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23章

炮灰养女-第23章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啥,三丫,我们怎么能管你叫姨呢,这辈分不是乱了么。”大壮拍着大腿惊叫道,对于新名字的关注,很快转移到辛夷乱了辈分的名字上。
  ……
  没文化真可怕!
  前世完全没有这么一出啊,辛夷哭笑不得,只好解释说:“不是小姨的姨,杨先生说了,辛夷是一种草药名。”
  “哦。”大壮长长的哦了声,眼底还是一副迷惑不解的神情。
  王氏听着外面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新名字,从屋中走了出来。
  方才还围着辛夷询问自儿个新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几人,一下子亲亲热热的围到了王氏身边,得意的向她耀着新名儿。
  辛夷抹了把虚汗,跟没有任何读书基础的人,解释玉荷、桂香之类的名儿还简单。可解释起小怜这种抽象的名字,她真的很拙计。
  小怜在历史上常常指代红颜薄命的女子,并且美貌可惊动世人。杨先生果然神来之笔,在一堆花花草草中蓦然插入一个清新雅致的名儿来。
  她都忘记了前世自己是怎么解释的了,果然,她的记忆不是复读机,不是所有东西都能事无遗漏的记下。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报着新名儿,王氏听的一个头两个大,一下子记住七个名儿,对她来说真的很难。
  脑袋里吵了老半天,她才记得老大叫长平,老二叫长安。
  “好了好了,你们去跟爹爹讲吧,娘要做饭去了。”
  王氏理了理围裙,将孩子们都打发走,转身进了厨房。
  辛长平和辛长安兴冲冲的往堂屋冲,四丫放慢了脚步,退到了辛夷旁边。
  她没开口,辛夷也不吱声。
  等了半响,四丫才拽着辛夷的衣角可怜巴巴的说:“三姐,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是啊,辛夷在心中回答,但是面上还要带着笑:“没有,你不要多想了,最近家里事儿太多,我也没有玩闹的兴致。”
  以前四丫每次缠着三丫陪她做什么时,她总是答应的很爽快,有时她偷吃了东西,还要求着三丫帮她背黑锅。
  一直以来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人,忽然变得冷淡,四丫打心底里不舒服。
  “三姐,我喜欢辛夷这个名儿,我们能换换么,你那么漂亮叫桂香多好。我这么丑,取个桂香的名字,会被笑话逗得。”
  辛桂香咬着唇,将她的请求提出。
  辛夷愣了一下,荒谬感爬上心头,她语气十分古怪的说:“桂香这个名很好听,四妹,你想多了,你一点儿也不丑。”
  说完之后,她不经意的挣脱辛桂香的手,走进了堂屋。
  此刻辛有财正满意的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报名字,时不时点头说声好。
  “三丫头,四丫头,你们也过来了,都记住了自己新名字没?可惜,爹不识字儿,也认不出你们的名儿来。”
  辛有财的语气中,满满的都是遗憾。
 

第三十九章 精耕细作奔小康
更新时间2014…7…7 14:19:36  字数:2122

 偌大个辛家,老老少少九口人,连一个识字儿的都没有,也难怪辛有财叹气了。
  辛长平满不在乎的接了句:“乡下人,识字儿干嘛,我们又不考秀才去。”
  这种思想,辛夷默默鄙视了下,越是落后的地方读书的用处就越大,大字儿不识一个,想做小生意记比账都难。
  果然,辛有财恨铁不成钢的瞪了老大一眼,不赞同的说:“都怪家里太穷了,也没能把你们送到村中学堂里念念书。你看你大伯家吉利,在村塾了学了一年字儿,如今不仅会写名儿还能帮人读个信。”
  讲起侄子来,辛有财骄傲中透着心酸,他们老辛家也就吉利识几个字儿了。
  辛老大家家境稍微宽裕些,能将长子送到学堂念念书,他却没本事拖累着孩子们都成了睁眼瞎。
  气氛一时凝重起来,辛夷童言无忌开口:“爹爹,现在家里有钱了。等到种了麦子,就让大哥二哥也去学堂念几个月书嘛。”
  女儿的建议,让辛有财眼前一亮,他怎么把这一茬儿给忘了。村里学堂分着长学和短学,家里银子不宽绰,念不起长学,可去读两三个月书还是行的。
  村塾里很少有富人子弟,大多数都是村里娃儿,能一直专心在学堂念书的并不多。
  应运而生了短学,时间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
  辛夷所提的就是这种短学,她考虑的是,家里有人识字儿,办起事儿来也方便些。
  “三丫说的对,等忙完下种了,就让大勇和大壮去学堂念月把书。”
  听到要读书,大勇和大壮反应截然不同,大勇脸拉长的跟苦瓜似的,大壮满脸兴奋。
  “嘿,我也能去念书了,爹,你以后得交我长安叫大哥长平,叫三丫辛夷。我们都改名字了,你还叫小名儿。”
  “这熊孩子,跟你爹较起真儿来了。”
  王室笑骂道,辛有财点点头,和气的说:“好好,爹以后叫你们大名,行不行辛长安?”
  大壮嘿嘿一笑不再吱声。
  等到冬小麦播种之时,辛有财伤腿卧床,下地的事儿全搁在了王氏和几个儿女肩上。
  好在长平和长安都到了中用的年纪,有两个半大劳壮力顶着,辛家的两三亩地也不算啥大事儿。
  王氏本以为播麦时,辛夷会提出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让自家地亩产增多。
  哪知,等到了地边,一切与往年无异,都是翻地撒种。仅有的区别就是,辛夷让大家在隆畦时,撇的比往年宽些。
  一畦地稍微宽点儿,两亩多地下来,就比往年稀疏上很多。
  对辛夷的话坚信不疑的王氏,按捺不住心底疑惑问道:“丫头,这麦种撒的比往年少,等来年收成能高么?”
  不问还好,一问,辛夷吐槽的冲动简直停不下来。
  大河村种地的方法,真叫人大开眼界,种个麦子恨不得一点儿空隙都不留。来年青苗发上来后,密密麻麻挤成一片儿。
  辛夷印象中的麦子应该是金黄金黄的,麦穗硕大。可上河村的麦子熟时,挤成一堆麦秸秆儿细脚伶仃的,支着个瘦脑袋。
  作为农科大学生,辛夷真想好好和村民谈一谈优生优育的问题,种子真的不是撒得越多越好。
  太多了,地头营养跟不上,反而会让麦子发育**,长出的麦子良莠不齐。
  “娘,您放心吧,山神娘娘说了,明年春天空隙处可种上棉花。这样,夏天能收麦,等到秋天还可以收棉花。”
  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是辛夷拿来解决亩产低的方案之一。
  大华国此时还没有插播的耕种方式,土地里农作物单一,还有秧苗越多收成越好的错误观念。
  麦杂花不是辛夷的发明,等到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老百姓的智慧增长后,耕作方式以及农具都有显著提高。
  “预于秋冬耕熟地穴种麦,来春就于麦陇中穴种棉。但能穴种麦,即漫种棉,亦可刈麦。”这也就是在《木棉谱》中说的“麦杂花”。
  这是辛夷以前翻书时不经意间看到的,由于简单实用,便记了下来。
  王氏存着满心疑惑,将质疑压在心底,安慰自己,山神娘娘已经帮自家赚了三十两银子了。地里收成就算亏些,也没要紧的。
  要是到时真的还能再收一次棉花,家里就要比别人多收一季作物了。
  长平和长安埋着头,一人拿一把锄头翻一畦地,王氏和二丫一人跟一个在后面撒种子。辛家穷,没有耕牛,一切都要靠人力。
  辛夷在田埂上坐着,望着一家人辛苦劳作,她细胳膊细腿儿的,也帮不上忙。
  家里农具也没那么多,小怜在家里照顾辛有财和两个孩子,剩下的人都在地边呆着。
  没人送饭送水,五人晌午时就着凉水,吃着硬干粮。
  九月的天高气爽,辛夷坐在天边吹着风,微微惬意。
  在田间辛苦劳作的长平和长安,累的汗如雨下,最后干脆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抡着锄头干活。
  隔壁田地早就完成了下种,犁过的地平平整整,黑色的泥土翻在上面,一看就是用牛犁耕的。
  同样是农户,有耕牛和没耕牛是截然不同的。比起别人家,辛夷家确实太过寒酸,可他们好歹还有两亩地傍身。
  若是农民没有了自耕地,只能去做地主家佃农,年年交了租子之后,剩的粮食还不够糊口,只能向地主借粮。恶性循环后,佃农到最后,和半奴隶地位差不多。
  穿越到这个传说中人吃人的社会,辛夷明白一个道理,站得越低越容易被踩到。
  想要被人尊重的话,不止要有钱还要有身份和地位,这一切不能靠别人。
  前世误将终身托付给渣男,辛夷深痛恶绝,今生哪怕孤独终老,她也不会再嫁类似乔正臣一样的人了。
  有的错不能犯第二次,她已经为此付出过生命的代价了。
  忙着撒种的玉荷,抬头时,不小心瞧见了辛夷脸上怅惘的表情。
  她不知该如何形容,年仅八岁的妹妹,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心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辛夷不再像个孩子,玉荷茫然了,她似乎从未留意过。
  “发什么呆呢,手快点儿二丫。”
  王氏大嗓门儿一吼,玉荷也不再多想,加快步子专心播种。
 

第四十章 二憨闯学堂
更新时间2014…7…8 12:59:28  字数:2218

 播种不比麦收,用不了几天就结束了,送长平和长安上学堂的事儿也提上了周程。
  村塾开学的日子,刚好就在这几天,没什么可准备的。辛家连笔墨纸砚都没买,就买了十条腊肉两壶酒,送到了杨夫子家里,算是在村塾挂上了号。
  村塾唯一的教书先生,便是老秀才杨勤学,上河村公众每年出十两银子做杨夫子的聘金。
  凡是上河村的孩子,只要拿出一定束脩,就可以在学堂念书。
  当然,若是极有钱的人家,也会定期给先生一些薪金,希望先生能对自家孩子多加指导。用现代话来解释,就是开小灶。
  不过,凡是家中真的不差钱的,早就搬到镇上去了,镇上的私塾也比村中强些。
  开笔礼以及祭孔老夫子只在正月长学开始时才举行,短学只需向孔老夫子的圣像和夫子各磕一个头就行了。
  在送束脩时,长平和长安已经行过礼,杨老夫子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两人心里打起了小鼓。
  村塾秋后第一天开课,除了前来上学的学子,还有一大群凑热闹的小毛孩儿,与没有上学资格的丫头。
  小怜和玉荷小时也来凑过热闹,年纪大了,到了害臊的年纪,便没跟来。
  辛夷与辛桂香倒是跟着长平二人,来到了二十多里外的学堂,她们一路可是生生用双腿走过来的。
  看到三间瓦房并排的学堂时,辛夷腿都快走断了。
  和辛桂香不同,她对村塾压根儿不感兴趣,可是长平非要让她们一起陪着。辛夷都有点儿哭笑不得了,她才七八岁的年纪,长平为什么老把她当做主心骨。
  她要是能猜到长平打的如意算盘,一定会更加无语。长平非要辛夷跟着的理由很简单,他听说杨夫子对学生十分严厉,动辄打手心还会罚站。
  联想到三妹似乎很得先生欢心,长平才一定求着她过来,若是他表现不佳,也能为他求个情。
  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慢慢聚集,学子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学堂,没有机会进去的只能在窗外眼巴巴的瞧着。
  长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