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849章

1908远东狂人-第849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季节,安加拉河水浅,不适合大型船只通航,只能用小型明轮船拖带小木船航行,而且考虑到某些河段实际上已经被冻住了,这一路过来,一边破冰一边前进,船队的速度就不可能很快。
  昨天晚上,刘复基收到后方兵站拍来的电报,得知船队可能会在今天上午抵达“安加拉1号站”,于是赶紧过来,但是直到快中午,还没有看见船队的影子。
  说“看”似乎有些不准确,实际上,现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能见度很差,稍远一些的景物就已完全看不清楚,所以,刘复基带着部下站在河岸边,都是在用耳朵倾听,倾听那轮船的汽笛声或者蒸汽机的铿锵声,现在大雪纷纷,四周一片寂静,倒也没有噪音干扰,可是就是听不见任何机器的声音。
  “这雪太大,或许船队不敢走了,说不定是停在哪里了。”
  一名参谋猜测着,这个猜测也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最终,刘复基决定留下两名军官等在河岸边的哨所里,而他则带领其他军官匆匆赶回了“安加拉1号站”,毕竟,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刘复基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勤补给只是其中一个最要紧的任务罢了。
  赶回“安加拉1号站”,刘复基首先赶去电报室,询问是否有新的电报或者命令过来,然后拿着几封电报抄稿,离开电报室,进了隔壁的指挥所。
  与电报室一样,刘复基的指挥所也是由原木搭建而成,而且为了保暖,是两层结构,屋里还专门烧了炉子,好歹使这座如同冰窖一样的指挥所稍稍有了些暖意,就坐在那口炉子边,刘复基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上午拍过来的这些电报。
  这些电报之中,多数是远东军团参谋部和兵站方面拍过来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军事与后勤事务的,只有一封电报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现在恰克图实际上已经成为远东军团的后勤总基地,自从英国、法国与中国中枢政府就援助沙皇政府的秘密行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恰克图就立即恢复了繁荣景象,现在,每天通过恰克图出关的火车总有那么几列,满载着军火弹药、后勤物资赶往贝加尔港,然后再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物资由贝加尔港的军事仓库转发到前线的各个据点。
  在这封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的电报里,西北边务处告诉刘复基,在徐树铮和参谋们看来,“安加拉1号站”的位置过于偏僻,也过于孤立,所以,他们建议刘复基,如果形势不利,应该立即撤退到南边,以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度。
  对于这封电报,刘复基只能置之一笑,他何尝不知道“安加拉1号站”的劣势所在,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头叫他驻守这里,那么便是这西伯利亚的天塌下来,他刘复基也必须守在这里。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既然徐树铮建议刘复基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撤退,那么,万一将来战局发展对“安加拉1号站”不利的话,刘复基也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来自远东军团或者沙皇政府的命令,毕竟,现在的徐树铮掌握着沙皇政府的后勤,对于这位一向跋扈的“外蒙王”,无论是沙皇还是摄政大臣,都指挥不动,反而需要徐树铮的全力配合,也正因此,现在的远东军团每做出一个战略部署,都会将相关消息转给徐树铮,说起来张宗昌才是远东军团的司令,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徐树铮可以随时出面干涉远东军团的事务。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也感到不快,因此,现在正在与徐树铮进行明争暗斗,而徐树铮拍给刘复基的这封电报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徐树铮和西北边务处的反击,不过,无论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到底有多么激烈,他们的共同敌人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只要这个敌人不倒下,那么双方之间的斗争暂时就不会表面化,也不会对远东军团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刘复基当然知道他应该在这场斗争中帮哪一方,但是既然现在双方还没撕破脸,那么,他也只能优先服从贝加尔港的指挥,而不是恰克图。
  看完了电报,刘复基走到窗边,透过那双层玻璃,向屋外望去,外头依旧是飞雪连天,气温也更低了,回头看了眼挂在角落的那面在战斗中缴获的布尔什维克的红旗,刘复基知道,在这里忍受严寒的不止是他们远东军团,在北边,还有一支部队在风雪中坚持,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战斗力,倒不如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意志,谁的意志更强,谁就能赢得胜利。


第926章 安加拉1号站(下)
  寒风呼啸,虽然雪已经停了,但是铅灰色的天空阴霾密布,随时都会再来一场暴风雪。
  前几天的降雪已经使地面的积雪堆到了快半人高,虽然不利于运输物资,但是现在的安加拉河边,数千名士兵却仍在奋力的拉着那些自制的雪橇,将那些从船只上转运上岸的军火、物资全都转运到“安加拉1号站”去,以便储备足够的物资过冬。
  作为“安加拉1号站”的最高战地指挥官,刘复基现在就站在安加拉河的河岸边,监督着士兵们转运物资,无论是中国士兵,还是俄国士兵,都在他的督促下卖力的干着活,谁也不敢偷懒,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偷懒的话,可能会被严厉惩处,而处罚手段就是去森林里值夜班,监视北方的布尔什维克部队,但是没人愿意在这种气温下整夜呆在森林里。
  为了转运这些物资,刘复基调动了整整两千人的部队,几乎是“安加拉1号站”总兵力的近一半,至于“安加拉1号站”那边,留在军营里的也不过五百人,其他的人都在森林里忙着准备过冬的木柴,要想在这严冬中的西伯利亚存活下来,就必须勤快,在这种“冰雪炼狱”里,懒汉是无法活着看到春天的,而作为一个团体,这里也是容不下任何偷懒的家伙的。
  站在山丘上,刘复基举着望远镜,俯瞰河谷,那里已经封冻,将那支船队就那么冻在了河道上,士兵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在冰上凿开一条航道,利用小船转运军事物资,至于那些河道里的运输船,基本上就只能冻在那里了,或许只能等到来年春天河水解冻之后,才能返回南部的兵站,而这期间,恐怕不能指望从河上获取物资与给养了。
  刘复基边向河谷那边眺望,边琢磨着部队过冬的事情,根据参谋初步计算,这支在昨天天黑之前抵达这里的船队总共运来足够部队使用两个月的食品和弹药,如果再加上军营里已经储备下来的物资的话,那么“安加拉1号站”可以勉强支撑到来年春天,这是在不发生战斗的前提之下,如果发生战斗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再补充一些弹药。
  参谋们建议,请后方基地用飞机向“安加拉1号站”空投一些弹药,刘复基也赞同这个提议,既然现在中枢已经将恰克图作为沙皇政府的后勤总基地,那么那里的空军基地就准备了一些运输机,利用那些运输机,借助中途的野战机场,或许可以为“安加拉1号站”提供一些补给,虽然杯水车薪,但是总比什么也不补充要好得多。
  除此之外,刘复基还决定,以后几天组织士兵到森林深处去打猎,并在河里捕鱼,多储备一些肉类食物,毕竟这里的气温越来越低,在这种低温环境之下,人对热量的需求就很高,而肉类食物显然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抵御那彻骨的严寒,并保证部队的战斗力,稳定士兵的情绪。
  刘复基将望远镜的镜头转了方向,朝北边望去,那里再越过一条小河,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部队的驻地,与“安加拉1号站”一样,那里现在也是依靠木制堡垒防御,士兵们也将在那些木制堡垒里过冬,而且与远东军团的士兵们一样,自从昨天晚上雪停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士兵们也在忙着从森林里补充木柴,谁都知道,他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季,除了气候是他们的敌人之外,敌军的威胁也时刻让所有人警惕。
  前几天下雪,不利于进攻,但是现在既然雪已经停了下来,那么,谁也不敢保证敌人不会发动进攻。
  刘复基确实没有进攻计划,他的任务就是防守“安加拉1号站”,不许敌人向南推进,但是安加拉河那条小支流的北岸的敌人在做什么打算,刘复基却是心里没底,昨天晚上雪停之后,他就已派出了侦察兵前往北边侦察敌人的动静,但是到现在为止,侦察兵还没有传回消息,刘复基不得不小心对待,在那条小河的南岸布置了几处前出阵地,为大本营提供前线警戒。
  考虑到那地面堆积起来的几乎有半人深的积雪,刘复基认为敌军主动进攻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是这种可能性确实也不是很大,毕竟,在半人深的积雪里行走,本身就已非常消耗体力,对此,他是深有体会,“安加拉1号站”据点距离河岸不过几百公尺,但是为了走完这段距离,士兵们不得不跋涉将近半个小时。
  安加拉河边的物资转运行动是从今天上午开始的,现在已近中午,只运走了一小半物资,剩下的物资预计将在天黑之前全部转运完毕,现在刘复基最担心的是布尔什维克的部队会突然发动进攻,打断物资转运工作,那样一来的话,剩下的物资恐怕只能等明天再转运了,可是看这天气情况,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雪,一旦下雪,物资的转运只会更加困难,而士兵们的抱怨也会更多。
  毕竟,多数远东军团的士兵不是在为信仰或者信念而作战,他们是冲着金钱来的,远东军团就是一支国际性质的雇佣兵集团,在这个武装集团眼里,金钱至上,跟着指挥官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驻守,这本身已非常不容易,如果指挥官要让士兵们在漫天飞雪的天气里出击的话,无论是去转运物资,还是去进攻敌军营垒,这都是会激起士兵愤怒情绪的。
  这也是刘复基没有制订进攻方案的另一个原因,他不想在冬天冒险,当年在陆军大学深造的时候,他已被明确告之,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指挥官最好的战术选择不是进攻,而是防守,除非弹药将尽,否则,龟缩在坚固工事里等待援军将是最好的战术。
  刘复基牢记这个原则,当年在朝鲜半岛打仗,他更是对这个战术原则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打算在“安加拉1号站”应用这个战术原则。
  就在刘复基琢磨着假如敌军发动进攻,他该如何防守时,却突然听见了北边传来的枪声,步枪、机关枪,甚至还有迫击炮。
  “是北边的前出阵地!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一名参谋站在刘复基身后,指着北方喊了一声,所有军官都向北方望去,但是能见度不佳,看不清楚任何景物,只能听见枪炮声。
  “传令!停止转运物资,所有士兵立即回阵地,准备战斗!”
  刘复基也没含糊,立刻下达了作战命令,同时也非常惊讶,布尔什维克的部队居然真的利用这雪停的时候发起主动进攻,这简直是在藐视“安加拉1号站”的防卫能力。
  在野战炮的轰击声中,刘复基率领参谋们撤下山丘,向“安加拉1号站”据点撤退,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赶回指挥所,然后就得知了前线传来的准确情报。
  发动进攻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大约有五千人,分成两个集群,分别由那条安加拉河小支流的下游和上游两个方向实施冲击,并且拥有小船,还有炮兵跟随,显然,这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