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最好的决定,这个决定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若是能够想到这些,你就不必有什么担忧。”
“沧凌记住了。”
“好了,时候差不多了,我们去吃饭。”
跟随在李庭芝的身后,朝着大堂走去的时候,吴邵刚低着头,神情颇为严肃,冥冥之中,他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贾似道准备进行的大规模清理,目的是想着严肃军纪军规,但产生的效果未必是这样,说不定在清理的过程之中,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甚至可能引发政局的动摇。
第九十四章 明志
大堂内的酒宴已经摆好。
吴邵刚跟随李庭芝进入到大堂,四周的油灯全部点燃,将大堂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大堂内等候闲聊的五个人,吴邵刚仅仅认识龚氏,其余的全部都不认识。
还没有等到吴邵刚给龚氏行礼,李庭芝就开口介绍了。
“沧凌,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犬子李润,李辰孙,李酉孙,这位是贱内熊氏。”
李庭芝的介绍很简单,不过吴邵刚很清楚,他一一稽首行礼,首先给龚氏行礼,其次给熊氏行礼,最后给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同时行礼。
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也同时给吴邵刚还礼。
虽说以前不认识李润等人,不过吴邵刚早就打听过了,龚氏是李庭芝的正室,生有一子一女,儿子李润,乃是家中的嫡长子,女儿李涵薇,侧室熊氏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李辰孙和李酉孙,李润是嫡亲长子,李辰孙和李酉孙则是侧室熊氏所生,在家中的地位自然低不少。
所以见面之后,吴邵刚就很注意观察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三人的神态。
龚氏、熊氏和李润三人坐着,李辰孙和李酉孙两人则是站着,这已经表明地位之不同。
龚氏坐着是不用说的,熊氏毕竟是长辈,坐着也说的过去,李润是晚辈,能够坐着,依靠的就是嫡长子的身份,这个家族,今后要依靠他这个嫡长子来撑起。
不过李润的脸上,没有多少孤傲的表情,看向李辰孙和李酉孙的时候,目光也是柔和与随意的,这说明李润与两个弟弟的关系还是不错。
李润,字天放,比吴邵刚年长四岁,已经二十一岁,李辰孙,字由路,比吴邵刚年长一岁,已经十八岁,李酉孙,字明才,比吴邵刚小一岁,刚刚十六岁。
座位也体现出来身份,李庭芝居中而作,他的左边是龚氏,右边是熊氏,吴邵刚则是坐在龚氏的旁边,李润坐在熊氏的旁边,李辰孙坐在吴邵刚的旁边,李酉孙坐在李润的旁边。
吴邵刚是客人,不过也是李庭芝未来的女婿,不可能坐在长辈的前面。
至于说李佳薇,是不可能前来吃饭的,因为吴邵刚在场,作为吴邵刚的准未婚妻,在结婚之前,李佳薇和吴邵刚不能够见面,若是见面,则是不懂礼仪和伤风败俗的表现。
还有一件事情,吴邵刚是不知道的,那就是测算生辰八字的事宜。
权贵家族,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女,一般都会提前测字,若是迎娶媳妇,则会想办法提前获知女方的生辰,找到先生测算,若是合了八字,才会有提请一事,若是嫁女儿,同样会提前获取男方的生辰八字,找到先生测算,合了八字才会同意男方上门提亲。
吴邵刚和李涵薇的生辰八字,李庭芝早就找人测算过了,完全相合,而且李涵薇还有旺夫之命。
这也是李庭芝坚持这门亲事的原因之一。
李庭芝端起酒杯的时候,众人都跟着端起酒杯。
“今日小年,家人团聚,沧凌也不是外人,都不要客气,天放,由路,明才,你们都在国子监读书,虽说都在京城,不过平日里也是不能够回家的,难得有此团聚之机会,饮酒可以放开一些,我可告诉你们,沧凌的酒量是很不错的。”
李庭芝说完,一口气喝完杯中酒,吴邵刚紧跟着喝完,龚氏和熊氏当然不会喝完,抿了一口表示一下,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同样一口气喝完。
权贵之家,男孩子十四岁之后,基本被看作是成年人,要遵守诸多的规矩,不可继续嬉笑胡闹,否则会遭受到责罚。
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可不是寻常百姓能够做到的,国子监的学生,几乎都是权贵和巨富人家的子弟,国子监是大宋最高学府,其学生的来源同样是经过府州县层层推荐,要求品行端正,学识颇佳等等,这一条品行端正,就限定了寻常百姓的子弟。
李庭芝的三个儿子都能够进入到国子监读书,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国子监的监生,不能够直接做官,可以做幕僚,同样还要参加科举考试,谋求进士的功名,大宋与后来的明清不一样,读书人高中进士,也不一定马上进入朝廷做官,还有一个学习和考核的时期,这段时间进士可以上奏折,甚至可以参与大朝会。
不过大宋读书人的身份是尊贵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规定,不准杀士大夫,这一规矩到后来,演变成为不准杀有功名的读书人,而朝廷认可的功名,就是参加殿试之后,获取的进士的功名。
大宋之俊杰是不少的,特别是南方,譬如说文天祥,二十岁就高中状元,还有陆秀夫,十九岁高中进士,相比较来说,二十一岁的李润还在国子监读书,就不算什么了。
吃饭的气氛很是融洽,出乎了吴邵刚的预料,李庭芝看上去很是开明,询问了李润等人的学业情况,勉励李润等人来年参加科举考试,能够金榜题名。
龚氏很多时间都是看着李润,眼神里面充满了怜爱,熊氏也看李辰孙和李酉孙,但动作就隐晦了很多。
李庭芝倒是关注吴邵刚多一些,可能考虑到吴邵刚不是读书人,因而在勉励了李润等人之后,很好说到国子监与科举考试的事宜。
吴邵刚一点都不在乎,他知道读书人身份尊贵,若是穿越到北宋初年,不管怎么吃苦,吴邵刚都是要朝着科举之路拼搏,以获取一个好的出身,不过已经到了南宋末年,天下马上就要陷入到****之中,读书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
有了平和的心态,吴邵刚的表现也很是自然。
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三人,关注最多的自然就是吴邵刚了。
他们对吴邵刚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在得知吴邵刚的官职之后,都以为是虎背熊腰的大汉,不过见面之后,大为吃惊,吴邵刚身上透露出来的是儒将的气息。
什么是儒将,就是文武双全之统帅,能够署理民生,能够统领大军作战。
李润知晓的情况稍微多一些,毕竟是家中的嫡长子。
纳采之前,李润与母亲龚氏的态度差不多,认为这门亲事不好,门不当户不对,离家毕竟是权贵之家,充满了读书之气息,让一个莽撞的军官进入到家中,怎么都不协调。
父亲李庭芝的坚持,李润同样感觉到奇怪。
今日见到吴邵刚之后,李润最为吃惊,也隐隐感觉到了父亲的选择可能有道理。
半个时辰过去,酒宴接近尾声。
李庭芝的情绪很好,喝了不少酒,当下酒杯之后,他对着吴邵刚开口了。
“沧凌,天放和由路的年纪都比你大,不过我看你之阅历,强了他们很多,你所经历的事情,他们怕是一辈子都难以遇见,明才仅仅比你小一岁,在我看来,无法和你比较。。。”
李庭芝还没有说完,吴邵刚就感觉到不好,看来李庭芝真的是喝多了,这样的比较是不合适的,就算是他吴邵刚有着不一般的本事,但也不是在家中展现的。
果然,龚氏、熊氏、李润、李辰孙和李酉孙的脸色都不是很好了。
李庭芝没有注意到这些,依旧在自顾自的说话。
“沧凌,难得今日家人团聚,将你之感受,告诉天放他们,也让他们体验一番。”
李庭芝说完之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吴邵刚的身上。
吴邵刚感觉到不自在,在如此场合之下,指点李润等人,绝不合适,也不能够这样做,但要是自我谦虚,什么都不说,一来李庭芝会失望,二来龚氏、熊氏和李润等人,也会心生看不起的念头。
稍稍思索了一下,吴邵刚开口了。
“伯父提出了要求,晚辈是要遵从的,指点不敢当,晚辈说一件事情,看看天放兄、由路兄和明才兄如何回答。”
吴邵刚的话语刚落,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了。
“沧凌的问题很简单,若是赶路过程之中,遇见一条河的阻拦,你们会做什么选择。”
李润看了看吴邵刚,情不自禁的开口了。
“沧凌兄的问题如此简单吗。”
“我问的就是这个问题。”
“找寻木船过河。”
李润回答之后,看了看吴邵刚,接着看了看李辰孙和李酉孙。
李辰孙和李酉孙两人也跟着回答,答案是一样,都是找寻木船过河。
吴邵刚微微一笑,慢慢开口了。
“我的答案,与你们不一样,我认为最好之应对办法,是搭桥,木船能够搭载之人不多,且费时耗力,有了木桥,千万人可以从上面走过,轻松过河。”
周遭顿时安静下来。
李庭芝看了看吴邵刚,眼睛里面射过了一丝的光芒。
“天放,由路,明才,一个简单的问题,沧凌之对策,与你们的全然不同,我从中感觉到的是境界,一人渡河与千万人渡河,这其中的区别,我不说你们也清楚。”
神色变化大的还有龚氏,她看着吴邵刚,眼神里面更多的是担心,女人家想到的多是生活之平稳,吴邵刚的志向的确不一般,不过想要实现志向,遭遇的坎坷苦难也会不一般。
第九十五章 异动
景定二年的春节,京城异常热闹,在文武百官和百姓看来,天下已经太平,鄂州之战在贾右相指挥之下,朝廷大军大败入侵之蒙军,让蒙古鞑子自此不敢觊觎大宋之疆域,皇上更加的信任贾右相,敕封其为卫国公、少师,这大宋天下有了卫国公的守卫,定是没有问题的。
文武百官为贾似道歌功颂德,京城的一些说书人,也编写了段子,在酒楼和茶肆吟唱。
一时间,贾似道的威望,升至了顶点。
不过,在这看似花团锦簇的背后,朝中却出现了异动。
正月初十,礼部左侍郎吕文德被敕封为策应大使。
正月十六,吏部、兵部诸多官员,结束了春假,赶赴官邸署理公务。
这策应大使一职,乃是临时官职,其主要职能,就是代表朝廷负责四川等地的军务民生大事,有临机专断之权,而朝廷每一次委派策应大使,都是在四川出现危机的时候,或者是蒙军入侵,或者是四川内部的不稳定等等。
现如今天下太平,朝廷为什么会任命吕文德为策应大使,而且吏部和兵部的官吏,结束了春假,提前到官署去署理公务。
正月十六,李庭芝的府邸,书房。
李庭芝面容严肃,对着站立的吴邵刚开口了。
“沧凌,明日我就要离开京城,前往建康府了,朝廷之中传来的诸多消息,想必你是清楚的,去年我就告诉你,贾右相准备要整治朝中诸多事宜了,只是我没有想到,这才是正月,贾右相就准备要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