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横扫天下-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7。62mm步枪还要长43mm。”
“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操枪更为便捷,不像有些步枪,外观上‘零碎’很多。”
……
“三八大盖的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防尘盖。在防尘盖的后端,有一个供拉机柄穿过的方圆形孔,当枪机拉开时,防尘盖随枪机一同向后滑动,让开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以供射手向弹仓内填压枪弹以及完成抽、抛弹壳动作;当推枪机时,防尘盖又随枪机一同向前滑动,直至完全封闭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有的步枪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带来的战术技术效益也是举世无双的。这一点即使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也不失为点睛的一个妙笔。”
学员们听的津津有味,朱教官也讲的正在兴头上,忽然他放在桌子上对讲机响了起来。
放下三八式步枪,朱教官伸手抓起对讲机,然后朝里面说道,“我是朱英,请讲话。”
“朱英,将集训队带出来,我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实战训练。”对讲机中,传来的是郑啸那铿锵有力的声音。
朱英急忙应了声是,然后朝学员们喝道,“全体到训练场集合,理论课取消。”
“怎么回事,课程怎么取消了?”学员们正听得有兴趣呢,忽然课程取消了,这让他们有些疑惑不解,但是说也没有丝毫的耽搁,急忙站起身朝训练场奔去。
训练场上,郑啸和一众教官都已经汇集到了那里,他们每个人都是一身作训服,腰上挎着手枪,跨列姿势站在那里,目光如同鹰隼一般注视着学员们。
迅速奔到近前,集训队的学员们纷纷寻找自己的位置,一个个方队眨眼间就成型了,而且在迅速调整着。
朱教官跑步来到郑啸面前,朝他举手敬礼,喊道,“大队长,集训队学员全部到齐,请指示。”
郑啸也举手行礼,朝着朱英说道,“好,你归队吧。”
迈步来到队伍面前,郑啸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些集训队的战士,见他们这段训练下来,明显比原来健壮了一些,也黑了一些,但是精神头都非常足,一个个腆胸挺肚站的笔直。
心中满意,但是郑啸表面上没有丝毫的体现,而是用犀利的目光扫视着他们,随即开口道,“我命令,实战训练开始,各阶段的任务,由你们的带队教官下达。”
方队内顿时躁动了起来,一个个学员都兴奋的不得了,简直要跳起来了,这段时间的训练,他们都快憋疯了,就盼着能够实战一下,过把瘾呢。
一名名教官走上前来,下达着各自的任务,然后带队离开了,他们将赶赴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训练任务。
所有队伍都出发了,训练场上只剩下了诸葛幺妹的医护队。
诸葛幺妹朝左右看了看,发现偌大的训练场上只剩下了自己,他有点不高兴了,撅着嘴出列,来到了郑啸跟前,“报告。”
郑啸正在跟其他教官说话,闻声转过身来,见是诸葛幺妹,疑惑的问道,“什么事,幺妹?”
诸葛幺妹盯着他,有些不满的开了口,“报告大队长,这次的实战训练为什么没有们?”
“哦,这件事啊。”
郑啸摸了摸鼻子,然后解释道,“这次实战训练,是根据各战队的特点制定的,你们医护队因为不用上第一线作战,所以没有训练任务,让队伍解散回去休息吧。”
“凭什么啊,我们医护队为什么不能上战场。”诸葛幺妹委屈极了,她身后的哪些队员也都七嘴八舌的附和着,“是啊是啊,为什么我们不能上战场。”
“安静,注意纪律。”贺明威严的喝道,队伍中顿时安静了。
“大队长,医护队也是集训队成员,我们要求一视同仁,给我们下达实战训练任务。”诸葛幺妹肃然而立,朝郑啸郑重的行了个军礼。
郑啸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了口,“好吧,那你们跟我去执行一项任务吧。”
听郑啸这么一说,诸葛幺妹高兴了,她发出一声欢呼,随即明白过来不合适,连忙掩住了嘴巴。
第73章 一进辽阳(一)
整队之后,郑啸让诸葛幺妹她们换下军装,穿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将武器什么的藏在一些东西中,随他下了山。
他要带这些人去辽阳古城。
辽阳古称襄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有一大批出自辽阳的或外来辽阳的杰出人物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柯刺秦王政未遂,翌年,秦军攻破燕国蓟都(今北京),燕王喜及太子丹率众退守辽东。太子丹“匿于衍水”(今辽阳太子河),燕王喜听信赵国代王嘉的计谋,杀太子丹献头颅于秦王。
东汉末年董卓推荐启用襄平人公孙度,经汉灵帝任命为辽东郡太守,雄据北方。其子公孙康、公孙恭,其孙公孙渊周旋于魏、吴之间,共持50多年,直到公元238年,魏帝派司马懿征讨辽东,辽阳城被围,公孙渊突围时被斩杀于辽阳太子河西岸。
隋朝炀帝东征高句丽(后改高丽),三次兵临辽阳城下,均未成功。直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亲率大军征讨,始克辽阳城。得胜之余,李世民于城头做《辽城望月》诗以贺胜利。
除此以外,隋唐时期瓦岗寨起义军领袖之一李密、中晚唐邺候李泌、金世宗完颜雍、清代名士王尔烈以及抗日英雄李兆麟、白乙化等均出自辽阳。
辽阳历史悠久,是东北建城最早的城市,据考古证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开发。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末期,开始出现国家行政区意义的行政建制,并一直到十七世纪,始终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
这座千年古城,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就沦为了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开始了屈辱的日子。
站在辽阳城外,郑啸抬头看去,远远眺望着那座千年古城,心中感慨万端。
辽阳古城,城墙高耸,通体是青色的城砖,用糯米混合着泥土粘和而成,所以十分坚固,而那高有数丈的城墙近乎九十度的坡度,让任何想要攀援上去的不轨之徒都会大为头疼。
在那布满青苔的城墙上,布满了斑驳的刀剑痕迹,昭示着这座古城的悠久历史,还有那军事重镇的重要价值。
在城头上,是二尺高的垛口,上面有着古代弓箭手射击的射击孔,当年对于攻城方具有极大的威胁的,但是随着热武器的兴起,传统的弓箭手都已经失去了决定战局走向的地位,而城墙也是一样,在重炮飞机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
当初,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第二师团的一个联队开赴辽阳,配合驻扎在这里的一个大队士兵突然发起袭击,负责辽阳守备的东北军第九旅二零五团三营500名官兵奋起抵抗,血战辽阳城头,苦战了四昼夜,最后营长和副营长、几个连长全部牺牲,全营大部分战死,只有很少一部分战士冲出了重围,进入了关东山内,开始了跟日军的艰苦战斗。
如今,在关东山东部,提起铁血义勇军,有点良心的人全都不禁竖起了大指,称赞他们是真正的汉子。
如今的辽阳,早就已经落在了日本人的手中,他们在这里派驻了一个混成独立旅团的兵力驻扎,此外还有收拢的汉奸部队数千人,兵力比较雄厚。
负责驻守辽阳的日军最高长官,就是独立混成旅团的旅团长大岛新目,也是关东军中赫赫有名的名将,参加参与过对东北军的数次进攻,还剿灭过十几支抗日武装,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但是,就是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却是个对中国古文化造诣十分深的爱好者,甚至很多中国学者都不是他的对手,在公开的场合栽在了他的手中。
郑啸在进入辽阳城之前,专门研究过这个大岛新目,发觉这个家伙十分不好对付,恐怕今后会成为自己的一个劲敌。
假以时日,郑啸自认收拾他不成问题,因为龙牙特战队具备别的势力所没有的巨大发展潜力,而且背后还有炎黄军团的大力支持,自然发展会十分迅速的。
但是现在,龙牙特战大队实力还很弱小,虽然他手下有几百名特战队员,但是跟占据东三省的整个关东军比起来,力量相差太悬殊了。
一旦被日军察觉这是个巨大的威胁,那么日军绝对会对它们毫无保留的进行剿灭,即使有秘密山谷作为后盾和退路,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的。
至于寻求其他势力的支持,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因为一旦被人知道郑啸手中有着这么先进的科技,相信没有一支势力不会动心的,到时候郑啸和他手中的东西就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咬上一口,那时候才是大麻烦来了。
所以,郑啸他们必须要尽量低调发展,等自己的势力增大到一定程度,那时候才有了自保的能力。
也因为这个原因,岳瞎子才实行所谓的“浑水摸鱼”计划,以山贼的身份扩充实力,一步步扫清关东山的各股土匪势力,把关东山建成一个统一的根据地。
关东山中物产丰富,还有煤、铁、石油等许多矿藏,再加上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是个发展的好地方,岳瞎子和郑啸选择这里,说明他们很有眼光。
不过,这过程中他们将要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他们提前谋划,尽量多的作准备。
从艾雅那里,郑啸得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在辽阳有一个日军的秘密仓库里面有一些东西,那些东西对于郑啸他们今后的发展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郑啸此次前来辽阳,目的就是为了拿到那些东西。
原本这件事他打算带一部分特战队员前来的,但是既然诸葛幺妹她们积极请战,那么他也就答应了她们的要求,让她们来见识一下战斗的残酷。
有时候,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得更快!
第74章 一进辽阳(二)
辽阳城门口,四个日本兵持枪站立,目不斜视,对于进城的人们不闻不问,也没有其他城门口的挨个检查,这种现象让郑啸心中一动。
“看来这个大岛新目很有自信啊,竟然有魄力这么做。”郑啸心中思忖着,从这几个日本人的表现,就能看得出那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旅团长不那么简单,最少很有自信。
没费什么周章就进了辽阳城,即使是女人打扮的诸葛幺妹她们进城,那些日本兵也没有什么其他举动,这倒是大出了人们的意料。
进了城门,郑啸发现城内的老百姓居然比其他地方的人要生活的好一些,最少脸上少了些惊惶,多了些安定,街上的买卖铺面也大都开着张,人来人往的很热闹,而街上的日军巡逻队虽然不少,却没有骚扰百姓的。
侧身让过一队从身边走过的日军巡逻队,郑啸朝诸葛幺妹和百灵低声说道,“这里是辽阳城,你们要多加小心,少说话,多观察,有什么情况记得向我汇报。”
两个人点点头,她们是医护队的正副队长,负责整支队伍的行动指挥,自然是要提供从郑啸的,“放心吧,大队长,我们记住了。”
郑啸转身朝周围看了看,然后十分郑重地叮嘱道,“另外,在外面叫我东家,小心别说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