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宠之嫡妃攻略 >

第262章

盛宠之嫡妃攻略-第262章

小说: 盛宠之嫡妃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世子大人这么深的心思,肯定会想啦:这辈子还没计较清楚。若有幸有下辈子,卿卿一句“说不准”……这三字,简直不能容忍。

第403章 图穷匕见,秋后算账

    秋节刚过,京里便出了件大事儿。

    左相老迈,身子骨已大不如前。中秋前约十来日,丞相大人脖子后面,连着后脑勺底下,不知何故,突然冒起一片儿粟米大小的红疹。

    请了宫中御医来看,那御医只说经了一夏,淤积在体内的热毒未发散开来。如今时已入秋,这天儿这般骤然一凉,冷热一冲撞,这才使毒热倏尔发作出来。

    好在此症并不少见,碍不着大事儿。只需早晚按时服一剂药,清热解火,疏风活血。不出一月,当可治愈。

    这御医吊了好大一袋子医经,又说了一通宽慰人,中听的好话。老神在在,十分笃定开了单方,又叮嘱了几句吃食上的禁忌。之后得了相府厚谢,这才被人恭恭敬敬送出门,登上暖轿回宫去了。

    要说这事儿到此为止,也没闹出什么岔子来。

    起初几日,左相大人脖子后长的那些个又红又肿的疹子,眼见的,随着****用药,大是好转。

    原本光秃饱满的红疹,似晒干的萝卜丝儿,皱巴巴,不几日便焉下去,疼痛麻痒也随之减轻。

    可坏就坏在,左相大人进宫赴宴归来,安寝至深夜,竟意外自梦中痛醒。仅一晚的工夫,不止脑后,原本已消下去的疹子,如点着的野草般,一直烧到了耳朵根,与后背双肩两侧。

    朱家人这才急了,连夜传御医,这回来的却不是上回那位,而是在宫中颇有资历的周御医。

    这周御医是个真真有本事的。只掀起左相的领子先瞧了瞧,面上已露了丝凝重。之后搭脉一诊,当即便缩紧了眉头。

    收回手,回身向左相夫人问道,“相爷此症乃是痈疽。急症不谈,既已用药,何以却不忌嘴?依下官看来,此番相爷这急症,十有**,乃是误服腥热之物所致。眼下病情加重,许有化脓之忧。倘若一个不好,这,这……实是棘手啊。”

    周御医扼腕,摇头不迭,一脸沉重。

    左相夫人及府上众人,闻言大惊。当日那位御医叮嘱,需得忌口的几样吃食,她已仔细交代下去,相爷大好前,不许做这几道菜。

    这又怎会落得个“误食”?

    朱家众人一听这病症难治,且有性命之忧,早已慌了阵脚。左相夫人抹泪,抚着心口哽咽着,将当日御医嘱咐,挨个儿当着周御医的面,细细数来。

    周御医开头还频频颔首,颇为赞同。可待得左相夫人说完,周御医一愣,揪着胡须瞪眼,“这便完了?鹅肉呢?莫不是夫人说漏了?”

    于是这么一追究才知晓,秋节当晚宴席,确有一道红烧鹅肉的。

    至于为何先头上门那御医,对鹅肉一事,只字不提,朱六爷匆忙进宫,却不料在御医院扑了个空。

    那御医早在几日前,被人发现沉了湖。连带他在燕京家中老老小小十余口人,一夕之间,人去楼空,再查不出下落。

    这般大事,且那御医死得蹊跷。左相患疾一事,立时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

    左相这么突然一病,大病不起,相府自此风声鹤唳,整个朱党的气焰,也跟着再兴不起来。

    这些自然都是明面上的变故。朱家人也怎不会疑心,此事背后,怕是有宫里那位的影子。加之暗中传信京郊所布的兵力,迟迟得不到回应。当此际,朱六爷忽然面色大变,惊疑不定道,“顾相正奉命巡查京畿。”

    只这么一句提醒,已足矣令朱家人人自危,胆战心惊了。

    谁也料不到,宫中那位隐忍多年,竟会挑了这时候,骤然发难。在这之前丝毫风声也不露,当真叫人防不胜防!

    “岂有此理!”病榻之上,左相大人气喘吁吁,愤而拍案。也不知惊怒之下,嘴里骂的是当今圣上,还是那位借机离京,一旁看好戏的顾大人。

    “竖子岂敢!我朱氏一倒,他顾氏满门,岂能活命?”

    朱家倒台,世家一系,去了大半。怀王又岂会放过这一举剿灭,连根拔除的大好时机?

    这也是众人想不明白的地方。即便赵国公,也接连发了三封密信,催促那人尽快赶回京城。

    京中大变将起,山雨欲来。各家都缩着脑袋做人,只觉往后的日子,恐怕吉凶难测了。

    京里来了书信,起初七姑娘全没当回事儿。那人哪日不是政事不断?

    及至后来,亲眼见得公孙与他帐下几位幕僚,改了装束,连夜而来。那人竟不顾病体,召公孙几人议事至深夜。七姑娘这才发觉,事情似不对了。

    她以为京里出了事儿,暗自一琢磨,便吩咐春英,天一亮赶忙收拾包袱,准备回京。可没曾想到,翌日一早,那人竟拉她补瞌睡,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还赖着不起身。

    她狐疑盯着他,半趴在他身上,瞅了又瞅。引他挑眉正眼看来。

    “大人,咱们不回京城么?”

    他嘴角勾起莫名的笑意,抬手伸个懒腰,轻描淡写道,“京中正乱,此时回京,无谓淌那滩浑水。”

    他指尖在她脸颊描摹,懒懒的,痒痒的。口气甚是平淡,像真就没什么大事儿,是她多想。

    她撑起身,径直对上他凤目。奈何这人城府深,她丁点儿蛛丝马迹也寻不出来。七姑娘瘪瘪嘴,泄气道,“早知道便不叫春英收拾箱笼。白忙活一场。”

    他定然有事瞒着她,只她问不出来罢了。

    他好笑捏捏她鼓鼓囊囊的腮帮子,刻意放缓了声调。

    “倒也不算白忙活。正巧,前些时日阿瑗不是还惦记家里?”

    未尽之言,已令她豁然支起身,目瞪口呆。惊喜得,恍若梦中。

    她是说过想家,可那也不过有感而发,随口一提:说是若然能叫爹爹跟太太看看诜哥儿,那该多好。可她从来没想过,这话真有一天能作数的。

    离家这些年,她想家,想爹爹,想太太。多少思念只敢藏在心里。就怕一勾起来,这酸酸涩涩的牵挂,一发不可收拾,索性深埋了,轻易不去触碰。

    直到如今,他一点儿没有预兆,开口许她省亲。她抓着他襟口,眼泪一滴滴打在他身上。这才知晓,这份深埋的想念,她忍得何其辛苦。

    “呜呜——”她埋在他颈窝,小小声呜咽。小身板儿一抽一抽的,哭得甚是可怜。

    他抬手将她紧紧拥在怀里,默然感概之余,目若幽潭,又深又暗。

    他在她尚幼时,将她带离双亲,强迫他,也亏欠她。然则他不悔。

    “卿卿莫哭。”

    他不擅长哄人,只在她耳边轻声呢喃。一手轻拍她背心,温柔陪她。

    得他如此相待,她放肆的搂上他脖子,哭得更凶了。

    *********

    这就解释了顾大人离京巡查,为何频繁见客,出门应酬。有他在一旁盯着,本身已是威慑。事关家族兴亡,朱家那头大难临头,谁也不会傻到在看不清局势的时候,轻举妄动。

    政治斗争,就不赘述,字里行间,浅浅描述哈。

    朱家倒台,顾衍敢放着京里的烂摊子不管,自有他的凭仗。

第404章 此“宠”彼“宠”

    燕京皇城。

    早朝之上,御史中丞参尚书令家次子当街纵奴行凶,打伤匠作左将家外甥,伤百姓十余人,恳请圣上依律惩处,并治尚书令管教不严之罪。

    怀王高坐御阶之上,目光透过冠上齐眉的冕旒,向左侧文臣处俯瞰。见得为首那位置空着,左相如他期许般,接连数日告假。

    怀王眼中闪过抹异彩:这本参得好。

    尚书令依附朱家,正好一并收拾。

    “准。”

    底下诸人被一个“准”字,砸得心头一震。那些个心头有鬼,如今只得夹着尾巴做人的,悄然将头埋得更低了。

    怀王居高临下,一眼望去,殿内一片乌鸦鸦的冠帽。诸人恭顺敬服之态,令怀王长久以来的不得志,瞬时好了大半。便是聆听这枯燥的朝事,也不觉枯燥乏味了。

    怀王抚在膝上的食指动了动。眼波顺着向后移去,及至见到一班格外老实,自他登基后便恪尽职守,从无逾矩的朝臣,怀王眼中畅快散去,渐渐的,似蒙上层阴霾。

    目光重又回到文臣那列,当头次席。怀王搭在膝上的五指一握,先前还觉搬去了心头一块大石。这会儿,由不得他不警醒,除朱家外,还有离京那人。

    遂眸色一暗,只觉心里跟梗了根刺儿似的,拔不出,也咽不下。

    早朝过后,御辇往御书房而去。紧接着,刘公公奉命传旨,宣侯御医觐见。

    之后刘高守在殿外,约莫一盏茶工夫,便听殿内传出一声哐当的闷响。这动静刘公公再熟悉不过。哪回王上心气儿不顺,或是后宫有妃嫔不懂事儿,惹了王上动怒,便逃不出这么个结果。

    果然,半刻钟后,刘高便见侯御医脚步慌乱,一脸惊恐退出门来。

    刘高脑子一转,还记得那位的交代。对这位侯御医,无需动旁的歪脑筋,只需有礼相待。于是刘公公亲自上前,端出一副巴结御前红人的嘴脸,弯腰领侯御医登上轿子,目送他离去。

    直至再见不着人影儿,刘高这才掸一掸拂尘,嘴角勾起个轻鄙的笑来。转身步上石阶,继续当他的差去了。

    午后,不出刘高所料,御驾又去了新晋封不久的姜昭仪宫中。

    这倒不是刘高如何机灵,次次都能琢磨中上意。只每回王上宣侯侯御医,若是发了火儿,必是要去探看昭仪娘娘母子。

    便是娘娘华安宫中的小太监都知道,圣驾一到,当先去的不是娘娘的寝宫,而是公子昶的偏殿。

    由此可见,怀王对公子昶何其宠爱。连带的,娘娘在这后宫之内,也隐隐透着丝压过宠妃贺兰昭仪的苗头。

    在朝露殿一应当差的太监宫女,也跟着沾了光。出了这宫门,哪个敢不高看他们一眼。寻常家走路,个个儿都是腰杆挺直,脚下生风。

    今日怀王过来,姜昭仪早早便抱着公子昶等在殿外。见怀王步下御辇,姜昭仪赶忙迎上去,眼见便要行礼。

    “免了。”怀王虚虚一扶,目光却定在公子昶身上,压根儿没看她。

    姜昭仪姣好的面容一僵,赶忙调整过来。一低头,嗔怪般,催公子昶唤人。

    “父王。”虚岁已四岁的公子昶在她怀里挣了挣,吵着要下地。一边扭动,一边笑呵呵朝怀王伸手。

    见公子昶脸上纯真的笑颜,怀王跨前一步,稳稳将他接住。

    无人知晓,怀王紧紧抱着公子昶的两臂,隐隐有几丝颤抖。

    进了殿,昭仪娘娘刚给怀王奉了茶水,便听怀王问正坐在他膝上的公子昶,“书读到哪儿了?可有不明白的地方?”

    这却是要考问课业了。

    先前还笑嘻嘻的孩童,立马便缩了脖子。畏畏缩缩躲在他怀里,一边还偷偷打量自个儿母妃。

    姜昭仪暗道声不好,一抬头,果真对上怀王目睹公子昶这般怯懦,也正向她望来,隐隐阴鸷的眸子。

    姜昭仪一吓,赶忙垂下眼。强自笑着将公子昶抱了好好站在地上,将他环在她脖子上的小手拿下去,分开来,规规矩矩,贴在腿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