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蒙古人的朝廷。
应该说,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已经实际上统治了中原地区,而且绝大部分的施政手段,以及朝廷官吏的设置等等,都是效仿大宋朝廷以及金国的,这表示忽必烈正在逐渐的汉化。
创立大元王朝,说明忽必烈已经摒弃了脑海中蒙古人王朝的思想。
节度使衙门,厢房。
桌上摆着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的敕书。
众人的神色都显得轻松,没有因为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而感觉到有什么异常。
吴邵刚看了看刘秉忠,颇有些感慨,历史上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就是这个刘秉忠提出来的建议,现如今刘秉忠早就归顺了,可忽必烈还是创建了大元王朝。
轻轻咳嗽了一下,等到众人都安静下来,吴邵刚慢慢开口了。
“诸位都不是很关注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的事宜,当初忽必烈在开平称帝,之后又搬迁到大都,现如今在大都将以前的大蒙古国,改称为大元王朝,这与我大宋王朝已经是并肩了,不,应该说大元王朝有着更加巨大的活力。”
吴邵刚说完之后,李庭芝开口了。
“忽必烈称帝时间很长了,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王朝,无非是想着一统天下,想着能够真正的做皇帝,我看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忽必烈昭告天下,创建大元王朝,那我们就用犀利的进攻告诉他,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吴邵刚微微点头,脑海里面想到的却是其他的方面。
史书记载,忽必烈之所以创建大元王朝,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大蒙古国已经无比的强悍,有了彻底剿灭大宋朝廷的实力,而且对中原地区实际领导和掌控已经形成,其二就是忽必烈效仿汉法,认为用大元王朝来取代大蒙古国,可以跳出以前的局限,让其成为天下人的皇帝,而不是蒙古人的皇帝。
大元王朝建立的时间提前了,而且忽必烈身边已经没有多少杰出的汉人大臣,故而忽必烈的实力实际上是遭遇到削弱的,远不及史书上面的记载。
四川和云南两地,忽必烈已经无法掌控,京兆府路等地也失去了,可不要小看这方面的损失,预示大元王朝失去了对南方的完全包围,预示着对于大宋王朝的进攻,只能够从正面进行突破,更是预示着大宋朝廷可以依靠四川复杂的地形,与大元王朝周旋。
按照吴邵刚的预计,忽必烈在这个时候改变国号,创建大元王朝,更大程度是想着能够振奋人心,最终达成自身的战略目标。
眼见着众人点头,都同意李庭芝的分析,吴邵刚再次开口。
“大元王朝的建立,对于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来说,是有着巨大收获的,中原不少地方的儒士与读书人,为了施展自身的抱负,会主动投靠大元王朝,中原地区的百姓,也会承认大元王朝之存在,这就让忽必烈能够凝集人心,能够稳定地方。”
“大宋朝廷失去中原已经百年的时间,要说这些地方的百姓依旧盼着达宋朝廷,那是无稽之谈,当初一心向往大宋王朝的老人,早就没有了,就算是他们一再的叮嘱和嘱托子孙,可这样的嘱托,又能够延续多长的时间。”
“诸位与我在一起做事情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是明白一个道理的,那就是老百姓是不在乎谁当皇帝的,他们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否则不管谁是皇帝,老百姓都不会完全支持。”
“衣食住行,人之生存所必须,这些方面都得不到满足,这个皇上和朝廷,怎么可能得到老百姓真正的支持。”
“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表明了其决心,也给我们带来了征伐上面的难度,不过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战略去实施,每到一个地方,都尽最大力量稳住百姓,我们就能够稳扎稳打,就能够排除一切阻碍我们前进的力量。”
“昨日有人告知我,说是忽必烈创建了大元王朝,与大宋朝廷分庭抗礼,那么四川方面,是不是也创立一个什么王朝,这等的话语,日后不要说了。”
“等到我们拿下大半个中原,回头再来说这些事情。”
“还有四天时间,大军就要开始征伐,春季作战,是很少见的情况,各地都在忙于春耕,或许时间上面不是最合适的,不过我们不能够继续拖延,越是拖延时间,接下来的局面对我们越是不利,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时机,占领更加多的地方,我们就有着更大的信心,彻底剿灭大元王朝。”
。。。
众人散去之后,唯有李庭芝留下来了。
“岳父大人,节度使衙门的事宜,四川和云南等地的事宜,就拜托了,关于我称王的事宜,暂时不要提及,襄阳之战正在进行,蒙古大军虎视眈眈,威胁大宋王朝,这个时候我若是称王了,不仅得不到支持,还会成为众人的骂柄,就算是朝廷想着封我为王,我也不会应承的,我想到了六个字,缓称王,广积粮,这应该是我们目前最为主要的策略,等到我们真正的掌控中原,足以与大元王朝抗衡了,那个时候考虑称王的事宜,才算是合适。”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 兵贵神速
四川与云南等地,悉数都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之中的时候,吴邵刚已经出,前往京兆府路的卢氏县,这里将是十万大军集结的地方,作为十万大军的统帅,吴邵刚并未跟随大部队行军,而是提前出,郝经与曹文刚等人,也跟随吴邵刚出。。。
副帅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跟随吴邵刚提前出,大军由副帅鼎坤军御前诸军都统制张炳辉率领。
十万大军行军,想要完全保密行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已经到了正月下旬,一些地方的百姓怕耽误农时,出现在田间地头,这些百姓偶尔是能够浩荡荡的大军的,也必然会惊呼和感慨。
保密事宜方面,吴邵刚也不是特别的着急,河南路一带,人烟也不是很多,甚至有不少河南路的百姓,逃亡到京兆府路而来的,这先保证了消息不会泄漏的很快,其次就是现如今的交通条件,基本限制了消息的快传播,而且正月里面,做生意的商贾是很少的,他们已经利用春节之前,赚取到了足够的钱财,需要在正月的时候好好的歇息。
至于说蒙古朝廷派遣的探子,那更是好应对,凡是进入到吴邵刚所控制的地方,官府都是要登记的,不管你是逃亡的百姓,还是做生意临时路过的商贾,官府一旦登记,确定你所要去的地方,马上就会有人通知地方上的耆老和里正,关注即将到来之人,若是此人行踪诡异,飘忽不定,而且喜欢四处的打探消息,那一定会被盯上。
通过这样的方法,京兆府路等地,已经揪出了数百蒙古大军派遣的探子。
民心思定,已经勉强稳定下来的百姓,再也不愿意过拿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这种对于百姓的管理方式,不是吴邵刚赞同的,但是用于战时,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李思琪提出来这等的管理办法之后,吴邵刚默许了。
吴邵刚一行是正月十七从成都府城出的,他们行进的度很快,身边护卫的亲卫,都是从大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行军的度更快,郝经与曹文刚等人,也没有耽误时间,紧紧的跟随大队人马行军。最新最快更新
正月二十,吴邵刚一行抵达京兆府路所辖的卢氏县。
李思琪早就在卢氏县等候了,要不是吴邵刚下达了命令,不允许官员到城外迎接,李思琪早就在卢氏县之外十多里的地方去迎候了。
卢氏县是最为靠近河南路所辖嵩州的地方,京兆府路所辖的卢氏县,距离嵩州所辖的长水县,距离不过一百里地左右,也就是说到了边关,消息走漏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李思琪在城外大张旗鼓的迎接吴邵刚,必定会引关注,导致消息走漏。
这一天,十万大军才从成都府城外出,至少需要六天左右的时间,先头部队才能够抵达卢氏县,而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到卢氏县,是在正月底。
吴邵刚一行身边的两千护卫,早就分散开来,沿途护卫,有的已经进入到卢氏县城。
跟随在身边的也就是一百多人,如此规模的队伍进入卢氏县城,根本不算什么。
卢氏县城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是靠近蒙古朝廷控制的河南路最近的城池之一,每年来往穿梭的商贾是很多的,同时做着两边的生意,从中赚取到差价,寻常百姓也知晓,这些来往穿梭的商贾可不是一般人,否则进入到蒙古朝廷控制的河南路,不要想着能够回来。
吴邵刚进入到城池之后,径直来到了官驿。
李思琪和卢氏县县令,已经在官驿等候,消息被严密封锁,就连官驿的驿丞,都不知道是谁到卢氏县城来了。
专门准备的院落,很是开阔,而且是连着十来间房屋的,前后都有单独的小院落,关上院子的门之后,不会受到外界的打扰。
区区一个县城,官驿之中居然有这等的院落,这让吴邵刚有些吃惊。
院落里面,亲卫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李思琪和县令都在院落等候。
走进院落,都冻红的李思琪,吴邵刚笑了。
“李大人,可以到屋里去等候,没有必要站在外面。”
县令是在云川学府参加过学习的读书人,以前是县丞,吴邵刚记得此人,故而也是点头示意微笑,简单询问了卢氏县的诸多情况。
县令回答很是流利,于县里的情况的确是熟悉的,县令说到的一件事情,引起了吴邵刚的注意,那就是春节前后,嵩州以及陕州等地,有不少的百姓进入到了卢氏县。
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就算是逼债的地主富户,一旦过了腊月二十四之后,一般都是不会催债的,除非是遭遇到了难以熬过的情况,百姓不会选择在春节的时候逃亡。
还没有等到吴邵刚开口询问,县令再次解释,他亲自询问了部分逃亡过来的百姓,原来是地方官府征收赋税,让这些百姓没有办法,春节都无法过了,选择逃亡过来。
听到县令所说的情况,吴邵刚摇头叹气。
古大军征伐襄阳府城,出动了十余万的大军,其粮草的供给也是不简单的,而丞相阿合马所谓的善于理财,很大一部分就是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幅度的征收农业赋税和商贸赋税,从而支撑大元朝廷与蒙古大军的开销。
仅仅从这一点上面说,吴邵刚已经获取了胜利。
当然,没有吴邵刚的穿越,一切都是历史原本的面貌。
不过历史上的大元王朝也是够短命的,维持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从很大程度上面来说,元朝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横征暴敛残酷压榨以武力维持自身统治,且高层不团结,为争夺皇位大打出手,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无比强悍的蒙古王朝轰然倒下的原因,这一切吴邵刚是清楚的,也是警惕的。
桌上的地图已经铺开,墙上的地图也已经挂好了。
寒暄之后,县令以及其他一些官吏退出去了。
屋子里面留下来的,除开郝经蔡思伟曹文刚和袁世春等人,就是李思琪了。
“李大人,不知道沿途各地的粮食,是不是都准备好了。”
“按照节度使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