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血色浪漫 >

第29章

血色浪漫-第29章

小说: 血色浪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媳妇又穿枣红鞋,
  走起路来随风摆,
  爱的公公东倒又西歪
  ……
  回娘家的小夫妻走远了,驴头上挂的铃铛发出的叮咚声还隐隐可闻,杜老汉也歇嘴不唱了 。
  郑桐小声说∶〃这老头儿勾搭人家新媳妇呢,咦?跃民,你怎么啦?傻啦?〃
  钟跃民两眼发呆地盯着杜老汉,他还没从这首酸曲儿中醒过来……
  石川村的打谷场上,正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一块破烂的红色横幅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 〃热烈欢迎北京知青到石川村插队落户〃。
  衣衫褴褛的村民们目光呆滞,表情麻木,他们散乱地坐在打谷场上,妇女们纳着鞋底,男人 们吸着旱烟,他们不大关心开会的内容,只是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一群孩子在谷草堆中 追逐着,打闹着。
  钟跃民、郑桐和七八个男女知青坐在地上正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石川村党支书常贵正在讲话。他五十多岁,脸上皱纹纵横交错,一双小眼晴却闪着狡黠的光 芒,和他周围目光呆滞的村民们比起来,这样的人在农村就理应混上个村干部。常贵头上也 同样扎块脏得看不出颜色的白羊肚手巾,身上披一件光板老羊皮袄,看打扮和赶车的杜老汉 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他手里拿着两尺多长的烟袋。 
 
 
 
  
 第三篇 《血色浪漫》第七章(2)
 
  (更新时间:2004…12…11 16:28:00 本章字数:2311)
  常贵用烟袋敲敲面前的破桌子,清了清嗓子,噗地将一口浓痰吐出两米开外,这才开始讲话 :〃乡亲们,现在开会了,大家静一静,莫说话,今天,咱村来了十个北京知青,我代表石 川村党支部……咦?狗娃,我日你娘,你个驴日的咋还说话?拿领导说话当放屁是不是?小 心我开你个驴日的批判会。〃
  陕北穷,交通工具主要是驴,因为驴好养,所以陕北驴多,人们对驴也比较喜爱,因此 
  民间 张嘴闭嘴都是〃驴日的〃,有时这未必是骂人,很可能是一种表示亲热的语气助词。
  村民们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会场上仍然是闹闹嚷嚷。
  知青们听到支书骂人,忍不住哄笑起来。
  常贵见知青们笑,连忙解释:〃娃们莫笑,日子常了你们就知道了,咱村有些愣种是属驴的 ,轰着不走赶着走,你得拿酸枣棵子老抽着才行。咱接着说,嗯,说啥来着?〃
  村民们和知青们又哄笑起来。
  郑桐说:〃常支书,你说有个叫狗娃的是驴日的。〃
  笑声更响了。
  常贵点上一锅烟:〃不是这,噢,今天是欢迎北京知青来咱村,知青来农村落户是毛主席他 老人家的主意,既是毛主席说了,咱石川村没二话,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咱石川村没别 的,就是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如今又添了十张嘴,咋办?我也没办法,毛主席他老人家 让这十个娃到咱村落户,咱就是粮食再紧也得给毛主席这个面子,咱村男女老少一共是四百 一十七口,再添上十口是多少?张会计,是多少?〃
  一个剃着锅盖头的中年男人站起来回答:〃四百二十七口。〃
  常贵说:〃对,四百二十七口……这是谁呀……〃
  一头觅食的老母猪正用嘴拱常贵的裤裆,村民和知青们又爆发出一阵大笑。
  常贵狠狠踢了老母猪一脚,老母猪嚎叫着逃走了,他继续讲话:〃咱村的人口实在是太多啦 ,倒退二十年,咱村的粮食还没这么紧,那时没这么多人口嘛,现在可好,地没见多,人倒 多了二百多口。咋回事?这得怨婆姨们,生娃生上了瘾,象老母猪抱窝,一生还就收不住啦 。就说狗娃的婆姨吧,手里抱的还吃奶呢,肚里又怀上啦,这是第七个了,你还有完没完? 〃
  看样子这个狗娃是常贵的出气筒,动不动就给拎出来骂一顿,知青们伸长脖子往人群里看, 也不知哪个是狗娃,却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姨站起来回骂道:〃常老贵,放你娘的屁,生娃 是一个人的事么?你们男人哪个不是偷嘴的馋猫,闻着腥味儿就往上凑?这会儿又往婆姨身 上推啦?〃
  看样子这是狗娃的媳妇,村民和男知青们哄笑起来,女知青们都臊得低下头去。
  常贵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只是揪住狗娃不放:〃好男不和女斗,我不和你说,狗娃 ,你个驴日的咋不说话?你婆姨顶撞领导,你是咋管教的婆姨?还没王法啦?〃
  一个个子矮矮的四十多岁的男人从人群里站起来∶〃常支书,我家婆姨当家,我说话不作数 。〃
  村民和知青们又是一阵哄笑……
  常贵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个驴日的咋就让婆姨夺了权呢?你就捶她一顿还能咋的?晚上还 能不让你上炕?不说啦,咱说正事,乡亲们,我常老贵求求你们,别生啦……〃
  哄笑……
  〃咱石川村就这点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呀,这不,又添了十张嘴,明年开春青黄不接时, 我还得带乡亲们外出讨饭。嗯,知青来了也好,都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的,要饭都比咱村人 强,去年栓柱带人去米脂讨饭,吭吭哧哧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丢人那,这下可好啦,明年 让知青娃带队,咱也让人看看,咱石川村不是没能人……〃
  钟跃民站起来:〃常支书,明年开春我带队去讨饭怎么样?〃
  常贵喜道:〃好小子,有种,就是你啦。〃
  钟跃民恭敬地说:〃感谢领导的信任,我一定努力讨饭,决不辜负村领导的信任。〃
  常贵问:〃你这娃叫啥?是党员吗?〃
  〃钟跃民,不是党员。〃
  〃嗯,好好干,明年让你入党。〃
  〃谢支书栽培。〃
  常贵大吼一声:〃散会。〃
  石川村的知青点设在两个已经废弃的破窑洞里,这两口窑洞以前是村里一个老光棍的家产, 他死了以后这窑洞就渐渐废弃了,这次支书常贵得到公社通知,要他解决十个知青的住处, 还按国家规定发下了知青的安家费,以常贵的精明,当然不会用这笔钱给知青打新窑洞,他 叫人修整了这两口破窑洞,就算是完成了上面交待的任务,按他的理解,这些知青娃呆不长 ,他们以为农民就这么好当?要是没点儿扛饿的本事,就趁早卷铺盖卷。
  知青们来的头一天晚上,村里的会计张金锁来敲常贵家的窗户请示,问县知青办分给知青的 粮食咋办?
  常贵说:〃不是和你说了么?发一半给他们。〃
  张会计踌躇道:〃这……怕顶不到麦收?〃
  常贵不以为然地回答:〃咱村谁家能顶到麦收?没吃的了就去要饭,往年不是都这么过的? 〃
  张会计有些胆小:〃我怕上面怪罪下来,说咱克扣知青粮食……〃
  常贵一言九鼎:〃上面还管这么多?咱村的事,我说了算,就这么办。〃 
 
 
 
  
 第三篇 《血色浪漫》第七章(3)
 
  (更新时间:2004…12…11 16:29:00 本章字数:2812)
  常贵在石川村已当了十几年支书,他已经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了,出了石川村他屁事不顶, 可就在石川村这一亩三分地里,他说话就是圣旨。
  知青们到了石川村的笫一个晚上,情绪都不大好,尽管他们在下乡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陕 北是贫困地区,他们是知道的,但当他们进了村才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首先 这两口破窑洞就让他们大吃一惊,其中一口窑洞的顶部竟裂开了一道一公分宽的缝隙 
  ,破烂 的门窗根本挡不住风,窑洞里的温度和露天差不多,钟跃民抱了一把高粱秸想烧烧炕,谁知 烟道向回倒烟,把大家又薰回了露天,知青们只好作罢。
  知青中只有钟跃民和郑桐两人心情还不错,因为他们早已学会了苦中作乐,心里明白发愁也 是白搭,不如自己找点儿开心的事,当然,能拿别人开心就更好了。
  钟跃民建议知青们先开个会,商量一下今后的生活,其实谁也没选他当负责人,只不过他自 己觉得有这份责任。
  男女知青们都盘腿坐在土炕上,一开始谁也不说话,情绪都很低落。
  钟跃民情绪饱满地首先发言:〃我说同学们,今后咱们可就在一个锅里抡勺子啦,大家还都 不熟悉呢,都不是一个学校的,这样吧,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钟跃民,这位是郑桐,我们 都是育英学校的,我看看,咱们是十个人,七男三女,唉,狼多肉少呀,三个女同学先自我 介绍一下怎么样?〃
  女生们只好自我介绍。
  〃我叫李萍,翠微路中学的。〃
  〃我叫王虹,人大附中的。〃
  〃我叫蒋碧云,师院附中的,钟跃民,你刚才说狼多肉少是什么意思?〃一个眉眼清秀的女 生显然对钟跃民的话感到刺耳。
  钟跃民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这是明摆着的嘛,既然让咱们一辈子扎根农村,就得男女比例 搭配合理,比如咱们知青点,就该五男配五女,这样不容易打架,你看,象这样七男三女, 就得有四个男的打光棍,这不是狼多肉少是什么?〃
  蒋碧云愤怒地瞪着他:〃钟跃民,你说话怎么这样流氓?〃
  〃哟,你还真有眼力,怎么一眼就看出我是流氓来了?真不好意思。〃
  郑桐笑道:〃你这人挂相儿,怎么装好人也装不象,这才一天就露馅了吧?同学们,这是我 们学校有名的流氓,曾因打架斗殴,调戏妇女,多次被公安机关拘留,请大家以后提高警惕 ,特别是女同学们。〃
  男知青们都笑了起来,蒋碧云鄙夷地扭过脸去。
  郑桐指着几个男生道:〃跃民,刚才我和这哥几个聊过了,我来介绍一下,这是钱志民,海 淀中学的,这是张广志,这是曹刚,石油附中的,这是赵大勇,这是郭洁,他俩是北安河中 学的。〃
  大家这才一一握手。
  曹刚打量着钟跃民说∶〃我见过你,那次和我们学校刘利华打架,你也去了吧?〃
  钟跃民说:〃我还去你们学校打过架?我怎么想不起来了?〃
  曹刚肯定地说:〃没错,就是你,那天你穿一身将校呢,拎把菜刀,口口声声说要剁了刘利 华。〃
  钟跃民想起好象是有这么回事,他摆摆手说:〃不提了、不提了,那都是没参加革命之前的 事,贺龙还玩过菜刀呢。〃
  郑桐问:〃跃民,县知青办发给咱们的粮食不多,我算了一下,怎么省也吃不到麦收。〃
  〃这好办,有就吃个饱,没了咱再想办法。〃钟跃民才不想操这个心。
  郭洁认真地说:〃能想什么办法?总不能真去要饭吧?〃
  钟跃民一听就喜上眉捎:〃怎么不能?听我爸说,这一带农民有个传统,青黄不接时就成群 的外出要饭,我早就想尝尝要饭的滋味,要是在北京,咱到哪儿去找这机会?〃
  蒋碧云似乎最烦钟跃民,她马上表示:〃这是谁在出馊主意?谁愿意去讨饭谁自己去,我反 正不去。〃
  钟跃民不想和她计较:〃这好办,咱们把粮食分了,自愿搭伙,蒋同学,你能分六十多斤粮 食,你要是一天能吃二两粮的话,那顶到麦收应该没问题。〃
  钱志民说:〃我建议,咱们男女分灶开伙,省得她们女的说咱们占便宜。〃
  曹刚也表示赞同:〃这倒是个办法,我同意。〃
  男知青们纷纷表示同意。
  蒋碧云哼了一声:〃分开就分开,有什么了不起的?〃
  钟跃民嘻皮笑脸地说:〃我跟你们搭伙吧?要是你们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