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菊花台 作者:谈天音 >

第10章

菊花台 作者:谈天音-第10章

小说: 菊花台 作者:谈天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鉴容昨天在上书房对我说过,四书里面说,黎民不饥不饿,就是太平了。天下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想,陛下认为如何?当时,他比太阳更明艳,坚毅的光辉使他的脸庞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
    我走出昭阳殿,雪已经停了。我仍旧攥着韦娘的手,对总管陆凯说:“明天一早,宣华鉴容到东宫候着。陪朕一起去明光殿,参加'小年'的消寒年会。”
    帝王之家,灯火初上,反而增添了寒意。我踏着厚厚的积雪,望着天空中的薄云冷月,精神异常抖擞。
    “陛下,你瞧。”韦娘忽然开口。
    夜空中,竟有一只苍鹰掠过,以它的高度,藐视着皇宫内的乌鸦燕雀。我看着那鹰,自言自语道:“朕一定要做到。一定!”
    《菊花台》第三部分
    第五章 同舟共济(1)
    四周一片黑暗,只有我书房里一盏灯仍亮着。王览去后,我不得不同他过去一样,每日不到四更天就起床。冬夜阴暗,暖阁里却燃着炭火,加上四周夹壁内的壁炉,反而热得人头晕。此时只有齐洁与一个小太监陪着,齐洁,将门虎女,凡事不敢怠慢,随时精神饱满。那个小太监大约是新到御前的,在这屋里站着居然犯起瞌睡来。
    齐洁就要叫他,我笑着摆手,轻轻道:“他还小呢,算了。要不是父母赤贫,怎么会把一个好端端的男孩送到这种地方来?他如果生在好人家,不知道多得疼爱呢。你说了他,回头他下去要挨老宦官罚的。”
    齐洁笑了:“那是陛下心慈。”
    我叹了口气,说她:“你就是死心眼,看我身边的丫头,再舍不得的也都放出去了。禁城里面过于单调,看万千宫女,到了夏天,脱下夹的换上单的。过了冬天,把库里的旧物拿出来翻晒。时间长了,自己都觉得是个木偶了。我是没有办法,你怎么也情愿在这里关到白头?”
    齐洁闷闷地回答:“也不是想这样,只是奴婢已经……陛下,别问奴婢了吧?”
    我也不说话了。哎,体己人个个都有事瞒着我,我只好装作糊涂。
    我每天要批阅大约七八十本奏折。折子,人们总以为神秘。其实,也就是些由左至右折起的长纸。当然根据内容,页数也会不等。除了给我上题本与奏本外,全国一共只有八位官员有资格给我直接写书信。除了太平书阁的神秘首领以外,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华鉴容,就是其中之一。
    我不是不知道,民间对我们的关系猜测颇多。北国的讥讽,实则是源自南国市井的传说。我少年守寡,所倚重的华鉴容,又风流倜傥,美冠天下。他手握权柄,却至今未娶,更是增加了可信度。对于这种谣言,我只有不加理会。世间最堵不住的,就是众人悠悠之口。所以说,我亲近周远薰等人,也有些别的意思。
    接近黎明的时候,华鉴容来了。屋里热,他脱了一身黑貂裘衣。大红色的一品官服衬着他雪白的脸,美得无以复加。我心想,还好他不是女人,不然,非得“倾国倾城”不可。因为我要和他谈机密要事,齐洁拉着那个小太监退了出去。
    “陛下好像特别高兴。”华鉴容走近我说。叫他陪我上明光殿,是第一次。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些忐忑。
    我自然不好把刚才的“歪脑筋”告诉他,只好搪塞他道:“鉴容,你说我的书法如何?”我最近和他说话,总是不假思索地用了“我”。
    华鉴容低头含笑,剑眉微耸。
    我说:“当然比不得你和太师。但是,我有三个字,肯定是写得最好的。”
    华鉴容笑得开心,道:“是'知道了'三个字吧?”
    我点头,我自从登基以来,每天练书法似的写着这三个字,早就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精明的皇帝,要借臣下的口,反映自己的意思。我年纪不大,却已经同一些大臣有了这个默契。其中首推的,就是尚书令王琪与老太师何规。
    我的祖父时代,秉笔太监还存在。到我父亲当政,为防止宦官擅权,废除了。王览去世,我为女主,也有人提出过恢复那个制度,但被我拒绝了。
    我拿出一封信,递给华鉴容:“这是尚书令王琪的信。老先生第一次反对我的意思,认为国家应该调和,不该变更祖宗的规矩。”
    华鉴容却不接过去,悠闲一笑:“我早就料到了。今天要是公布出去,恐怕许多贵人都要寝食难安了。”
    华鉴容眉如远山,目光炯炯,坚定地说:“老先生们,都上了年纪,自然想太太平平地过完余生。可如今贪污横行,农民困苦,司法不力,却是历史上罕见的。年年都号称国库充裕,其实不过是假象,骗得了百姓,骗得了你我?骗得了有识之士?有史以来的国家,从没有在如此情况下,还可以长治久安的。如果不改革,未来只要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这个帝国就会全盘崩溃。”
    我的心跳动得很快,只觉得好像火山爆发一样,产生了一股温热的力量。它贯穿了我的全身,沸腾了我的血液。我真诚地笑道:“你看着阿福,一个女子要治天下,实在辛苦。”
    华鉴容全神贯注地瞧着我,大步走到了我的背后,不容分说地拉起我执笔的右手。他的胸膛几乎就要抵着我的背了。
    我说不出话来。华鉴容温柔地握着我的手,好像是极其珍稀的宝贝。带着我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了几个字。一笔一画,极其认真,令我几乎都忘记了呼吸。
    “同舟共济”
    通过我们的手,纸上出现了这四个遒劲优美的大字。
    华鉴容也不放开我的手,手臂继续那么环绕着我,凝望着我。
    “我……”我挣开华鉴容的手,闭上了眼睛,可眼前全是他的眸子。他是一个可以用眼睛来杀人的男子。
    当我恢复平静的时候,华鉴容已经离我远远的。他站在书房门口,竟然和个初出茅庐的男孩子一样,脸色微红。
    “谢谢你,鉴容。”我大方地说。
    华鉴容这才说道:“尚书令所谓的调和是不存在的。他们这些纯粹的文人,所谓的中庸不过是他们眼里的阴阳调和。人们口头公认的理想,就是阳;自己不可告人的私欲,就是阴。 “
    半个时辰以后,我在华鉴容的陪同下出现于明光殿。我坐在龙椅上,皇袍上用金线绣着团龙,戴着”皇冕“,皇冕前后都挂着十二串夜明珠。皇帝冠前之所以要挂珠子,是为了保持自己端正静止的仪态。我环视着身穿缂丝罗袍的百官,怡然微笑。我额前的珠子,一动也不动。
    太庙的乐官演奏庄严的礼乐,远处乐手们合唱着:“月灵诞庆,云瑞开祥。道茂渊柔,德表徽章。粹训宸中,仪形宙外。容蹈凝华,金羽传蔼。”
    我点点头,内侍杨卫辰手拿诏书走出来。杨卫辰虽是宦官,但饱读诗书,气质高雅,一直被我重视。他高声宣读:“上谕,即日起行新法。一,治心身,清心为重。言行做到仁义、孝悌、礼让、廉平、俭约、明察。废除'禁止风闻言事'旧令。七品以上官员、太学生,均可上书。二,敦教化。移风易俗,废除对商人、犯人家属、艺人、工匠的约束。除监察院外,另设十二名台谏官。彻查贪污,行贿与受贿罪相等,举报有赏,知情不报者,连坐。三,尽地利。严禁官员占用、圈禁民田,地方官督促百姓农作,不可使土地荒芜,户口减少立即上奏。此点列入官员考绩。若郡守等执法犯法,占有山林水泽,死罪。四,选贤良。废止士族中正制度,开科举。用人不问门第,只看才能志向。五,简机构。着各部长官拟议具体方法上呈。六,均赋役。王公贵族与平民同等标准。七,倡朴素。重议朝廷土木工程,凡于民不利者,立除。八,革军事。即日起,废兵部,废各州都督军事衙门。兵士,皆直接受命于朕。四镇将士,定期轮换。凡戍边者,粮饷与御林军等。九,灭浮华。由朕开始,节约开支。官员上书,阿谀求赏者,降级。十,即日起,加左仆射华鉴容为太尉,录尚书事,太子少傅,吏部尚书如故。钦此。”
    当读到最后一条时,与群臣一起跪着听旨的华鉴容身体剧烈一震。这是我昨夜刚刚加上的一条,录尚书事,等于赋予了他与当年的王览一样位极人臣的权利。我说过,我选择相信他。可现在看着他,我的眼眶竟然湿润了。
    鉴容啊,荣耀的背后,我这是把你推到了这场浪潮的顶端啊!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可我也知道,这次的石,重于
    泰山,以至于除华鉴容以外的人都想不出如何反应才好。我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显得格外安静的殿堂,最后落到华鉴容的脸上。他的脸庞,很难形容是怎样的表情,只是一双明亮的眼睛,依旧是在无怨无悔地倾诉。原来,他一直都明白。
    我只觉得心在猛烈地撞击着胸口。此时,一阵官靴和衣物的声响。
    有个人忽然走到御阶下,身体颤抖着,跪伏在地:“陛下,臣有本要奏。”
    我是一个皇帝,即使有时陷入某种情绪。也能够立刻抽身,投入政治中去。
    我定睛一看那个人,不禁吃了一惊。
    我嗓子发干,尽量和颜悦色地说:“原来是何太师,你倒说说看。”
    我的眼睛静止在何规的脸上。今天有人会跳出来,我是早就知道的。只是万没有料到是他我和华鉴容的老师。
    何规似有为难,说道:“陛下早就欲行改革。君主如父,臣等理当顺应。但是先帝不以老臣鄙陋,命臣为陛下讲读。陛下记得当年学堂里那匾额上的四个字”责难陈善“吗?今日臣有些话必须要讲。不然有负先帝知遇之恩。”
    何规年过古稀,平日里说话十分随和。但此时每一个字都铿锵明白地回荡于大殿内外:“陛下要变革,难道变革是容易的吗?古往今来,纵然一些革新得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革新之臣又是如何呢?太尉公与陛下都是弱冠年少,求成之心相同。但臣以为,尧舜时代尚有四凶,何况我朝?至于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也不全是郡守州牧的过失。陛下如责难过苛,则地方上施政更严,这也并非好事。说到朴素风纪,臣以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陛下自己从相王弃世就俭约勤勉,天下皆知。 臣下上书,阿谀不可,那么无据责人,就好了吗?朝廷大臣个个恐惧暗箭,更不敢行事。臣入仕五十余年,有幸侍奉三代贤君。今日冒死进谏,望陛下三思。”
    何规一代鼎臣,说话的分量是最重的。这个人,华鉴容和王览都说过,要么不言,言必切中。虽然何规的观念保守,但是从他的角度,也确实是“责难陈善”。我没有说话,等待着群臣的反应。
    群臣中有一大半人,听了频频点头。他们彼此小声议论,嗡嗡声震得我头晕。尚书令王琪虽上书反对变法,现在却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华鉴容正要开口,有个年轻的官员却跪出行列。我一看,是蒋源。蒋源新娶何太师的孙女,不意却挺身而出。我向来看重他,心里又添几分欣赏。
    蒋源谦恭地对何规笑,转脸严肃地说道:“臣以为,太师此言,有文过饰非之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至此天下才如新生一样保有活力。太师虽自身清显,但今日的天下,流弊已经散于四野。变革自然不易,但作臣子的自当为陛下赴汤蹈火。明哲保身,于己有利,于国并不可取。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