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醪豢暗氖窬锉幌伦泳统搅宋汗钠锉嬗姓饷瓷衿媛穑�
“是什么样的马鞍马镫,拿来与孤瞧瞧。”
贾充摇头道:“此次我军大败亏输,不曾俘获蜀军一人一骑,所以那些马鞍马镫也只是参战败逃回来的士兵见过,并无实物。”
司马昭不禁愕然了,战死了两万多人,居然都不曾俘虏敌方一人,这败仗,打得还真是空前绝后,堪称极品。
“不过,间军校尉青鸟刚刚从陇西传来密报,有这新式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图纸,请晋王一阅。”贾充又从袖笼之中掏出一封文书,递了上去。
司马昭也是行伍出身,年轻时候曾征战四方,是一位真正的马上君主,他就看了一眼,顿时便明白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妙用之处。光溜溜的马背上,最怕什么?自然是最怕摔下来,司马昭也是骑过马的,自然明白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想安稳的坐住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而图上的东西,给司马昭顿时眼前一亮的感觉。
高桥马鞍解决了骑手纵向移动的问题,双边马镫则解决了骑手横向移动问题,这两件马具可以说是骑兵的神兵利器,让马背上的骑手再无掉马危险,双手也被解放了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在速度和力量上面蜀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也难怪魏军骑兵会吃败仗了。
可以说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设计和制造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看到这两样的东西的人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都会不由自地说,这么简单,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司马昭此刻不禁也是有这种感觉,以前骑在马背上,总觉得缺点什么,现在看到这两样马具,敢情就是缺这些呀。
司马昭呵呵一笑道:“此次青儿可是立了大功了,不亏是我司马家的子嗣。”
贾充亦道:“青鸟校尉屡立奇功,晋王还需好好嘉奖才是。”
司马昭颇感欣慰地点点头,道:“等青儿回京之日,孤定有厚赏。公闾,你速带图纸去工曹,让工匠们依图打造这些马鞍马镫,造出来之后,优先装备虎豹骑,骑兵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绝不能落在蜀人的后面。”
“诺。”贾充领命道。如果说曾经曹魏官方对蜀国的那些发明革新无动于衷的话,这次骑兵的惨败带给朝野的震动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毕竟魏国最大的倚仗就是骑兵,而骑兵变得不堪一击之后,给魏人带了深深的危机感,所以司马昭也会在第一时间内下令打造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就丝毫令人不感到奇怪了。如何提升骑兵的战斗力,这是首要的任务,何况马鞍马镫也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东西,工匠们只需照着图纸,依葫芦画瓢,打造出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来,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魏国骑兵的一败涂地极大地刺激了司马昭,这才让司马昭下定决心,采用蜀人先进的技术装备骑兵,也许这样才有机会克制蜀国的骑兵。
不过,这打造新式马具还需要些时日,就算是装备到骑兵队伍中,也需要些时间来磨合训练,而关陇形势紧迫,似乎根本没有时间来装备司马望的骑兵了。
“晋王,此番街亭之战后,雍凉攻守之势相易,刘胤也势必将进军关中,窥视长安,依臣之见,不如调钟会一部回关中,与司马望共守长安,以策万一。”贾充略感忧虑地向司马昭建议道。
第389章虎距龙盘的关中
如果陇西之失只是伤及魏国的皮毛的话,那么失去关中可谓就是伤筋动骨了,这一点贾充很清楚,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周、秦、汉盖莫能外,曹操也是在得到关中之后才真正算是奠定了曹魏的基础。
何况关中还是前往益州的必经之路,目前在益州作战的钟会兵团全部的粮草辎重全部由关中供给,一旦关中失守,这对钟会兵团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关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此刻的国之根本正在因为街亭之战的失败而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贾充也是担心关中守不住,故而才提议司马昭调钟会的一部分军队回援关中,以助司马望守长安,毕竟现在洛阳一带几乎是无兵可调了。
司马昭轻轻地摇了摇头,调动钟会的人马回援,那就意味着他整个战略体系的失败,这一点是让有着雄心壮志的司马昭所无法接受的。
现在益州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钟会在益州已经攻克了雒城,只要在拿下涪城,整个成汉大道就可以打通了,整个益州的局面就会打开,此刻若是抽调魏军回关中,无异于釜底抽薪,本来慢火熬炖的一锅好粥最终可能会变成夹生饭。
但司马昭就不担心关中有失吗?
他当然担心了。关中的重要性司马昭如何不清楚,一旦关中失守,整个河洛便芨芨可危,这种危及司马家族统治的事情,司马昭一定会尽全力阻止。
虽然洛阳一带现在无兵可调,但司马昭并没有太慌张,司马望在街亭只是吃了败仗,并没有全军覆灭,尽管损失了两万多人的军队,但司马望的手中,仍旧有近八万的军队,主力尚存,就算司马望不再具备重振旗鼓,再攻陇西的能力,但自守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他能再坚持三两个月的时间,司马昭就足可调动其他地方的兵马来救援了。
司马望的能力,司马昭是很清楚的,只能说街亭之战的失败是一个意外,正如贾充所说的,司马望是败在新式的装备上,并不是说司马望的能力就打了折扣,做为魏国军界的顶梁柱,司马昭对司马望的信任还是很深的。
关中一直是魏军的重要防御地域,蜀汉的历次北伐,就是集中在关中和陇右一带,这也直接地促使魏国不断地加强关陇地区的防御体系,几十年的积淀下来,以长安为中心,包括陈仓、眉县、武功、扶风等城的防御有如金汤一般。
当年司马昭担任安西将军的时候,就曾驻守雍凉,对关中的防御体系和险要地形是了如指掌,司马昭相信,以司马望的能力,守住长安丝毫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说别的,就是陈仓这道险关,刘胤想跨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长安做为前汉都城,关中三辅的核心地带,其城垣的坚固程度,完全可以和洛阳相媲美,司马望以八万雄兵坐镇长安,司马昭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关中可能会守不住。
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能动摇司马昭问鼎天下的决心?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司马昭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上,经历过的风雨何止一点两点,他早已淡看荣辱成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一次战役的胜负决定不了什么,魏国底蕴深厚,又岂是刘胤这个跳梁小丑可以动摇的?
司马望已经恢复了平静,淡然从容地道:“钟会之军不可轻动,孤相信子初可以胜任镇守关中之职。何况长安也只需坚守三四个月的时间,彼时各州郡人马调至,孤必亲征之。孤倒也看看,这个刘胤究竟是何等样人,能将雍凉之地搅个天翻地覆。”
贾充有些担忧地道:“若不调钟会大军回援,只怕司马骠骑这边会吃紧些,关中得失,大于益州,晋王三思。”
益州是既得利益,司马昭又如何肯轻易的放弃,而且刘胤偷袭陇西,颇有点围魏救赵之意,司马昭又如何肯轻易地就范。在这一点上,司马昭还是很固执的,他始终认为刘胤不过是癣疥之患,不足为患,不管是刘胤是初入陇西之时还是取得街亭大捷之后,司马昭的这个看法根本就没有改变过。
他轻笑了一声,道:“想一口吞掉我关中八万大军,想来他刘胤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长安城固若金汤,陈仓关坚如磐石,我倒要看看,凭他的几件新式装备,就能拿下我虎距龙盘的关中三辅?”
┄┄┄┄┄┄┄┄┄┄┄┄┄┄┄┄┄┄┄┄┄┄┄┄┄┄┄┄┄┄┄┄┄┄┄
随着司马望的退兵而去,街亭之围也就不战而解了。
傅著本欲带兵追击,刘胤看到魏军旗帜严明,队列齐整,便喝止傅著,道:“司马望进退有度,阵法严整,不愧是魏之名将,既然他从容而退,必定留有后手,追之无益。”当下传令各军勿要追击,在街亭旧城处下寨。
此刻傅佥在山上瞧得魏人退却,初时以为是魏人的诱敌之计,并没有理会,没过多久,就瞧得蜀军旗帜飘扬,原来是蜀军援兵已到,山上的蜀军欢呼不已,傅佥带人亲自上山来迎接刘胤。
刘胤看到浑身浴血的傅佥,不禁深为感动,道:“岳父镇守街亭,力拒司马望,劳苦功高,当为此役第一功。”
傅佥呵呵一笑道:“当年马谡兵败,就是败在水源之上,文宣用妙招在山上贮水,解决我军后顾之忧,魏人再想拿下街亭,无异于痴人说梦。要说这第一功,还非是文宣莫属。”
刘胤微微一笑,当年的马谡,如果真能让士兵喝到水,何愁守不住街亭,历史再一次重演,自己可不能重蹈覆辙,有充足的粮草饮水做保证,守住街亭一占也不困难。如果说马谡只是因为时运济而沦为后世人的笑柄,那么今天在这里自己就要证明一件事,马谡的战略并没有错,凭险拒守是街亭保卫战中最有效的手段,差只差在有准备和没准备的区别上。
世人常以成败论英雄,而成败往往只是相隔了一线而已。
第390章士家归附
在取得了街亭大捷之后,刘胤并没有回兵天水,而是在街亭附近扎下营来,他的目光,已经不再关注身后的陇右,而是投向了苍茫的三辅地区。
虽然说这一仗打的痛快淋漓,但刘胤的头脑很清醒,现在还不是欢呼胜利的时刻,司马望八万大军全身而退,整个关中还是铁板一块,想要拿下来并不会很轻松。
更何况益州的钟会始终是刘胤的心腹大患,如果钟会回兵来援,那怕就派出一部分的军队,刘胤就必须要承受两面作战的困境,这一点,刘胤是必须要防范的。
但现在情况还好,汉中传过来的消息,证明钟会的军队此刻还在益州,而且暂时看不到撤军的迹象。
刘胤不知道司马昭是怎么想的,整个关陇的形势已经是芨芨可危,可司马昭却一直按着钟会的兵不动,也许是既得利益不肯放手,也许是司马昭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做对手,认为自己不可能在关陇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刘胤不得不承认,同司马昭这样的大鳄比起来,自己只能算是无名小卒,司马昭看不起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做为坐拥天下十州之地,心怀一统四海之志的司马昭来说,陇西发生的事,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小小的意外,绝对不足以动摇司马昭王霸之志。
任何人都会犯错,轻视自己必将是司马昭这辈子最大的错误。而这也无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只要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长安,拿下整个的关中,就等于是掐死了钟会的退路,整个天下的局势将会为之大变,司马昭也必将会为他自己的自大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迟则生变!形势的发展就注定了刘胤必须在关中要速胜,否则等司马昭将天下各地州郡和钟会甚至是攻打吴国的军队调来,自己就没有丝毫的机会了。
而现在整个关中只有司马望的八万军队,经过街亭之战,魏军的军心必然也是萎靡不振,士气也是跌落到最低,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也许就再也没有了。
所以刘胤派没有回兵陇右,更没有开庆功宴,全部的军队在街亭广魏一线严阵以待,伺机而动。
但蜀军在街亭大胜的消息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