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起点vip2013.05.08首页封推完结,爽文)-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李东栋说的严重,傅彪也不敢大意,不过还是忍不住道:“三…三天似乎是短促了一些,只怕难以详尽。”
李东栋却没有退步,口吻严厉的道:“只有三天,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要用什么人手,直接拿着我的条子去抽调,要查什么档案,我会给经历司打招呼,甚至有什么开销,也一应给你支取,北镇府司所有人力物力都支持你,任君予求,现在够了吗?”
傅彪想了想,随即道:“卑下明白了,现在应当足够,时日不多,那么卑下这便拿花名册先走了。”
话说到这份上,可经不起什么耽误,傅彪连忙拿着花名册,已经做好了三天三夜不眠不歇的打算,先生把事情看的这么重,想必里头这些人都非同小可,所以傅彪断然不敢怠慢,匆匆去了。
值房里只剩下了李东栋,他呆呆的坐在了椅上,整个人失魂落魄,花名册一被拿走,他既觉得轻松,又有些内疚。
他是绝对相信自己族兄的,这个既是父亲又是兄长的角色培养和造就了他,绝不会对自己不利。
可是于公,他不得不这么去做,他是柳乘风的近臣,是柳乘风的心腹,他从前、现在和将来的所有身心都要维系在这个新晋的藩王身上,知己之情、知遇之恩,逼得他不得不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没有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纵使是族兄也不成。
想到这里,李东栋的眼睛不禁有些模糊,他呆呆坐在椅上,又回想到了幼时的自己,自己那时大致只有十岁,弱冠之年,却要承受丧父之痛,整个家族多是推诿,有叔侄甚至是觊觎到了家中的田产,那时候的自己孤苦无依,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
就在这个时候,族兄却是出现了,他那时在族中可谓如日中天,刚刚中了进士,入选翰林,前程似锦,他牵着他的手,面对着家中的族长几乎是坚定不移的说话。
说什么呢?
这一句话李东栋记得清清楚楚,李东阳毫不犹豫的说:东栋年幼丧父,其父既是我的叔父,又是我的恩师,现在我在京师已经立足,留在他到身边读书也好。
这是一句很平淡的话,而之所以如此深刻的印在李东栋的脑海里,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有了希望,第一次才感觉到,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人,那么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人这般的关爱自己。
族兄说他在京师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在京师很有起色,所以养个人并不成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到了京师,李东栋才知道,李东阳虽然入选翰林,可是官俸却是不高,又没有其他银钱的来源,再加上有了官身,又需养几个门房和轿夫,所以开支甚是拮据,以至于嫂子连厨子都不敢雇佣,都是亲自下厨做饭。
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的京师多不胜数,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有油水可捞,也不是每个人都鲜衣怒马。李东栋就在京师安顿下来,可就算是拮据到这个地步,李东栋的开支却从来没有少过,让他读写的笔墨纸张,还有专门请来的一个先生教授他读书的费用都是惊人,可即便如此,不管如何艰辛,李东阳都毫无怨言。
曾记得那时候族兄为了给自己寻书,经常从翰林院里借书回来给他看,有些时候也和同僚去借,族兄也是爱书之人,而向人借来的书大多都要限时归还,最后的结果都是李东栋全部读了一遍,而李东阳却只读了头顾不上尾,李东栋是极聪明的人,有几分过目不忘的本事,后来便抄录出来给族兄,李东栋当时记得,每到这个时候族兄总是捋着胡须笑着对嫂子说:这是我李家虎儿,必成大器。
是呵,必成大器,可是随着李东阳平步青云,一个问题却是出现了,李东栋第一次参加考试,直接考了个第一中了秀才,而在当时,却遇到了麻烦,竟有御使弹劾族兄私通考官,自此之后,李东栋再也没有参加科举,因为他知道,他继续考下去,对族兄的仕途会有影响,他宁愿牺牲掉自己,也不愿意族兄为难。
而族兄呢,从那个时候起便每每长吁短叹,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是李东栋却知道他的心里十分不好受。
这也是为什么,柳乘风这样的武人,李东阳也要举荐李东栋去,因为族兄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希望自己能有成就。
值房里李东栋孤零零的,此时心都碎了。
第八百五十八章:有喜
次日的大清早,大明门早早地开了,这大明门许是许久没有开过,所以几个太监都推不动,不得已叫了禁军护卫来帮衬才终于将这城门打开。
随即,凤驾便从大明门出来,在一队队太监和护卫的侍从下出了宫。
半夜的时候就已经来了消息,说是楚王妃已经生了,是个女儿,原本大家都盼望着是个儿子,可是消息传出来后,不知有多少人带着些失望,不过……
对张皇后来说似乎是利好的消息,不管张皇后心里高兴不高兴,可是这脸上却是装出遗憾的样子,和病榻上的朱佑樘一合计,便打算凤驾亲自驾临楚王府去探视一下柳家千金。
其实这种事就是如此,若生的是儿子,大家自然恭喜道贺一番也就完了,偏偏生的是千金,在这个时代多半要体会一下这新父亲和新母亲的感受,要抱着劝慰和开导的心思。
因此若此前生的是王子,张皇后多半是不会动身的,可是现在却非动身不可了。
皇后亲自出宫,这可不是件小事,天还没亮,那些个太监和侍卫就忙开了,好不容易张罗好,随即便是数千人拥簇着凤驾成行。
街面上现在到处都是顺天府的差役和锦衣卫的校尉,也会有些东厂的番子,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几乎把几条大街都封死了,至于张皇后自然也知道这么做劳命伤财。可是那些做官吏的万事求个稳妥,就怕出一点差错。他们这般安排却也没有法子。
不只是凤驾,几个内阁大臣清早议了松江的疏导之事后也都成行。三个内阁大臣亲自出马,都往楚王府去。
劳动阁臣出马,专门为一个孩子出生,这可是第一次,便是宗室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其实阁臣们也是没法子。娘娘都去了,他们怎么坐得住?况且现在柳乘风已经贵为楚王,即将要就藩,虽然大家和他有不少的嫌隙,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利益冲突,此时摆出一个笑脸一团和气,把这前嫌冰释了也不是什么坏事。
人家毕竟是个藩王,且还是和大明朝休戚相关的藩王,这么一个人,没有必要得罪死了。
张皇后到的时候,王府外头已经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一见到凤驾,顿时全部拜倒,张皇后披着凤霞珠冠莲步出来,目不斜视,显得端庄无比。
柳乘风带着朱月洛和太康公主二人一起拜倒,道:“儿臣见过娘娘。”
张皇后微微一笑,虚抬手道:“起来吧,孩子在哪里?让本宫瞧瞧。至于你这些宾客也不要拘礼,不要坏了大家的兴致。”
柳乘风点点头,连忙领着张皇后到了寝殿,便听到小孩儿的哭声,这张皇后只有一子一女。随着儿女长大,便在宫里再听不到婴儿的啼哭,顿时这满肚子的母性喷薄出来,加快了脚步,便看到有奶娘抱着襁褓中的孩儿,她伸手接过襁褓,看到粉嫩又粘乎乎的小孩子不安地啼哭,顿时开怀笑道:“这孩儿像楚王,将来也是个不安份的。”
柳乘风的老脸顿时拉下来,心里万分委屈,他自觉这大明朝最安份的就是自己了。他专治各种不安份的,难道还能不安份吗?
柳乘风道:“孩儿还未取名,不如这样,请娘娘赐个名吧。”
张皇后嫣然笑道:“就怕本宫取的名字不好。”她环顾了四周一个个屏息待命的人,随即又是端庄一笑,以至于珠冠上的凤钗也不禁微微颤抖起来,张皇后道:“不如这样,这孩儿就叫柳凤儿吧,这是金枝玉叶,将来是要栖在梧桐木上的。”
柳乘风不禁暗暗皱眉,这名字说实在话,真有些老土,不过既然张皇后开了口,又一副很有寓意的样子,柳乘风却也不好反对了,他心里其实还很庆幸,好在自己生的是女儿,要是儿子,那可真不得了了,张皇后定会娶个柳龙之类的名字,这名字就好像龙傲天、龙霸天、龙他妹一样,柳乘风想一想就起鸡皮疙瘩。
张皇后逗弄了一会儿孩子,随即抱着孩子坐到床榻边,探视产后的温晨曦,她笑吟吟地嘱咐温晨曦好好歇息,温晨曦想必是因为生了女儿,心里略略有些失望,虽然他明明看到丈夫一副开心的样子,可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儿子和女儿莫说在后世都有区分,更别提现在了。
张皇后见温晨曦郁郁不乐,随即微笑道:“生个女儿好,本宫生朵朵的时候就很高兴,朵朵小时候又是乖巧又是伶俐,比太子要听话多了。”
柳乘风在边上眨了眨眼睛,道:“可惜女大十八变。”
太康公主顿时怒了,瞋目道:“你又在拐着弯骂我。”
张皇后方才说太康公主乖巧伶俐,柳乘风说十八变,自然不是说相貌不同了,分明是说太康公主长大之后就不乖巧不伶俐了,而且柳乘风在前头还加了可惜这字,这里头的意味就更加深长。
至于太康公主则是回了一句“又在拐着弯”张皇后只听他们的只言片语就知道,柳乘风这家伙平日里肯定胡说八道惯了的。不过她见柳乘风和太康公主说话时虽是争锋相对,却都是一副嘻嘻呵呵的样子,这提起的心也就放下,想必这只是玩笑,属于闺房之乐的延伸,若不是看他们这样子,张皇后还真担心他们夫妻关系不甚好呢。
张皇后假意恙怒道:“这是大喜的日子,斗什么嘴,你瞧瞧,又把凤儿吓哭了,这孩子好,本宫喜欢。”她想了想,随即拔下一支金钗来,道:“本宫也没备什么东西给她,这一支凤钗,权且做她的礼物吧。”
张皇后将凤钗递给了身边的奶娘,那奶娘连忙收下,张皇后才从榻上站起来,道:“今个儿真是热闹,不知太子到了没有,这么热闹的事,他肯定要掺一脚的。”
柳乘风笑道:“娘娘还真料错了,殿下昨夜就来了,不过现在疲惫得很,所以回去歇息去了。”
张皇后点点头,道:“这么大的孩子,还是这个样子,哎……本宫真不知说什么是好。”
说了几句家常话,张皇后便起驾回宫了,柳乘风这边则是迎客待客,一刻也没有消停,只在短暂的一会儿功夫,柳乘风到书房里去坐了坐,李东栋却是来了,向柳乘风微微笑了笑,行了个礼,道:“学生恭喜王爷。”
柳乘风见李东栋一副疲乏的样子,想必昨天熬了夜到现在都还没有睡,柳乘风不禁打趣道:“怎么?又是一宿未睡?你看看你,眼睛都红了。”
李东栋干笑道:“其实清早的时候打了个盹,倒也不妨事的。是了,昨天夜里,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来了北镇府司一趟……”他把昨夜的事都和柳乘风说了,又说了自己之后的决定,最后道:“现在学生也是巧妇无米,手里头一个用得上的人都没有,将来王爷就藩,若是没有官员可不成,可是寻常的读书人要嘛资历不够要嘛就是没有经验,这样的人不能服众,也办不成事,因此学生以为,族兄这番好意不能推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