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三司使 >

第106章

大唐三司使-第106章

小说: 大唐三司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白继道说道:“杨公,小人务本坊有一座宅子,今日就到那里聚一聚!”

    “好!我来先介绍一下这几位幕僚”。杨游忙把身边的几位幕僚介绍给众人。

    务本坊挨着平康坊,众人不一会儿就到。

    杨游进门一看,这房子门廊虽然不大,只有一间两架,不过里面房屋层层叠叠,看不清有多少!

    唐代,房子的门廊是根据官员的百姓的等级来!等级越高,越气派!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

    四、五品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以下及庶人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勋官依本品。

 第一百七十四章 人才难得

    白继道是大唐数得着的富翁,这曲曲一座几万贯的宅子,自然不算啥,也许把半个或者整个长安城买下来,也有那个实力。当然皇宫要除外!

    杨游自然无暇欣赏这园子。

    众人坐定,杨游自然非常高兴,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桂炳德与白继道二人了。当时交通不发达,加上官员四处为官,难以见面也是常事!

    就是上次颜真卿回京,本来还说要见一面,结果他刚上任员外郎,就被派往外地巡视,杨游那几日也正好有事,结果就擦肩而过!

    在杨游看来,这桂炳德聪明精绝,为人又灵活多变不亚于元载。经过介绍得知,原来,他与元载是旧时。那张巡又是桂炳德的老友,几人就如此相识。

    桂炳德此人与张巡不同,张巡却是一心想靠努力办差而求上进。那桂炳德却是想走杨游的门路,以求尽快升迁。可是他自感与杨游又不太熟,所以才相邀元载往平康坊一聚。当然费用是由白继道出,他可是拿不出这许多钱来!

    “主公,这桂县丞也是进士出身,如今不知道能否依然要候选三年呢!他是中上考,还是畿县丞,应该有不候选的机会!不过还需主公帮帮忙才行!看看能否三月后直接除官!”元载道。

    杨游一看,你他妈倒是会做好人,有种你去办呀!

    当然他身份今非昔比,不会当众让元载难堪。再加上当时求官之风气盛行,就连李白不一样到处写信求官吗?他也不太在意元载这种做法,自己也需要元载这样的能员。

    正好自己还有一个天下低阶官员梦想的位置,还没有找到人推荐呢!

    这就是监察御史!一般情况下,要当上监察御史,没有御史中丞或者御史大夫同意,就是宰相同意也不行!

    这几月出缺的三个监察御史,杨国忠已经推荐两个,自己也没有反对。还有一个位置,自己怎么也得推荐才行!否则天下人认为自己这个御史中丞只是个摆设,那不贻笑大方!

    他要是敢反对,那么他今后推荐的人,就别想过自己这一关!自己可是身兼门下省给事中要职,可以找理由行使“封驳权”。也就是尚书省、中书省的所有文牒,都可以找理由打回去!包括皇帝的制书、诏书!

    这时桂县丞也恳求道:“卑职才疏学浅,如果杨公看得上,能推荐卑职一二,卑职将感激不尽!”

    “好!我改日找找吏部侍郎达公,看看能否将你直接留京待除!如果留京,倒是好办,候选倒是麻烦!其他地方官职我无权推荐,只有御史台倒是缺人,鄙人就试一试”

    “卑职就多谢杨公!无论成与不成,卑职感激不尽!”那桂炳德一听,惊喜不已!

    虽然畿县丞同样是正八品清贵的职位,不过与监察御史想比,就差太多。监察御史在大唐虽然只是正八品上阶的低阶官员,但实际上属于中层官僚,因为其升到五品、六品几乎十拿九稳。

    那张巡一听,倒是有些落寞道:“恭喜桂公不日高升监察御史,鄙人可是要回家种菊花、悠然见南山了!”

    “不知张县令是否看得上幕职?如果有意,某倒是正好有一个位置留给张县令!”杨游的使职当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判官职务无人担任!

    他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此职就是京畿采访、黜陟使判官!这个职位一般要担任过六品要职的官员担任,如员外郎、各寺的丞等等。甚至五品郎中也有!

    桂炳德并不具备资格。张巡担任过正七品下阶的太子通事舍人,又担任过上县清河县令,品级上也是从六品。虽然与同样品级的员外郎和丞差距很大,不过从资历上讲也合适。

    加上他同样是进士出身,而且与颜真卿一样是当世之名文人,自然十分合适。杨游聘请进士出身的元晟担任从事,也有此意!

    当时聘请幕僚,一般首选进士,其次是明经。当然很有才华的才子,及时没有及第,也有可能被聘任,吏部一般也不会驳回。但那是低阶的使职幕僚,如推官、巡官等。

    像采访使、观察使、节度使之类的判官,这吏部不会同意,大使也不会聘任。

    所以像苟钧那样未及第,则不太够格,也让大使本人脸上没有光彩。因此,杨游就只好让他担任几个宫内使职的判官,不合适担任盐铁使等判官。

    张巡一听,眼睛一亮:“只要杨公看得上卑职,卑职甘愿在杨公座下效力!”

    “既然如此,某就聘请张县令担任京畿采访、黜陟使判官!明日就上报吏部!”

    “卑职多谢杨公栽培!杨公大恩,卑职此生不敢忘记!”张巡站起来,很有些激动。

    杨游聘请他担任采访使判官,倒着实让他感到意外!

    自己虽然是六品职事,但是考核为中中,今后如果没有人帮忙,候选期一到,外放必然还是六品县令无疑,不可能高升!而且因为考核结果很差,有可能候选期要延长!

    杨游聘请张巡担任幕僚有两层意思:其一,此人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中唐几乎罕有人能及!

    其二,古代幕僚,虽然与大使是宾主关系!但是一旦担任了某人的幕僚,从人们的观念中,也有一定主仆关系。今后一旦背叛原幕主,必然千夫所指,就是敌人也瞧不起你,你也就无颜面在这个世界里混了!

    “张公竟然担任杨公判官,倒让桂某很是嫉妒呢!”桂炳德是真的有些羡慕!这张巡本身就是六品职事候选,今后如果有杨游帮忙,必然会是员外郎或者侍御史。最差也是殿中侍御史,不会再低!

    “哎!你担任监察御史,鄙人仰望不及呀!”二人倒是客气起来!

    杨游看他二人相互恭维,倒是有些好笑。这桂炳德自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不知道他真实的能力如何。

    但是这张巡可非常人,从安史之乱中,张巡在雍丘、宁陵、睢阳三次作战中的表现看来,此人的军事才能几乎不亚于李光弼!至于郭子仪,则应该还在其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升任长春宫使

    杨游与众人欢聚一日不提。第二日,杨游散了早朝,吃罢廊下食,找到吏部侍郎达奚珣。

    二人都在四品班位,挨得很近。

    杨游十分亲切地称他为老师:“学生杨游拜见恩师!”

    毕竟达奚珣是他考取明经的主考官。

    不过此时与明清不同,师生关系并不是很近,到了明清,这种师生关系可就不得了!

    那达奚珣一见到杨游如此客气,倒是受宠若惊:“杨少监不必多礼!某与杨少监俱是同僚,这曲曲一场考试,就把要纠结于师生之!”

    他自从上次帮了杨游的忙,担任朝官,当然知道杨游就是自己最后一次任主考时取的明经举子。

    “老师永远就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岂敢忘记!”杨游道。

    他这话一出,达奚珣倒是喜出望外:“岂敢!杨少监可有何事要鄙人帮忙的吗?”

    此人本是见风使舵之辈,眼见杨游圣恩如此之隆,哪是他这个吏部侍郎可以相提并论的!

    虽然吏部侍郎在所有侍郎当中排名第一,再往上升就是三品官无疑了。但是与杨游想比,自然相差千里!因为当时是以使为大,官为轻!

    吏部侍郎再往上升,如果当不上尚书,就只有当两京附近的大郡的太守。

    两京附近的大郡太守也是从三品职事,是一般暂时升不到尚书之人最理想的位置。当然,再远郡的刺史就不行了,尽管还是从三品,但是比起侍郎,那是不如。

    “不瞒老师,御史台还缺一员监察御史,鄙人觉得前蓝田县丞桂炳德,考课优异,以往颇有善政!某欲向圣上禀报,推荐其担任监察御史!”杨游虽然喊他老师,不过气势依然有些凛人,给他一定的威慑力!

    “这既然杨少监所请,鄙人敢不遵从!只是此事还需中书门下以及国忠中丞同意!”

    “此事老师不用担心!老师就按照学生的意思,上报中书门下,鄙人署名推荐即可!

    另外,还烦请老师将学生的意思告诉杨中丞,这桂炳德是鄙人看中的人才”杨游把志在必得的意思讲了。

    此时御史台两位中丞分开办公,地点并不在一处。

    杨游当然不会主动登门找什么杨国忠,那样不是显示出自己是他的下级吗?

    “好!鄙人照办就是!”达奚珣一看,这杨游气势倒是不比杨国忠差,自己最好不要硬碰硬!

    “另外,学生还准备聘请前清河县令张巡为采访使判官,检校户部员外郎兼摄殿中侍御史!还请老师也帮着办一下!”杨游俨然有一丝上司的口吻。

    “此乃是小事一桩!杨少监放心!不过杨少监,鄙人有一事倒要提醒杨公,这张县令本应是上下考,可是他与刺史刘公不睦,所以才被改作中中考!

    那刘公可是杨中书侍郎的亲信!杨少监今后可也要多劝劝张巡!”达奚珣倒是一副讪媚的表情!

    “此事学生也听说一二!如今他跟着学生,学生自然会好好开导于他!

    老师,近日有几个相好的友人,送了些特产。晚间学生让幕僚给老师送一些过来尝一尝!”此人终究是吏部侍郎,今后求他办事的时候还多。

    “这杨少监太客气了!”

    兴庆宫,勤政楼。

    章仇兼琼、杨慎矜、高力士等陪着李隆基审阅具员簿。这具员簿是记录五品以上官员的政绩的书簿。因为五品以上官员是由中书门下考核。六品以下才是吏部复查考核情况,考核都是本司长官主持。

    按,“中书门下”是宰相办事机构,也就是唐代前期的“政事堂”改名而来。他有专门的“中书门下之印”,这个办事机构设在中书省。

    天宝年间,一般是只有两位宰相,一位是中书令,即右相另外一位是门下省长官侍中,即左相。二人平日都在中书门下办公。至于其余兼职,不过是有时间再去看看而已!

    李隆基看着这几大摞具员簿,而有些漫不经心:

    “高将军,你照例把各卫和北衙禁军四品以上、各省寺监四品以上、御史台五品以上官员翻出来我看看!今日先看文官,明日再看武官!至于其余人等,你三人看过后即可”

    这几百人的具员簿,他哪里看得过来?一般不太重要的位置,都是宰相会议决定,有时高力士把一下关即可!

    “老奴遵旨!”高力士知道李隆基的习惯。他先把两位宰相与自己的拿给李隆基看。

    李隆基随手翻了翻,拿起高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