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579章

远东1628-第579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李,发动进攻以后,我就率领北方军团沿着恒河一路冲进莫卧儿帝国腹地,奇袭阿格拉城,对莫卧儿帝国来一个斩首战术。你在加尔各答地区坐镇,指挥南方军团横扫孟加拉地区。孟加拉地区可是一个好地方,不但有的是粮食,而且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啊。
  殖民时期之前,孟加拉是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洲际集散地和绵纺织业的中心,始终保持着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我们中国人只是醉心于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富裕是了解并不多。
  历史上中原各个王朝西向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不是欧洲的罗马,而是近东的孟加拉。中国的产品经马六甲抵达孟加拉后,大宗销往印度市场,小额与孟加拉的出口品再打包后,沿海岸抵达南印度喀拉拉一带。
  在这里等侯一年一度的季风,再运往罗马,抵达东非的阿杜利斯,再经罗马的附属国埃塞俄比亚的梅雷王国,经尼罗河运抵埃及。经过千百年的积累,现在孟加拉富裕的程度,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占据孟加拉地区,我们不光能收获大量的粮食,金银宝石也是数不胜数。
  当年的普拉西会战,克莱武率领九百名英军和两千名印度士兵,只以伤亡七十二人的代价,打败了由法国人支持的拥有七万名军队的孟加拉总督,并扶植起自己的傀儡,为英国人征服了孟加拉地区。
  这帮英国佬冲进孟加拉国库,将里面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仅克莱武本人就抢走价值20多万英镑的巨额财务,而这笔钱在这个时代,足足抵得上两万英国人的年收入总和!他们在孟加拉国库劫掠的大批金条和宝石,用了二百多艘船只才运到了加尔各答。
  克莱武回到英国以后,恬不知耻的在英国议会上炫耀:‘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多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客气呢?’
  麻痹的!这特么就是赤裸裸的装逼啊!这帮野蛮贪婪的西方殖民者,都特么是人渣啊!每次我看到这一段历史,我就捶胸顿足啊!洗劫孟加拉国库的人,为什么就不是我呢……这回好了,老子终于赶上这一波了,老李,你一定要把孟加拉给我洗的干干净净。
  占据了孟加拉地区,我们远东军在印度就有了自己的前进基地,我们东路军就能依靠恒河、贾木纳河、亚穆纳河、格姆拉河、昌巴尔河、根德格河、卡格拉河、贝德瓦河、贡瓦里河等发达的水道,在最短的时间里横扫莫卧儿帝国的中北部腹地,占据肥沃的恒河平原地区。”
  听了乔海鹏的话,李玉坤哈哈大笑了起来。使得舰桥上的众人,都有些懵逼。司令员和政委这是怎么了,居然这么高兴!
  李玉坤点了点头道:“老乔,你就放心吧!就算刮地三尺,我也一定要替你把孟加拉地区洗的干干净净。这里也是恒河三角洲地区,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封建王公和部落头领的粮库里,粮食作物肯定也是堆积如山。
  光是孟加拉地区缴获的粮食,不但能保证我们印度战区二十余万官兵的数年的消耗,而且还能运回辽东,缓解公司的粮食缺口。等打下了恒河平原,肯定能彻底的解决公司的粮食危机。
  而且这里还是莫卧儿帝国的手工业基地,印度地区素以手工业的精巧闻名于世。首饰匠、铜匠、军械匠、木刻和石刻匠的技术极为高超。印度的织工们擅长用棉和丝织成各种各样的布匹,用羊毛织成优美的毯子和披巾。
  我们在印度地区,不光要劫掠粮食,还要收拢大批的工匠运回辽东,这些技术精湛的手工业者可都是宝,现在公司各个部门都极度的缺乏产业工人,但是大明的手工业者还是多出于江南地区,我们在大明北方接收的流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工匠和手工业者很少,有了这些印度的工匠,肯定也能解决公司产业工人缺口的问题。”
  两人聊得正欢呢,一名参谋从舰桥里跑了出来,兴奋的大喊道:“司令员、政委……东路分舰队的驳船船队已经抵达集结海域。”
  乔海鹏和李玉坤一听,都急忙站了起来,跑到舰桥里,拿起望远镜向驳船船队的方向看去。乔海鹏兴奋地笑道:“他们总算是赶到了,哈哈……通知各单位,马上做好战斗准备……”
  听了乔海鹏下达的命令,舰桥里战区司令部的众人全都兴奋的轰然响应。
  “呜……呜……”
  一号登陆舰拉响了警报,紧接着一艘艘战船都想起了刺耳的嗡鸣声,各艘战舰上的远东官兵,听到警报声全都开始紧张的开始准备,整个舰队顿时忙碌了起来。
  “司令员,加尔各答贸易据点联系上了,他们已经发动了进攻,控制了胡格利河两岸以及胡格利河的孟加拉湾入海口。”
  乔海鹏点了点头,转身对身后的林华沉声说道:“林华,开始吧……”
  随着乔海鹏的一声令下,远东军印度战区东路军也终于发动了进攻。三艘登陆舰率先启动,以最快的速度,冲进了胡格利河入海口。紧随其后的是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船队,无数驳船好像一条长龙似的,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加尔各答沿岸。
  三艘登陆舰在加尔各答附近的河滩成功冲滩,打开了前舌门,卸下了六辆BTR…60装甲输送车、三十辆卡玛斯六轮卡车,还有几辆油罐车。
  大批内河甲板驳船也纷纷靠岸,船上装载着四十几辆UAZ…469吉普和UAZ…452轻型越野车,以及大批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七十毫米步兵炮,还有十二门2B11式120毫米迫击炮、三十二门2B14式82毫米迫击炮和两辆105毫米无后坐力炮车。
  另外还有十几艘火力支援型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分别装载着四门105毫米突击炮或是六门107毫米24管火箭炮,作为部队沿河水路的支援火力。


第870章 印度攻略
  这些装甲车辆和重型火炮,以及十几艘火力支援型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会在这里分成两个装甲火力支援分队,一路随北方军团乘船沿着恒河、亚穆纳河突袭阿格拉城,另一路将配备给南方军团横扫马尼拉。
  东路军除了配属强大的摩托化、装甲突击分队和火炮分队,东路军还配备了一个野战旅、两个外东北土著主力骑兵师、两个海外师和四个敢死军师团。另外,还有战区司令部接近一半的空艇部队,以及大批的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如此强大的实力,几乎是南路军和西路军的总和了。
  当然,东路军的作战任务也是非常重要,不但要迅速占领孟加拉地区,还要沿着恒河一路突袭阿格拉城。战区司令部之所以这么布置,主要的目的就是考虑目前莫卧儿帝国的形势,一旦消灭了帝国皇帝拉贾汗以及他的几个继承人,莫卧儿帝国马上就会变得一盘散沙。
  莫卧儿帝国看似强大,但是内部的问题非常复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各种宗教信仰问题,诸如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还有马拉特人、阿罗阇弗人、贾特人、锡克人、阿富汗人、扎特人和泰米尔人等等种族问题,凡此种种,纠结在一起非常的错综复杂。
  帝国各地分封的伊斯兰大封建贵族,残酷的剥削、迫害占帝国百分之八十的印度教农民,还有南部多如牛毛的印度教部落,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莫卧儿人能否对其广大帝国每一个省份都进行有效统治是值得怀疑的,莫卧儿帝国对德干高原哥达瓦里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是名义上属于帝国的土地。
  这就是这个时代莫卧儿帝国的现状,一旦东路军北方军团攻陷了莫卧儿帝国的国都阿格拉城,消灭了拉贾汗及其直系的血脉继承者,看似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可能瞬间就会变得四分五裂。
  说实话,现代社会的印度,地理位置也是绝佳的。西进可以掌控波斯湾和红海这两个战略性的海域,南下向西则直指好望角,向东则可以染指马六甲海峡,可以说在这样一个舞台上,印度人有足够纵横捭阖的资本和空间。
  除了美国和加拿大,几乎就是它的地缘位置最好了。再从地理经济学方面考虑,印度有一望无垠的恒河平原,这里土地肥沃,三面环海加上恒河等大河流的蜿蜒贯穿,根本不用担心干旱的问题,而且气候温暖,基本上都是一年两收或是三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矿产资源很丰富,交通也便利。还有被许多人忽略的东西,那就是重要的现代发展经济的条件,印度北连中亚,那里盛产石油天然气,离中东也是近在咫尺,仅凭这一点,它就比中国有优势多了。
  而且还有整个非洲大陆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都可以尽为印度所用,哪象中国几乎每天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整天担心马六甲或者波斯湾出问题。只好到处找油,接着就是到处挨骂,也到处挨整,其实我们国家对外局势,一直都是极为艰难的。
  而印度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说印度有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潜质。但是很遗憾,印度却还没有成为大国的潜力。莫卧儿帝国时代的各种矛盾冲突,直到现代社会,依然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最大瓶颈。再加上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他们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人为的在印度制造了数百个土邦。
  虽然1971年,印度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土邦君主的年金,称号也被废除,王公的资产也都被充公,土邦的王公贵族的时代终于在印度结束了。可是印度真正的贵族却并没有结束,土邦的这些贵族的没落,是一些新的贵族诞生的开始。谁掌握了权力,谁就会变成新的贵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印度人用自己强硬的手段,逼迫这些土邦们并入印度,但那些王公贵族,土邦的首领们,本来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王国,他们当然不甘心被剥夺。
  所以印度一旦遭遇外战不利,那么这些土邦首领们,很可能就会蠢蠢欲动。这也是当时中印边界战争,印度大败之后,印度征服非常惊恐,因为各地的土邦首领已经开始活络了。
  可惜当年没有青藏铁路,连公路都没有几条像样的,否则一旦中国军队没了后勤压力,深入之后,那些土邦的首领绝对都会跳出来。即使如此,也让尼赫鲁后来不敢进一步对土邦采取更多行动的原因,尼赫鲁的改革不得不中断。
  所以就算是现代社会的印度也是硬凑凑起来的,就如当年南斯拉夫那样,一旦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必然会迅速发生剧烈的动荡。众多土邦首领会心甘情愿的被外来势力所利用,让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就像当年1857年印度大起义时期,各地的土邦丝毫没有抵御外族的心态,都是心态超然的隔岸观火,甚至有很多土邦首领帮着英国殖民者镇压各地的起义军。
  印度地区面积广袤,人口可能并不比现在的大明少多少,而且印度地区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远东公司想一口吞下整个印度并不现实。
  所以远东公司对印度的攻略是分为几步走的。第一步就是占据印度的沿海、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土地肥沃的地区。下一步公司情报部就会和莫卧儿帝国各地的总督和多如牛毛的土邦进行沟通,任由他们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