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第57章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57章

小说: 儿女成双福满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药、制酒精的事情基本已经谈妥了,这两项可不是炒个罗布麻那么简单,真的一天出上百瓶的疗伤药,那可至少要十个人才能完成。而蒸制酒精则需要至少三个青壮来上工,才能完成挑水、搬运等重体力活儿。而且,蒸馏酒的工作耗时长,一个蒸馏过程至少需要一天一夜,那就需要两到三班人轮换……
提到用人,邱晨自然要听听兰英的意见。毕竟,她对村人的了解还少,制药蒸酒又都是需要特别注意技术保密的,用人必须格外谨慎。
兰英家,兰英正和婆婆王氏在蒸馒头。
兰英在林家上工,这些日子得了不少银钱,又有邱晨各种贴补,满囤家的日子眼瞅着宽裕了不少,王氏也就不再掯勒家里人的饭食,这不,婆媳俩蒸的就是二面卷子,看两人搋的两大块面,发了足足七八斤面,这在往常的兰英家,过年也不定会蒸这么多馒头。
邱晨在院子里逗了灵芝和栓子两句,走进大敞着的屋门:“婶子,兰英姐,蒸馒头呐!”
王氏坐在炕上,扎着两只沾满面粉的手笑着招呼邱晨。
邱晨笑着去水盆里洗了手,挽了袖子,从王氏手里接了半块面,用力揉着,一边和婆媳俩说着话儿,也算是从侧面打听着村子里谁家能抽出人手来。刘家岙充其量百十户人家,其中还有些极难相处的,剩下的连九十户都不到,邱晨这回两个项目都开动起来,每户一个人都差不多了。
此时,二魁媳妇听到声音也过来说话,她要伸手搋面,却被屋里的三个妇人一起拦了,只让她坐着说话就成。笑话,搋面可是个力气活儿,不但胳膊使力,腰腹部受力都大,万一二魁媳妇抻着了肚子可咋办!
很快,面就搋好了,兰英拿了把刀,将揉成条的面咯噔咯噔一切,就成了一个个类长方形的卷子,盖上笼布稍稍醒一下,放进锅里蒸就行了。
收拾面板子的活儿,兰英就不用邱晨动手了,邱晨就去洗了手,回头就听王氏和二魁家的说话:“红梅啊,你身子不便利,就不用忙着蒸干粮了,后儿寒食,到这屋里来拿几个干粮过去就成!”
寒食?若是没记错的话,寒食是清明节的别称吧!
邱晨眨眨眼,她天天忙忙呼呼的,倒是忘了春天这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听王氏这话说的,怎么寒食必须吃卷子吗?她家里还有些馒头,却没有卷子,难道还要蒸上一锅?
洗完手进屋,王氏又对邱晨道:“海棠啊,你那边要是没蒸下,也过来拿,今儿我特意多蒸的,三家吃也足够。”
见邱晨点点头,王氏又道:“后儿寒食,你可是要去给升子上上坟?”
邱晨愕然,不说林升死在边关没见尸首吗,哪来的坟?可这惊讶她又没办法说出来,只好隐了下去,等回家侧面问林旭去。
点点头,邱晨也算是应了下来。丈夫新丧第一个清明,怎么说都应该带着孩子去上坟,邱晨倒是觉得对一个死者应该保持一份尊重,何况于理于情,这都是她应该做的。
看她垂了头,似是哀婉,王氏叹了口气,拍拍邱晨的手道:“应该去,应该去,虽说只是升子的几件衣裳,可你们的心到了,他在那边也能知道的。北边儿冷,等会儿我帮你糊两身衣裳,你给升子送去,也免得他在那边受寒!”
被她这么一说,邱晨就觉得脊梁上生生地直冒冷气,却也无法拒绝,只好点头应了。
道过谢,邱晨才想起这么半天了,居然没见到本该在家的三个男人,就开口询问。
兰英正好收拾完进来,就笑着接话道:“后儿不是寒食了嘛,咱们村里要搭悠千,他们都去了!”
二魁媳妇在旁边笑道:“咱们村里搭悠千少了谁也不能少了大川叔,都说大川叔领着搭的悠千,曲的最高,还不会出事儿,最是结实牢靠呐!”
兰英也笑道:“是都这么说呢!”又对邱晨道,“前些年,咱们这边儿没有合适的孩子,今年俊文俊书旭子,可都能参加了,海棠你可一定让他们去。咱们刘家岙的悠千搭的好,每年王家庙子、北高村甚至南边儿前窝铺、清水镇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来瞧呐,曲的一手好秋千,上门提亲的就能踏破门槛子。我看呐,海棠还是赶紧地准备好了,旭哥儿和俊书还小咱不说,俊文长得好,性子也好,到时候啊,你们家的大门儿只怕要挤破了!”
初听‘悠千’一词,邱晨还没反应过来,听了几句又前后联系,邱晨就恍然了。在北方好多地方,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这儿说的‘悠千’估计就是秋千了。
不过,这么隆重的清明节活动,邱晨还是第一次听说,被兰英唧唧咯咯这么一说,刚刚被王氏说的浑身的寒意都散了,笑着点头道:“兰英姐不放心别的,还不放心满囤哥的手艺嘛!”
上梁的时候,满囤爹在西厢房,满囤在门楼,邱晨说信得过满囤,就是指的此事。自然引得几人一阵笑,把兰英笑红了脸。
见天色不早,邱晨就告辞出来。二魁家的也跟了出来,匆匆去西厢把做好的衣服交到邱晨手里。大大小小竟是六套衣裳。
二魁媳妇就道:“一匹布做两身大人衣裳,我看着有剩,就自己做主也给阿福阿满都做了一套,海棠妹子别嫌我自作主张。”
邱晨原就准备做完俊文几个的,就给林旭和阿福阿满再做,如今二魁家的一回给阿福阿满做了,邱晨自然只有欢喜满意,哪里会怪她,连连笑着让她别多想,又带了她一起回家,又拿了一匹上好的天青色细棉布出来,让给林旭再做两身夏衣。
之前已经给林旭做过春衫了,加之十多岁的少年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春天的新衣到了秋天可能就短了,干脆不再多做,直接做夏衣。等林旭这两套细棉布夏衫做完,邱晨还要做几匹素锦的,只不过,如今二魁媳妇已经怀孕三个月了,到时候她还要看二魁媳妇的身体情况再看。
二魁媳妇摸着柔滑细腻的棉布,连连感叹:“旭子能有你这样的嫂子,也真是有福气了。”
听这话,邱晨就知道二魁媳妇是联想到自家那个极品大嫂了,笑笑道:“现在旭子还小,自然是我怎么说怎么管都行,等过几年大了,再娶了媳妇儿,就有他媳妇管了,到时候我就能放手了。”
说着,还轻轻地叹了一声,倒真有些怅然若失之感。
原来,总听年龄大的人念叨,‘儿大不由娘’,‘娶了媳妇忘了娘’,之前一直没什么体会,这不过当了一个多月的嫂子和娘,想及日后孩子渐渐长大,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家庭……那种滋味儿,欣喜和失落混杂在一起,还真是难以描述。
二魁媳妇反被她这一声叹息给逗笑了:“哎呀,你待承旭子,就是亲娘也不过如此了。等旭子娶了媳妇儿,自然要好好孝敬你的!”
邱晨笑着摇摇头,却没有说什么。她才不会,那才是没病找病,给自己添堵呐!
她现在照顾林旭,不过是为这具身体尽责,而且林旭也确实懂事的让人心疼,可她从没想过将来要弟媳妇孝敬,更不会那么做。她一来习惯有个人空间的生活,二来这一个多月也见多了婆媳妯娌间的矛盾,即使兰英这么爽快的女人,还经常表达对婆婆的不满呢,更遑论品性差的小心眼儿多的……
回头,邱晨招呼还在识字写字的孩子们:“你们都停一下,休息会儿,来试试新衣裳,看合不合身!”
一听有新衣裳,阿福阿满第一时间就冲了过了,俊言俊章也乐呵呵地过来了,倒是俊文俊书毕竟大些了,懂事了,有些不好意思,最后才过来,俊文还向邱晨道:“姑姑,我们刚做了新衣呐!”
邱晨瞪他一眼:“那是你娘给做的,这是姑姑给做的,怎么一样?”说着,一边儿将各人的衣衫分了,然后当场给阿福阿满试衣服。
二魁媳妇的针线在全村都是数得着的,孩子们试衣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二魁家的也就拿了新布料走了。
邱晨转身将孩子们放了,让他们去遛马,顺便弄点儿草回来。邱晨则借着孩子们写字的桌子,拿了纸笔开始画图纸,毛笔太软,她跑到灶坑里寻了块木炭削尖,顺手了好多。
晚饭后,邱晨和一群大小孩子说了明天去县城,四个小的是欢呼不已,三个大的也是目光闪闪。
邱晨抱着阿满,微笑道:“二弟自己在家,我已经和兰英姐说了,她中午晚上会给你做饭。早上我做完饭走,你只要早晚遛遛马,喂喂苏苏和鸡只就行了。”
只有他一个被留下家里,林旭难免会有些些沮丧,却还是懂事地答应下来。
倒是俊书很出乎邱晨的意料,开口道:“姑姑,赶车我大哥一人就行了,我还是留在家里吧。不说明儿要收药了?兰英姑不认字,到时候记账都麻烦!”
出行对于每个孩子的吸引力之巨大,邱晨也是从孩子过来的,自然很清楚。也因此,能够抵御这种吸引力,主动提出来留在家里,是多么不容易。
略略沉吟片刻,邱晨就笑着答应下来,抬手摸了摸俊书的头顶:“俊书长大了,知道替大人着想了!好,明天你就留在家里,不过不用难受,也就过几天,还要去,到那时,就让你跟着哥哥去。”
俊书虽然主动提出留在家里,但小小的心里不是没有遗憾的,不过,听到邱晨这么表扬,又知道很快还有机会去县城,这小子就把那一点点不高兴丢开了,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嘿嘿笑道:“姑,你尽管放心吧,我会把家里看好的。”
俊文这会儿也从错愕中醒过神来,不免有些羞惭,弟弟都能想到替姑姑分忧,他作为大哥却没想到,于是期期艾艾道:“老二,要不你赶车去县城,我留在家里……”
俊书却没让俊文说完,就笑着止住了哥哥的话:“大哥,还是你去吧。你赶车比我赶得好……嘿嘿,到时候姑姑买了东西,你力气大也能多帮着搬搬运运的。”
俊文此时也释然了,笑着拍了俊书一巴掌:“就你小子看的最明白!”
俊言也在旁边嚷嚷:“二哥,明天去了县城,我给你带兔儿腿啊!”
安平县城有一个老胡家肴肉,做的肴兔腿最出名,原来杨树勇去县城给孩子们带过,俊言就记住了那美妙的滋味儿。小心思里就把这肴兔腿儿当成了最美味的东西了。
俊书也给了这小子一巴掌,笑道:“你小子,别光记得吃,明儿去县城,大哥要帮姑姑买东西办事儿,顾不上你们,你和俊章都要乖,不要乱跑,还要看好小福小满,可不能乱跑,小心让拍花子的把你们拍了去!”
俊言俊章连连点头,一脸高兴也一脸郑重。
第二天要进城,晚上也就不讲故事了,说了几句话,就早早休息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邱晨早起做了饭,一家人吃了,俊文去套了车,邱晨抱了一床旧被褥铺在车上,把仍旧睡眼惺忪的阿福阿满抱上车,拿被子盖了,俊言俊章不好意思和小孩儿一样,笑嘻嘻地坐到车辕上去了。邱晨不习惯盘着腿坐,总会觉得憋气,而且坐一会儿腿就会麻,就小心翼翼地坐在车架子上,一边随着车辆的颠簸晃动着,一边琢磨,等忙过这一阵子,就给车子加个车厢,那样出门就方便了,万一刮风下雨的也不至于找不到个躲避的地方。
去往县城安平城,坐马车大概需要三个时辰,要经过清水镇和程家店,前几天杨树勇运砖的程家窑就在程家店北边儿。
马蹄哒哒,不多会儿,俊言俊章的兴头儿就过去了,坐在车辕上瞌睡起来。邱晨就在俊文的帮助下,把两个孩子也抱到车厢的被窝里,四个孩子挤在一起,左右都有车架子挡着,到不虞他们会被颠簸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