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炮灰养女 >

第132章

炮灰养女-第132章

小说: 炮灰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山之名甚是文雅曰采香山,只因为山上多丹桂、辟芷、秋兰、木兰等花树,因而得名。
    只是山名虽然好听,路途险峻在方圆百里,当属头筹。这不是辛夷第一次从采香山路过,但是心头总有一种不安徘徊着。
    若是春天来到采香山,万物复苏,点点嫩青,淡淡鹅黄,别有一番风情。
    行至山脚下,只见山色葱茏,笔峰挺立直透云霄,鸟儿争鸣,山脉连绵起伏。
    辛夷依稀记得,等上了山,上面还有幽深曲涧,道路狭窄,有的只是勉强能让一辆马车通行。
    胆子小点儿的,驾驭马车时,不敢四下张望。
    要是不巧遇到了反向的马车,还要退到平坦的地方,才能避让过去。
    柳元景极目远眺,并不当回事儿,策马在前带路。汪清直驱车在后面跟着,青松跟他并肩而坐。
    相处了这么多天,青松对化名祝京的柳元景印象有所改观。
    他沉默寡言,但是决断能力很强,一路上都是他在安排几人的食宿,还有行程。
    从言行举止中,青松能感受到祝京身上,有着迥异于普通人的气质。他没见过达官贵人,也不知该怎么形容。
    青松本以为,像柳元景这样长着一张俊美的不像话的男子。会想书上所有的绣花枕头一包草,中看不中用。
    要是那样,他这一路也不用看着小姐和柳元景的互动心酸了。
    怎么看。两人都是极其般配的,他读了那么多话本,里面所说的才子佳人,不过如此了。
    马车吱吱呀呀沿着山道往上走,辛夷听着林间风声,生出了看风景的心思。
    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只是才掀起车帘一角。猎猎山风,鱼贯而入。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风吹着她的鬓发,往后飘着,青松局促不安的将身子让了让。
    马车外风景秀丽,辛夷含笑看着林中鸟儿。心念一动说到:“青松,你来这里坐会儿,让我在外面吹吹风,太闷了。”
    “是,小姐。”
    “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
    马车已经走了近三个时辰,正好到了一个开阔的平台处,柳元景耳尖听到了辛夷的话,遂拉住缰绳说:“吁——,在这里休息一下。然后用点儿干粮吧。”
    闻言,辛夷四人没有意见,汪清直停下了马车。将马儿系在靠山的树上。
    辛夷先扶着刘婆婆下了车,自己才跟着跳了下来。
    青松在地上铺上一块布,让辛夷和师父师娘坐下,柳元景则在旁边捡了块干净的青石,随便一坐。
    这次一起赶路,辛夷发现柳元景的洁癖似乎不见了。风餐露宿也从未见他挑剔什么。
    坐在地上,手里拿着硬邦邦的干粮。辛夷一边喝水一边吃,不然总觉得嗓子被磨得干疼。
    她瞧了眼柳元景,他很自然的吃着和他们手中一样的干粮,没有丝毫嫌弃。
    果真,公子哥儿经历了苦头,奢华的生活习惯也能放一边儿了。
    干粮吃的差不多了,辛夷拍拍衣裳,站起来四处晃着。
    柳元景早一步吃完了干粮,此刻正直挺挺的站在了路边,眺望着远处的山峦,她晃着胳膊走了过去。
    他的模样,活像一尊雕塑,矗立在青山之上。
    同样是站着,辛夷总站不出那种过人气势来。
    这一路上,两人聊天的次数屈指可数,快到汉阳城了,她总该问问柳元景的打算。
    他既然说了要保护他们,一路护送。到了汉阳城之后,柳元景会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庇佑他们到事态平息,辛夷十分关心。
    作为一个珍惜小命的人,辛夷当然希望是后者。
    从辛夷迈出第一步时,柳元景就注意到了她,她刚站稳身子,他开口了:“累不累,一路风尘仆仆,你暂时忍耐一些。”
    一路坐着马车的辛夷,被骑马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柳元景安慰,顿时汗颜。
    她摆摆手,一笑露出了碎玉似的牙齿说:“哪儿那么娇贵,一直坐在马车里,又不用走路。只是偶尔有些闷,累倒没有。你骑了那么久的马,要不要坐马车休息一下。”
    虽然辛夷不会骑马,但她知道,骑马时间长了,腿会酸的像断掉一样,大腿内侧严重了还会红肿被磨破。
    像柳元景这样,一口气骑了这么多天,铁打的人儿也该受不住了。
    只是,她偷偷观察过,柳元景走路或者站立都是笔直,没有瘸瘸拐拐的模样。
    他到底怎么办到的,难道大腿中塞了垫子么,辛夷发散思维揣测着。
    “不用,我习惯了,没那么累。”
    果然,柳元景轻描淡写的谢绝了辛夷的提醒。
    男女有别,男女七岁不同席,他跟辛夷坐在同一驾马车里,于礼不合。
    阳光透过树叶,落在柳元景脸上,把他一张脸照的斑斑驳驳。然而他的俊逸,毫不受损,反而多了层次感。
    辛夷羡慕嫉妒恨的望向天空,他一路在外面,怎么就没晒黑呢,这到底是神马体质。
    她在太阳地里站一会儿,脸上皮肤就像被火烧一样,柳元景长得比她还嫩,竟然不怕晒。
    “到汉阳城后,你打算怎么安排我们?”
    踌躇之后,辛夷直截了当的问了出来。柳元景是个直爽人,她也不用磨磨唧唧,搞那么多铺垫。
    她问话时,眼睛专注的望着柳元景。
    柳元景能感受到辛夷的目光,依旧面朝大山,上次辛夷的请求,他一直记在心里。
    仅凭着余光,柳元景能感受到,辛夷虽然语气平静,微颤的身子表明了,她极其紧张他的答案。
    关于辛夷的安排,柳元景来清流镇前已经安排好了。
    等到了汉阳城,他先将几人送到表兄的别院,然后加派人手进行护卫。
    接着,他抽时间到崇州一趟,与父亲见面,将宝藏一事报给父亲。
    滋事非同小可,柳元景也不敢擅自做决定。他虽不贪图宝藏代表的巨大利益,却不能不防备,幕后主使对他下手。
    世子的身份只能顶一时,顶不了一世。他的父亲英国公纵横疆场多年,善于运筹帷幄,一定能想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可以请父亲出面,将这张藏宝图献给朝廷。
    柳元景虽然年轻气盛,在遇到大是大非之事时,不会由着性子自作主张。这个世上,除了娘亲,他最信任的人就是父亲了。
    虽然父子俩先前闹了矛盾,柳元景还是相信爹爹不会不管他的。
    这些打算,柳元景没跟辛夷提过,她本是普通百姓,听到皇族二字便惊骇异常。若她知道,这藏宝图也许关系着江山社稷,恐怕会更加担心。
    如是又将计划回忆了一番,柳元景语气和缓的说:“待到汉阳城,你们主仆四人,先在别院落脚。我会托清远侯府庇护着你们,那是我娘的家。”
    “劳您费心了,让你千里迢迢过来,还要操心着我们的安全。”
    辛夷真心实意的道谢着,心里默默向柳元景道歉。
    请允许她不敢全心全意的相信他,至今仍然隐瞒着紫宸九千岁所留话中,最重要的一句。云纯后人掌握着真正宝藏地址,这个秘密,她需要用来保命。
    她相信柳元景不会害他们,但是万一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能二选一时该怎么办?无论英国公府还是清远侯府,都不可能舍弃柳元景,选择保护辛夷。
    辛夷害怕,她不能为自己和婆婆他们考虑。
    真到了需要牺牲他们的时候,辛夷不会怪罪柳元景,但是她想保住小命。
    这是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就是柳元景将宝藏的事儿摆平,然后她将最后一个秘密说出。
    接着,顺利找到云纯后人,找到宝藏顺利发掘。
    等到宝藏重见天日之时,辛夷不求分到几成了,只要柳元景别忘记,赏赐她一些做生意的本钱就好。
    这样一盘算,自从山神庙中,拿走了这个秘密后,辛夷就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危险状态。
    成了,她能够富贵荣华一辈子,还能刷足英国公府的好感度。
    败了,她将失去这条来之不易的小命。
    呜呼哀哉,要是重来一次,辛夷宁愿从未去过破庙。如是一来,柳元景顶多捡回去一个打不开的匣子,宝藏的秘密也不会被发现。
    几人离去之后,安敏之派的人便来到了清流镇。
    初来乍到,寻找一个或者几个完全没有线索的人,他们几乎是大海捞针,找不到一点儿头绪。
    山神庙荒废已久,平时鲜少有人过去,这些面孔陌生的人,在十里坡一带徘徊着。
    每逢碰到上山的人,都要询问一番。
    不出两天,村里便流传开了,凤鸣山上来一波人,也不知善恶,大家都要小心。
    在村民的小心防备下,安敏之委派给他们的命令,难度增大了许多。
    他们来寻人,可连对方是男是女,高矮胖瘦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形下,能找到才是奇事一桩。
    (求订阅呀!)L

  ☆、第一八九章 元景的前世

镇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屁大点儿事,都能在十里八乡飘个遍。
    上河村这边风言风语,其它地方也没跟着消停。
    对于一直太平安稳的清流镇来说,今年似乎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有士卒莫名其妙的入驻,他们离开后,又来了这么一群身份不明的人。
    在大家的的眼睛都放到这群人身上时,辛有财家另有一番光景。
    他们一家子眼光窄,浑浑噩噩的,才不会管村里来了什么人,又会出什么事儿。
    能够抓到手的蝇头小利,才是他们费心追逐的。
    上次定亲宴,王氏没占到什么便宜,一直盘算着该找什么借口,到镇上走一圈儿。
    刚好,家里种了些瓜果熟了,正是新鲜,她便带上瓜果和丈夫一起去探望辛夷了。
    两人带着时令蔬果,汪清直老两口,怎么着也该回个礼。
    他们一家子日子愈发好过了,手里稍微露点儿,也是辛家的福分。
    打着这样的主意,辛有财和王氏,两张老脸已经抹到了屁股上,哪管别人根本不待见自己。
    万万没想到,他们去之后,才发现汪宅大门紧锁。透过墙壁往里看,里面重门紧闭,地上落叶好久不曾有人打扫。
    这可惊坏了辛家两口子,他们赔着笑向街坊四邻打听。得知了一个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消息,汪家人几天前搬走了。如今人去宅空。
    王氏想问个清楚,然而街坊四邻,本来就没听到一点儿消息。他们反过来向辛有财两口子打听。这汪家人,怎么突然就离开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往日里,在邻里看来,汪清直老两口搬来后,虽然不是太热情,但为人不错。平时借给针头线脑油米茶盐也挺大方。
    家里养个孙女儿,出落得越发大方可人。
    要不是这家人走的太匆忙。兴许等到年底,就会有人踅摸着找媒人来说合。
    能有个认书识字儿,还会做生意的儿媳妇儿,对镇上人来说。可算是捡到宝了。
    再说了,离得这么近,谁不知道汪家就一个小孙女儿。把小丫头娶进门,那份儿家私还能跑了不成。
    只是这种想法,没人会摆到明面上。要是谁没羞没臊的提出来,亲家没成,先成仇家了。
    左邻右舍这里打听不出消息来,辛有财他们也不气馁,又跑到王记胭脂铺去打听。得到的依旧是汪家搬走的消息。
    比先前稍强一点儿,两人好歹知道辛夷他们搬到了很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