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吴邵刚会注意到这两人。
忽必烈在识人用人方面,的确有着不一般的睿智,其大胆启用的蒙古年轻人,绝大部分都是建立起来功勋的,而且这些年轻人一旦得到重用,对于忽必烈是死心塌地忠诚的。
注意归注意,吴邵刚不会说出来,毕竟历史究竟怎么发展,说不清楚,随着他的穿越,蝴蝶的翅膀早就在扇动了。
吴邵刚直接给袁世春下达命令,想方设法搜集阿术与伯颜两人的相关信息,不管是牵涉到两人家事还是朝中的事宜,越多越好。
京城,忽必烈派遣的使者,秘密进入了贾似道的府邸。
两淮之战同样有秘密,这个秘密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的,那就是贾似道派遣了专门的使者,携带亲笔信前去求和,两淮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刻的时候,蒙军统帅哈必赤放出话来,决意直接南下进攻临安城,这让魏国公贾似道食不甘味,在仔细斟酌之后,终于派遣使者到了建康府城,与哈必赤派遣的代表密谈和议之事。
这不可能是很好的交谈,哈必赤在两淮咄咄逼人,贾似道想不到好的破击办法。
一系列的和议条款落实下来,写成了文书,贾似道的亲笔信,也落入到哈必赤的手中,成为了凭证,如此哈必赤才心满意足的撤军。
就连吴邵刚,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毕竟这是绝密的事情。
不过贾似道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畏惧,毕竟他掌控了朝政,甚至是直接掌控了皇上,他做出来的决定,朝中无人敢开口反对,就说两淮之战议和的事宜,说到底也是为了朝廷,毕竟蒙古鞑子过于的骁勇,朝廷大军无法全面抵御,故而议和也是为了稳住大宋江山。
不过这一次的议和,牵涉到一件重大的事宜,就连贾似道都千方百计的隐瞒。
议和的文书早就销毁掉了,大宋朝廷任何人不知道,就连皇上都不清楚,蒙古朝廷倒是留着这封协议,还有贾似道亲笔求和的信函。
哈必赤撤军之后,回到大都禀报,忽必烈倒是不愿意耽误时间,迅速派遣使者前往临安,落实何谈的诸多事宜,十月初,蒙古使者就秘密来到京城,经过一系列外人不知道的交涉之后,蒙古使者进入贾似道的府邸,这一天,其余任何人都不准进入府邸,包括与贾似道关系不一般的那些赌徒,也包括四爷在内。
进入京城的蒙古使者,自然是汉人的打扮和衣着,唯一有区别的是头发,这也很简单,戴着斗笠遮着黑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四爷是最为关注贾府情况的,不过这一次也是一无所获,根本不知道贾府有什么事情,可凭着不一般的敏感,四爷知道是有重大的事情,贾似道此人很是随意,有些时候商议军国大事,都不避讳身边的赌友,期间四爷也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前去拜访,不过平日里和颜悦色的管家,这一次毫不客气的将四爷挡在外面。
蒙古使者在贾似道的府邸呆了足足一天的时间,天尚未亮的时候进入到府邸,一直到天黑之后才离开府邸。
四爷派遣的行会之人,以及埋伏在京城的密探,迅速跟上去了。
蒙古使者回到居住的客栈,什么都没有察觉,依照往常的习惯进入到客栈。
他们的房间紧闭,没有人外出,但有一点他们是无法做到的,那就是说话。
蒙古人开口说话,与汉人是绝不可能一样的。
可能本次的商谈很是顺利,蒙古使者也很是高兴了,要求客栈的伙计送来了酒肉和菜肴,他们要好好的庆贺一番。
伙计进入到房间的时候,这些人虽然都是蒙着黑纱,但桌上的用品还是暴露了他们的身份,这些人不是汉人。
伙计退出了房间,关闭了房门。
很快有人潜伏到客房外面,秘密观察里面的动静。
子时,正在焦急等候消息的四爷,得到了线报,住在客栈里面、以及进入到贾似道府邸之人,是蒙古人。
其实四爷已经隐隐的知道了一些事情,两淮之战结束之后,四爷好几次与贾似道说话的时候,贾似道无意间会说到两淮之战,言下之意都是他贾似道的功劳,大宋的京城、建康府城以及庐州府城,才能够安全。
只是这些情况全部都是猜测,没有得到证实,四爷也不便给吴邵刚禀报。
贾似道的府邸居然有蒙古人进入,这让四爷非常吃惊。
翌日,四爷亲自去拜会吏部尚书李庭芝。
李庭芝听完四爷的禀报之后,仅仅告知了四爷一句话,魏国公所谓的立下攻来,怕就是与蒙古鞑子议和这件事情。
于是这个情报,被迅速送到四川去了。
更加令人吃惊的事情出现了。
被关押在大牢之中、一直养尊处优的蒙古万户长、都元帅兀良合台,居然暴病身亡。
刑部在早朝禀报此事的时候,几乎没有谁敢相信,与其说兀良合台是被关押在大牢,不如说兀良合台在大牢之中修养。
单独的房间,收拾的很干净,每天都是酒肉伺候,而且隔着一段时间,还要搬迁住处,从这个大牢到其他的大牢。
如此之条件,兀良合台居然会暴病身亡,谁能够相信。
不过魏国公贾似道站出来了,为刑部说话,认为刑部解释之理由是可行的,兀良合台毕竟是蒙古的万户长、都元帅,被关押在大牢里面,内心一定是很悲愤,故而选择了自杀身亡。
有了贾似道的发话,其他人不会说什么了。
李庭芝自然是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他吃惊和愤怒,想不到贾似道的胆子如此之大,竟然在与蒙古鞑子议和的过程中,承诺释放兀良合台,要知道兀良合台是合州御前诸军生擒的,是大宋军队打败蒙古鞑子的象征。
答应释放兀良合台倒也罢了,毕竟两淮当时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而且蒙古鞑子号称要直接南下进攻京城,万般无奈之下答应对方的要求,也能够理解,可编造出来兀良合台暴毙这样的消息,那就是糊弄整个朝廷,甚至是糊弄皇上了。
李庭芝感觉到绝望,他知道吴邵刚的预料是正确的,大宋朝廷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希望。
皇上压根不关心政事,全部委托贾似道办理,而且宫里还传出消息来,所谓那些皇上御览和批阅的奏折,都是身边的嫔妃代笔的,皇上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些奏折。
这是多大的讽刺。
好几次的朝会,看着脸色发白、神情迷糊的皇上,李庭芝内心剩下的就是悲凉。
不管怎么说,李庭芝内心还是有着一丝朝廷情结的,可现实将他的这一丝的情结,消磨的干干净净。
李庭芝做出了决定,将一直在身边的小儿子李酉孙,也派遣前往四川,到吴邵刚的麾下去做事情,万万不能够让其留在京城。
四川,成都府城,制置使衙门。
吴邵刚脸色铁青,地上散落摔碎的茶杯。
郝经一边捡起地上茶杯的碎片,一边对吴邵刚开口了。
“大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总是会传扬出去的,贾似道就算是想着隐瞒,也无法隐瞒很长的时间,属下倒是觉得,贾似道如此做,对大人是有利的。”
吴邵刚扭头看了看郝经,长叹一声开口。
“郝先生,我是汉人,血缘变不了,我也是大宋之人,这样的历史无法抹去,我想着大宋朝廷强盛起来,哪怕是夺走了我的帝王梦,那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我真的没有想到,皇上如此的昏聩,贾似道如此的大胆,这个朝廷,烂到根子里面,真的没救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云川节度使
坐在一边的李庭芝,脸色很不好。
起源就是桌上的奏折,吏部举荐四川制置使吴邵刚为云川节度使。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就是归德军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很大,地方上的军、民、财、政以及官吏,悉数归节度使管辖,且节度使可以先斩后奏,罢免和任免官吏。
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甚至能够直接左右皇帝的命运。
北宋开国,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节度使权力太大,危及到皇权,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让节度使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
有宋一朝,节度使成为了虚衔,几乎没有什么权力,不过其待遇和地位还是崇高的,可谓是朝廷拿出来奖赏的最高荣誉。
现在,吏部居然举荐吴邵刚为云川节度使,更加有意思的是,身为吏部尚书的李庭芝,居然不知道这件事情。
不用说,这是贾似道的主意。
贾似道终于还是动手了。
李庭芝了解贾似道的为人,睚眦必报是贾似道最大的特点,两淮遭遇蒙古鞑子进攻的时候,枢密院曾经给合州御前诸军发去了敕书,要求其驰援两淮,不过合州御前诸军直接拒绝了,这件事情,给贾似道留下了阴影,现在,贾似道开始反击了。
吴邵刚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这样的年纪就出任云川节度使,看起来是巨大的荣耀了,不过也就是虚衔,什么都管不到,没有任何的权力,这有什么意义。
李庭芝明白吴邵刚是绝不会放弃手中权力的。
贾似道这样的做法,让李庭芝感觉到愤怒,不过李庭芝更加担忧的是,一旦吴邵刚不服从皇上的圣旨,那么冲突必定爆发,北面的蒙古鞑子虎视眈眈,若是在这个时候,朝廷内部出现巨大的纷争,甚至是兵戎相见,可以想象是什么后果。
必须阻止这件事情发生。
李庭芝前后三次去找贾似道,但都吃了闭门羹。
现在的贾似道,总揽朝政,很少参加早朝,官吏大都是抱着奏折与文书前往其府邸去批示的,这是皇上下旨,赋予贾似道的权力。
就连身为吏部尚书的李庭芝,想要见到贾似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心急如焚的李庭芝,等着吴邵刚的回信,看看吴邵刚有什么办法应对。
十一月中旬,吴邵刚的回信抵达了京城。
拿到吴邵刚的信函,李庭芝迅速拆开。
看完信函之后,李庭芝脸上显露出来震惊的神情,虚职实做这四个人,让他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明白了很多的事情。
吴邵刚不会离开四川,更不会前往京城来赴任,就在四川出任云川节度使,若是如此的情况了,可以预见,吴邵刚的权力也将抵达巅峰,就算是朝廷都无法节制了。
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奥妙,那就是节度使究竟是什么样的职责,若是圣旨中间予以明确了,倒也好说,但不可能有这样的圣旨,也就是说节度使是什么权力,身在四川的吴邵刚,可以自己直接做出解释,若是吴邵刚真的开始行驶节度使的权力,那么四川的制置使、云南的制置使等官员,吴邵刚都可以采取先斩后奏的方式,直接任命了。
这种情况,说的轻松一些是割据一方,说的严重一些,就是闹独立和造反。
李庭芝相信吴邵刚是敢于如此做的。
李庭芝更加相信,贾似道面对这样的局面,是无可奈何的,是绝对不敢随意翻盘的,毕竟引发朝廷内乱这样的大事情,贾似道无法承担责任。
吴邵刚不仅是在朝廷之中有着不错的名声,就算是在蒙古朝廷,都是威名远播的,面对这样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