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这种形势的到来早有准备,但是当他拿到最新的统计数据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
“欧洲战争既然结束了,那么工业的繁荣景象自然也会随之消退,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已经探讨过多次,对于目前的工业局面,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至于粮食的出口问题,欧洲正面临饥荒,现在确实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昨天张季直也跟我提过,说他的纱厂已经开始裁员,问我是不是打算再向西北地区招募一批农妇,他说,有些纱厂女工愿意去西北那边安家,让这些失业女工去西北当农妇多少也能缓解一下东南地区的就业压力。”
赵北倒比熊希龄镇定得多,接过文件,先与熊希龄说了几句话,然后才翻开文件,匆匆看了看。
“这么说起来,工业的萧条已开始了,那么商业的萧条也不远了。”
工商总长刘揆一叹了口气,作为直接主管工业与商业的官员,他比熊希龄还着急。
“不必如此紧张,中枢早就制订了应对方案。现在国防军刚刚控制了浩罕素丹国和塔什干素丹国,最近农林部正打算向那边进行武装移民,至少有五万汉民将移居到锡尔河中游地区进行垦殖,这只是中亚移民方案的第一步,虽然需要稳步进行,但是依靠这种方式多少可以缓解一下工业部门就业的压力。”
或许是看出刘揆一有些沮丧,熊希龄安慰了这位同僚几句,不过安慰归安慰,其实熊希龄也是发愁,虽然中枢政府早就制订过应对工业萧条的方案,可是面对如此凶猛的经济衰退来势,他这个财政总长多少也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而且他也知道,内务部也已接到中枢命令,开始密切注视城市里的动静,尤其是那些工业发展速度很快的城市,这几年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城市里工人数量增加很快,其中许多都是完全依靠打工过活的无产者,这些人不像农民,在乡下好歹有一点土地,就算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回乡种地,面对突然失去工作的局面,很难保证这些真正的无产者能够保持冷静,毕竟,工厂主的花天酒地与工人的微薄工资相比,这之间的差距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目前财政部正与工商部在筹备《失业救济法》,但是这只能平息部分工人的怒火,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内务部当然要提高警惕。
下一步的中枢工作重点就是与蔓延开来的工业萧条抢时间,将城市里的失业者转移到那些新开辟的边疆去,让他们不致于流离失所,保证他们的基本生存,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并带动边疆地区的工业技术发展。
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参与的不仅有财政部、工商部、农林部、内务部,而且也有铁道部、交通部甚至教育部、陆军部,虽然工作庞杂,但是既然前几年的小规模移民实边行动已经总结了足够的经验与教训,那么现在再实施起大规模的移民实边行动就是游刃有余,关键还是一个财政问题,也正因此,在这个移民实边行动中,负责牵头的正是财政部。
“中亚地区的移民行动必须抓紧进行,但是外蒙古那边的移民行动比中亚更重要,现在天气暖和了,适宜作战,而且俄国内战双方签订的那份停战协议也即将到期,一旦到期之后,俄国内战很可能重新爆发,对此,中枢必须做好准备,外蒙古的移民行动必须加快进行,务必赶在俄国内战的战火重燃之前确保边境移民定居点的建设。”
“哦?总统认为俄国内战会重新爆发?是否是从沙皇政府那边传来的消息?”
见赵北突然提起俄国内战,熊希龄一愣,急忙追问。
“根本不必沙皇政府传递什么消息,按照布尔什维克的主张,沙皇制度是一定要完全的彻底的消灭的,不消灭沙皇政府,就等于是两个俄国政权并立,无论是布尔什维克政府,还是沙皇政府,都不会容忍敌对政治力量的存在,他们之间的内战迟早会重新爆发,而我们必须对此做好应对准备,无论谁赢谁输,这场内战决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赵北说道。
熊希龄迟疑了一下,问道:“若俄国内战再次爆发,不知总统如何应对?是否继续给予沙皇政府强力支持?还是坐视沙皇政府被布尔什维克消灭?如果任由布尔什维克消灭沙皇政权的话,只怕俄国的赤色革命会波及我国。”
熊希龄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目前正式表态承认中国与苏俄签订的《塔夫利达——西总布条约》的国家除了签署国之外,只有一个兰芳第二共和国,以及那个“影子国家”高丽独立国,就连号称中国“准盟友”的日本也还在观望,至于俄国沙皇政府,则对这份“卖国”条约深恶痛绝,并且已就此问题向中方提出正式交涉,所以,如果中枢政府希望俄国政府继续承认这份《塔夫利达——西总布条约》的话,目前看来最好的选择是任由苏俄政府消灭沙皇政府,只有这样,签署国的承认才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自从内战暂停之后,虽然表面上看沙皇俄国政府正在整军经武,一副卧薪尝胆的架势,但是实际上,沙皇政权已经腐朽到了根子里,已是无药可救,根据熊希龄得到的可靠消息,那位真正主宰俄罗斯帝国的摄政大臣现在正沉迷于酒色之中难以自拔,而且为了确保对沙皇的控制,摄政大臣也在想办法让沙皇也沉迷于政务之外的事情,在这种政局之下,沙皇政府上上下下是一派糜烂景象,就连英国、法国记者都认为这个沙皇政权已经“完全腐朽”了,这样一个政权,怎么能抵挡得住拥有坚定革命信念的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呢?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中国无动于衷的话,沙皇政府的覆灭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熊希龄目前确实不希望沙皇政权完蛋,所以,他对赵北是否会继续支持沙皇政府对抗布尔什维克政府非常的感兴趣。
“我当然会继续支持沙皇政府的,不过考虑到苏俄方面的态度,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当然,我们不必担心沙皇政府会迅速完蛋,因为根据我得到的消息,目前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密谋对俄国革命进行第二次武装干涉,上一次的武装干涉只是集中在远东地区,但是现在这一次的武装干涉将由欧洲开始,届时,苏俄政权将面对来自几个方向的同时进攻,这场俄国内战必将变得更加血腥,更加残酷,对俄国的经济破坏也更剧烈。”
赵北向熊希龄和刘揆一透露了一点内幕消息,这个消息实际上是从日本政府那边传递过来的,日本政府想听听中国的意见,因为在日本政府看来,对俄干涉一事必须取得中国的谅解,而且日本政府也想借此机会进一步向中国表明合作的诚意,以便将来在国际事务上步调一致。
“这样说来,苏俄说不好就会被协约国联手消灭。”熊希龄叹道。
“不会的。苏俄作为一个政权实体,目前有必要保留,而沙皇政府作为一个政权实体,目前也有必要保留,只有同时保留这两个俄国的政权实体,我国才能维持最大利益。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出手,不过却不是对苏俄方面落井下石。”
赵北亮明了他的基本立场,只是到底能不能实现他的这个设想,目前还看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如果苏俄倒下了,那么不仅《塔夫利达——西总布条约》会成为一个国际笑话,而且他的一些战略构想也将完全无法实施了,所以,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赵北宁可看到沙俄倒下,也不愿意看到苏俄倒下,苏俄就是这个时代的异类,有这个异类在,将最大限度的吸引欧洲各国的注意力,那么中国就能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
这场在凉亭里举行的高级别战略形势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熊希龄与刘揆一带着赵北的意见离开了总统府,至于赵北,也赶回了他的那间总统办公室,并摇通了军情局的电话。
半个小时后,军情局局长田劲夫匆匆赶到总统办公室,接受命令。
田劲夫一到,赵北就将一只密封起来的文件袋交给了这位特务头子,并叮嘱了几句。
“这是使馆方面千辛万苦搜集起来的相关情报,你们军情局立刻开始执行‘木偶计划’,从现在起,你的人可以派去欧洲了。”
田劲夫心领神会,没有多说什么,拿了文件袋就迅速离开了办公室。
等田劲夫走后,赵北走到对面的墙边,拉开那面布帘,将那幅世界地图展示在眼前。
看着地图,赵北确实有些得意,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疆域已恢复成了一片海棠叶的形状,仅此一点就对得起他的穿越,如果再加上南洋的那片地区的话,他一点也不怀疑后世历史书上自己的崇高地位。
不过在得意的同时,赵北也很清楚,面对中国的崛起,列强绝不会无动于衷,等待他的是更艰巨的挑战,虽然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国际形势会发生剧烈变化,中国将不得不蛰伏一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里赵北也不会什么事情也不去做,他必须为将来的战略展开前期的准备工作,一旦国际形势再次发生剧烈变化,那么,中国将从容的应对任何挑战。
虽然对于中国而言,公元1919年是一个略显平淡的年代,但是毫无疑问,在将来的历史记录中,这一年必将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而赵北在现在所谋划的一些行动也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公元1919年,属于世界,更属于总统。
第937章 原子时代的序幕
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投射在宽阔的街道上,暖洋洋的,街上的车辆与行人看上去都非常悠闲,虽然战争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街边仍然可以看见战争时期挖掘出来的战壕,那是在前线战局最危险的时候由军队和市民一起构筑起来的防线,原本是打算用来作为城市巷战的防御工事的,但是既然德国军队并没有攻到市区,那么,这些街边的战壕也就根本没有派上用场,现在,许多工人正在忙着将这些有碍观瞻的战壕填平,虽然他们的工资非常微薄,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到处都是退伍军人的城市里,即使是这样的工作也已经算是非常体面的工作了。
这里就是巴黎,法国的首都,时尚之都,也是在这场欧洲战争中承受最大战争压力的城市,实际上,整个欧洲西线战事完全可以看作是围绕如何攻克巴黎以及如何防守巴黎而展开的一场攻防战,进攻一方是德国军队,防守一方则是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以及随后到来的美国军队和其它盟国的军队,德国的总参谋部固执的认为只要攻克了巴黎,法国就会投降,但是事实证明,德国既没有足够的实力攻占巴黎,也没有更加有效的手段摧毁巴黎的抵抗意志,即使是在战争期间最艰难的时候,巴黎也没有动摇过,在前线战事最紧张的时候,甚至连巴黎的汽车司机都上了前线。
虽然巴黎的汽车司机并不是都在前线的战壕里忍受过德国的炮火攻击,但是战争时期总有那么一些特殊例子,少数巴黎的汽车司机确实出现在了战场的最前线,因此,当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自然免不了要跟人谈起自己在战争时期的光辉事迹。
现在,这名驾驶轿车的法国司机就在吹嘘他在前线与德国军队作战时的那些英勇行为,而听众则是几名穿着很正式的中国人,其中一人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