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79章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79章

小说: 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沧凌,明日我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了,朝廷之中传来的诸多消息,想必你是清楚的,去年我就告诉你,贾右相准备要整治朝中诸多事宜了,只是我没有想到,这才是正月,贾右相就准备要开始实施了。”

    “吕文德出任策应大使,出使四川,这一点也出乎了我的预料。”

    “四川一地,历来是我大宋之核心地方,不管是蒙古鞑子,还是金兵,都曾经多次进攻四川各府州县,却都是无果而终,大理、吐蕃等,悉数被蒙古鞑子所灭,能够坚持下来的就是我大宋,而四川也成为了我大宋最为前沿之地方。”

    “策应大使一职,历来都是朝中重臣出任,吕文德不过是礼部左侍郎,按说是没有资格出任策应大使的,现在看来,吕文德是得到了贾右相之信赖。”

    “沧凌,有一点你要注意,前年蒙古鞑子大肆进攻我大宋,兵分两路,一路由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一路由亲王忽必烈统领,蒙哥进攻的地方,就是四川,忽必烈进攻的地方,则是鄂州一带,这两处成为了最前沿的战场。”

    “吕文德当时是四川承宣副使,负责四川之战斗,鄂州之战,则主要是由鄂州刺史、御前诸军都统制张胜直接负责,协助张胜指挥作战的有催锋军统领高达等人,四川方面,作战勇猛,拥有战功的则有曹士兄和王坚等人。”

    “我有一个不好的感觉,这些人怕是多多少少都要遭受责罚。”

    “按说吕文德当时也在指挥作战,同样需要被调查,没有资格出任策应大使。”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你不会被调查,当初你在鄂州等地作战,悉数都是跟随在吕文德身边的,吕文德不可能调查你,若是那样做,就等于是调查自身。”

    “你对催锋军之训练,不管效果如何,都是要坚持下去的,去年腊月我回到京城之时,听闻了很多的议论,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你不用管这些,军队若是不训练,还算是什么军队,至于说钱粮方面的开销,注意一些就是了。”

    “我离开京城之后,会继续关注朝廷的情形,若是发现了什么异动,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写信,朝中的事情你知晓不多,万万不要轻易听从他人之议论,更不要有什么举措,你还年轻,不要参与到这些纷争之中去。”

    “我是看好你的,也同意你之想法,有机会离开京城,到外面去发展,京城这个地方太复杂了,一举一动都受到干涉甚至是监视,压得人喘不过去来,根本就没有发展之空间。”

    。。。

    正月二十日,上朝的第一天。

    身为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统领的吴邵刚,接到了枢密使的敕书,这一天卯时赶赴大内,参加早朝。

    殿前司官邸也发出了同知,所属诸军的统领,必须在丑时赶赴殿前司官邸集中,一同赶赴大内,准时参加早朝。

    如此规模的朝会,前所未有。

    历朝历代新年的第一个朝会,大都是走走形式,有些收心的意思,不会说到什么正事,也没有多少的事情需要部署。

    吴邵刚也从未想过会进入到大内。

    大内就是皇宫。

    大内位于京城的最南方,背靠钱塘江,西面是万松岭、八幡岭和凤凰山等山峰,北面则是三省六部等官署,东面同样靠着钱塘江。

    地形上面的限制,让大内成为京城内最为安全的地方。

    想要进入大内,原则上只能从北面的东华门与和宁门进入。

    大内的西面只有一道便门,从这里可以穿越山峰,直接抵达钱湖门,出了钱湖门,不过几百步的距离,就是西湖,大内的南面有东便门和丽正门两道门,负责护卫大内安全的侍帮阁,就在丽正门外面,大内的东面没有出入的门,完全封闭。

    每一道门都有专门的侍卫守卫,这些守卫被称之为班直。

    大内班直的人数,高峰时期有三千余人,现如今也有两千余人。

    便利的地形,加上众多班直的守候,让大内看上去固若金汤。

    可惜南宋的诸多皇帝,都是好动的主儿,很少有皇帝愿意一辈子老老实实呆在大内的,他们经常在宦官的帮助之下,找机会离开皇宫,到京城各处去看看,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丑时一刻,在殿前司都指挥使马华轩的带领之下,众人离开殿前司官邸,前往大内。

    侍帮阁的诸多班直,几乎都是从殿前司所属的踏白军之中抽调的,偶尔也会从催锋军之中抽调,当然还有一部分的班直,出身显赫,都是功臣的子弟。

    皇上出行,不管是到什么地方,哪怕在大内四处走动,身后都跟着不少的班直,抬御辇的事宜,都是班直负责。

    不要以为驻扎在大内各处的班直地位显赫,其实很少有人愿意进入侍帮阁,因为限制太大,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守在大内,护卫大内的安全。

    也不要以为班直都是很厉害的主儿,他们并非是踏白军和催锋军之中最为精锐的军士,毕竟班直所做的事情,就是跟在皇上身后走走,或者是抬着御辇。

    班直几乎没有训练的时间,大内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允许他们大规模的训练。

    班直守卫的范围,就是大内,包括东华门、和宁门、西便门、丽正门和东便门的守卫,外面靠近大内的范围,则是殿前司所属踏白军守卫了。

    枢密院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对班直的要求很明确,身份清白,忠心耿耿,至于说是不是最厉害的,不必刻意的要求,毕竟大内外面,有数万军士守卫,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丑时三刻,吴邵刚一行抵达和宁门。

    宫门已经打开,班直严阵以待,手执长枪长矛守卫,吏部和兵部的官吏,则是在东华门与和宁门的前方,手里拿着名册,核实每一个进入大内官员的身份。

    吏部和兵部的官吏,不可能认识每一个进入大内的官员,不过这不是问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每人都有一个象征身份的玉牌,吏部和兵部的官吏,认牌不认人。

    玉牌的数量是固定的,不多不少,某个官员若是玉牌丢失,没有及时的禀报,不仅进不了大内,还会遭遇到严厉的责罚。

    文武官员已经开始一次进入东华门与和宁门,文官在前面,武官在后面。

    不要以为进入了东华门与和宁门,就进入到大内了,其实不然,此地相距大内还有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四周没有任何的建筑,就是一些花草树木和小的山坡。

    进入东华门与和宁门的文武官员,还要在宦官的带领之下,慢慢步行,此时的文武官员,不能够抬头四处张望,只能够低头跟随在宦官的后面。

    当然朝中三品以上的高官,情况又不一样了,他们进入大内的次数多,对这里很是熟悉,特别是二品以上的官员,他们在进入东华门之后,会走一条专门的便道,提前来到大内。

    吴邵刚等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整个的殿前司,有这等待遇的仅仅是都指挥使马华轩。

    接近卯时的时候,吴邵刚终于看到了大内。

    大内分为外朝、内廷、东宫、学士院和宫后宛五个部分。

    外朝有大庆殿、垂拱殿、延和殿与端诚殿四组大殿,大朝在大庆殿举行。

    吴邵刚一行需要到达的地方,也就是大庆殿。

    内廷是皇上与诸多官员议事的地方,也是平常早朝之地。

    学士院是前往大内给皇上与太子授课的翰林学士所呆的地方,可不要以为给皇上或者太子讲课,可以早出晚归,没那么简单,你必须呆在大内,皇上日理万机,听课需要抽出时间来,皇上有时间的时候,翰林学士才能够开始授课。

    朝中官员,只有资格进入外朝和内廷两个地方,其余地方没有旨意不准进入,至于说宫后宛,那是皇上与皇后嫔妃生活的地方,官吏进去就是找死。

 第九十六章 打算法

    卯时,所有应该参加大朝的文武官员,全部都在大庆殿外面集中了。

    正月的清晨,气候寒冷,吹过的风是刺骨的,不少人身体哆嗦,不停的搓手。

    可不要以为大朝会在卯时开始,此刻距离大朝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之内,诸多的文武官员,就要在大庆殿的外面卖冻肉。

    这就是权势,皇家的权势和威严。

    没有谁觉得不公平,大家早就习惯了,历年都是如此。

    只是今年参与大朝的人多了一些,主要是殿前三司所属的诸军的统领,悉数参加大朝,还有部分的武官,以前没有资格参与大朝,这一次也参加了。

    大宋的朝廷,完全是文官的天下,武官在这里没有多少发言权,最高的军事机关枢密院,同样是文官把持,左右丞相都是枢密使,兵部协助枢密院管理军事事宜,兵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都是进士出身,他们都是读书人。

    大宋的军队,皇上直接掌控,枢密院负责落实皇上的旨意,兵部负责落实枢密院的敕书,说到底,掌控军士命运的,都是读书人,而且大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读书人。

    军官没有任何的机会进入到枢密院和兵部,取得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

    指挥作战的统帅,必须是文官,武官不得担任主帅,只能够做副手。

    由此可见,大宋的武官,身份远低于文官。

    吴邵刚年轻,身体好,不在乎寒风,可那些文官就不一样了,有的人跺脚,有的人搓手,绝大部分都是缩着脖子,甚至有人开始打喷嚏。

    吴邵刚虽然是低着头,但是他用余光观察周遭的一切。

    文官与武官的队伍是分明的,文官在左边,武官在右边,中间隔着近一米的距离。

    几乎没有文官朝着武官的队伍张望,倒是有不少的武官,看向左边的文官。

    左为尊,文官的地位明显高于武官。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

    汉朝的时候,刚刚夺取天下的刘邦,不耐烦陆贾总是要求他读书,于是说马背上夺得天下,看那些书有什么用,想不到陆贾毫不示弱,说出了一句延续几千年的名言: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也就是这句话,道出了文官与武官的区别。

    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只不过被后来的读书人极致化了,用来拼命削弱武官的地位,宋朝的时候,这等的情形更加的突出,就连应该是武官负责的打仗进攻等事宜,都是文官取代,也难怪有宋一朝,军队基本都是孱弱的。

    终于到了辰时。

    十二名班直出现在大庆殿外面,每人手里拿着皮鞭。

    为首的班直甩动手中的皮鞭,打在地上,清脆的鞭声在四周回荡,接下来其余班直一次甩动皮鞭,打向地面。

    清脆的皮鞭声音在大殿外面回荡。

    看见这一幕,吴邵刚微微点头,他曾经在一本书上面见过,此举为鸣鞭,从北宋时期就开始了,皇上上朝以及出行,都要鸣鞭,一来展现皇家威严,二来提醒官吏集中精神,三来警告宵小回避。

    鞭声尚未完全消散,鸿胪寺官员开始高声唱皇上驾到,百官跪迎。

    宋朝的官员见到皇上不用跪拜,唯一的例外是大朝和早朝的时候,跪拜必须双膝着地。

    吴邵刚皱着眉头跪下了,这是他穿越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