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患绷魉碜吡恕�
几座浮桥很快被火烧毁了,刚刚冲上浮桥的蜀军骑兵不得不退了下去,马隆也不敢再耽搁,引着撤下来的残兵望清河而走。
这一役晋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偏厢车都被蜀军给摧毁了,三万人马折损超过半数,如果不是那几座浮桥的存在,马隆能不能逃脱都是一个问题。
罗宪下令一方面打扫战场,一方面在磐河上重新架设浮桥,准备渡河追击,乘胜而进,拿下清河平原二郡。
马隆原本依仗着偏厢车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决心在清河平原一带与蜀军进行一番较量,但界桥一战,转瞬之间就把马隆的信心打没了,虽然马隆麾下还有五万多的军队,但如何抵御蜀军骑兵的进攻,马隆心中着实没底。
论野战,清河平原一带地势平坦,正是骑兵作战的理想舞台,马隆的军队在蜀军骑兵的面前,根本无法匹敌,别说是兵力上处于劣势,就算再多个几倍的人马,纯粹是白给。如果据城坚守的话,蜀军火器营的威力,马隆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凭着清河平原两座郡城的城防,根本就无法抵挡。
逃回到清河的马隆思虑再三,决定放弃清河平原二郡,向青州方向撤退。首先,青州有黄河之险,马隆有信心凭借着黄河来挡住蜀军的铁蹄。其次,马隆他本身就是青州刺史,虽然借调到冀州作战,但朝廷也并没有免去他青州刺史的职务,返回青州,那完全是他的本职。
清河平原无论如何是守不下去了,如果一昧死守的话,结果只能是丢城失地,把五万多的军队全部葬送在这儿,要知道此番马隆由青入冀,可是带着十万青州兵的,如果把这些青州子弟兵全部葬送在冀州,他也无法向青州父老交待。
所以,拿定主意的马隆几乎是连夜出逃,他很清楚蜀军骑兵的恐怖,一道小小的磐河根本就不可能阻挡蜀军多长的时间,一旦被蜀军突破而来,蜀军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横扫整个清河平原。
既然要走,那就绝不能拖泥带水,马隆下令晋军拥掉一切的军需辎重,轻装而行,连夜从清河逃向了平原。
到达平原之后,更是马不停蹄,昼行夜奔,向着黄河渡口赶去。到达黄河渡口之后,马隆下令征调所有官船民船,没日没夜地抢渡黄河,将晋军一批一批地运送到黄河南岸去。
正是凭借着马隆的果决坚定雷厉风行,晋军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渡黄河的任务,当蜀军骑兵向着黄河大堤呼啸而来的时候,晋军士兵所乘从的最后一艘渡船堪堪地刚刚离开渡口,甚至蜀军弓骑兵射出的箭都能射到渡船上,还射死了好几名晋兵,但一切为时已晚,晋军大军已经是乘风破浪扬帆而去,罗宪在黄河北岸也只能是望河兴叹。
第1030章强攻不成用智取
PS:稍后更正………………………………………………………………………………………………………………………………………………………………………………………………………………………………向着磐河方向逃去。
晋军在磐河西岸列阵,却也不是背水而战,马隆在磐河上早就架好了几座浮桥,准备好了退路。
当初马隆坚定的认为这条退路用不上,依靠偏厢车阵,晋军足以应对一切来犯之敌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仗刚打到第二天,马隆就不得不从原来认为不可能用到的浮桥上仓皇而逃。
包括马隆在内的晋军诸将都暗暗庆幸,当初渡河之后没有拆掉这些浮桥是何等明智的举动,否则在蜀军骑兵的狂飙攻击下,只能是望河兴叹,坐以待毙,有这些浮桥在,还能让他们有机会逃出生天。
晋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面对蜀军骑兵如潮的攻势,根本就无力抵抗,主将马隆逃走之后,晋军更是群龙无首,拼了命地向浮桥方向逃去,他们现在只恨爹娘给少生了两条腿,跑在前面的,能踏上浮桥的,就算是捡了一条命回去,落在后面的,便会被蜀军呼啸而来的铁蹄踏成肉泥。
在蜀军肆虐狂扫之下,晋兵们就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铁蹄隆隆,践踏着一切可以践踏的东西,整个晋军的营地内一片狼籍。
马隆逃到了磐河东岸,这才停下马来,不禁唏嘘而叹,败仗来得太突然了,前后都没有半个时辰,晋军阵线即宣告全面崩溃。马隆看着他精心准图示的偏厢车战阵冰消瓦解,痛心疾首,凄楚不已。
“马都督,蜀人追上来了!”副将惊呼道。
在西岸,蜀军的骑兵已经追杀到了磐河渡口,并试图抢夺浮桥,向东岸追击过来。
“放火烧桥!”马隆当机立断,下达了烧桥的命令。
蜀军的骑兵现在根本就是无敌的存在,也只有这些天然的河流可以迟滞一下他们的进攻,一旦被他们突破磐河防线,已经逃到东岸的晋军也就没有机会再逃跑了。
这个时候马隆也顾不上浮桥上还有晋兵没有逃过来,便下令烧桥。晋兵们将桐油菜油一类能引火的东西往桥面上一浇,顺手就点起火来。
烈火很快地就将浮桥给吞没了,那些还呆在浮桥上没有机会过河的晋兵都傻了眼,前面是烈火挡道,后面是追兵杀来,绝望之中,他们纷纷跳入了水中。水性好的还好点,可以游着到对岸去,水性不好的在水中扑腾几下就再无身影了。
马隆也不是那种绝情无义之人,但现在情况紧急,他不得不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蜀军骑兵来势很快,如果不能尽快地毁掉浮桥,蜀军骑兵顺着浮桥杀过来,那绝对是势不可挡的。
马隆下令会水的士兵跳下去尽可能地把落水的晋兵救上来,可惜晋军之中全是北方兵,会水的很少,磐河上水流又很急,大部分落水的晋兵都被急流所卷走了。
几座浮桥很快被火烧毁了,刚刚冲上浮桥的蜀军骑兵不得不退了下去,马隆也不敢再耽搁,引着撤下来的残兵望清河而走。
这一役晋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偏厢车都被蜀军给摧毁了,三万人马折损超过半数,如果不是那几座浮桥的存在,马隆能不能逃脱都是一个问题。
罗宪下令一方面打扫战场,一方面在磐河上重新架设浮桥,准备渡河追击,乘胜而进,拿下清河平原二郡。
马隆原本依仗着偏厢车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决心在清河平原一带与蜀军进行一番较量,但界桥一战,转瞬之间就把马隆的信心打没了,虽然马隆麾下还有五万多的军队,但如何抵御蜀军骑兵的进攻,马隆心中着实没底。
论野战,清河平原一带地势平坦,正是骑兵作战的理想舞台,马隆的军队在蜀军骑兵的面前,根本无法匹敌,别说是兵力上处于劣势,就算再多个几倍的人马,纯粹是白给。如果据城坚守的话,蜀军火器营的威力,马隆已经是亲眼目睹了,凭着清河平原两座郡城的城防,根本就无法抵挡。
逃回到清河的马隆思虑再三,决定放弃清河平原二郡,向青州方向撤退。首先,青州有黄河之险,马隆有信心凭借着黄河来挡住蜀军的铁蹄。其次,马隆他本身就是青州刺史,虽然借调到冀州作战,但朝廷也并没有免去他青州刺史的职务,返回青州,那完全是他的本职。
清河平原无论如何是守不下去了,如果一昧死守的话,结果只能是丢城失地,把五万多的军队全部葬送在这儿,要知道此番马隆由青入冀,可是带着十万青州兵的,如果把这些青州子弟兵全部葬送在冀州,他也无法向青州父老交待。
所以,拿定主意的马隆几乎是连夜出逃,他很清楚蜀军骑兵的恐怖,一道小小的磐河根本就不可能阻挡蜀军多长的时间,一旦被蜀军突破而来,蜀军骑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横扫整个清河平原。
既然要走,那就绝不能拖泥带水,马隆下令晋军拥掉一切的军需辎重,轻装而行,连夜从清河逃向了平原。
到达平原之后,更是马不停蹄,昼行夜奔,向着黄河渡口赶去。到达黄河渡口之后,马隆下令征调所有官船民船,没日没夜地抢渡黄河,将晋军一批一批地运送到黄河南岸去。
正是凭借着马隆的果决坚定雷厉风行,晋军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渡黄河的任务,当蜀军骑兵向着黄河大堤呼啸而来的时候,晋军士兵所乘从的最后一艘渡船堪堪地刚刚离开渡口,甚至蜀军弓骑兵射出的箭都能射到渡船上,还射死了好几名晋兵,但一切为时已晚,晋军大军已经是乘风破浪扬帆而去,罗宪在黄河北岸也只能是望河兴叹。
第1031章兵临小平津
回到上党之后,刘胤没有做任何停留,当即挥师南下,从壶关直抵高都。
高都是蜀军目前在并州控制的最南端的城池,过了高都,就进入到了晋国所控制的河内郡。
尽管这儿是双方的交界处,但由于目前双方交战的重心在冀州,晋国在河内的防守兵力并不太多。
整个黄河以北都属于讨逆大都督羊祜的防区,河内郡也不例外,羊祜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邺城,河内郡这边的防守自然比较空虚。
刘胤这次迂回上党进攻河内,做的非常的隐密,偃旗息鼓,尽可能地不向外泄露消息。羊祜的壕堑战术虽然有效地阻挡了蜀军的进攻,但却隔绝了他对外界的消息掌控,刘胤回兵上党迂回转战河内,羊祜根本就无法知晓,更谈不上调兵回防河内了。
而刘胤一路倍道兼程,保持着较高的行军速度,为的就是在河内打晋国一个措手不及。
并州的地势高峻,出高都向南,便是河内广阔的平原,蜀军已高屋建瓴之势,呼啸而下,一夜之间,便包围了山阳城。
山阳城只驻守着千把来人,守将于真看到蜀军大军来袭,吓得屁滚尿流,丝毫没有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蜀军轻取山阳,打开了进入河内的门户。
蜀军突然出现在河内,让晋国朝廷是惶恐不已,河内郡是洛阳北边的唯一屏障了,一旦河内失守,洛阳便危矣。所以一听蜀军攻占了山阳,司马炎便是坐立不宁,急令河内太守董艾挥师讨之,又下令羊祜派兵增援。
河内太守董艾本来兵就不多,而且多是缺乏战斗力的郡国兵,而蜀军的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那一个不是虎狼之师,董艾根本就不是对手,在射犬和蜀军打了一仗,结果是全军覆灭,董艾战死于乱军之中,蜀军挥师南进,夺下了河内郡的郡治怀县。
接下来几天,蜀军在河内横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连克野王、温县、河阳数座城池,直逼小平津渡口。
洛阳朝野上下,宛如经历了一场八级的地震一般,剧烈震动,司马炎坐如针毡,急调洛阳附近的兵马赶往小平津关,严防死守。
小平津关位于黄河南岸的北邙山,距离洛阳城只有三四十里的距离,一旦失守,那对于洛阳而言,就等于是灭顶之灾,所以司马炎绝不敢等闲视之。洛阳表里山河,八关固守,这小平津关便是其中之一,与洛阳东北面的孟津关互为倚角,共扼黄河天险。
几年前匈奴犯境,同样也曾兵临小平津渡口,当时在洛阳朝野同样引起过剧烈震动,甚至有不少大臣都提出来要迁都以避匈奴人的锋芒,直到后来,羊祜出兵河内打退了匈奴人,这才让局势平定了下来。
现在蜀军兵临小平津,带来的轩然大波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的匈奴人,并州已告失守,冀州局势维艰,如今蜀军更是兵临黄河,整个大晋的江山社稷芨芨可危。洛阳上下,是一片哀鸿遍野,绝望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