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712章

远东1628-第712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东军西伯利亚兵团刚刚渡过伏尔加河不久,莫斯科就接到了鞑靼人越过了乌拉尔山的消息。但是西伯利亚远征军全军覆灭的消息,却并没有传到莫斯科。
  包括沙皇在内,以及俄国众多的大贵族、大商人都认为此次鞑靼人进入俄国境内,是因为西伯利亚远征军正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发动对鞑靼人的进攻。
  鞑靼人骑兵的到来,应该是切断远征军的补给线。毕竟鞑靼人的骑兵众多,机动性很强,就像当年蒙古人西征欧洲一样,鞑靼人绕过了俄国远征军,进入俄国境内骚扰,以此来缓解鞑靼人在西伯利亚不利的战局。
  反正他们根本不相信出征西伯利亚的十万远征军,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败给武器装备落后的鞑靼人,更不会相信现在俄军全军覆灭。
  但是数量众多的鞑靼人已经杀至伏尔加河河畔,也让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和众多俄国大贵族焦虑不已。
  毕竟目前俄国境内的军事力量,已经全部跟随远征军越过了乌拉尔山,目前俄国仅有的精锐,只有莫斯科皇家部队的数千名正规军,以及在西部边境抵御波兰的俄国守军。
  俄国境内剩下的军队,就只有各地贵族的私军。面对来去如风的鞑靼人铁骑,俄国只能依靠各地城镇的坚固城防,与鞑靼人的铁骑周旋。
  在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和诸多俄国贵族高层的眼中,这些鞑靼人只是疥癣之患,他们的目的只是在俄国境内骚扰,主要的战场还是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
  倒是并不担心鞑靼人会侵犯莫斯科,毕竟萨马拉距离莫斯科非常遥远,而且东欧平原河流众多,鞑靼人想要冲到莫斯科城下,光是这些河流就要耽误他们很长的时间。
  即便鞑靼人铁骑机动性良好,想要杀到莫斯科城下,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可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还是对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征用了大批附近贵族的私军,组建了十几个营的军队。又徵招雇佣了一批哥萨克人,组成了一支骑兵部队,共同负责守卫莫斯科。
  莫斯科周围地区的贵族、商人、庄园地主等有钱有势的阶层,纷纷打点行装,在私军的保护下,进入了莫斯科避难。
  鞑靼人的铁骑已经抵达伏尔加河的消息,也迅速的传遍了伏尔加河以西地区。俄国老百姓对去年鞑靼人在卡拉河以东地区的暴行,至今还心有余悸,所以伏尔加河以西地区的老百姓,也拖家带口向西逃难,大批难民进入了莫斯科以及附近的各个城市。


第1122章 莫斯科(三)
  1147年,多尔戈鲁基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在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
  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而后的1156年,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初具城市雏形。
  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并于15世纪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
  十五世纪时莫斯科人口的数量、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伦敦,布拉格和欧洲一些大的城市。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
  沙皇哈伊尔·罗曼诺夫和俄国高层对大批难民进入莫斯科,倒是比较欣喜。历史上就曾有过俄国民间起义军,解放被波兰侵略者占领的莫斯科。
  1610年,波兰大军又一次发动进攻。在克卢希诺战役中,7000名波兰精锐骑兵击溃4万俄军,后者军心大乱。在莫斯科城中大贵族、各地贵族代表的压力下,沙皇舒伊斯基于当年7月下诏宣布退位,莫斯科开城投降。
  此时北方的瑞典也趁火打劫,攻占掠夺俄北方的诺夫哥罗德等几座城市。俄罗斯面临着将彻底丧失独立和主权的危险。
  在中央政权几乎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俄罗斯人民勇敢地站起来,担负起拯救国家命运的使命。莫斯科民众在1611年发动起义。他们抢夺军械库把自己武装起来,然后冲向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内驻扎的波兰军队与起义军展开激战,但最终起义军被击败。
  1612年,在富裕的伏尔加河沿岸城市下诺夫哥罗德出现一支民间筹款组建起来的起义队伍。首领是该城富商库兹马·米宁和军方将领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
  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的起义军彻底打败波兰军队,让俄罗斯免于分裂,保证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驱逐外敌后,俄罗斯得以复国,并于1613年选出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任沙皇。
  沙皇哈伊尔·罗曼诺夫和俄国的大贵族、大商人,以及各地的缙绅会议首脑。在俄国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号召各地居民踊跃捐钱,组织一支军队,抗击鞑靼人侵略者,保卫莫斯科。
  各地的居民听说了鞑靼人再次入侵俄国的消息,都踊跃的捐款捐物。从各地涌入莫斯科的难民,也踊跃的参加这支军队。
  仅仅几天的时间,在沙皇莫斯科哈伊尔·罗曼诺夫和俄国贵族高层的组织下,就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而且还雇佣了大批哥萨克人,建立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武装。
  涌入莫斯科的大批难民,还自发的组织起来,帮助莫斯科的守军巩固城防工事。所有的青壮也自发的组建了一个个民军武装,拿着简陋的武器,帮助俄军包围莫斯科。
  与此同时,俄国各地的城镇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捐款捐物,组织当地百姓和附近的难民成立了民兵武装力量,并大力加固城防,保卫各自的城市。
  去年鞑靼人在乌拉尔山以西和卡拉河以东等地区肆虐的消息,已经在俄国各地传遍了。残暴的鞑靼人见人就杀,见到女人就抢,而且还抢光所有的粮食和物资,最后一把火烧光所有的房子。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鞑靼人临走的时候,还将他们残杀的尸骸和粪便,倒进各地的水井和河水里,污染当地的水源,造成了当地的疫病。
  所以目前莫斯科周围的广大地区的乡村,已经几乎空无一人。各地的百姓都扶老携幼涌进了莫斯科和周围的城镇。
  俄国人将粮食等物资统统拉走,拉不走的也都埋起来藏好,还烧毁了自己的屋子,连水井都掩埋了起来。在莫斯科周围方圆数百里,实行了坚壁清野。
  莫斯科东南部的柳别尔齐镇,这里的居民和附近用过来的难民,此时也正在紧张的忙碌着。虽然镇子不大,加上附近的一些难民才有近千人。
  可也组建了一支二百多人的民兵队伍,装备数十只各式火枪和两门轻型前装火炮。在镇上几个老军人的带领下,大家正在日以继夜的修建镇子的城防。
  镇子的外围挖了一圈沟壕,木质的围墙也得到了加高加固,还搭建了几座箭楼。他们在附近的林子里砍伐树木,在镇子外面制作了大批简易的拒马。
  两个手拿木叉和长矛的俄国民兵,正站在箭楼里警戒。
  突然,一个中年的民兵眉头一皱,转身跑到箭塔边上,向远处张望了起来。
  “伊万大叔,你怎么了?”
  伊万回头对身后和他说话的半大孩子,大喊道:“敲钟……快……敲钟……鞑靼人来了……”
  那个半大孩子明显的愣了一下,但是脸色随即紧张了起来,慢慢的变成了惊怖恐惧,似乎呆住了。
  伊万瞪了他一眼,冲过来一把推开他,拿起一把铁锤,朝着箭楼上的破钟,抡圆了胳膊猛的砸了起来。
  “咣……咣……”
  镇子内外正在忙碌的人们,听到了箭楼的钟声响了,全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朝钟声响起的箭楼望去。他们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两名五十多岁的老者,从镇子里跑出来,冲着呆立在镇子外面的人大喊道:“大家赶快进镇子,鞑靼人来了……”
  听到两名老者的话,镇子外的俄国人脸色顿时大变,争先恐后的跑进了镇子。
  镇子里的人在两名老者的指挥下,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冲上了木质围墙,紧张的看着远处。
  这时,围墙上的俄国人感觉脚下有些微微的震动,隐约还能听到一阵阵沉闷的声音。
  围墙上的两名老者面色凝重的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苦笑道:“他们来了……”


第1123章 莫斯科(四)
  终于,随着这股沉闷的声音越来越大,一队长长的队列在远方的道路上出现了,无数战马正奔腾而来。
  柳别尔齐镇围墙上的俄国人脸色都白了,远处的鞑靼人气势太凶悍了,让他们感到非常压抑,而且有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围墙上一些胆子小的人都快被吓尿了,鞑靼人的骑兵纵队一眼望不到边。柳别尔齐镇仅有二三百能战的青壮,这点人根本守不住镇子。
  “轰隆隆……轰隆隆……”
  无数马蹄敲打着地面,发出连绵不绝的轰响,镇子周围的地面都在不断的颤抖。
  鞑靼人的到来,镇子里已经彻底乱套了。原本守护围墙的民兵纷纷跳下了围墙四散奔逃,镇子里到处都是妇女孩子的哭喊声,他们连抵抗的心思都没了。
  大队的鞑靼人骑兵来到柳别尔齐镇,并没有停留,而是一路向西而去。一队队骑兵在柳别尔齐镇的前面呼啸而过。
  虽然队列里的鞑靼人骑兵,每人五六匹战马,但是长长的骑兵纵队却丝毫不乱。战马上一个个骑士都是面无表情,在经过柳别尔齐镇的时候,对他们这个小镇连看都没看一眼,简直是完全是无视。
  无数雄壮的骑兵纵队,就像一条滚滚向前的铁流,连绵不绝的从柳别尔齐镇旁边呼啸着经过,足足走了小半天才算是过去。
  柳别尔齐镇的一帮毛子被鞑靼人的气势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早就已经傻了。
  这得多少人啊,少说也得好几万吧。再看看他们这个小镇,只有两三百名青壮,还都是周围农民出身的民兵,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好在这些鞑靼人对他们根本没兴趣,人家是奔着莫斯科去的。看着鞑靼人的大军终于过去了,围墙上的俄国人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他们刚才一直被鞑靼人的军势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鞑靼人大军已经过去了,这些俄国人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纷纷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身上都被冷汗湿透了。
  “大家别怕,莫斯科城防坚固,还有数万精锐,鞑靼人连火炮都没有,根本无法攻克莫斯科城。等他们久攻不下,肯定会离开这里。”
  “鞑靼人都是骑兵,他们没有火器,连我们这个镇子都攻不下来,只要大伙齐心协力,一定会守住镇子的。”
  这两名俄国老者在俄军服役过,所以镇里的人就让这两名老兵领导镇子里的民兵。他们当然知道刚才鞑靼人的军势已经让这些民兵近乎崩溃,所以他们只能为大家打气。
  听了两名俄国老兵的话,这些民兵总算是有了些士气。他们纷纷从地上爬起来,又投入到修缮防御工事的工作中。
  两名老者站在围墙上,看着莫斯科的方向,脸上的表情依然极为凝重。
  “彼得,莫斯科能守住吗?”
  老彼得摇了摇头苦笑道:“安德烈,你看今天的这些骑兵,他们还是鞑靼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