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历史也疯狂-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们把目光移到欧洲,可以发现欧洲北部是一片广袤平原,但是众所周知欧洲文明要比其他地区发展得晚,这为最初人们并不青睐这里做出了解释。但在南欧的高山地带一直就有古人类生存的痕迹,从意大利到法国再到西班牙都是多山地区,这里发现的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较丰富,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再看美洲文明地带,印第安人在逐水的同时始终也没有放弃高山。这一点在南美就更清楚了,他们简直是专门沿着“安第斯山”在繁衍。其实以前我也一直奇怪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海拔大约100米、一马平川的亚马逊平原,他们为什么如此爱山呢?
古代人们选择与山为伴,甚至崇拜高山、丘陵地带,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可能:他们最初起源于海拔1000米之上的地带,有生活习惯问题;高山的雷电容易带来火种,由于对火种的需求人们更愿意选择来电的高山;大约7000年前,世界上曾经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所有低于海拔100米的地区遭到无情水灾,这场罕见的洪水灾害使人类从此后倾向于选择有山高原地带生存,主要目的是方便快速逃避洪灾;全球人类共同遭受过海平面提升或下降的威胁基本上都在100米左右,所以附近没有高山或者海拔低于100米的都不是他们的选择;山区的地形复杂,还有利于躲避残酷的部族间战争。可能还有一个人们不易觉察的问题,那就是地球上在新石器时期曾经发生过高温干旱天气,人们进入高山可以减轻高温袭击,因为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可以降低6摄氏度。以山东文明为例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微妙的转变,年代越近越向西部平原发展。而河姆渡文化的消失恐怕是由于气候或者海平面的变化带来了灾难。
“山”在古人那里曾经如此重要,使得“山”崇拜成为可能,何况一些高山即使是今人面临也不禁肃然起敬。由此转而建造金字塔以志崇拜,也就不奇怪了。但是自从科技条件提高之后,或者说在近几千年地理气候上的稳定使人们忘记了曾经有过的洪灾及高温等问题;尤其在铁器时代之后,战争的胜负更多取决于生产力的提高与武器的先进,大山这个自然条件就越来越远离人类,今天的人们反而更愿意搬出大山走向平原。除了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境内恐怕是不再有明显的“山崇拜”了。
举世同此,所以这个特殊的远古特色渐渐被人类遗忘也是合乎情理的。“山”不再是宗教符号,而成为一个简单的汉字。
2004…04…15初写
2004…10…19修改
第三部分 运气第16节 运气
我是个有运气的人,当然了,运气也是为“有准备”的人储存的。
从2003年底开始文明源探索之后不久我就遇上了这套“拉尔夫考古风暴系列”,今年初有幸见到了这套书在中国的主要推介人万夏先生,他赠送了我尚没有买到的其余两本,其中之一就是拉尔夫的《K2与金字塔》(以下简称《K2》)。我本来周围放着许多未读书籍,没打算要先读这本充满数学和天文计算的枯燥《K2》,我觉得那完全是理科生的阅读选择。当晚失眠到两点多,后来就拿了这本“枯燥”的书在床上阅读,潜意识可能为了催眠,结果我却被牢牢吸引了。最终在凌晨四点多时我翻完了全书,当然我把重点放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对于复杂的演算那是给金字塔的专家们看的,我就免了。
我说“我运气好”,昨天晚上就是一例。刚刚写了上一篇关于“山崇拜”的文章后几乎是无意中翻阅到这本已放下几个月的《K2》,却猛然发现它们之间竟然隐藏着那么密切的联系!这是我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我以前看到过这本书的封面上出现的乔戈里峰与吉萨金字塔群的对照,一直以为放置了航空拍照的图片,其作者肯定将推出人类以及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是外星人的结论。我并非不相信天外来客,但起码我怀疑,所以我一般不把时间浪费在不熟悉的领域上。但是阅读结果证明我错了。
简单地说,拉尔夫利用许多数据和原理,证明了金字塔的建筑是有特殊的数学考虑,甚至是有地理考虑的,金字塔设计师的宏伟建筑理论被拉尔夫破解(起码看起来如此)。假如拉尔夫了解中国,了解青藏高原的特殊文化,他一定会得出我的“山崇拜”结论,但是他没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原来是可以这样幸运。拉尔夫只是迷惑于金字塔与大山之间的联系,他运用数学公式和历法来证明金字塔的建设,我运用了人文来推断出“山崇拜”。把我的推断与拉尔夫的结论放在一起可以互为补充印证,倒也相映成趣。
第三部分 运气第17节 金字塔与“山”
金字塔的起始年代,有的人认为是1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4600年前。
从98页开始,《K2》一书真正进入我关心的主题,著名的历史人物亚历山大进入读者的视野。拉尔夫说,公元一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认为:亚历山大这个希腊马其顿国王在进入耶路撒冷后竟然在那里献祭。拉尔夫在解释为什么亚历山大会有如此举动时认为,在公元前1550年前后从埃及逃出的信奉白羊的犹太人很可能不仅了解埃及的秘密和传统,而且埃及与希腊的神学接近的事实也让亚历山大感到亲切。在攻取埃及之后,亚历山大不仅获得了与埃及的神祗对话的权力,而且被封“法老”。很可能埃及的神谕向亚历山大暗示了那些丢失已久的宝藏、众神的宝库以及那座“知识的神殿”所在的神秘地点。在获取一千多吨的黄金与许多宝藏之后,亚历山大没有直下非洲,而是在打败了大流士之后带领军队长驱直入兴都库什山脉,同时接触到喀喇昆仑山,并且到达了喜马拉雅山!
亚历山大为什么要从埃及挥师来到这些荒无人烟冰雪覆盖的高原呢?拉尔夫认为他们到这里是为了寻找埃及神学中的“智慧的神殿”。
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以下信息令人兴奋:世界第一高峰是众所周知的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就是位于昆仑山西端的乔戈里峰(所谓“K2”),前者高度8848米,后者8611米。拉尔夫认为亚历山大到喀喇昆仑山去的目的地就是乔戈里峰。拉尔夫没有解释亚历山大为什么不挑选前者,而挑选了后者,那么我暂且给一个解释:仅有200米之差的两座大山,很可能在几千年前它们的位序是相反的,因为雪崩或者因为气候的原因都有可能使两者调换位序。事实上珠穆朗玛山峰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女神第三”(或者“女神”)!我很奇怪为什么不是“第一”。看来确实古代与今天有不同位序?假如拉尔夫知道今天8586米高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是锡金和尼泊尔的界峰)被直接称为“神山”并且它在藏语里具有“5座巨大的白雪宝藏”的含义,不知道他是否会改变主意把注意力放在这里而不是“K2”,因为它直接点出了“宝藏”或“宝库”的含义。这个今天的世界第三峰会不会就是2000年前的第一或者第二高峰呢?看来无论是自然的因素还是人为的因素珠穆朗玛都曾经被世人看作过“第三”,那么第一名假如是乔戈里峰的话,应该除此两者还有一个被古人认为的最高峰了。我的另外一个解释是,两山仅只200米的高度使最初测量的古人们产生了误解,总之被选为“世界第一神圣山峰”的荣誉在拉尔夫的体系中落在了乔戈里峰的身上。或许他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个新疆地区起码K2是第一高峰。总之,K2不仅在2000年前引来了伟大的亚历山大,并且在今天引来了原本是飞行员的登山爱好者——英籍犹太裔拉尔夫·伊利斯先生。遗憾的是拉尔夫在那里限于恶劣的条件没有办法尽情寻找他希望看到的“智慧的神殿”,在海拔大约6000米的高度时不得不怏怏而返。不过作为勇敢的探索者,他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办公室里运用电脑和古老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智慧的神殿”我相信就在他自由而勇敢的心里。他的工作给了我许多启发与灵感。
拉尔夫作为一个生活在英国的人能够亲自跑到东方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历史的大无畏精神给了我极大震撼,他与横渡太平洋的“泰瑞”一样,以他们的英勇顽强鼓励着我百折不挠,前进、再前进。
拉尔夫对大山的探索差点就触及“山崇拜”。在今天的青藏高原,人们可以轻易看到当地居民对于大山的敬畏,并且他们对这些大山有花样繁多的命名,但是所见最多的恐怕是“女神”。这些作为一个英国人恐怕是不知道的。结合雪山的特性,“白色女神”恐怕只能指高原雪山了,而拉尔夫在书中提到的一本古代记录神秘字母表的书名恰好就叫《白色女神》,其中极言知识的神秘与神圣,也怪不得他要把雪山推断为“知识的神殿”之所在。对于一个国内并无雪山文化的人来说,能够推断到这一点确属不易,让人赞叹。
在埃及受到金字塔震撼的亚历山大来到东方神圣大山很可能受到宗教观念的驱使,但如何找到金字塔与大山的联系呢?拉尔夫认为金字塔就是大山,它是仿山建筑,尤其是吉萨高原上的一组最著名的金字塔具体地模仿了乔戈里峰以及它周围的环境。对于这点,拉尔夫用航拍图片和吉萨金字塔做了对比,但是他没有提古代人使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这个建筑模仿。我猜想,使用最简单的数学公式或者用脚丈量的人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这样推导出来的后果使我很吃惊,这同时意味着远古时代,起码在10000…5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远征来到过喀喇昆仑山脉!这个潜在的结论让人十分振奋。并且拉尔夫的这一潜在推论并不荒诞,在我上篇文章的“新石器时代地图分布”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塔里木盆地中间没有人群居住的痕迹,但是紧贴着巍峨的昆仑山脉却排列着一张“弯弓”,他们是由一系列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点组成的。进一步仔细观察会发现,那几个新石器时代的居住点恰好都是比较接近于乔戈里峰的昆仑山脉而不是均匀地散布于整个昆仑山脚下,难道他们仅只是因为靠近神圣的雪山而故意拒绝了盆地?
第三部分 运气第18节 昆仑山与青藏高原
中国人其实对远在天边的昆仑山从来就不陌生。中国的神话大半都与昆仑山有关的,那里琼楼玉宇,那里仙女成群,那里高不可攀,中国惟一的所谓自生宗教“道教”更是与昆仑山结下不解之缘,地位最高的中国女神王母娘娘也住在昆仑山。多少神秘埋藏在那高山之殿!中国的神话对于“昆仑”的崇拜决非空穴来风。假如昆仑没有埋藏着秘密,远在长江黄河流域的人们为什么要传唱那里的神灵呢?
昆仑是否与埃及金字塔有关我们暂且不论。另外一个事实却加重了我对于拉尔夫这一探索的重视。在中国,大多数的古代人死后假如有面向东、西的机会绝大多数选择向西,那么昆仑山恰在中国的西方。假如以此来证明人们确实崇拜喀喇昆仑山并非没有根据。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古埃及人假如死后有方向选择则一定是向东!天哪,昆仑山正在埃及之东!
让我感到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