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清穿之旅 >

第128章

清穿之旅-第128章

小说: 清穿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样东西!”
  “给我?”常宁有些意外。
  “是啊!我虽然人在外头玩,心里可一直惦着您呢!”我说着朝小穗做了个手势,小穗立刻捧着我准备的第二枚“糖衣炮弹”——一幅苏绣《喜鹊登枝》图捧到了常宁面前。
  这幅《喜鹊登枝》是很典型的双面绣,针脚细密均匀,色彩艳丽,腊梅枝上的两只喜鹊更是活灵活现,似乎都能听到它们在欢快地“喳喳”叫,我一看就喜欢得很,寓意又吉祥,连价都没还,当场掏了银子。
  “怎么样?您喜欢吗?”我问道。而实际上,看着常宁的神色,我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常宁两眼直愣愣地望着这副苏绣,那神色就像看着“旷世奇珍”一般。看来这“糖衣炮弹”的威力真不小啊!
  “喜欢,喜欢!”常宁接过苏绣,又仔细地瞧了瞧,声音竟有点小颤抖。“这是阿玛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我一定要好好珍藏起来!”常宁将苏绣交给随侍的太监后,又问我道,“玩到这么晚,用膳了吗?”
  “吃了很多小吃……”我本想说“已经吃饱了”,可转念一想,常宁这几天都是等着我回来用膳的,他既然这么问,八成他还没用膳呢,于是改口道,“呵呵,这会儿好像又饿了!”
  “你这个疯丫头,玩起来连用膳的时间都忘在脑后!”常宁唠叨了我两句,果然就立刻让太监将早已备好的晚膳抬了进来。
  算起来,这都是今天的第四餐了!虽然我实在有点撑,就当是为了“自由”牺牲了吧。
  “禧儿啊,明天你要是出去玩儿,可千万别这么晚回来了。明儿你皇阿玛就到苏州,你要是像今儿这么晚,可不会这么容易过关咯!”饭后用茶时间,常宁忽然这么嘱咐我。
  “明天?这么快!”我才自由了两天呐,这会儿我真希望康师傅能在堤上再多转两天,让我能再多自由两天。“明天什么时候到?”
  “这倒没准,不过我估摸着怎么的也得下午了吧。今儿他还在常州。”常宁道。
  我“哦”了一声,心想:明天就去游个寒山寺,一个庙不用那么长时间吧。哦,对了,为了防止露馅,明儿一大早还得先赶到兴隆客栈等着……哎呀,对了,兜兜转转了半天,翟大亮那件事还没了结呢。想到此,我便开口道:“阿玛,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哦?什么事?怎么这么严肃?”
  “那个……就是带头闹事儿的那个奴才……”
  “他呀,我已经处置了。”常宁答的干干脆脆,我则因为没料到常宁的动作会如此的“狠,快”,而觉得有点小震惊。常宁继续道,“就知道你肯定会心软。可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饶了他一个,恭王府的规矩岂不是如同儿戏?今后我还怎么管束别的奴才?”
  常宁的这番话,细想想倒还真是那个理儿,站在常宁的立场上,还真就只能这么处理。
  翟大亮啊翟大亮……怎么说呢?一步错,步步错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回感冒来势汹汹,瓦竟然在感冒的折磨下还坚持更新,葛个是什么精神。。。允许瓦被瓦自己小小滴感动一下下。。不过,接下来这些天,瓦只能保持两天更一次的速度。。。身体不好,写文慢,亲们体谅下,谢谢谢谢~~~
  
  另:清朝的皇女,在皇太极那朝后,的确是称呼为“公主”的!熙朝那会儿都入关多少年了,去翻翻熙朝的朱批谕旨就知道,平时也是叫“公主”的,按照年龄来序齿,称“大公主”“二公主”………出嫁前正式册封是加封号,册为“和硕”或者“固伦”公主,分等级,一般皇后所出册为‘固伦公主’,妃所出封为‘和硕公主’,而且册封是有很正式的仪式的,可不是像还珠格格里头那样,皇帝张口一说就算了。
  
  好吧,废话就说到这里。。。




☆、寒山寺之游

  出来旅旅游,搞得像我这么劳心劳力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一大早,天刚破晓,我就起床了,洗漱完,换了另一套湖蓝色系的男装,用完早膳,刚好差不多卯时,因跟王二公子约的是辰正,所以中间特意留出半个时辰就是为了赶在他之前,到达兴隆客栈。
  今天的天气除了风稍稍大了些外,其他的跟昨天差不多,一样的天高云淡,刚升起不久的太阳也挺和煦的。听说,我来之前的几天,不是下小雨,就是阴天,我一来,天就放晴了。哎呀,难道说,我还有携带好天气的特异功能?正自我陶醉中,忽远远地看见王和均驾着昨天的那辆天青色的马车朝这边来了。
  “主子,今儿可千万不能再晚了啊!”小穗的“第一百零一次提醒”。
  “行了,我知道了!知道啦——”我真耳朵里快出茧子了。
  临出门的时候,常宁又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遍,末了,还特地嘱咐小穗多提醒着我点。小穗可真是尽职尽责,这半个时辰,唠叨了起码有十来回了。不就是昨天回去晚了点吗?可那是意外呀,再说了,难得来一次“人间天堂”,稍微出格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嘛!况且,昨天小穗和塞图不也跟我一样,东瞧西逛玩的挺不亦乐乎的嘛!
  “晨曦!”王和均笑意盈盈地到了跟前,唤了我一声,跳下车来。他今天身穿了一袭深蓝色长衫袍,整个人看上去既精神又儒雅,要是不露出他那痞子的一面,真可用“貌比潘安”来描述。王和均跟小穗和塞图分别点头致意后,跟我道,“今天风大,你怎么站在门口?”
  “没事,刚出来不久。再说,我穿着斗篷呢,一点都不冷。”其实,我打从到这里后,就没进去坐过,因为心里会觉得难过,因为翟大亮。
  今儿早上出了拙政园后,塞图交给我一对银镯,说是昨天翟大亮临走前央求监管的侍卫转交给我的。翟大亮希望我能替他把这个银镯子送给张家大小姐。我没接这双镯子,吩咐塞图找人将这双镯子埋在翟大亮坟前。唉,原本我想留他一命,或许可以成全一对苦命鸳鸯,可是现在翟大亮已逝,幸亏张大小姐还不知道,既如此,就干脆不知道到底吧,这样或许还有一个可以获得幸福。
  王和均忽伸手握住我的右手,我一惊刚想抽出,他却用两只手捂了捂,略带嗔怪地道:“手都冰成这样了,还不冷。”
  “没关系的,我的手一年四季都这样。”我微微一笑,稍稍用了点劲儿把手抽了出来,自己将两只手互相搓了搓。王和均今天这样不“痞”了,我反而有些不习惯。
  “哦,那看来你是气血不和!” 王和均望着我,脸上微笑依旧,一语道出我的病因,我则又小小地震了一把:看来眼前的这位又是个懂医的。
  “寒山寺离城里可有点远,咱们得赶紧出发!”王和均说着到了车边,朝我伸出手,道,“来,快上车吧!”
  车子载着我们,又经过了阊门,一路颠簸着大约有一炷香的功夫,才停了下来,下得车来,王和均指着车刚刚驶过的一座桥道:“看,这就是天下闻名的‘枫桥’。”
  我往回走了几步,到了岸边,回望这座“千古名桥”,却原来就是一座常见的单孔石桥,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因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我对此桥也是向往已久,如今一见,心下不免有些小小的失望。
  “怎么,是不是觉得这桥平淡无奇,有些失望啊?”王和均问道。
  “嗯!是有那么一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王和均用他那醇厚低沉的嗓音吟诵了一遍《枫桥夜泊》后,笑道,“这首绝句相传是当年张继落第路过枫桥时所写,由诗中可知,他当时的心境颇为凄凉啊,现在是白天,艳阳高照,没有乌鸦啼鸣,也没有寒霜满天,这运河上又是船来船往热闹非凡,咱们没有张继的心境,自然体会不到诗中所写的意境。”
  “那也是!”我点头赞同王和均的意见。
  “走吧,去瞧瞧千年古刹。” 
  “好!”我朝他微微一笑,转身欲行,迎面忽扫来一阵寒风,直刮得人快喘不过气来了,周遭的树木都是一阵乱颤,落叶纷纷,待我睁开眼一瞧,肩上竟停了一片红枫叶,我将枫叶取下握在手上,脑海中蓦地晃过一个人影:好像许久不曾听到班第的消息了,不知他在那边怎样了?
  “晨曦,晨曦?”王和均用手在我眼前晃了晃。“你怎么了?”
  “嗯?啊,没什么,就是觉得这枫叶挺漂亮。”
  “可惜现在已是初冬,你若能在仲秋时节来,这两岸连绵的枫叶才红得炽烈,那盛景才壮观呐!”王和均有些遗憾地道。
  “呵呵,下次吧,有机会的。”我转着手中的枫叶,向黄墙碧瓦的寒山寺走去。
  过了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大肚袒露,对着我笑呵呵的弥勒佛像,一见之下就不觉心生欢喜。穿过这座前殿,便置身于一个清幽萧远的院落,正对面就是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大殿前面的露台上有一个炉台铜鼎,我凑近了一看,这鼎的正反面都刻了字,正面是“一本正经”,背面是“百炼成钢”。后面的四个字刻在这里,还可理解,前面那四个字不是经常用来形容人的吗?刻在这铜鼎上算怎么回事?
  我不由地望了一眼王和均,这“活百科”跟我笑了笑道:“这‘一本正经’可不是平日里我们常说那个意思,这里的‘一本正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本真正的经书。相传曾有一次,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谁都不服谁,最后想出来个办法,双方各扔一本经书到铜炉里焚烧,看谁的经书耐得住火烧。于是僧人便将一本《金刚经》扔了进去,火熄了以后,还是完好如初。为了赞颂这段往事,于是就在这里刻上了这四个字以兹纪念。”
  “完好如初?那些和尚肯定耍诈了!”我惊讶完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声音有点大,而且,我现在就身处到处是和尚的禅宗庙宇中,刚刚的“高论”已引来周围一些香客的侧目了。
  “呵呵,传说罢了,不必当真!”王和均莞而一笑,道,“走,进殿吧。”迈进了大殿内,面对这高高的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的塑像,王和均又对我神秘地一笑,轻声道,“这个大雄宝殿可有点与众不同,不知道你能不能发现。”
  与众不同?我没出声应他,因为这殿内的气氛实在太肃穆了,眼前的如来佛像前,就有三个虔诚的善男信女跪在那里拜了又拜,不过,我的眼睛却开始在殿内四处仔细地观察起来。
  在我转到了如来佛像的背面,这“与众不同”,终于让我给发现了——一般的寺院,这背面必然是普渡众生,宝相庄严的观音大士,而这里竟然供奉着两个僧人,右边的僧人左手执荷枝,右手指着地,似乎正在谈笑风生,左边的僧人手捧净瓶,袒胸露腹,似正在侧耳倾听。
  “这……”我刚想发表见解,又惊觉自己声音有点大,于是压低了声音对王和均道,“两个僧人我在其他的寺庙都没见过,既然供在这里是不是跟这寒山寺的来历有关呐?”
  “聪明,的确是。” “义务讲解员”王和均赞了一句,开始小声地讲解,“右边的这个就是寒山,左边的是拾得,这两个都是唐代的高僧,这寒山寺原本不叫寒山寺,六朝梁时建造之初,它叫‘妙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