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652章

远东1628-第652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后几年远东公司还将继续西进,跨过广袤的哈萨克草原,兵锋直抵里海东海岸,并纵兵挥师青海南部和西藏地区,不断的开疆扩土,争取在入主中原之前,彻底拿下欧亚大陆和澳大利亚地区。
  未来远东公司还将派出大批的探险舰队,远赴美洲、非洲等地,大肆建立殖民据点。建立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及大批的全球海外殖民地的华夏联邦共和国。


第1008章 远东农业发展的探讨(一)
  一艘飞艇缓缓的降落在沈阳郊外的机场,宋涛从飞艇的吊舱上跳了下来,然后几步跑向了远处的李明,上去就给了他一个熊抱。
  李明笑着道:“兄弟,辛苦了!这一仗打得不错,没给我丢脸。”
  听了李明的夸赞,宋涛哈哈笑道:“大哥,你这是骂我啊,以我们远东军现在的实力,再收拾不了草原上的一帮土蛮,那我特么一头撞死算了。”
  两人边走边聊,坐上了一辆吉普就来到了公司总部。结束了北上战役和西进战役,宋涛对各兵团的工作进行了一番妥善安排,就坐上了飞艇回到了沈阳。
  他们来到了公司董事局的小会议室,高建国和王和等几名常委正等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宋涛,都忍不住逗了他几句,但属高建国最积极。
  “呦……我们的小宋回来了,一年多没见,人稳当多了。哈哈……公司这里没有你上蹿下跳的,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好容易把你小子盼回来,可你小子居然长大了,唉……我还是怀念当年的那个逗比的半大小子。”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哈哈大笑。
  宋涛被高建国弄得哭笑不得,他急道:“老子在前线拼死拼活,才一回来,你们这帮老家伙就拿我开涮,还有没有王法了。”
  李明看他们闹个没完,就笑着对宋涛说道:“今晚大家专门为你接风,到时候有你受的。”
  王和一听连忙笑着说道:“对对,我们先谈工作,晚上再收拾这小子。小宋,我先说好啊,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一天大家已经等很久了。”
  大家各自坐定以后,宋涛就开始向远东董事局的几个常委,汇报北上战役和西进战役的情况。其实诸位常委对前线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战区司令部每周都会将前线的各种战报传回公司。
  所以宋涛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这次战役的作战过程,重点的介绍了战后漠北、漠西各地区驻军和游牧支队的越冬准备工作,以及对俘虏的冬训工作。
  高建国听了宋涛的汇报,点了点头沉声说道:“现在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远东军西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力。我建议明年春天,西北野战军调集部分主力,汇同大批的游牧支队继续西进。中原北方漠南漠北加在一起足有几百万的蒙古人,虽然在我们发动的几次战役里消耗了一部分,但人还是太多了。农林部秋季会议的报告大家都听了吧,随着远东动力工程的普及,未来他们要在外东北和北方草原等偏远地区,准备搞一批现代科学化管理的大农场和大牧场,我觉得这是公司未来的一种趋势,大家也都比较支持,农林部在春季会议将会把这个计划提交审议,我估计肯定会通过。”
  王和也点了点头道:“随着公司动力工业的突破,未来几年我们的生产力会有一次比较大的飞跃。生产力的提高,也会为公司带来很多变化。我们当然也会积极的准备,应对这次巨大的变革。首先就是公司目前的土地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当时制定这个政策,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面对大批的流民,我们更多的是要把安置好,并让他们吃饱。包产到户实施了几年的时间,也确实为公司解决了难题,不但让移民远东的广大流民过上了好日子,也极大的节约了远东的管理成本。虽然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在我们远东目前特定环境下,可以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这个政策势必会有落后的趋势。”
  说到这里,王和端起茶杯喝了口水,然后继续说道:“我曾在基层工作多年,对我国农村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美国的农业也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2000年时,美国的农场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
  美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非常高,化肥和农药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农场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所以我认为,美国农业发展的过程,其中的很多方面,都是我们远东公司可以借鉴的。
  我们远东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着我们远东动力革命的开启,大批蒸汽动力、内燃机动力将在未来几年,在公司各个地区大规模普及,生产力势必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凭借着远东军近几年的东征西讨,也将公司的疆域一次次的扩大。这个时代的人口压力也远没有现代中国那么大,而且大规模移民也是大势所趋。”


第1009章 远东农业发展的探讨(二)
  郭松听了王和的话,叹了口气道:“我也曾在基层工作过,我国因为地少人多,在很长的时间里,只能实行小农经济模式,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期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的形成了小农意识,这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好,当然不能再走那条老路了,我同意老王的意见,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农业的发展模式。美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变迁是在十分独特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发展和完成的。由于不仅拥有地域辽阔、土地富饶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具有其他国家没有的大陆殖民开发的独特的历史条件,农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土地问题美国有了与众不同的解决方式。”
  王和点了点头道:“我们远东公司现在领土辽阔,地况、气候复杂多样,和美国当时的情况有很多相识之处。我们应该尽早建立并完善了农产品市场体系,并且投入巨大的资源对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形成了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现代物质投入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以劳动生产率为主和土地产出率为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李明想了下道:“随着公司大规模推广普及动力机械,农业生产力势必会有一次比较大的飞跃。再继续小农经济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毕竟我们远东控制的地域足够广阔,尤其是东北、外东北、印度、中南半岛、南洋各岛等地区,发展农业的潜力巨大。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借鉴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争取在几年的时间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们远东公司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农林部提出的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的大农场、大牧场计划,我觉得就是一条思路,至少目前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后几年,公司将大规模推广和普及动力机械设备,远东铁路处原来的铁路计划,也将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未来远东铁路交通的发展,势必将大大的加快。我们可以随着铁路线的延伸,开发铁路两侧的各种配套设施,沿着铁路线的周围,制定未来的农业移民政策。
  虽然公司现在条件不错,但是想要在短期内实现这个计划,明显不现实。首先动力机械的推广和普及,至少还要几年的时间,就算以后海参崴汽车制造厂的产能能够保证,可是驾驶农机设备的人员、维护机械的人员都严重不足。另外,公司每年还要安置大批的流民,而且实行家庭农场计划的各种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所以我认为不能操之过急。”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宋涛,突然说道:“你们说的我不太明白,但我现在好像懂了。你们说的是不是让我们远东的所有农户,以后都成为大地主、大农场主?”
  大家听了宋涛的话,全都哈哈大笑。
  高建国也笑着道:“我们小宋这句话概括的好,还真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们现在搞的包产到户政策能够让大家吃饱,但是最终还是无法让农户们富裕起来。”
  宋涛哈哈笑道:“这个可以有,我觉得完全可以实现啊。我们远东公司占据着广阔的疆域,而且很多地区都是历史上主要的粮食产区。目前我们远东公司的所有农户,再加上未来大明的百姓,面对如此大的地域,如果依然发展小农经济模式,那可真是白瞎了这么多的好地。”
  李明瞪了他一眼,笑骂道:“你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光是我们已经安置的流民就有多少,这么多人耗费的资源,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再说动力机械普及根本无法保证,到时候每家每户分了老大的一片地,难道都等着撂荒吗。”
  高建国想了一下,然后皱着眉头说道:“公司想要大规模推广普及动力机械,怎么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转变思路还来得及。趁着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研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远期农业发展规划。辽东各地的农户享受包产到户政策,已经有几年了,他们也都因为这个政策尝到了甜头。我们应该从他们这些人中,首先选拔一些积极分子、缴粮大户,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实行家庭农场政策。先期农机设备不足,可以集中在一个地区建立农机中队,各个家庭农场的农户可以随时租赁各种农机设备,帮助他们在春耕、秋收等时节进行作业。”
  宋涛点头道:“其实以后我们远东军就会有大批的复员转业官兵,只要公司再拿出一定的政策,给他们每人几十亩土地,就算让他们带着老婆孩子去贝加尔湖开荒,他们都能乐的屁颠屁颠的。反正那里地广人稀,属于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几家人凑在一起,只要他们手里有枪,圈上几百亩土地,无论是种地、打渔、放牧干什么都行,总比几亩地一头牛,活的滋润吧。”
  王和也笑着道:“其实我们的理解有误区,家庭农场不单单是光种地啊,也可以放牧啊。谁说畜牧业只能是游牧民族的专利,难道现代社会的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新西兰等牧业发达国家,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吗。农户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牧场,可以在自己的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