区工作人员阮世雄又掰开粪便让我们细瞧。里面尽为精细的竹末,亦呈淡黄色。他告诉我们,粪便的细末证明它的咀嚼功能很好,以此可以推断出这只熊猫熊正值盛年。通过观察熊猫粪便,增进了我们对熊猫的了解。但更让我们吃惊是保护区人员拿粪便的举动,说明他们对熊猫的感情,无异于他们对待自已家里的宠物。    
    熊猫的粪便为什么会无臭味?与我们同行的阮世雄工程师介绍说,前些年,他和雍工对一只大熊猫实施了一次24小时跟踪观测,从而了解了大熊猫的食性和排泄情况。为了保证观测的科学性,他们对这只大熊猫所食竹笋全部由人工采集喂它。俩人边采边称重边喂,一天下来,累计大熊猫共食笋126.6公斤,实际所食笋瓤76公斤,利用率达60%。共排粪35次,计31公斤。平均每小时1.5次,每次0.89公斤。    
    紧接着,他们又实施了对大熊猫自由觅食48小时观察,发现它共排粪96次,计85公斤。    
    两位科技人员在他们撰就的题为“大熊猫野外喂食和眈食的观察”报告中指出:“它排粪无一定规律,边吃边拉,边走边拉,睡眠中也照常拉屎撒尿”。所食的竹笋四五个小时便排出。粪便常有2——3厘米长未被消化的竹笋末。吃的是翠竹,排泄又快,加之消化不充分,才使得熊猫粪便的臭味大大减弱。    
    路的崎岖,距离又长,我们到三官庙保护站已是下午近5时。路上共用去六个多小时。考虑到明天返程还有同样长的路要走,尽管人人疲惫不堪,为争取时间,大家还是抓紧时间访问附近的三官庙村居民,了解他们与野生动物是怎样相处的?村子距保护站很近,伫立保护站便可见到村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半路上,一座坟墓突然闯入我们的视线,走近细读墓碑文字,上面的一行字是“想起你我们更热爱这片绿土”。中间的文字为“曾周之墓”。下方文字是:“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994年5月立”。    
    碑后墓志铭对死者作了这样的介绍:“这里安放着一个年轻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的英灵。十年来曾周这个名字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1964年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天资聪颖,198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1984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立志为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奋斗终身。1985年3月,他与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赴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工作。风餐露宿,历尽艰险为拯救这一珍贵动物忘我工作。1984年4月17日他在野外工作中不幸坠崖身亡,时年21岁。为了纪念这位第一个为保护大熊猫而献身的人,以其光辉事迹教育后人,佛坪自然保护区决定重修此墓,立碑以示纪念。”    
    读了碑文,我们无不为曾周过早地年轻轻地走向天国感到惋惜,    
    (小标题)熊猫趣事    
    进三官庙村,首先吸引我视线是一座高架式土坯新房。说明这户的经济情况很好,否则是建不起房的。房后有位农民驾驭老牛犁地。还有俩位年青人在采摘茱萸树上已经干瘪而又色泽深红的果实。更多的农户正在做晚饭。我了解到,这个村共有十三户,53口人。农民何庆富停下手中的活,迎接保护区的同志。看得出,他们都很熟,边寒喧边开着玩笑。赵德怀局长向我们介绍说,这里的农民都很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保护区得力的骨干,每个人都有一段保护大熊猫的可贵经历。为了使他们摆脱贫困,保护区还向他们提供致富的技术。“真的,我们园子裁植的一棵棵茱萸树就是保护区无偿供给的。”何庆富说。“村里为何没有孩子?”我问何庆富。他说都送县城读书去了。保护区的一位同志对我说,这是件好事,山里的孩子接受了质量高的教育,肯定强于他们的父辈。有了文化,他们是不会回穷山沟的,这有利于自然减少保护区的人口。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访问了位于三官庙保护站后的一户农民。户主张安新、赵久香夫妇。他们与我们聊起大熊猫造访他们家的事,听来觉得很新鲜。2002年4月的一天凌晨,几只狗突然狂吠起来。把正在熟睡中夫妇俩惊醒。听狗的叫声,好像院里来了什么。张安新出门走到厢房一看,一只大熊猫从门洞钻进厢房。他赶紧让妻子熬粥,放凉了再撒些糖喂给熊猫,待天亮再去保护站报告。张安新说,每次熊猫来到他们家,都是这样招待。熊猫爱吃甜食,放点糖就喝个没够。赵久香讲了她利用熊猫挣钱的一段往事。今年夏季的一天,她赶着黄牛进山放牧,见树下的岩洞旁正有一只大熊猫安睡。见此情景,这位头脑活泛的妇女想到了以此挣钱。她抛下牛跑回三官庙保护站,问院里的游人:“你们想看熊猫吗?想看我领你们去,不过我要收点钱。”    
    几个游人听说要去看熊猫,立刻围了过来,问她要多少钱?    
    “七八十元吧!”    
    “行。那看不见怎么办?”    
    “看不见就把钱全退给你们。”    
    “游人看到熊猫了吗?”    
    “看到了。”    
    “你来来去去叫人看大熊猫花了多少时间?”    
    “一个多小时”。    
    “你怎么就知道大熊猫不会走?”    
    “那天天热,牛虻又多,熊猫不会轻易离开。”    
    看!赵久香对熊猫的习性是何等了解。保护区的同志认为赵久香的行动很可取,不伤害熊猫又能挣点零花钱。    
    在一旁的雍工对我们说,佛坪保护区的大熊猫有个习惯,得病了爱下山,在村四周活动,以便得到农民的救助。熊猫得病一般来说有三种,一是肠胃病,二是龋齿,三是雄性熊猫间为争夺配偶被殴伤的失败者。当然,这些得病的熊猫下山也同在低山区活动省力,气候温和适于生存,到河流饮水方便有关。在佛坪,野生动物如熊猫、羚牛等,与当地村民形成了伴生关系。    
    追溯大熊猫的历史渊源,在这个地区已经有了非常可喜的发现。科学家们在距佛坪自然保护区30公里的金水河口,以及距佛坪自然保护区45公里的洋县倪家大巴沟,先后发现了早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小种化石,以及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巴氏亚种化石。说明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有源流长的演化历史。


第二部分 都兰奇观第8节 登上金字塔形沙丘

    在南极多少体会了一些寒冷滋味,我又想感受沙漠里难以忍受的热。机会果然来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日本法政大学合作,定于1992年8月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邀请我参加。于是,我成了这支中日科学探险队的一员。按计划,探险队从乌鲁木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