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

第80章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80章

小说: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5年3月,又由伪铁路警护军抽出3个支队,组成铁路警护旅,称为铁华部队,担任京奉线唐山至山海关的警戒。队长富永清一少将,队部驻唐山。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伪军的编制配置的情况是:    
    伪军事部直属伪军:    
    禁卫队,司令官张名久,驻长春。    
    航空队,司令官田中收,驻沈阳。    
    高射炮队,司令官刘牧禅,驻沈阳。    
    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刘尚华。    
    铁路警护军,司令官太田(名不详)中将。    
    江上军,司令官曹秉森,驻哈尔滨。    
    铁石部队,驻冀东。    
    地方伪军:    
    第1军管区,辖伪奉天、锦州、安东、通化4省。司令官王之佑,司令部驻沈阳。辖步1旅。    
    第2军管区,辖伪吉林、四平省。司令官关成山,司令部驻吉林。辖步2旅。    
    第3军管区,管辖伪龙江省。司令官赵秋航,司令部驻齐齐哈尔。辖步4旅。    
    第4军管区,辖伪滨江省。司令官李文龙,司令部驻哈尔滨。辖步17旅。    
    第5军管区,辖伪热河省。司令官赫慕侠,司令部驻承德。辖4个步兵旅。    
    第6军管区,辖伪牡丹江、间岛省。司令官贾华杰,司令部驻牡丹江。辖步兵3旅。    
    第7军管区,辖伪三江省。司令官吕衡,司令部驻佳木斯。辖步兵7旅。    
    第8军管区,辖伪北安、黑河省。司令官周大鲁,司令部驻北安。辖步兵12旅。    
    第9军管区,辖伪兴安省南、兴安西省。司令官甘珠尔扎布,司令部驻通辽。辖第2师。    
    第10军管区,辖伪兴安东、兴安北省。司令官郭文林,司令部驻海拉尔。辖兴安骑兵第47、48团,均驻南屯。    
    第11军管区,辖伪东安省。司令官郭若霖,司令部驻密山。辖步兵11旅,配属第1师。    
    此外,还有3支特殊部队。    
    (1)朝鲜族特殊部队——间岛特设队。1938年9月成立;由3个连组成;队长为日本人。首任队长为染川一男,军官为日本人和朝鲜人,士兵全部是朝鲜人,队部设于伪间岛省明月沟(现属安图县)。    
    (2)白俄特殊部队——浅野部队(因队长为浅野节上校故名)。包括松花江部队,横道河子部队和海拉尔部队。为秘密谋略部队。名义上属伪军编制,实际上归关东军哈尔滨特务机关指挥。    
    (3)蒙古族特殊部队——矶野部队。1941年9月于昌图成立,称为第868部队,约700余人,全部为骑兵。队长矶野实一少佐,军官有日本人和蒙古人,士兵都是蒙古人。1943年3月移驻兴安(今乌兰浩特),改称第53部队,队长改由松浦友好继任。1944年7月,改编为关东军第2游击队,成为日本的正规军。


第六部分:远东黑手——关东军特务机关侵华罪恶关东军对伪满军的控制(1)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傀儡政权,其军队是关东军操纵下的傀儡武装。关东军对伪军的控制,是对伪政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之成为关东军的得力助手,忠实鹰犬。    
    关东军操纵和控制伪军主要有下列手法。1攫取指挥权    
    军队指挥权是用兵的根本。早在伪政权成立伊始,关东军就紧紧抓住了这个问题。通过关东军一手炮制的《溥仪·本庄书简》和《日满防御军事协定》,已经明确了伪军“置于日本军指挥官统一指挥下行动”。《满洲国史·总论》第341页。但这两个文件当时尚未公开,其“透明度”还不够。因此,在1934年溥仪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又以“第2号军令”向伪军公开宣布:“国军依据防卫法第29条,当驻帝国内之同盟军(关东军)实施共同防卫上防卫准备及训练时,根据需要应受其节制。”战史丛书《关东军》(1);第120页。这样,关东军便公开“合法”地攫取了对伪满军的指挥权,“名正言顺”地驱使伪满军了。2设置日本顾问    
    1932年4月13日,伪满军正式成立刚刚1个月,关东军就派遣了以关东军司令部附多田骏大佐为最高顾问,由陆军军官21人和海军军官2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最初的顾问阵容是:    
    伪军政部最高顾问多田骏大佐(不久升为少将)、主任顾问佐久间亮三少佐、主计顾问住谷悌大尉,顾问小林光俊大尉。    
    伪奉天警备军主任顾问菅野谦吾少佐和军事教官2名(大尉)。    
    伪吉林警备军主任顾问大迫通贞中佐和军事教官7名(大、中尉)。    
    伪黑龙江警备军主任顾问林义秀少佐和军事教官2名(大尉)。    
    伪洮辽警备军军事教官1名(大尉)。    
    伪兴安南警备军主任顾问斋藤恭平少佐和军事教官1名(大尉)。    
    伪海军顾问伊藤整一海军大佐。    
    伪江防舰队顾问1名(海军少佐)。    
    1934年12月,佐佐木到一任最高顾问后,把顾问人数增加到70名。    
    伪军的日本顾问,与过去中国军阀聘请的日本顾问不同。军阀聘请的日本顾问,一般是起咨询作用,出出主意,提提建议,是否采纳最后由军阀决定。而伪军的顾问,则是由关东军硬塞进来进行“直接领导”,握有军政、人事、指挥、财务等大权。伪军政部(后来的治安部、军事部)总长、大臣和地方的警备军、军管区司令官,表面上是军事部门和部队的主官,实际上都在日本顾问的控制之下,由日本顾问说了算。伪总长、大臣、司令官只不过是傀儡摆设。在伪军中设置日本顾问是关东军控制伪军的最重要的一环。    
    伪军的最高顾问,继多田骏之后是板垣征四郎(1934年8月任),以后依次为佐佐木到一(1934年12月任),平林盛人(1937年8月任)、松井太久郎(1939年8月任)、中野英光(1940年12月任)、楠木实隆,最后一任是秋山义隆。    
    3制订控制伪军的方针、政策    
    有了日本顾问,就控制住了伪军的“神经中枢”,但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这种“软件”措施,进一步控制伪军。关东军历来就把对苏战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素有“北向军队”之称。伪满成立后,关东军为便于集中兵力准备对苏战争,需要一支能维持伪国内治安和担负一部分国防任务的伪军,作为其辅助力量,以便关东军腾出手来,专心战备训练。根据这种战略,关东军对伪军的指导思想是,要把现有成分复杂,系统混乱、素质低劣、装备落后、军纪松散的10余万伪军,逐步加以改造和训练,使之成为接受关东军统一指挥数量不太多,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得力助手。    
    据此,首任最高顾问多田骏,起草了一份《满洲国军整备纲要》,包括伪军的“组织装备、警备作战、教育训练等方面”,并对伪军的兵员数量、兵种等做了规定。《满洲国史·分论》中文本,第369~370页。力求首先使伪军成为专门镇压抗日武装,即所谓“治安维持”的武装。关东军立即把这份“纲要”转报给了参谋本部。    
    1933年8月8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满洲国指导方针纲要》,其中吸收关东军的意见,于第6项规定:“满洲国陆海军备,应限于维持国内治安之必要限度以内,对邻国必要之防御设施,舰船等根据需要逐渐调整。”同年9月,参谋本部以关东军所定“纲要”为基础,与内阁的《满洲国指导方针纲要》相适应,上奏天皇批准发布了《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其方针为:“满洲国陆军,在驻满帝国陆军指挥官的平时实际控制之下,积极指导,使之担任维持该国治安,成为帝国国防之辅助成分。”具体规定:总兵力“以6万为标准”兵种为步兵和骑兵,其“编制装备以足够其执行任务使用为限度”,不得拥有坦克、重炮和飞机。    
    这份《纲要》是关东军统制伪军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想利用伪军充当其走卒,又不敢太放手,怕其反水。所以对总兵力,兵种和编制装备等各方面做了种种限制,真可谓是“积极而又慎重”的方针了。    
    到1935年,由于苏联国力、军力的增强,远东苏军的兵力和战备不断加强。这使日本军方惶恐不安。1935年8月,“九·一八”事变阴谋的核心人物石原莞尔,上任参谋本部作战课长后,认为“满洲国之防卫正濒于危殆”,建议“驻满兵力”至少要增加3个师团。由于在对苏战备上,深感兵力不足,所以对伪军寄托了一点期望。    
    


第六部分:远东黑手——关东军特务机关侵华罪恶关东军对伪满军的控制(2)

    1935年12月,参谋本部对《满洲国陆军指导纲要》进行了修改。其方针改为:“培养能以其主力担任国内防卫及后方之警备,另以一部兵力担任外征。”以后,关东军对伪军的控制和使用,基本是按这一方针进行的。4安插日本(所谓“日系”)军官    
    关东军要控制十几万伪军,仅靠几十名顾问是远远不够的。决定在伪军事机关和部队安插日本军官。初期分三个级别。    
    (1)高级军官。主要是日军佐级预备役军官。就聘任伪军职后,各按原军衔提高一级,分别安插在中央陆军训练处,各旅司令部和教导队等。后来这些人官运亨通,在伪军中占据了许多高级军职。当伪师长者,如伪靖安师长藤井达郎,伪兴安师长野村登龟江。当伪军管区司令官者,如伪第6军管区司令官美崎丈平。当伪军校校长者,如伪陆军高等军事学校校长秋山香、小林赣一;伪陆军训练学校校长梅村笃郎;伪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和南云亲一郎、山田二郎。当伪治安部次长者,如薄田美朝、涩谷三郎。当伪军事部次长者,如真井鹤吉。    
    (2)校尉军官。主要来自日军预备役准士官(准尉、兵曹长)、下士官(曹长、军曹)。应聘后先入伪中央陆军训练处接受训练,其中优秀者作为甲种学生接受教育后,分配到部队或军事机关任职。    
    (3)候补军官。主要来自日军预备役初级士官,多为少尉,有一部分下士官。1932年第1批招聘120名,1933年第2批招聘97名。应聘后先分配到伪军各团当两个月的队附,然后入中央陆军训练处(后来入伪陆军各学校),接受指挥小部队的训练。第1批3个月,第2批11个月。1934年中央陆军训练处又招收300名日本候补军官,训练6个月。结业后,根据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分别授予伪上尉,中尉、少尉军衔,分配到基层直接指挥部队。    
    伪军中的日本军官(包括少数文职人员),1933年时包括顾问、教官在内有350人左右;1934年急增到1800名,占伪军兵员总数79万人的2%还多;到1941年增至约8000名,约占伪军总数的10%。这样从伪军中央到基层部队,形成了庞大的“日系军官网”,关东军主要是通过他们来控制伪军。5“培养”中国人    
    为了控制伪军,除依靠日本军官外,还成立了各类军事学校,以培养可供日本军官驱使的中国人伪军官。    
    最早的伪军事训练机关,是1932年10月成立的伪军政部参谋司所属的中央陆军训练处,1940年改为陆军训练学校。主要培训中国人和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