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第383章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383章

小说: 儿女成双福满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既然话说到这里,索性我就厚着脸皮跟婶子讨顿饭吃吃,不知婶子可管我们这顿饭?”
邱晨说话的功夫,玉凤已经带着两个赶车的汉子从车上扛了些东西下来。有两口袋白面,两口袋白米,一根猪后腿足有二十多斤,另外,还有几篮子蔬菜、鸡蛋等等食材,一一抬进来,片刻功夫就摆了小半院子。
刘婆子已经坐不住了,站起来,扎着手道:“这,这是……夫人远道而来,能在老婆子这儿吃顿饭就是给脸,咋能带这么多东西……”
邱晨也笑着起身,站在刘婆子身边道:“婶子,刚刚说了,我把婶子当自己长辈看待,也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了。你看看我们这些人,呼啦啦进来,一顿饭能吃掉婶子家半个月的粮……做客不做恶客,婶子待人热诚,我们也不能只顾着自己吃,不管走了后你们饿不饿肚子啊……婶子就不用再跟我客套了,我这里也带了些人手,您只指点锅灶,让她们动手就是……哦,对了,婶子若是能做两个你们渔家的家常菜,让我这些孩子们尝尝鲜,那就再好不过了。别说几个孩子,就是我,也是惦记了一路了。”
刘婆子被邱晨成功地把注意力从一干食材上转开来,苦恼道:“大海出船还没回来,家里也没啥鲜货,就是些腌鱼,虾酱……”
邱晨不等她说完,拍着手道:“就这腌鱼、虾酱就极好。我们离得海远,难得吃上一回呐!”
刘婆子被她满脸笑的稍稍松了口气,急着想要进屋,走了两步又回来叫上邱晨,直接领着她去看自己存的腌货,让她自己挑选去了。
这边,刘婆子领着邱晨看了腌鱼、虾酱、呛蟹等物,都没来得及再去看锅灶,屋里的孩子醒了,大哭起来,连忙进去哄孩子。邱晨这边,玉凤和青杏为主,俊文俊书、秦礼秦勇等也挽了袖子下手帮忙,自顾自地开始准备起午饭来。
邱晨带了阿福阿满进了屋里,低矮的房子只有极小的一个小窗户,糊着不知道几层窗纸,光线极暗,人从外边走进来,好半天才勉强辨出屋里的大致格局。还好,涂家也没啥物件儿,一盘大炕沾了三分之二去,剩下的就是靠着屋角放了只陈旧的木箱子。箱子顶上放着些凌乱的小物件儿,地下也没桌椅,贴着墙根儿放着几只粗陶坛子,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一溜儿,另外墙上也挂了些干鱼、干海带啥的,整个屋子拥挤凌乱,还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咸涩的海腥气,让阿福阿满都有些不习惯。
刘婆子已经从炕上抱起了小孙子,跪坐在炕沿上,直接抱着孩子朝地下把了尿。这才拍打着哄着,孩子从没见过这么些人,一下子看到邱晨母子三人,新鲜的不行,怎么也不肯再睡,使劲儿扭着头看着邱晨母子。
邱晨笑着道:“看样子是不肯睡了,我抱抱吧!”
刘婆子看看孩子身上几乎看不出颜色来的衣裤,再看看邱晨身上鲜亮的天青色褙子、乳白色袄裙,很有些迟疑道:“孩子身上脏……”
邱晨笑着伸手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孩子的脊背,笑着道:“婶子又说这远话,自家孩子从来都是最好的,这么大的奶娃子最是干净不过了,哪里脏了!”
一般做长辈最爱听的就是人家夸奖自家孩子,这比夸奖她自己更让她欢喜。
见邱晨这么不嫌弃地抱起孙子,又这么说的诚恳,刘婆子心里那些隔膜和防备又松懈了不少,脸上的笑纹都深了几许:“这是夫人性子好,宽厚!”
邱晨笑笑,没有接她的话,抱着刘氏的孙子,逗弄着,从阿满的荷包里要了一块点心喂着孩子:“这孩子身上还挺结实的,几个月了?叫什么名字?”
刘婆子笑眯眯道:“去年五月的生辰,十个月了,咱们这穷家贫户的哪有什么正经名儿,都说歪名好养活,我给起了个名儿,叫大平。咱们这出海打渔的人家,守着这片海,不怕没饭吃,就是盼着风平浪静平平安安的。”
邱晨抬头看了眼刘婆子笑道:“大平好,等您第二个孙子,就叫大安。平平安安的!”
一说这话,刘婆子笑的更欢畅了,眯着眼连连点着头:“嗯,老婆子就是这么铺排的。不瞒夫人说,儿媳妇儿又怀上了,若是顺顺利利的,到明年这会儿,大安就能在我怀里抱着了!”
一想起操劳疲累的,怀着身子也要天天去海边捡拾海货的媳妇,刘婆子脸上的笑就更深了。这位夫人带了那好些吃食来,有了那些米面的,就能给大孙子、儿媳妇每日添上个面干粮了。他们以打渔为生,这米面干粮可是稀罕的很,一年到头也不一定吃上顿净面干粮呐!
邱晨抱着大平,十个月的娃子,实在算不上胖。说起来,还不如五个多月的十月压手。而且,都是十个月了,这孩子却只是趴在邱晨怀里,偶尔跳蹬几下,并没挣着要自己爬,更别说,站起来自己走路了。
在屋里待着实在憋屈,外边阳光又好,天气晴暖,邱晨就提议着到屋外坐坐。
刘婆子没有二话,却不下炕,而是爬到炕里边的角落处,摸着黑捣鼓了半天,才回过身来道:“行了!”
邱晨愕然,不知道她这是做什么。阿福阿满也一脸疑惑。
刘婆子看着娘三个一脸茫然,搓着手笑着道:“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又要做家务,还要腌鱼,补网,怕孩子爬下来摔了,就给他栓了块绊脚石……”
说着,刘婆子干脆从大炕的角落里搬出一块黑乎乎足有两块青砖大的石头来:“拴上这个,孩子哭两声不怕,摔不着了!”
邱晨恍然,阿福阿满恍然,却都睁大着眼睛,很有些不敢相信。
刘婆子下了炕,伸手将孙子接过去自己抱了,带着邱晨往外走。阿满挤在邱晨身边儿,紧紧攥着邱晨的手,小小声地问道:“娘,满儿小时也这么拴着么?”
邱晨噗地一声乐了。伸手将阿满抱起来,又牵了阿福,笑着道:“娘倒是想来,咱家里没合适的大石头,只好算了。”
阿福大些,能听出邱晨的玩笑话,阿满却不乐意了,搂着邱晨的脖子道:“娘,不栓满儿,不栓满儿……”
邱晨哈哈笑着,顶顶阿满的脑门儿:“你这么大了,想栓都拴不住了!”
走到屋外,明晃晃的阳光刺得人眯着眼睛站了会儿才适应了,邱晨跟刘婆子仍旧在屋门口的凳子上坐了。这会儿,秦礼秦勇已经从堂屋里把涂家仅有的一件大家具,一张早就看不出漆色的旧方桌抬了出来,桌面上明显的清洗过了,桌面下的鼓牙儿缝隙里,却仍旧有些积年的老灰。
几辆马车也卸了套,车夫已经拿了自带的草料喂上了马。几辆马车一字儿排开,停在不远处。六七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几乎个个衣裳褴褛,脸色黑瘦地围拢在马和车跟前,一脸的兴奋,一脸的羡慕。他们出生在这偏远的渔村,见的最多的是渔网和各种海货,听得最多的是海上的风浪鱼汛,马和马车还只是在老一辈讲的故事中听过。今儿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马和马车,一个个眼睛都不够使了。还有两个低声争执着,马车是怎么走的?没有水船会搁浅,马车不会么?
还有几个小的,被院子里渐渐飘散开的香味儿吸引了,聚拢到院子里来,就站在院中简易的灶坑不远处,咬着手指眼巴巴地看着锅灶和正在清洗整理的食材。
拍拍阿福阿满的脑袋,邱晨道:“你们两个不是给小弟弟带了点心?还不去拿来?”
阿福阿满欢喜地答应着,喊了在那边碍手碍脚的俊言俊章一起,跑到马车上取了两个点心匣子,还有好几包汤、肉干什么的零食过来。
阿满打开一个点心匣子,拿了一块松软的蛋糕,递给刘婆子:“奶奶,这个给弟弟吃!”
刘婆子感动的不行,连连夸着阿满,“瞧瞧,夫人宽厚,这小大姐儿也是个心善的,这么大点儿就这么知礼懂事,怜老惜弱的……”
阿满被夸的红了脸,不好意思地看看邱晨,拿了一包糖,拉了阿福,对邱晨道:“娘,我去给那些弟弟妹妹分糖!”
“嗯,去吧!”邱晨点点头,看着阿福阿满俊言俊章一股脑跑去找那些本村的孩子们,转回头来,接了刘婆子的话,道:“她在家里是最小的,见不得比她小的孩子,见到就稀罕的不行!”
刘氏笑着道:“那还不容易,夫人这么年轻,再给小大姐添几个弟弟妹妹,小大姐儿自然就有弟妹疼惜了。”
邱晨微笑着打发了阿福阿满几个,垂了眼睛,摇摇头道:“不瞒婶子说,孩子的父亲几年前就没了。”
“啊?”刘氏愣怔了一下,连忙解释道,“看我老婆子……也不知道夫人……”
邱晨抬起眼,温和地笑着道:“无妨,婶子又不知我家事,不知者不怪,婶子不用往心里去。”
刘氏点点头,无限感叹道:“唉,都说好人好报,夫人这样宽厚慈悲的心肠,咋也这么命苦呐!”
邱晨笑着道:“婶子前半句话说的好,好人好报,我如今日子过得宽裕,一双儿女也健健壮壮的,这日子过得也好。最烦难的时候都过去了……”
“嗯,夫人这是积了大慈悲的人,日后必定越来越好。不过几年,哥儿姐儿大了,夫人也就可以享享清福了!”
邱晨拿了帕子给吃的沾了满脸点心沫子的大平擦了擦,笑着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有这一双儿女,看着他们旺旺相相地长大成人,我就能撂了手了。”
正说着话,远远地一阵说笑声传来,刘婆子欢喜地站起身来,一边儿道:“是大平娘回来了!”
五六个妇人,年轻的二十出头,年龄大些的看上去四十多了,一个个用粗布巾子裹着头脸,脚上却光着脚,裤腿儿挽起一截,露出的小腿和脚踝皮肤粗黑,仍旧沾了些泥巴。每个人腰上都扎着一个布口袋,背上也大都背着个口袋,从她们佝偻的身子和脸上的笑容能够看出来,今儿这一趟赶海收获还算丰厚。
隔得老远,就有人眼尖地看到涂大海家门口的马和马车,惊讶地叫出声来:“珍珠,你看看那是你家吧?好像来人啦!”
大平娘抬头眯着眼看了看,同样露出一脸的惊讶和疑惑来:“是,可,没说要来人啊?”
“嗳,别说了,你赶紧回去,看样子来了不少人。”另一个年纪大些的催促着,“你婆婆一个人在家,来多了人可招呼不过来。”
“嗳,婶子说的是!”大平娘答应着,加快了脚步往家走。
身后有人扬声道:“珍珠,你家里的米面还够不够,不够去我家搲些去,前儿他爹才去海铺子换了十斤面回来。”
“嗳,知道了!”大平娘头也不回地答应着,越发加快了脚步。家里就半个月前换了两斤白面回来,每天给大平打点儿面糊糊喝,这会儿早就所剩无几了。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些人,要啥没啥,婆婆不知急成啥样了。
一边走,大平娘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今儿运气好,得了好几十斤蛤蜊,十多斤肥蛏子,还捡了六七个大海蜇,这些东西,除了海蜇没法子当时吃,就这些蛤蜊和蛏子,能顶些事儿。过会儿再去邻里家借两斤面来,家里还有昨儿采的黄精菜和裙带菜,拾掇拾掇,怎么着也能糊弄一顿饭了。
心里盘算着,可等大平娘来到自家跟前儿,看到满院子都是人的‘盛况’后,仍旧吓了一跳……娘嗳,咋来了这么些人!
关键是,除了本村几个看热闹的村民和一群本村的孩子外,其他的人她竟都不认识,见都没见过。偏偏那些人烧火的、切菜的,收拾各种用具吃食的各自忙碌着,出出进进的,仿佛跟在自己家一样。这又大大地出乎了大平娘的意料和常识。
看这情形,似乎,好像这些人跟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