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主和小娘子(种田)-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絮儿很痛快的点头:“好啊,当然行啦。”她笑着问道:“娘,你这么说是已经打算买了?”
何氏一呆,赶紧的又摇头:“不不不,再看看!太贵了,咱们才几口人,不要买这么大的,这么多房子,空着干啥?”
柳长庚笑。
石城听着也笑并不着急也没有说话,他知道,现在柳絮儿在家里说话基本上算一般的数,只要柳絮儿愿意,就差不多能说服了柳长庚和何氏。
何况,柳长庚看起来也挺满意的,果然,听见了何氏说的话,柳长庚道:“我倒是觉着不错……既然要买,就买个好的,不要买个半大不小的宅子,几口人倒是刚够住了,可等两三年,树和林都要娶媳妇了,不是又小了?还买房子在折腾?这院子看着就正好,两个侧院,树和林成亲了,就一人一个侧院住着,絮儿和森子过来住在这边的厢房,也是一人大间。”
柳长庚都想好了,笑着指着柳絮儿道:“你不用过来住,想住侧院可以还是住,你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叫他们三个去住另一个侧院!那么多房子,咋都住下了!”
何氏听得咋舌:“那也用不着啊……太大了这个,我觉着有这样的一半就行了……”
“树和林成亲了,马上有孩子……那时候还多不?”柳长庚问道。
何氏一呆。柳絮儿笑着道:“娘,爹说得对,与其现在买个小的,过两三年又搬家,倒不如把这宅子买下来……叫石城帮着落落价,咱们也不是买不起,何必非要买个现在住正好的,等过两年又小了的?这不是和做衣服做大一点,能多穿两年的道理一样?做衣裳您就愿意做大点,这买宅子怎么又想不通这个道理了?”
何氏听了嘟囔:“那能一样吗?这可是一百八十两,一百八十两呢!我啥时候想过,自己还能住一百八十两的大宅子?!”
柳长庚笑:“那你现在开始想,来得及!”
作者有话要说:求鲜花求评论,亲们多多评论啊!╭(╯3╰)╮╭(╯3╰)╮
☆、第一百零七章 :何如玉有了
柳长庚想的比较的长远,何氏虽然心疼钱,但是想想,相公和女儿说的都对,于是点头。在那边已经商量好怎么住的柳树、柳林和柳森出来,柳絮儿笑着问他们什么意见,全都点头。
“还是不错的。”柳树道。
柳林揉着鼻子还挺正经:“大哥睡正房,我睡左厢房,森子睡右厢房,每个人都有大三间屋子可劲折腾啊,大三间呐!”引得众人笑,他还继续正经的看着何氏:“娘,有这样的大房子,你收拾起来可累了……得买下人!”
何氏伸手就在他的头上打了一下:“你还想干啥?!要不要我给你买个丫鬟?!”
柳林故作纳闷:“我刚刚说的就这个意思……”
何氏伸手就打,柳林哈哈哈笑的跑了。
石城去把避在外面让他们商谈的中人找来,询问价格能落多少。中人自然是不肯落得,又说了一堆这个宅子的好处,无奈面前站的四五个半大小子和小姑娘,全都是讲价的能手,你一言我一语的,只把中人说的是哑口无言,无言以对,还觉着人家讲的很有道理咧!
最后谈拢,石城请这个中人去他的酒楼吃顿饭,价格落到一百六十五吊。
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那中人一路走一路还在念叨着:“从没有这样落过!最多让个一吊两吊的……我真是服了你们了!”
石城嘿嘿嘿的笑,柳絮儿还在看石城的这个酒楼,这还是他们头一次来石城家的酒楼,这个酒楼在凤县城算是个档次比较高的,来这里的都是凤县有钱的人。
柳絮儿算是发现了,石城爹做生意愿意拔尖,从石城的那个小铺子上就能看出来,他不太看重薄利多销,不管是什么生意,他都喜欢经营上档次的东西。
站在门口看整个酒楼,就是这个感觉,酒楼是个二层楼,门牌匾挂在二楼,红木匾额四角雕花,正中间三个烫金大字‘宜膳楼’。
他们一家子站在门口,虽然他们如今还是乡下人,但是今非昔比,柳絮儿一家人的穿着打扮,已经完全看不出来比城里人差哪里,何况还是少东家陪着,店小二很热情的把他们迎到了二楼的一个雅间里。
石城要了他们酒楼的几道招牌菜,那中人就开始说,那个宅子怎么怎么好,你们占了大便宜的等等的,何氏比较仔细,详细的问了问宅子之前住的什么人,都有些什么事。
中人自然是不会说不好听的。
全家这也是第一次上酒楼,吃了这顿饭,柳长庚问价钱,石城就笑着说,已经说好了他请的,只是柳长庚哪里肯叫他真的掏钱,石城已经是很热心帮忙的了,执意问价格,石城执意不说,柳长庚只能放下了一吊钱。
等他们走了,店伙计笑着过去将一吊钱给了掌柜的,道:“那一道西湖醋鱼也八百文钱呢。”
掌柜的笑着没说话。
一起从酒楼出来,中人就去找以前的房东,柳长庚他们去铺子里拿钱,原本是只想定下来,过几天在交所有的钱,不过房东着急,一定要今天拿到钱,不然不给他们让那么多了,众人无法,于是去石城那边找石城爹借钱。
石谦自然是没什么不答应的,到铺子里叫掌柜的把钱拿了,他还很热心的跟着来看了宅子,又看着柳长庚把钱给那房东,众人又一起去衙门,房契换了名字,签章按手印,那宅子就是柳长庚家的了。
这一切石谦跟着看着办了,都没有问题。
这宅子因为之前石城就看中了,因此也打听了一段时间了,没什么问题,只有唯一的不好处,整个宅子里面没有水。像一般的大宅子,都会引些活水进宅子,要么做个荷花池,要么引个小溪流从府宅中间穿过,这样一来有活水吉利,二来也是舒服啊,夏天凉快,景观也好,修个亭台楼阁啥的,很好看。
石城也是抓住这一点,才把价格落了十五两。
宅子买了之后,又找人修葺,从经过石城家的那条河引一泉水过来,这一般都是护城河的水,西北旱情严重,但是每个城池外面都有护城河,而护城河在城里弯弯曲曲的,大户人家都愿意引一道水过去。
今年自然是不急着搬,慢慢的修葺整理,明年开春的时候再搬。
依然是柳树、柳林和柳森留在在城里上学看铺子,柳长庚带着何氏柳絮儿回到了桃花村,第一件事就是去老屋给柳老汉和柳高氏说一下,已经买下了宅子,明天就带他们也去看看。
柳老汉和柳高氏全都高兴。
柳长庚这么着急,就是不愿意欠着石城家的钱,人家帮你是义气,这钱都是人家铺子周转的钱。
第二天赶着车带着柳高氏和柳老汉去了城里还钱,并看宅子。
何氏叫上柳絮儿,一起来到了何如玉这边,也是给她说说自家房子的事,来到院门口敲门:“如玉,如玉?”
何如玉是个恬静不是很爱串门的性子,加上从出嫁当新媳妇开始,就养成习惯白天也闩门,因此她们都习惯了,到这边得叫门。
何如玉来开门,穿了件粉白的细布棉袄襦裙,看到她们先就笑着问:“是不是宅子已经定下来?”
何氏笑着点头:“已经买了!”
何如玉吃惊,笑着把她们让进了屋里,柳絮儿问道:“四婶儿,四叔呢?”
“又去地里了,这半年人都快要长在地里了,就守着他那宝贝几亩枸杞田!”何如玉笑着道:“你们下一次是啥时候进城,我也要去一趟。”
何氏就道:“下一次真就不一定了……你进城干啥?昨天咋不说?明知道我们昨天进城。”
何如玉笑:“你们进城买宅子那是大事,我跟着干啥……进城买东西呗,也该准备准备了。”
何氏还以为她说的是过年,就嗤了一声道:“过年早着呢!”转头看着柳絮儿道:“絮儿,你去给我和你四婶儿倒杯水。”
柳絮儿点头,知道娘又要和四婶儿说怀孩子的是,把自己支开,便道:“我先去看看小姨做的荷包。”便出去了。
何氏笑说了一句:“一会儿小姨一会儿四婶儿的……”转头看着何如玉沉吟了一下才道:“柳红这几天来你这串门没有?”
何如玉笑着点头:“昨天还来了,还说起你们买宅子的事。”
何氏就叹气道:“我以前也劝过她,搬到城里去住算了!袁豪又不是没钱……省的在乡下,寻个人帮着看孩子,都要被人指指点点的说有钱烧的!可不知道人家袁豪咋想的,就是不肯搬。”
何如玉就道:“他们想的多吧,搬到城里也不是那么好处的,没有什么营生,地又在乡下,在桃花村几代了,到底乡里乡亲的熟悉,有点什么事帮忙的人多,若是进了城,谁也不认识,也没什么好的。”
何氏听了就叹气点头:“说的也是啊,我们要不是有个生意在城里,住在村里实在不方便,也不愿意搬……”
何如玉点头:“人和人情况不一样,你们搬了是对的,不能叫孩子们在城里,你们在乡下,总这么分着,也不放心。”
何氏点头,又说了说搬家的事,还是问自己想说的话:“柳红来是带着孩子来的?”
何如玉点头:“是啊,她儿子真调皮,这会儿跑的飞快了,一个看不见,就在院里跌了,一个人根本看不住,柳红说,还要再找个人呢。”
何氏又点点头:“应该找人,这一次找个年轻点的,前面这个老婆子,看孩子是有经验,可腿脚不灵便,如今孩子能跑能跳的,她哪里看得住!”说完了,看着何如玉。
何如玉就知道她想说什么,脸已经红了,半天才道:“咋?姐你想说啥呀?”
何氏就小声道:“你咋还没消息呢?我嫁过来半年就怀上了,你咋……你和姐说实话!到底是你们两口子有啥说法?暂时……要不姐带你去城里看看?”
“哎呀姐!”何如玉脸于是通红,嗔了一句。
何氏于是正色的道:“不是姐催你,这话娘可是问过我好几回了!你这满打满算的嫁过来也一年多了,咋还没信?真要是身子有什么不对,赶紧看,赶紧的吃药,趁年轻还好治!要是在拖拖,年岁大了……那就真不好说了!再要是叫娘亲自来找你问你,那就不是我这样好说话的了,在等个两年,那娘的脸色可就不好看了!”
何氏说了一大串,何如玉始终脸红通通地,低着头扭捏了半天才道:“这一次好像是有了……我想进城,也是想去看看……”
“啥!”何氏吓一跳,马上去看肚子,然后叫道:“你可真沉得住气!不赶紧的……还慢悠悠的呢!”又问:“老四知道不?”
何如玉红红着脸点头:“自然是……知道……”
何氏就一拍大腿:“我服了你们两口子了!知道还慢悠悠的?一个还去地里,一个还这样……哎呦!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她这样激动,反把何如玉吓着了,抬头看她:“咋,姐?难道……这样很严重?”
何氏呆了呆,道:“严重啥?啥严重?!我是说,要赶紧的确定啊,到底是不是怀上了,是的话,要赶紧的给爹娘说,叫爹娘放心啊!”说着摇头:“你们两个真是年纪太轻了,啥都不懂!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再进城!”
☆、第一百零八章 :纳的妾
于是第三天,柳长石赶着驴车带着何如玉还有何氏又进城。
村里人连着三天遇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