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书-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宁帝一直忧心洛家成为第二个帝家,若非晋南民风彪悍,他难以掌控,也不会将祟南大营交给你父亲掌管,你如今一入京身份堪比质子,何必让洛将军忧心。”
照拂在月色下的身影清冷肃寒,洛铭西将锦扇收拢,眼底暖意一闪而过:“他还需要老头子来制衡施家掌控晋南,不会动我分毫,更何况他有意让银辉入东宫,我也不放心银辉一人来京。”
任安乐蹙眉,“东宫之争干系朝堂,银辉性子单纯,别让她卷进来。”
洛铭西点头,端坐石椅上饮酒,眉色淡淡,远处望来,只会觉得二人相处淡薄。
“你入京半年,可寻得了当年帝家之事的证据?”半晌,洛铭西开口问。
任安乐回头,漫不经心的瞳孔里肃杀一闪而过,“当年在西北施家和忠义侯两人分执兵权,青南山乃忠义侯管辖之内,洛家八万大军被北秦坑杀在此,古云年必定知道真相。”
洛铭西垂眼,细长的凤眸掩在柔和的夜明珠光下,温润睿智,“先借科举舞弊案让忠义侯府名声扫地;再让古云年在西北跋扈嚣张之闻传入嘉宁帝耳里,致其君臣相弃;此次你沐天府之行,沐王被禁,忠义侯失去依仗,只能转投东宫,打东宫妃位的主意,如此势必让嘉宁帝厌烦。忠义侯府半年内在京城威势一落千丈,朝堂众臣对忠义侯落井下石,弹劾他的折子最近多了不少,想必你出力不少。”
杯中清酒一饮而尽,任安乐神色淡淡:“忠义侯受嘉宁帝信任了十几年,要侯府衰落且不受人怀疑并非简单之事,只要古云年被逼上绝路,我自然可窥当年之事的缘由。”
“安乐,要还帝家青白非一日之功,切不可操之过急。当年你在东宫曾住过一年,太后嘉宁帝和太子对你很熟悉,若非帝承恩一直被圈禁在泰山,他们或许早已发现不妥……”
“你说的是她?”
任安乐安静的声音突然在石亭里响起,洛铭西起身,循着她的目光望去,眼落在不远处东宫正殿前。
万千灯火,明月朗星,东宫大殿的琉璃长瓦下,立着一个女子,素白衣袍,容貌端盛,贵气凛然。
闻讯而来的韩烨停在石阶上,静静看着阶梯尽头遥遥相望的女子,眼底深沉如海,在他身后,京城的公子贵女站满殿外,屏息看着静默的二人。
韩烨停住的脚终于动了起来,他一步一步朝石阶下行去,停在那女子面前。一众贵女虽不喜帝承恩入京,可都忍不住想看看,十年相隔的二人再见面时,究竟是何般光景?
两人隔得极近,当年只有七八岁的女童已经长大,依昔可见当年之容,韩烨看着她,却有片息的晃神。十年前帝北城帝家宗祠前冰冷决绝的眼神,怎么会……烟消云散,犹如当初种种从来不复一般。
太过温和镇定,竟让他生出陌生荒谬之感。
“殿下,可还安好?”
虽然看见韩烨隐隐激动的神色,可他眼中的陌生却骗不了人,帝承恩心底一动,骤然开口。
“好…”韩烨回神,缓缓道:“我很好。”声音中却有着谁都听得出来的涩然。
“十年不见,今日殿下生辰,可愿一聚?”帝承恩唇角带笑,贵气的脸庞巧笑倩兮。
“自然愿意。”见韩烨颔首,她笑意更深,提步朝东宫内走去,韩烨站在她身后,突然开口:“梓元。”
不知为何,前面的人却未停,韩烨眉角微不可见的一皱,“梓元……”
声落耳里,帝承恩猛的顿住脚步,掩在裙袍下的手握紧,背对着众人的眼底惊惶转瞬即逝。她在泰山被圈禁十年,从未有人这么唤过她,‘帝梓元’三个字对她而言,从来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名字。
她回转头,神情平静如水,垂眼,带着几分苦楚:“我有十年没'奇‘书‘网‘整。理'提。供'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韩烨微怔,面有愧疚,走上前,看着她:“我只是想问问,这些年你过得如何?”
“得殿下挂念,我一切安好。”握紧的手缓缓松开,帝承恩开口:“殿下,久不入东宫,有些不记得路了,不如同行?”
“好,宋岩,替孤送。”韩烨点头,朝立在一旁的东宫总管淡淡吩咐一声,携帝承恩朝东宫后殿房内而去。
从始至终,广场上一殿世家公子名门贵女,帝承恩连一眼也未曾瞧过。
众人看着消失在宫闱尽头的两人,感慨片刻,顾自离去。
石亭上,洛铭西缓缓开口:“安乐,若是帝家还在,如今站在那里的…本该是你。”
“当年的帝梓元就不在乎,更何况是如今的我。”
任安乐拂袖,神色冷静自持,丝毫未被广场上那一幕似是感人至深的重逢场面所触动。
夜色深沉,顷刻间喧嚣盛宴落幕,侍女行来的声音临近,洛铭西朝石亭下走去,行了两步,终是停住回首。
“安乐,她学得很像,当年你为她写下帝梓元八岁之前经历的所有事,便是为了有一日她不会被韩烨揭穿?”
他问得漫不经心,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非回答不可的必要,洛铭西始终没有等到任安乐的回答。他垂眼,神色难辨,握着犹带沉木香的锦扇朝凉亭外走去。
素白衣袍里的身影淡然沉宁,却有微不可见的单薄。
身后脚步声渐不可闻,任安乐沉眼看着不远处空荡荡的石阶尽头。
洛铭西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她当年为帝承恩留下了帝梓元八岁以前的所有过往,防得从来只有嘉宁帝和慧德太后,而非韩烨。
就连洛铭西亦不知,那几页简里帝梓元的平生戛然而止在帝家覆灭之前,而不是帝北城下她见韩烨的最后一面。
遗落了帝梓元的血海深仇,无论帝承恩学得有多像,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帝梓元。
太后寝宫后堂内设的佛堂里,低沉的木鱼敲击声幽幽响起,使深夜的宫殿平添几分森冷之意。
慈安殿总管张福推开门,冷风灌进,烛火明灭不定,佛堂内愈加幽暗,他走到潜心礼佛的太后身后,低声禀告:“太后,太子殿下和帝承恩叙旧约有半个时辰,然后亲自送她回了锦园。”
锦园在皇宫和东宫之间,富丽堂皇,是嘉宁帝前些时日特意为即将入京的帝承恩备下的。
手中转动的佛珠停住,太后睁眼,神情微有缓和:“由得他闹,只要帝承恩没有住进靖安侯府和北阙阁便无事,寿宴上太子和东安侯府洛家的小姐相处如何?”
太后问得甚是平和,张福额间却陡然沁出冷汗来,他头埋得更厉害,“回太后,殿下除了和任将军相谈甚欢,对其他小姐……皆是泛泛。”
几乎是立时间,佛堂内陡然幽冷暗沉下来,良久以后,才听到太后淡淡的声音:“任安乐?张福,寻个时间召她入宫,哀家要好好瞧瞧她。”
“是,太后。”张福应是,见太后摆手,小心退了出去。
帝承恩在太子寿宴最后一刻抵达京城太子携其单独离席的消息被当晚入东宫的世家子弟传得绘声绘色,帝承恩虽十年不入京,但一直是京城百姓八卦的对象,念及她十年圈禁之苦和太子数年的执着,两人缘苦情悭的传言在京城渐渐传散开来,博得不少百姓同情,上内亦出现了遵循太祖遗旨,立帝承恩为太子妃的请愿折子。
三日后,嘉宁帝下旨,帝承恩可自由出入宫禁,此旨一出,满朝哗然,众臣纷言帝承恩虽不复十年前荣宠,于嘉宁帝心中分量却也是寻常贵女难以企及。
此旨降下的第二日清早,旭日拂晓,慈安殿内,太后正欲更衣,接过侍女送到口边的漱口水,张福匆匆入殿,垂头禀告:“太后,帝小姐……在殿外求见。”
寝床上的身影一顿,纱帐下那双手中端着的瓷杯突然掉落在地,碎裂开来,刺耳的声音让殿内瞬间安静。
一众宫娥跪倒在地,脸色惊骇苍白。
“来人,替哀家更衣,张福,让她进来。”
平日慈祥宁和的声音不再,自寝床上走下的太后唯剩肃冷凛冽的面容。
与此同时,早朝将启。
任安乐行上太和殿石阶,瞧见本欲走进大殿的韩烨在宫人低声禀告后望向慈安殿眉头紧皱,她嘴角一勾,神情淡漠,大步从韩烨身边走过。
韩烨,你盼了十年,我送你一个如许归来的帝梓元,你…可有失望?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对不住各位,躲墙角,怕出来。
PS:感谢遥瑶的幸福妹纸的地雷。我也对不住你的地雷。
忏悔。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帝承恩走进慈安殿的时候;耀眼的晨光洒满殿门,太后一身正红凤翼冠服,罕有的带上了尘封在珍宝阁里的九凤额冠;手里握着一串佛珠,笔直坐在御座上,她看着逆光中缓缓走进的女子,审视的目光探究而冷漠。。
慈安殿安静异常,帝承恩垂眼慢慢走进,在离御座几米远的地方行礼叩首,“帝承恩见过太后。”
上首传来的声音威严冷冽。
“无需多礼,起来让哀家看看。”太后看着跪在殿中的女子,眼底隐有情绪露出;当年被先帝荣宠至极的帝梓元,如今还不是一样要跪拜在她面前。
帝承恩起身抬首,素来清冷的面容柔顺恭谨。
太后转着佛珠的手一顿,瞳孔微缩,眼眯起。这幅容貌和当年的帝盛天差之虽远,却有几分相似。
似是察觉到太后突然间的冷意,帝承恩看起来忐忑不安,望向太后的眼底带着小儿女的濡沫。
“承恩十年未见太后,太后身体可安好?”
太后打量她半晌,端着清茶抿了一口才淡淡道:“哀家很好,你一回京便来慈安殿请安,有心了。”
“承恩得太后和陛下之恩才能在泰山安稳度日,这些年太后对承恩照拂有加,来向太后谢恩是承恩应为的。”
帝承恩盈盈一礼,看上去大方贵雅。
太后放下杯盏,似是漫不经心问:“你可曾怨我和陛下将你禁在泰山十年,连太祖赐下的婚事也一并搁置了……”
帝承恩连行两步,近到太后身前,眼带雾气,就要跪下:“当年父亲犯下大错,若不是陛下洪恩,承恩今日焉能立在太后身前,太后心慈,承恩对太后和陛下绝无半点怨愤,唯有感激。臣女如今待罪之身,万不敢攀殿下之躯,只愿太后能让臣女时常入宫请安,已是对臣女天大的恩赐。”
一旁立着的张福目瞪口呆的看着行到太后面前眼角含泪的帝家小姐,如同见了鬼一般,十年未见,当年不可一世张扬肆意的女娃娃,怎么成了如今这幅脾性,虽说容貌盛丽气质高贵,却总有几分难以言喻的违和。
也难怪,无论当初如何盛极一时,帝家总归是没落了,帝梓元被圈禁泰山十年,若还是当初的性子,也枉了太后对她十来年的打算。
一双手极合时宜的拖住了帝承恩,太后面容慈祥,冷漠散去,微怒道:“你是帝家的女儿,谁敢妄言你为待罪之身。”她抬手轻轻拍了拍,“别担心,哀家看着你长大,你父亲的错和你无关…即便你如今的身份难为太子妃,哀家也会在宗室里为你寻个品行谦厚的好夫婿。”
帝承恩一怔,勉强笑了笑,回:“谢太后挂心。”
太后眼底一抹深意划过,嘴角抿起,“你当初性子活泼跳脱,想不到在泰山休养十年,倒是沉静温婉了不少,若是帝家主能瞧见,也能安心了。”
帝承恩被太后握着的手有微不可见的僵硬,不经意瞥见太后眼底的狐疑,从袖里掏出一本字帖递到太后面前,轻声道:“永宁寺清净安宁,臣女在泰山每日闻钟声,回想幼时桀骜难驯,甚为后悔,遂每日礼佛诵经,清心明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