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开口的时候,常明全还是看了看周围,好像是怕有人偷听。
“常兄不用担心,在我这里说,没有泄漏消息的可能。”
常明全看着吴邵刚,笑了笑,脸微微有些红。
“京城之中,贾右相推行了打算法,还有那个什么公田法,这些吴大人都是知道的,末将在这两件事情之中,都受到了一些牵连,若不是想到了一些办法应对,怕是已经进入到大牢之中,再也见不到吴大人了。”
“不会吧,我记得常兄在殿前司多年,几乎都是在京城之中,怎么会牵涉到打算法与公田法的事宜。”
“唉,一句话也说不清楚,不仅仅是末将受到了责罚,就连末将的家人,也差一点陷入其中,末将算是看明白了,不要以为身在京城,平日里吆五喝六,就能够高枕无忧,如果没有人庇护,事情临头了,还是要倒霉的。”
“这么说,常兄是被公田法牵连了。”
常明全点点头。
吴邵刚也基本明白了,公田法在江浙一带是大力推进的,当初贾似道推行公田法的时候,曾经遭遇到强烈的反对,为此贾似道执意强制推行,甚至不惜向皇上提出辞呈,最终得到了皇上的支持和准许,不过那些强烈反对的官吏,就要吃一些亏了。
常明全应该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还能够保住统领的职位,可能是耗费了一些钱财的,现如今常明全想着离开京城,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任何的出头之日,另外一方面远离京城,不用那么多的开销,也可以为家中节约一些钱财。
公田法的推行,一直都是迟滞不前的,这一点应该是明确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权贵,在此事之中是不会吃亏的,就算是对贾似道明确表示了反对,也不应该遭受到责罚,只有那些没有多大的背景之人,才会真正被贾似道惩戒。
常明全是武将,仅仅是得到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司马华轩的青睐,不算是有什么根基,因为反对公田法,遭受到责罚,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如此,常兄就要想清楚了,到合州御前诸军的事宜,我倒是可以帮忙,不过是不是真的离开京城,你可要把握好,合州与京城是不能够比拟的,差别太大。”
“末将早就想好了,就算是不到合州御前诸军,也是一定要离开京城的。”
吴邵刚点点头。
“好了,不说这些事情了,还是说说淮北的情况。”
常明全抬头看了看吴邵刚,脸色更加的难看。
“吴大人,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末将还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到这里来搅浑水,依照末将的建议,吴大人在寿春驻扎几天的时间,接着就回到合州去,这是最好的。”
吴邵刚的神色变得严肃,没有开口,看着常明全。
“当初李璮投靠朝廷,大帅奉皇上圣旨,领兵前往山东驰援,末将有幸被抽调,跟随前往征伐,不过到了淮北之后,大帅突然决定不去济南了,就在淮北原地驻扎,拿下亳州的战斗,还是末将领兵前往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厮杀,驻扎在淮北的蒙军,悉数都抽调到山东去剿灭李璮了,包括占领宿州、滕州以及邳州等地,都没有任何的厮杀,有些地方城门大开,官吏都逃的干干净净。”
“李璮被蒙军打败,大帅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命令大军收缩,固守城池,不准主动进攻,当初决定继续进攻沧州和滨州的计划,也停止了。”
“后来末将听闻,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大人,也领兵前来驰援。”
常明全说到这里的时候,看了看吴邵刚,他当然知道李庭芝与吴邵刚之间的关系。
“不过李大人主要负责驻扎在宿州。”
“蒙军抽调三路大军,分别从北面、西面和东面,对亳州等地采取了合围的进攻,大帅感觉到情况危急,再次命令大军主动撤离。。。”
常明全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忍不住插话了。
“如此说来,所谓的战斗厮杀,根本就没有,常兄,情况是如此吗。”
“吴大人说的是,大帅主要考虑到兵力不足,难以抵御蒙军的进攻。”
“夏贵率领的都有哪些军队。”
“以镇江御前诸军为主,此外从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抽调了部分的军队,一共有五万人,可蒙军有近二十万人。”
吴邵刚脸上浮现出来冷笑的神情,看来皇上和朝廷还是很重视淮北的,抽调了殿前三司所属的军队驰援,可惜夏贵压根就没有与蒙军作战的欲望,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想着占便宜,看看蒙军与李璮之间的战斗情况如何。
“常兄,我再问你,蒙军有二十万之众,这个情报从何而来。”
“这个是大帅所说,末将就不知道了。”
吴邵刚微微点头,他几乎可以断定,所谓有二十万蒙军的情报,是夏贵杜撰出来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卸责任,多年来,宋军与蒙军交战,几乎是全部落败,没有胜利的情况,作为大军的主帅,夏贵怕也是清楚的,自己麾下的军士,不是蒙军的对手,若是强行与蒙军交战,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个责任无法承担,所以细细思索,还不如选择迅速撤离,以保全麾下的军士。
夏贵还是有自知之明,如此的选择也不能够说是完全错误的,不过这种一股脑撤退的决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军队的士气会急剧的丧失,到了后来,就算是想着与蒙军作战,也无法指挥了。
吴邵刚走到桌前,打开了地图。
“常兄,除开撤离到寿春的军队,其余军队目前驻扎在什么地方。”
常明全看了看地图,脸上的神色有些诧异,他大概是没有想到,吴邵刚这里居然有淮北和淮南的地图。
“大帅率领的大军,暂时驻扎在蒙城,近两日也要撤往寿春了,李制置使率领的忠勇军,驻扎在蕲县。”
吴邵刚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
“忠勇军怎么会驻扎在蕲县。”
“这个,末将撤离到寿春之前,曾经听闻大帅说过,已经知会李制置使,率领忠勇军撤往蒙城的方向,至于说现在的情况如何,末将也不是很清楚。”
“毫州与钟离的方向,是否安排有接应撤离军士的城池。”
“末将没有听闻。”
“也就是说,忠勇军想要撤离到淮南,同样需要进入到寿州,往寿春的方向而来吗。”
“末将知晓的情况就是如此。”
“嘭。。。”
吴邵刚的拳头,打在了桌上,震得桌上的水杯都轻微的摇晃。
常明全吓了一跳,连忙再次开口了。
“吴大人不用担心,大帅三天之前就知会李制置使了,迅速撤往寿州,想必此刻忠勇军应该进入到寿州,正在朝着寿春的方向而来。”
吴邵刚清楚李庭芝的脾气和秉性。
稍稍思索了一下,吴邵刚面容变得平静。
“常兄,你也去收拢麾下的军士,做好准备,明日出发的时间提前,由卯时改为寅时。”(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九十六章 军情紧急
“大人,蒙军不可能有二十万人,这个情报绝不可信。”
“先生可否说说其中原因。”
“很简单,若是淮北有二十万的蒙军,那么忽必烈必定准备倾巢出动,渡过淮河进攻了。”
“嗯,我也认为这个消息是假的,应该是夏贵随口杜撰的,反正淮北之情况,扑朔迷离,不可能有谁是真正的侦查。”
“大人担心忠勇军之境况,属下倒是觉得很有可能,按说忠勇军进入淮北,是驰援夏贵率领的大军,并非是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也就是帮助固守城池,若是夏贵领军朝着寿州的方向撤离,忠勇军应该提前就撤离,不再固守城池,缺乏了大军的护卫,城池不可能守住,现如今夏贵统领的大军撤往了蒙城,忠勇军居然还驻扎在蕲县,这有些难以理解。”
“先生想到了什么,尽管说就是了。”
“按照属下的理解,应该是李制置使与夏贵之间,出现了争执,甚至是矛盾,李制置使认为应该要坚守,夏贵认为应该要迅速撤离,夏贵身为统帅,自然有领兵之权,可以命令大军全线撤离,李制置使麾下的忠勇军,不会听从夏贵的调遣,依旧驻扎在蕲县。”
吴邵刚神色严峻的看着桌上的地图,这也正是他担心的事情。
李庭芝性格随和,在朝中有伯乐之称,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庭芝的性格有倔强的一面,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会毫不犹豫的坚持,哪怕面临危险。
常明全说到忠勇军驻扎在蕲县的时候,吴邵刚的感觉就很不好,夏贵统领的大军才是征伐的主力,主力大军已经朝着淮南撤离,忠勇军居然还驻扎在蕲县,这里面肯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刚刚郝经的分析,与吴邵刚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庭芝率领忠勇军进入淮北驰援,一定是满怀信心的,想不到看到的都是主动放弃城池、一股脑撤退的局面,如此情况之下,李庭芝肯定是不高兴的,与夏贵之间一定有争执。
吴邵刚最为担心的就是李庭芝走入到死胡同,因为与夏贵出现了争执,为了证明自身的道理是正确的,不惜率领忠勇军与蒙军对峙,死守城池。
忠勇军哪里是蒙军的对手。
而且前来征伐的蒙军,以打败李璮的军队为主力,带着一身杀气的蒙军,势如破竹,就算是忠勇军拼死抵抗,也不可能坚持多长的时间。
李庭芝绝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否则吴邵刚难以承受后果。
李庭芝是吴邵刚在朝中最有力的依靠,两者几乎为一体,包括贾似道在内的诸多权贵,正是看在李庭芝的面子上面,才会对他吴邵刚客气的,就说此次给朝廷写去的奏折,吴邵刚大肆叫苦,恳求朝廷给与合州御前诸军一定的钱粮,想不到朝廷居然准许了。
这里面就是李庭芝的功劳。
“先生,驻扎在淮北的蒙军,战斗力究竟如何。”
郝经看了看吴邵刚,神色坚定的开口了。
“据属下所致,驻扎在淮北的是新附军,其战斗力绝不如刘黑马麾下的新附军,长期以来,蒙军都是以四川为进攻之重点,淮北一带从未驻扎骁勇之军队。”
“先生的判断一定是准确的,不过有没有这种可能,毕竟剿灭李璮叛乱的领军统帅是蒙古亲王哈必赤,在剿灭李璮叛乱之后,哈必赤会不会率领部分的蒙古骑兵,参与到淮北之战。”
郝经摇摇头。
“这不可能,忽必烈不可能命令哈必赤率领蒙古骑兵前来作战,蒙古骑兵所要参与的战斗,都是最为重要的战斗,若是哈必赤率领蒙古骑兵作战了,只有一直可能性,就是驻扎在淮北的蒙军,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再说依照淮北之地形,也是利于新附军作战的。”
吴邵刚微微点头,总算是放心了一些。
寿春县距离蕲县三百二十里地,快速行军两天之内可以抵达,最佳路线依旧是取道寿州的蒙城,淮北河流众多,北淝河、涣水河、涡水河、澥河等等,都是阻碍骑兵行军的障碍,唯有从蒙城,才有桥梁可以通过。
当然,吴邵刚还有担心,那就是这些桥梁是不是已经遭遇到破坏。
退缩已经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