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金阙-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能!”元贵妃恨恨道,她才不会陆琉的女儿当自己儿媳妇呢!除非她死了!不对——“我就是死也不答应!”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她想给女儿求一个封号,被陛下无情的拒绝,可三天后又给陆家那两个死丫头赐了建康城外的成片良田,说是给她们当脂粉钱!两个还刚断奶的小丫头,有什么脂粉钱要用?
郑柦见母亲情绪激动,也不敢火上浇油,柔声安慰了几句,就匆匆先离开了,就怕自己突然被莫名其妙的按上了一个王妃。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桂桂给我画的人物图,O(∩_∩)O谢谢!红线代表夫妻关系。
2013/2/2111:57:55
、
明之前,君臣关系没有那么紧张,皇帝自称也不一定全称“朕”,有时候也会称“我”
、
圣旨前那个奉天承运,是从秦朝起开始使用,帝王诏书上的用语。秦朝和其以前的朝代不同,它不像春秋战国一样用“天命”的说法统治其臣民,但是也找到了另一种根据。《史记》说:“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所以秦朝采用了五德替代,秦的“奉天”是靠“五德”运行中的“水德”的“当运”。后来的封建社会的皇帝兼用这两种虚构,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奉天”是说“奉天命”,“承运”是说承“五德”的运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奉天承运这个词真正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却是从明朝开始。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到了清朝,更加是将这个套语用到了极致。清承明制,其诏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中间诏示内容,最后一般以“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或“布告中外咸使闻知”结尾。诏书以外,清代还有制辞(即制书)其开头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云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圣旨都以这个开头,哪怕是明清两朝,所以我这里皇帝的诏书并非以这个开头。
、
撇开上面一种说话,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还有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奉天承运皇帝”这称号再加上“诏曰”这两个字,重新断句,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
、
今天发生了一件囧事,我一个朋友平时一直写古言,今天突然戳我,问我:“听风啊,我记得你以前做过指甲,就是在指甲上画点花、镶嵌点水钻的是什么东西?”
我一时被她问懵了,小心翼翼的回答:“我做的时候,人家叫这个美甲啊,难道还有的别的叫法?”
她说:“对!对!你知道我对现代的东西不熟悉!”
我:“……”
27、其乐融融的寿宴(上)。。。
“你说后来皇上让元尚师去了?”陆希问。
“是的。”宫女答道,这名宫女是高皇后宫中的宫女,刚才高严派她来给自己传话,就是说陆琉早朝时,坚持要去蜀地赈灾的事,想让陆希趁着陆琉来给高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劝劝陆琉,蜀地地险,陆琉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实在不是使臣的上佳人选。
陆希还没来得及将事情的经过问清楚,高太皇太后就派人喊她去进午食了,陆希只能捺下心急,陪众人吃过饭才再喊宫女过来问话,等听说午食的空隙,圣上已定下元尚师为使臣了,才松了一口气。
凭心而论,陆希是希望父亲出任一个实权官职,哪怕官职低微、累一点,也比耶耶整天糟蹋自己身体、没事嗑药好。但希望父亲当官一回事,让他去赈灾又是另一回事,父亲身体不好,蜀郡现在又是地震又是暴雪的,陆希哪里放心让他去?还是叫个身体好点,万一地震来了,也能快速从屋子里逃出来,还不怕冻的人吧!陆希是觉得她爹做类似修史、文书编写这种职位比较好,或者当御史也行,但御史的话,陆希就怕老爹哪天刺激皇帝太过……陆希摇头,自己怎么不往好的方面想呢?
让元尚师做使臣,圣上是准备抬举元尚师?这种上位方式比寻常走恩荫路线提拔,要有更好的前途,就不知道元尚师能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了,这可是大风险投资啊,当然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陆希暗自思忖,等寿诞后,她要想法子劝劝父亲,省得父亲一门心思的想往危险地方钻。
因心里存了心思,陆希下午陪大家去看马球的时候,就有些心不在焉,一心想等父亲入宫,可没想到父亲入宫后,只给高太皇太后请安过、给崔太后拜过寿后,就又被陛下喊走了,陆希根本没来任何机会和父亲说上话,等晚上宫宴的时候,就更不可能了,等皇帝出现时,外命妇都退下了,宋和前梁一样行古礼,君不见臣妻。
郑启到时候,后宫嫔妃一下兴奋了起来,一个个端正了坐姿,意图表现出自己最美的一面。郑启是个勤政的皇帝,勤政就代表皇帝踏足后宫的时间不是很多,宫里除了皇后和少数几个宠妃外,能见皇帝的时间寥寥无几,难得今天有机会,当然要努力的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陆希三人被崔太后留下,同公主、皇子们一起上前,给皇帝请安。崔太后欣慰的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一排孙子孙女外孙女,她这辈子能有今天,也满足了。
“大母——”九皇女两条小腿迈开,咚咚利落的跑到了崔太后面前,团起肉鼓鼓的小手,奶声奶气的说,“九儿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九皇女平时说话吐字,就两三个字,被人认定是小傻子,崔太后平时对这个小孙女也多有怜惜,突然听到她这么说话,不由又惊又喜,弯腰抱起九皇女,“九儿真乖!”崔太后柔声问:“九儿这话是谁教你的?”
九皇女眨了眨小扇子般的睫毛,扭头瞅瞅笑望着自己的阿母,很顺溜的说出一句话,“阿母不让说。”
孩子童稚的话,逗得高太皇太后、崔太后和皇帝哈哈大笑,郑启也抬手想摸女儿,可手落在她梳着两个包包头的脑袋上,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干脆捏了捏女儿的两个发髻。
皇女见小九这么得父皇、大母青睐,都红了眼,一个个上前给崔太后祝寿,乐平先带着两个妹妹给大母贺寿,乐平和谢灵媛同岁,来年也及笄了,她个性开朗,平日喜好骑马、打马球,虽说过年才十五,可身量高挑,穿着修长璀璨的花间裙,莲步款款,到也颇为几分姿态。
崔太后一样笑着让三个孙女站在自己身边,还一人给了她们一样首饰,给乐平的是一只用珍珠串成的华胜,珍珠颗颗滚圆晶莹,好看是好看,可究竟比不上候莹和陆言那么珍贵,乐平暗暗瘪了瘪嘴,还是笑着带着妹妹们退下。
乐平自以为自己完美掩饰了自己的情绪,可郑启和崔太后是什么人,只消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两人笑着看着余下的皇女上来祝寿。
高太皇太后对崔太后感慨道:“转眼间这些孩子都这么大了,乐平都成大姑娘。”
“大家说的是,我还记得乐平刚出生的模样呢,现在都到了说亲事的年纪了。”崔太后笑着颔首说,又转头对郑启道:“大郎,朝政再忙,可也不能耽搁孩子们的终生大事啊!”
提起亲事,乐平双颊绯红,她的婚事阿母私底下也和自己商议过,阿母想让她下降自己表哥卢成,乐平想起温柔的表哥,芳心就忍不住扑扑直跳。元家因元贵妃起势,元昭又是干练之人,几年经营下来,元家一跃成为大宋新贵,元贵妃最小的妹妹,也因此嫁入了范阳卢氏,卢成就是元小妹的长子。
郑启闻言笑道:“阿母放心,乐平的婚事,我已经定下了。”
“哦?是哪家的公子?”崔太后好奇的问。
乐平疑惑的目光望向元贵妃,元贵妃也满脸茫然,她还没和皇帝说卢成呢,陛下怎么知道呢?
“阿母你也是知道的,高囧高元亮。”郑启话音一落,乐平的脸色一下白了,元贵妃也有些摇摇欲坠了。
“是高家大郎?”崔太后赞许道:“果是人中龙凤!”
高囧,字元亮,是中护军高威的长子,自幼聪颖过人,深得高威喜爱,十岁就曾独自出马,为高裕招募了如今的征南将军高昂;十三岁时就带着五百骑、以一杆红缨枪,帮着当时还是太子的姐夫连挑了北地十八个匪窝,枭匪三千,仅此一战就让高元亮天下扬名,人人皆赞高威后继有人。郑启也对这个大舅子爱重有加,称他为“吾家千里驹”。在场众人纷纷称赞陛下好眼光,给乐平挑选了这么好一个夫婿。
陆希低着头,即使她早就知道“囧”的含义,每次听到高囧这个名字,她都想笑,还记得她第一次知道高家那几个儿子名字——高囧、高严、高回、高团、高围、高圆,她唯一的想法就是,高裕还有多不见待自己儿子?为什么除了阿兄的名字正常点外,其他人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囧呢!
后来在耶耶给自己解释了高家儿子名字的寓意后,她才知道原来高严才是唯一不被见待的那个。囧,同冏,为光明之意,外面的口字又代表了完全的保护,这个字完全代表了一个父亲对长子的爱护重视,而回、团、围寓意不及囧那么好,也还过得去,都有光明向上之意。只有严,两个口是外面的,分明意为这个儿子是多余的……
乐平咬着下唇,白着脸望着众人,神色有些茫然,高元亮再好,也不是乐平想象中的夫婿,元家诗礼传家,乐平从小羡慕的就是从母、姨父的琴瑟和鸣,她平时骄纵任性,可上书房学习的时候,她却是公主中最认真的一个,郑启爱书法,她也写了一手好字,天天勤学不辍临摹父皇的字,如今已经颇得郑启书法五分神韵了,乐平能成为郑启喜爱的公主,可不是光光凭借元贵妃。
太子和广陵王见母妃和大妹的失态,心中暗急,两人也知道大妹的想法,但父命不可违啊!
高皇后冷眼瞧着元贵妃母子女的做派,低头缓缓抚平有些褶皱的袖口,她母亲早逝,就给她留下了两个嫡亲的弟弟,长姐如母,两个弟弟就是她心头的宝爱,也是高皇后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她的弟弟应该得到最好的!
崔太后似乎未察乐平的脸色,笑眯着眼睛看着带着妹妹们一起上前给自己祝贺的阳平,“丽华,阳平年纪也不小了吧?”
“阿母,阳平过年也有十四了。”高皇后说,高皇后名丽华。
“果然是大姑娘了,瞧着她带妹妹的样子,还真十足像个大姐姐呢。”崔太后夸道。
“是啊,阳平这孩子还很孝顺呢,前段时间我身体不好,这孩子天天来宫里看我。”高皇后也顺着崔太后的语气赞阳平,“我听说前段时间,阳平还特地少制了几件新衣、首饰,说是把省下的开销,给要父皇赈济饥人用呢!”
“哦?是嘛?”郑启饶有兴致的问。
阳平红着脸回道:“回曾大母、大母、父皇、母后,此事是三姐、儿、五妹、六妹、七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