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经略大宋 >

第197章

经略大宋-第197章

小说: 经略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赵朔在东边,西夏可以西进,可以北上,东南两边是绝对太平的。若赵朔出了问题,换个别的国家再这,像是以前的宋,或者金,那一切可就都不好说了。

西夏不傻。所以,绝不会眼看着赵朔被灭。同理,赵朔也是一样。所以,在西夏征伐高昌的时候,赵朔的情报系统建立的虽然还不算完善,但他还是派出了一支人马前往了高昌打探消息。

这才会有了李元昊认为的未卜先知。

可以说,赵朔也是不希望西夏出事的。

现在金国和西夏都行动了,但大宋却一直没有行动,这一点让人很不放心。

赵朔前几天已经收到消息,赵构召见了刘光世。刘光世刚刚拒不奉旨,大大的打击了赵构,而现在赵构竟然召见了刘光世,而刘光世还屁颠屁颠的去了。就凭这,就不寻常。

赵朔让人盯着临安皇宫,领着刘光世,但接下来,大宋却安静了下来。

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但赵朔却毫无办法,因为渗入大宋的探子实在太少了,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

赵朔担心的不是别的,正是李朝。李朝使者去过临安,被赵构轰出来了。后来才来的洛阳,跟他会面。

李朝使者来到洛阳,完全是偷渡而来的,虽说,没有被守军发现。但毕竟在宋地停留的太多的时间,要是仔细查证的话,定然是可以遭到蛛丝马迹的。

赵构要是知道赵朔的粮食是兄李朝买的,他会怎么做?赵朔微微蹙眉,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派兵攻伐李朝,然后得到粮食。

派兵攻伐,那召见刘光世,难道就是为了这个?

刘光世回去之后,并没有在离开?没有离开,还是没看到离开?

赵朔呼出了一口凉气。“不好,看来我那个叔叔,这一次也用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想到这里,赵朔挠起了头。“要是这样的话,李朝可就真的麻烦了。”微微抬头,赵朔接着道。“赵成他们这一次,希望还能平安无事吧。”

………………………………………………………………

李朝,在赵朔担忧的时候,大宋的军队已经到达了宋国和李朝的边境,统兵之人,正是刘光世。

到达之后,刘光世兵分三路,直扑意尤,谅州和升龙。得知的消息的李朝举朝皆惊。

李朝实力本就弱于大宋,又刚刚被赵朔从内乱中解救出来,所以,面对宋军,完全就是丢盔弃甲、不堪一击。

作为李朝皇帝,也是赵朔封的安南侯,李阳焕此刻立在朝堂之上,看着满朝文武,颇为哀伤的说道。“诸位爱卿,大宋无端罚我,我该如何。”

“侯爷,我们不是还有一个靠山呢吗?”刘庆谭此时开口了。“按照张丞相所说,我李朝有难之时,宋王是绝对不会不管的。现在大宋来攻我李朝,此刻正是求救宋王的时候啊。”

刘庆谭和张伯玉共同辅佐李阳焕登上帝位,二人分列左右丞相。在朝廷之中,为了独揽大权,双方你争我夺,都想见对方打压下去。

张伯玉出使赵朔,带来了赵朔的大军,平息了叛乱。在李阳焕和李朝群臣百姓心中,张伯玉的地位可就高出刘庆谭太多太多了。

现在大宋攻打李朝,为了扭转李朝的颓势,也为了难为打压一下张伯玉,刘庆谭才提出了这个说法。

所有人都知道,赵朔跟李朝是隔着一个大宋的,就算赵朔想帮忙,派出的兵卒只能绕道海上。这李朝派人求援一去,赵朔在派兵来救,一个来回,半年就过去了。那会李朝在不在都两说着了。

“刘大人,你这话说的就有些不讲理了吧。”张伯玉是个明白人,自然知道刘庆谭话中的意思。

“哼,当初这话可是你张大人亲自说出来的,怎么,大难来时,反悔了。”刘庆谭一脸冷笑的说道。“早知今日做不到,又何必当初乱许诺呢?”

“这不是做不到,而是……”张伯玉话说到一半,生生的咽了回去。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可以改变李朝命运的事。

“而是什么?”刘庆谭看着张伯玉。“说来说去,还是做不到不是。”

“住口!”面对张伯玉和刘庆谭斗嘴,李阳焕实在忍不住了。“现在李朝是生存存亡之际,你们二人竟然还有心思斗嘴。你们是不是想看着我李朝就这么亡了啊。”

“臣不敢!”张伯玉和刘庆谭同时行礼说道。

“不敢,你们有什么不敢的,这个时候,还能在朝堂之上吵嘴,你们说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李阳焕得里不饶人。

刘庆谭低头沉默,这个时候,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对大宋称臣。然后像对待赵朔一样,对待大宋。只要不灭掉李朝,要啥给啥。

但这个时候,这话是不能说的。毕竟,宋兵才刚刚深入李朝领地,战斗也才刚刚开始。若这个时候直言投降,那必然会被百姓认为是卖国之人。这样的名声可不是刘庆谭想要的。

他要的是跟张伯玉一样的名声,一个解决李朝于危难之间的名声。

刘庆谭不说话,张伯玉却开口了。

“侯爷。臣敢保证,我李朝有救了,宋王的军队是一定回来救援我们的。”

张伯玉说的很淡定,也很从容。好似赵朔的大军真的回来,宋军真的会被打败一样。

“张爱卿,你为何有如此自信啊。”张伯玉自信,但李阳焕可没那么自信。

说赵朔回来,你得给我说出个子丑寅某啊,这么弄一句就糊弄过去,那怎么行。

听到李阳焕的问话之后,张伯玉行了一礼,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第359章赵成的决定

原来,赵成在离开的时候,已经察觉到三十多船粮食并不能支持太久,于是便给张伯玉留下了一句‘用不了多久,便会再回来’的话。

而这句话,现在成了李朝的救命稻草。

“张大人,你可知道他们何时能在回李朝。”李阳焕听了张伯玉的话之后,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个……”具体时间,张伯玉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时候说不知道,那刚才说的话,不就是逗李阳焕玩呢吗?现在李阳焕好不容易对这一次抗宋有了些信心,他要是明说,这一打击,这刚建立的一点信心,还不一下子就被打散了啊。

还有,如果张伯玉说实话,说不知道,一旁的刘庆谭一定会趁机发难,到时候,加上李阳焕的愤怒,张伯玉的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可就没法说了。

眼珠子转了又转,张伯玉笑着说道。“按时间推测,应该就是这几天了,如果侯爷同意,臣愿意前往港口准备迎接事宜。”

“准了。”李阳焕大喜。

赵成大军第一次到来,拿着火枪和小炮弹,这两样东西,那可是大发神威。

火枪五百米外左右,一枪毙敌。小炮弹更猛,一炸死伤一大片。

靠这这两样神器,赵成的军队分成了数十个小队,每一个小队只有几十人。

开始的时候,李阳焕还有些担忧,但各地频频传回的捷报却让他傻了眼。

很多地方汇报,一只神秘部队袭来,圆球状的小球从天而降,城墙倒塌,叛军逃窜,不堪一击。

那场战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一个国家五年都没有平息的内乱,被几千人几天就平定了,这种震撼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所以,听说赵朔的军队还会再来,李阳焕有了信心。

退朝之后,张伯玉召集手下官员,前往港口迎接赵成。

对于赵成是否会真的到来,张伯玉其实并没有底,毕竟,赵成当时就是那么一说。

但现在,话已经出口,不能收回。他也只能盼望着,赵成这几天能到了。

当然了,如果赵成不来,他还有另一手,那就是逃跑,从海上逃跑,然后前往赵朔那里,请求救援。若是赵朔不救援,他就赖在赵朔的地界,颐养天年了。

好巧不巧的,张伯玉在到达港口的第二天,赵成的大军正好到达。

张伯玉喜出望外,而赵成却懵了。他这次前来没通知任何人,而刚到这,张伯玉就在这迎接,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难道张伯玉收到了他来到这里的提示?

“张大人!”脑中虽然疑惑,但礼数还是不能少的。赵成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您怎么会在这个地方?”

“我是特来等赵将军的。”张伯玉行礼说道。

“等我?”赵成一惊。“张大人怎么知道我会来?”

“赵将军离开的时候不是说,还会再回来的吗?”张伯玉笑着解释道。“我推测了一下,将军这几日应该要到了,所以便提前过来迎接一下。”

“既然如此,那么张大人就安排人手去运送粮食吧。”赵成直接说到了正题。“我这次来还是为了粮食,价钱还是老样子……”说到这,赵成呵呵一笑,压低了声音。“张大人那一份,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将军,这一次……”看了一样面前的七八十搜大船,张伯玉接着道。“恐怕赵将军是要把我李朝的国库搬空啊。”

“张大人,李朝不缺粮,而宋王那里缺粮,现在李朝是宋王的属地,彼此通商往来,互通有无,自然应该不在话下才对。现在张大人这么说,是不是有些见外了啊。”赵成眯着眼睛,淡淡的回道。

“赵将军所言不假,我李朝是宋王的属地,供给点粮食本就应该,所以这一次,我们为了履行职责,愿意在压低一下价钱卖给将军。”张伯玉说道。

“这……”赵成看着张伯玉,实在搞不明白张伯玉这个葫芦里到底卖到什么药。上一次的价钱已经很低了,这一次更低,那李朝这一次,可是真的要赔钱了。

“将军不必多想,其实我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李朝履行职责之后,希望宋王也能履行他的职责。”张伯玉说道。

“这里又出什么事了?”赵成敏锐的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大宋兵分三路攻到李朝,我李朝已经危在旦夕了。”张伯玉没有隐瞒,说了实话。

“什么?大宋伐李朝了?”赵成吃惊不小,一脸的不敢相信。

“的确如此。”肯定的回答之后,张伯玉接着道。“当初宋王答应过我,若是李朝有难,他是一定会支援的,今日将军到来,我想……”

张伯玉没有全说出来,但跟全说出来也没啥区别了。那就是李朝有难,希望赵成出手相救。

赵成这下为难了。他第一次前来,出兵帮忙,是因为有赵朔的命令。这一次,他前来唯一的目的就是购粮。若是贸然派兵帮忙,一旦赵朔怪罪下来,那罪过可不小。

“此时非同小可,可否容我跟宋王说一声。”赵成说道。

“李朝距离宋王遥远,若是一来一回,耽误时日颇多,我担心,宋王应允之后,李朝已亡啊。”张伯玉说出了担忧。

赵成听张伯玉这么说,先是错愕了一下,但很快就弄明白了原因。

张伯玉不知道赵朔早就建立了信鸽传信制度,定是以为赵成要派人划船回去报告。

“这样吧,我想派人帮你抵抗着,然后派人回去汇报宋王,待得到宋王允许之后,我在派大军上岸帮忙。”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赵成看着张伯玉。“不知张大人认为,这样可行否。”

“好,好,一切就按赵将军说的办。”赵成同意帮忙,张伯玉已经很满足了,怎么会还有过多的要求。

随后,赵成调来了五百人,给他们分配了充足的小炮弹和火枪之后,将他们分成了十队。

“张大人,麻烦你找是个当地的向导帮他们指一下路。”安排好之后,赵成说道。

虽然人数有些少,但这些兵卒拿着小炮弹和火枪,这让张伯玉很是欣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