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665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665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看见!”林逸青知道她想要什么,呵呵一笑,抱住了她,在她额上轻轻一‘吻’,轻轻的搂住了她的纤腰。

    “才不管呢!”朱雪雁惬意地享受着他的拥抱。

    “先别……还有正事呢,东西拿到了?”尽管软‘玉’温香抱满怀,林逸青还是急着问了一句。

    “就在我身上,你自己找吧,看你能不能找得到。”朱雪雁吃吃一笑,把他搂得更紧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林逸青嘿嘿一笑,然后一双禄山之爪就开始在朱雪雁身上‘乱’‘摸’起来……

    在安抚完朱雪雁之后,林逸青打开那封从朱雪雁身上找到的密信,看了起来。

    这封信,竟然是写给礼部尚书潘祖胤的。

    “……吾弟当从速设法,销毁书证,迟则噬脐!蝮蛇蛰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弟‘欲’全其生,亦当视身外之物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嘱至嘱!”

    “怎么才这么几个字,这也看不出什么来啊!”朱雪雁看完了这封密信,皱了皱眉头,“看样子你这一次是白白偷跑京城一趟了。”

    “那却倒也未必。”林逸青不动声‘色’的微微一笑。

    “要不要把这信给爷爷看看?”朱雪雁向林逸青建议道。

    □□□□□□□□□□□□□□□□□□□□□□□□□□□□□□□□

    □□□□□□□□□□□□□□□□□□□□□□□□□□□□□□□□

    □□□□□□□□□□□□□□□□□□□□□□□□□□□□□□□□

    □□□□□□□□□□□□□□□□□□□□□□□□□□□□□□□□

    □□□□□□□□□□□□□□□□□□□□□□□□□□□□□□□□

    □□□□□□□□□□□□□□□□□□□□□□□□□□□□□□□□

    □□□□□□□□□□□□□□□□□□□□□□□□□□□□□□□□

    □□□□□□□□□□□□□□□□□□□□□□□□□□□□□□□□

    □□□□□□□□□□□□□□□□□□□□□□□□□□□□□□□□

    □□□□□□□□□□□□□□□□□□□□□□□□□□□□□□□□

    □□□□□□□□□□□□□□□□□□□□□□□□□□□□□□□□

    □□□□□□□□□□□□□□□□□□□□□□□□□□□□□□□□

    □□□□□□□□□□□□□□□□□□□□□□□□□□□□□□□□

    □□□□□□□□□□□□□□□□□□□□□□□□□□□□□□□□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六百八十一章 攀古楼之悟

    “你们两个,打什么哑谜?”朱雪雁看他们一老一少那会心自得的样子,有些气恼的说道。。

    “雁儿,你可知那潘祖胤最喜欢的,便是钟鼎彝器,他家里有一座‘攀古楼’,便是专‘门’存放这些东西的。”徐睿笑着给朱雪雁解释道,“我想,必是有一件与潘左二人干系极大的青铜重器在潘祖胤手中,他舍不得销毁,左氏料到他如此,才会写这么一封密信。”

    “那件重器,叫‘大克鼎’,重逾千斤,是难得一见的青铜重宝,我想潘祖胤是绝对不会舍得销毁它的。”张霈伦微笑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说的东西是大克鼎?”朱雪雁瞪了张霈伦一眼。

    “当年潘祖胤在皇帝面前进言救得左氏‘性’命,左氏为了感谢潘祖胤,投其所好,以西征粮台之款购下大克鼎,赠与潘祖胤,如今胡贼贪墨事泄,又加上血案在身,朝廷必然重处,左氏为了与胡贼切割,为了当年之事不为人所知,故而写信给潘祖胤,要其销毁当年书证各物,其中自然就包括这大克鼎。”张霈伦简单的给朱雪雁解释了一下当中的缘由,朱雪雁这才恍然大悟。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朱雪雁看了看徐睿,发现他神‘色’一如平常,这才放心,又问道,“如何能让胡贼快快伏诛,给爷爷报了大仇?”

    没等张霈伦回答,徐睿却道:“瀚鹏,我倒是觉得,这潘祖胤,如今在籍丁父忧,平日未有恶行,与瀚鹏也素无‘交’集,咱们没有必要树敌过多。以老朽之见,不如促成他与左氏切割,借其手扳倒左氏为好。”

    “先生所言极是,咱们就这么办。”张霈伦明白徐睿是在为自己着想。笑着点头答应了。

    其实不用徐睿提议,他也有这样的想法。

    潘凤笙(祖胤是他的表字)和时任帝师的翁叔平一样,都是一时的饱学名儒,时称“先后数掌文衡。典会试二、乡试三,所得多真士”,朝野甚有声望,是清流党的领袖之一,如果能让他和左季皋翻脸。利用他在清流党的影响来攻击左季皋,毁掉左季皋的“清高”之名,则再好不过!

    “乌城淮军一案,瀚鹏可以适时的奏于朝廷知道了。”徐睿看着张霈伦说道,“双管齐下,左氏必倒。”

    “就如先生所言。”张霈伦点头道。

    苏州,潘氏祖宅,攀古楼。

    在攀古楼中,潘凤笙正拿着放大镜,细细的欣赏着镇家“三宝”之一的大克鼎。

    潘凤笙是江苏苏州人。于显凤二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屡有升擢,官至工部、刑部、礼部尚书等职。潘凤笙不仅是朝廷的一名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幼好学,涉猎百家。尤喜搜罗善本书,金石碑版之属。”除了议论朝政之外,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以及宋版图书都是其搜罗的对象。‘精’通金石书画的潘氏以 “滂喜斋”的古籍善本与“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所收藏的青铜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现时都无人匹敌。

    潘氏家族是苏州的望族,有“贵潘”之称。祖上是徽商,迁居苏州后注重文化教育。自先祖潘奕隽成为第一个进士之后,潘家科名连捷,一跃成为簪缨世家。潘凤笙的祖父为全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一品的太傅及武英殿大学士。其父亲潘曾绶,官至内阁‘侍’读。而叔祖更是全隆乙卯科的探‘花’潘世璜。除为官外,潘凤笙家族亦是苏州地区的收藏名‘门’之一。潘家几代人从流散于世的真赝书画中,甄别遴选,收藏了一批‘精’湛的书画名作,历经后代近二百年薪火不断的积累。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私’家收藏家族。那么潘凤笙家族具体的收藏规模如何呢?

    潘氏五世祖潘奕隽喜爱收藏到了痴‘迷’的地步,搜集了大量的古玩字画。其“所居三松堂,所藏皮法书名画甚富。“……有《书画目》两册,著录宋元以来名迹数百家,原稿藏公曾孙俭庐叔祖处,余曾假以录副,未逞棱理”。藏品的‘精’富程度可见一斑。在此书中还记录了潘家收藏的有邧代以来作品共计187件,其中不乏赵孟睢⒅艹肌⑸蛑堋⑽恼髅鳌⒊鹩ⅰ⑻埔⒍洳⒗剁⒊麓尽⑿煳肌⑼跏泵簟⑼跫⑼踉睢€⑹倨健⒙奁浮⒔鹋⑽饫⒉槭勘辍⒏叻锖病⒌源罄さ冗柋b乾三朝名家墨迹。其中有徐渭《黄甲传肿图》、文征明《红杏湖石图》、周臣《松荫话客图》、仇英《枕琴图》、李掸《时新佳品》等。潘奕隽不仅喜欢书画收藏,还热衷于搜集各类古籍善本。其“三松堂”先后收藏历代典籍达数万卷,所藏珍贵典籍即达百种以上,与当时大藏书家黄王烈、袁寿阶齐名。潘奕隽卒后,“三松堂”藏书分别由其孙潘遵祁、潘希甫递藏,各自拥有数万卷,并陆续有所新补。

    作为潘凤笙伯父的潘曾莹的收藏数量也很可观。在其《墨缘小录》记载珍藏的名家作品就达106人。在他另一部著作《小鸥‘波’馆画识》中,也记录了他收藏及见过的名画。如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唐寅《山水图》、陈汝言《修竹草堂图》、徐仿《山水》、余根《鹰》等。

    受家族传承和熏陶,潘凤笙的另一伯父潘遵祁亦赫赫有名的鉴藏大家。收藏的重要藏品还有:鲜于枢《道德经卷》,宋镰《嘉瓜颂》、唐寅、文征明《眀人手札》等。

    拥有如此多的藏品潘氏家族,其资金来源也是多样的,其书画收藏资金的首要来源是潘家历代为官的傣禄。潘氏家族世代为官,仅是其‘侍’俸禄,就能保证潘家的书画收藏没有资金上的问题。此外,家族经商而获得的财富也用于购买藏品。潘氏家族以商人身份进入科举仕途,一直秉持“科举为主,经商为辅,二者迭相为用。”通过对潘氏家族先后创建的丰豫备荒仓、松鳞义庄来的相关记载来看,其家族财产之巨便一目了然。如韶光七年潘世恩长子潘曾沂“以分授田二千五百亩为丰豫备荒仓,专备里中荒年平集以及诸善举之用。”至光旭时,义田已达一万四千九百亩之多。

    对书画收藏如此入‘迷’的潘家。是缘于他们家族都有嗜古的爱好。潘奕隽在题沈周《东庄图》中写道:“《话雨图》吾见之于款州汪心农家,以未见《东庄图》为憾,今京口冯君株生购得之,因得假归三松堂。获观奇迹翰墨,缘深为可庆也。晤对十日,更喜株生之博雅好古,又自念老眼可见。”这些浓厚的家庭收藏环境,无不深深地影响到了潘凤笙。使他最终走上了鉴藏之路。

    潘凤笙藏品之‘精’良比起前辈来讲有过犹而无不及。饱读诗书、满腹经伦的潘凤笙酷爱收藏古玩字画,尤爱青铜器。为此节衣缩食,大把的银子都投入了收藏,以至于所乘车马轿舆都是最破烂的。可谓到了疯狂的地步。潘凤笙每发现彝器文物,必“倾囊购之,至罄衣物不惜”。潘凤笙主要收藏的还是青铜器方面,他所藏钟鼎彝器之类多达五百余件,成为现时收藏吉金的第一家。当时最著名的三件西周青铜重器为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其中前两件就为潘凤笙收藏,故刻有“天下三宝有其两”印章一枚。攀古楼便是他存放青铜器和石碑的储藏处。

    大克鼎为韶光年间在陕西眉县出土,先为豪绅宋金鉴所得,后被县令以500两黄金购去,宋得官翰林后,又用白银3000两买回,最后为左季皋以10000两银子的重金购去。因左季皋被弹劾时潘凤笙三次上疏营救,左遂以大克鼎相赠,终于报答了潘氏上奏保举的大恩。另一件大盂鼎,在陕西宝‘鸡’县渭水南岸出土,潘凤笙‘花’了650两白银购得。在此之前。他已得丁周史颂鼎,如今“三宝”镇家。潘凤笙可以说喜不自胜。

    现今金石学鼎盛,学人士子、官宦商贾争相搜购,使钱币、碑贴、三代彝器等青铜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藏品。潘凤笙每逢彝器出土,都最先去收购,所得有钟、镈、鼎、尊等稀世文物。但潘凤笙对自己所藏之品极为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内涵。他 “每得一器,与同好者切磋研究,图状释文。以传后世。”

    现在的他,就在仔细的研究着大克鼎身上的铭文。

    研究了好一阵子,潘凤笙将今日的心得记录下来后,感到有些累了,便伏案假寐起来。

    睡梦中,他仿佛来到了紫禁城……

    ……

    “皇太后,您瞧瞧,这大克鼎气势雄浑,端庄稳重,端的是国宝重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